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炮制学复习总结一、中药炮制的含义。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 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二、中药炮制学的含义。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三、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着的名称、成书年代及作者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刘宋时代雷炮炙大法明代缪希雍修事指南清代张仲岩四、炮制的历代称谓。炮制的历代称谓有炮炙、修治、修事、修制、合和、合药、制药、治制、制造。五、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反制:桅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
2、。从制: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了仙茅的温肾壮阳作用。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转为甘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酒炒升,姜汁散,醋炒敛,盐水炒则下行炮制对归经的影响心:童便、朱砂肝:醋、鳖鱼脾胃:姜、米、麦秋、土肺:蜂蜜、姜汁胃:盐、黑豆汁、羊脂油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毒的概念:早期的“毒药”通常是药物的总称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后世医药着作中所称“毒”则是具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与现代“毒”的概念是一致的。六、中药炮制的目的,各举 2 2 例说明。消除或降低药
3、物毒性或副作用。 如乌头生品毒大, 外用, 水浸、蒸煮后降毒,供内服;巴豆去油制霜,降毒,缓和药性。转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由寒转温,如生地黄与地黄;由温转凉,如天南星与制南星;缓和药性,如麻黄与蜜麻黄;产生新疗效,如生石膏与煨石膏。增强药物疗效。 如羊脂炙淫羊霍可以增强补肾壮阳; 醋制延胡索可以增强活血止痛。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如酒制升提一大黄生用治下焦实热,酒炙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莱瓶子一生用升散,涌吐风痰,炒制后主降,降气化痰,消食除胀。改变药物作用等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醋制入肝, 如柴胡、香附醋炙引药入肝;盐制入肾,如小茴香、砂仁盐制引药入肾。便于调剂和制剂。体长的药材
4、一紫苏、霍香;个大的药材一葛根、乌药;质地坚硬的药材一羚羊角、珍珠、磁石、自然铜、龟甲、鳖甲。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药材常见杂质或非药用部位:根及根茎类一泥沙、杂、芦头、木心、毛茸等;树皮类一苔葬、栓皮;矿石类一泥土、沙石。利于服用。清炒一鸡内金;款炒一倍蚕;酒炙一乌梢蛇。七、中药常用的炮制辅料,各种炮制辅料的作用及炮制作用,适用于炮制哪些药物。(1)(1)液体辅料酒。作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炮制作用: 增强疗效, 助溶,矫味矫臭作用。适用于黄苓、黄连、大黄、白芍、续断、当归、白花蛇、乌梢蛇。醋。作用: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炮制作用:增强疗效,助溶
5、,解毒,矫味矫臭。适用于延胡索、甘遂、商陆、大戟、芫花、莪术、香附、柴胡。蜂蜜。作用:调和药性。炮制作用: 增强疗效, 缓和药性,解毒,矫味矫臭。适用于甘草、麻黄、紫荒、百部、马兜铃、白前、枇杷叶、款冬花、百合、桂枝。食盐水。作用: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矫味。炮制作用:引药入肾,增强疗效,缓和药性。适用于杜仲、巴戟天、小茴香、橘核、车前子、砂仁、菟丝子。生姜汁。作用: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炮制作用: 降低毒性, 缓和寒性,增强疗效。适用于厚朴、竹茹、草果、半夏、黄连。甘草汁。作用: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炮制作用:缓和药性,降低毒性。适用于远志
6、、半夏、吴茱萸。黑豆汁。作用: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滋补肝肾。炮制作用:增效,解毒。适用于何首乌。米沿水。作用:益气,除烦,止渴,解毒。炮制作用: 清热凉血, 利尿和中,吸附油脂。适用于苍术、白术。胆汁。作用: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炮制作用:降低毒性,缓和燥性,增强疗效。适用于胆南星。麻油。作用:清热,润燥,生肌。炮制作用:酥脆体质,降低毒性。适用于马钱子、地龙。(2)(2)固体辅料稻米。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炮制作用:增效降毒。适用于党参、斑螫、红娘子。麦秋。作用:和中益脾。炮制作用:增效,缓和燥性,消除腥臭气味,附加判断指征。适用于枳壳、枳实、倡蚕、苍术、白
