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探究与实践溧阳市光华中学 张国伟 213300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21 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我国已越来越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江泽民主席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提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
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方针,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的思想理论,是我们培养未来人才的总目标,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或行动纲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说苑杂言)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他一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去,到“词的源泉”去旅行,他把这称为“蓝天下的学校”、“快乐的学校 ”。他曾说“宁静的夏天拂晓,我跟孩子们来到池塘边,印入我们眼帘的是朝霞那令人惊叹的
3、美。于是孩子们感觉和体味到朝霞、拂晓、闪烁、天涯这些词在感情色彩上的细微差别。”(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对生活的直接观察活动充满了情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不仅体验到生活的经验,而且获得了美感经验。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杜威,他批判传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批评以教师和教科书为中心无视儿童内部本能和倾向的主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等一系列教育观点。杜威的得意门生,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根据中国的国情,把他老师的学说作了再创造,明确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民众是中心,要让社会和学校实行“教学做合一”。他说:
4、“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其范围之广,实与教育等。”陶行知先生在倡导生活教育运动12年的实践之后,对生活作了进一步阐释:“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需要而教育。”他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陶行知先生提倡教育与生活、社会的广泛联系,提倡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不使社会教育充满了生机,而且也为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革新带来了活力。著名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一再强调“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语言脱离了生活,就变成了毫无生气的空壳”。他具体指出:“读(包括听),是通过语文认识生活和学习怎样生活
5、;脱离生活,就变成无意义的活动,吸收鉴赏都失去辨别优劣美恶的基本标准。写(包括说),是运用语文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相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已故的河北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建立了“大语文教育”思想,他主张: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个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
6、有力的培养和训练。”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最为流行的是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说的那句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极其简单而又非常深刻地揭示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可以说,它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则。我们只有基于这条“地平线”,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方能托起语文教学这轮“红太阳”,迎来语文教学的“艳阳天”。 人一生下来就处在受教育的环境之中,语文学习是人出生就开始的,幼儿进行的学习是以家庭为中心的语言教育系统,从一开始便打上了生活的烙印。而后,到幼儿园、学校接
7、受老师的教育。工作后,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还要继续学习,而且就目前而言,生活化学习比校内学习更有收获。语文的发生发展告诉我们: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文和语文学习,语文教学是人类生活的自然产物,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2002年新版的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学科性质作了这样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决定了语文与生活的血肉联系。“生活”是什么?“生活”绝不仅仅是“学习和工作”,也不仅仅是“交际”。人的生活,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日常物质生活”,还包括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叶圣陶先
8、生的“生活本源”中的“生活”,都是指广义的生活。其实生活就是每个人的正常的基本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外在于人的其他内容。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则是与所有“生活”的联系,表现在人的全部的生活之中。语文作为学校教学的一门学科,“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语文教学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承担着教给学生使用语言文字这一基本生存技能的任务;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对人类文明素质的提高和人类全面发展担当使命。这样的教学目的、要求的确定,体现了语文对一个人的内在生活的巨大作用,既要丰
9、富人的内在生活,又要提升人的精神。所以,我们不能静态孤立地看待语文,而要给语文一个广阔而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背景,使语文教学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直接的社会性实践,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而且对学生意会大量的语文模糊性知识,对学生积累审美经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把学生框在教室里,框在语文教材里,框在题海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是极其有害的。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开放语文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向生活开放,向社会开放,让生活走进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走向生活,重视语文实践活动,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连,与课外活动互补,
10、让学生不断扩大知识面,丰富情感,提高鉴赏力,更加热爱生活和善于品味生活,让学生真正走向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天地。立足课堂,立足教材,面向课外,面向生活。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源于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就立即生动活泼起来,教师在传授知识与分析训练能力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课内外相结合,使语文教学与现代化接轨,向学生展示丰富的生活内容,将语文教材内容与时代背景、学生的生活感受、学生的心理等相结合,真正打开语文学习的活水源头。让学生从课文内容发现和联想到自已周围生活中有联系的
11、人和事,让学生的心灵和作者的心灵沟通。例如,选入现行语文教材的课文(含“语文读本”),绝大多数是名家名篇,由于时间距离,有的写作年代和反映的内容缺少我们现实生活的气息。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运用作者驾驭语言的技巧,教师就要补充介绍大量的相关资料,或者指导学生进图书馆、上网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背景,走近作者;也可以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捕捉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突破时空限制,打通历史隔阂。这样做还不够,应该在认真教好课文、充分使用好“语文读本”的基础上,再提供一些诗歌、小说、散文(随笔、小品文)和杂文等时文精品,辅导学生独立阅读、品味和赏析。因为这些课外时文,文笔优美或犀利,语势流畅,言