7、术。白矶。作用:解毒,祛痰杀虫,收敛燥湿,防腐。炮制作用: 降低毒性, 防腐烂,增强疗效。适用于半夏、天南星。豆腐。作用: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炮制作用:降毒,吸附,去除污垢。适用于藤黄、珍珠、硫黄。土。作用: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涩肠止泻。炮制作用: 增效, 降低刺激性,吸附,中间传热体。适用于白术、当归、山药。蛤粉。作用清热,利湿,化痰,软坚。炮制作用:作中间传热体使药受热均匀,增效,吸附。适用于阿胶。滑石粉。作用:利尿,清热,解暑。炮制作用:作中间传热体使药受热均匀,增效,吸附。适用于刺猬皮、鱼喋胶。河砂。炮制作用: 作中间传热体使药受热均匀。 适用于穿山甲、 骨碎补、狗脊、龟甲
8、、鳖甲、马钱子朱砂。作用:镇惊,安神,解毒。炮制作用:适用于麦冬、茯苓、茯神、远志。八、简述中药炮制的分类方法及具体内容。(1)(1)雷公炮炙十七法:炮监搏炙煨炒煨炼制度飞伏镑搬煞曝露炮:即将药物埋在灰火中,“炮”到焦黑。现代的“炮”即用炒法。监:是对药物进行焚烧、烘烤之意。搏:是以火烧物,使之干燥爆裂。此法常用于具有硬壳果实类药材的炮制。炙:即药物加液体辅料后,用文火炒干,或边炒边加液体辅料,直至炒干。煨:即将药物埋在尚有余烬的灰火中缓慢令熟的意思。炒:同“炒”法,将药放入容器内置于火上加热,使之达到所需的程度。煨:将药物在火上煨烧的方法。炼:是指将药物长时间用火烧制,其含义比较广泛,如炼丹
9、、炼蜜。制:为制药物之偏性,使之就范的泛称。度:炙度量药物大小、长短、厚薄、范围等。飞:指“研飞”或“水飞”。伏:一般指的是“伏火”,即药物按一定程序于火中处理,经过一定时间的烧制,达到一定的要求。镑:是利用一只多刃的刀具,将坚韧的药物刮削成极薄的片,以利调剂和制剂。搬:打击、切割之意,使药材碎碎。煞:即晒。曝:指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露:指药物不加遮盖地日夜曝露之,即所谓“日晒夜露”净制、切制、炮炙。(中国药典(3)(3)五类分类法: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4)(4)药用部位分类法:宋代局方把炮制依据药物来源属性的金、石、草、木、水、火、果分类。(5)(5)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
10、法九、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哪几方面关系较为密切。(1)(1)中药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开始产生的;(2)(2)火的应用、加工处理药物,形成中药炮制的雏形;(3)(3)酒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了用药经验并补引用于炮制药物,从而产生了辅料制法,充实了药物炮制的内容;(4)(4)陶器的发明与应用,极大丰富和拓展了炮制的内容。(2)(2)三类分类法:火制、水制、水火共制(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十、 简述中药常用的炮制方法及分类, 各种炮制方法的炮制目的,基本操作方法及适用的药物。炒法1 1、炒法:药物净制或切制后,置热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不同的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翻动至一定程度的方法。2 2、步骤
11、:放锅(平放或斜放)一一热锅一一投药(适宜)一一翻炒(均匀)一一出锅(迅速)一、清炒法目的: 增强疗效一一如炒王不留行、 紫苏子、 牛茅子等; 焦麦芽、焦山楂等。降低毒性或副作用一一如莱瓶子、瓜篓仁、苍耳子等。缓和药性一一如摹劳子、牵牛子等。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一一如地榆、大蓟、荆芥、牡丹皮等。保证疗效、利于贮存一一如槐米、苦杏仁等。有些药物炒制后还可以除去水分,杀死微生物或虫卵,从而利于贮存。1 1、炒黄:药物净制或切制后,置热锅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黄色或较原色加深、 或发泡鼓起、 或种皮破裂、 或爆花、或溢出香气等的方法。2 2、炒焦: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
12、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多为黄或深黄色),并有焦香气。3 3、炒炭: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棕黄色或棕褐色。根据炒法的操作及加辅料炒与否,可分为清炒法(单炒法)和加辅料炒法(合炒法)清炒法有根据加热程度不同分为炒焦、炒黄和炒炭。加辅料炒根据所加辅料分为麦款炒、米炒、土炒、滑石粉炒、蛤阶粉炒、砂炒等法。二、加辅料炒法目的: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矫味等。同时,某些辅料具有中间传热作用, 能使药物受热均匀, 炒后的饮片色泽一致, 外观质量好。1 1、款炒(每 100kg100kg 药物,用麦秋 10101
13、5kg15kg)目的:增强疗效一一如山药、白术等。缓和药性一一如枳实、苍术等。矫臭矫味如僵蚕等。操作方法: 先用中火或武火将锅烧热, 再将麦秋均匀撒入热锅中,至起烟时投入药物, 快速均匀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 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秋,放凉。2 2、米炒(每 100kg100kg 药物,用米 20kg,20kg,最好湿米)目的: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螫。矫正不良气味,如昆虫类药物。操作方法:(1)(1)先将锅烧热,加入定量的米,用中火炒至冒烟时,投入药物,拌炒至一定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2)(2)先将锅烧热,撒上浸湿的米,使其平贴锅上,