12、近而旨远。它们不是对生活的一般描绘,而是对有关生活现象的一种深刻解剖。或蕴含一种深刻的哲理,或抒发一种博大的情怀,或抨击一种腐败现象,或歌颂具有时代特色的杰出人物等,加读这些时文精品,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认识客观事物进而认识生活的方法,在陶冶情操方面使学生受到顿悟。同时,还要结合语文教学,及时增选科技文章,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科普读物、科技说明文、科幻小说,介绍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如克隆技术、纳米技术、基因DNA、网络宽带等高科技信息。也要有选择地将央视科技博览引进课堂,营造一种浓郁的科学氛围,将科技与文学、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展示新科技的魅力,预测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让学生接受科技的教育,
13、感受现代科技的脉搏,体验到高科技就在我们的身边,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组织指导学生阅读报纸、杂志和收看电视,这是学生接触了解社会的一扇“窗口”,也是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终南捷径”。例如,央视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包罗万象,信息量大,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内容都是学生应该知道的。学生居教室一隅能洞晓国际、国内大事,看小小荧屏能览尽天下风物,在有限的时间里占领了无限的空间。老师则应提出较为明确的要求,并能与学生同看,适时作一些恰当的点评,帮助学生消化吸收电视内容。中国青年报、杂文报、成才导报、语文报、读者和当地的党报等书报杂志,也是学生的精神食粮,这些报刊杂志
14、负载着课本上所得不到的知识和信息,当地的党报还是对学生进行乡土乡情教育的好材料。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由读,或浏览涉猎,或精读品味,或座谈讨论,或作摘抄笔记。从中了解时代风云,科技动态,生活信息等,体验改革开放的成就,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展望未来社会,受到鼓舞,增强信心,感到自己肩负的时代和历史的使命。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体验感受生活。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实践性,决定了要把语文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语文教学要突破课堂时空,给学生学习时空上的自由,让他们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进行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采用读书报告会、辩论会、专题研究,参观访问、假期调查、演讲、演课本剧、游艺等
15、形式,组织各种文学、艺术社团,开展校园艺术节、读书节、文化节、假日郊游、暑期夏令营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走上街头,进入社区,参观访问、调查研究。让他们投身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寻觅食粮,在生活的大舞台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培养语文实际应用能力,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求知与做人结合起来。朱熹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事实上,人间处处有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只要注意留心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人和事、眼前的景和物,这就是语文学习。例如,学生随家长逛超市或集贸市场,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各人不同的买卖技巧,这就是一种生活,即经济生活。学生只要稍加
16、思考,就能体验到市场经济的繁荣和人们生活的美好,感受到祖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观看一场足球比赛,看到的是充满汗水和激情的狂热的体育生活,受到的教育是顽强拼搏、勇于竞争和向生命的极限挑战。读书看报,看电影、电视或广告,唱卡拉OK,上网浏览,中秋赏月等,通过这些文化娱乐生活活动,学生可以获得艺术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在学生最平常不过的日常家庭生活中,爷爷奶奶对他们的无比关爱,爸爸妈妈对他们的期望和鼓励,这无不体现着家庭生活的温馨可爱,如果能诱导学生稍微在意一点,他们肯定是感受颇多。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时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17、,用心倾听大自然花开的声音,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审美力就会得到提高,学生的感情也会随之变得细腻丰富起来,就会觉得生活中富有诗意,充满了爱,从而迸发出生活的激情,亲身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创造人生的价值。创设生活情景,实施语文情景教学。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其感悟能力之上的。生活是语言文字的本源,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情景,为学生的感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情景教学,就是架设在书本知识和与学生感悟之间的一座桥梁。情景教学,是结合课文教学目标,创造出具体生活情景的教学方法。情景的展示,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还可用
18、图片,师生模演,师生口头描摩等多种途径。可分三种形式:形化情景,包括实物展示、师生动作、神态、或课件图片的物体运动等;声化情景,包括师生语言、放录音、音响等;立体情景,即课堂本身或录像伴录音的声与形结合情景。教师通过创设这些情景,把抽象的文字知识点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把学生的注意力、情感、想象引入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有感有悟,打通认识通道,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例如,教学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语言精练而极富形象,内容丰富,气势恢宏,意境深远。学生缺少生活体验,领悟意境有一定难度。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课件显示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和浪遏飞舟图等一系列历史动画、图片资料,图文、声情并茂,情景交融。同学们仿佛回到了风起云涌,大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身临其境地体味出毛泽东的博大胸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生活之树长青,生活就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这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项目七 黄瓜拌木耳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劳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Unit-《Getting-along-with-others》Reading课件-牛津译林版必修4
- 安全责任课件下载
-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课件
-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步骤
- 不安全行为的课件
- Unit3SectionB(3a3cProject)课件-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ICU:危重病患者气道管理措施
- 心理科普情绪管理
- 老年人疾病预防
- 2025年中医确有专长考试题(附答案)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含参考答案)三套
- 学堂在线 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 章节测试答案
- 样品确认书三篇
- 001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讲
- 高二英语阅读理解30篇
- (新版)广告设计师(高级)备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题汇总)
-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胃肠间质瘤诊疗共识
- 网络安全等保三级建设整改方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建设整改方案
- 电厂烟气脱硝(脱硫)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