14、用中火加热炒至米冒烟时投入药物, 轻轻翻动米上的药物, 至所需要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3)(3)米与药物同时下锅。(4)(4)米与药物同时下锅,加盖熏。3 3、土炒(每 100kg100kg 药物,用土粉 202025kg25kg。可用灶心土、或黄土、赤石脂等)目的:灶心土味辛性温,能温中燥湿,止呕,止泻。故常用来炮制健脾止泻的药物,如山药等。操作方法:将灶心土研成细粉,置于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净药物,翻炒至药物表面均匀挂上一层土粉,并透出香气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4 4、砂炒(砂的用量以能掩盖所加药物为度)目的: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如狗脊、穿山甲等。降低毒性
15、,如马钱子等。便于去毛,如骨碎补等。矫臭矫味,如鸡内金、脐带等。操作方法:取制过的砂放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药物,不断用砂掩埋、翻动,至质地酥脆或鼓起,外表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取出,筛去砂,放凉。或趁热投入醋中略浸,取出干燥即得。5 5、蛤粉炒(每 100kg100kg 药物,用蛤粉 303050kg50kg。适于炒制胶类药物。)目的: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调剂和制剂。降低药物的滋腻性,矫正不良气味。可增强药物的疗效。操作方法: 将研细过筛后的蛤粉置热锅内, 中火加热至蛤粉滑利易翻动时减小火力, 投入经加工处理后的药物, 不断沿锅底轻翻烫炒至膨胀鼓起内部疏松时取出,筛去蛤粉,放凉。6
16、6、滑石粉炒(每 100kg100kg 药物,用滑石粉 404050kg50kg)目的: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如象皮、黄狗肾等。降低药物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如刺猬皮、水蛭等。操作方法:将滑石粉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经加工处理后的药物,不断翻动,至药物酥脆或鼓起或颜色加深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 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 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成为炙法。1 1、酒炙法(一般每 100kg100kg 药物,用黄酒 101020kg20kg。也有用白酒的。)目的: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黄柏等。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
17、川茸、桑枝等。矫臭去味,如乌梢蛇、靳蛇、紫河车等。操作方法: (1 1). .先拌酒后炒药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置器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此法适用于质地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如黄连、川茸、白芍等。(2 2) . .先炒药后加酒先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 置炒制容器内,加热炒至一定程度,再喷洒一定量的酒炒干,取出晾凉。此法多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酒炙法的操作方法, 一般多采用第一种方法, 因第二种方法不易使酒渗入药物内部,;加热翻炒时,酒易迅速被挥发,所发一般少用,只有个别药物用此法。2 2、醋炙法(一般每 100kg100kg 药物,用米
18、醋 202030kg,30kg,最多不超过50kg50kg)目的: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如乳香、柴胡等。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的作用,如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矫臭矫味,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等。操作方法: (1 1). .先拌醋后炒药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米醋拌匀,稍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摊凉或晾干,筛去碎屑。此法能使醋渗入药物内部,一般需醋炙的药物均可采用此法。如甘遂、 商陆、柴胡、三棱、芫花等。(2 2). .先炒药后加醋先将净选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炒至表面熔化发亮 (树脂类) , 或炒至表面颜色改变, 有腥气溢出时,喷洒一定量米醋
19、,炒至微干,出锅后继续翻动,摊开晾干。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动物粪便药物。如乳香、没药、五灵脂等。醋炙法常用的是米醋,以存放陈久者为好。3 3、盐炙法(用量通常是每 100kg100kg 药物,用食盐 2kg,2kg,水的用量一般以食盐的 4 45 5 倍为宜)目的:引药下行,增强疗效一一一般补肾药如杜仲、巴戟天、韭菜子等盐炙后能增强补肝肾的作用。 小茴香、 橘核、 荔枝核等药,盐炙后可增强疗疝止痛的功效。 车前子等药, 盐炙后可增强泄热利尿的作用。益智仁等药,盐炙后则可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增强滋阴降火作用一一如知母、 黄柏等药, 用盐炙可起协同作用,增强滋阴降火、清热凉血的功效。缓和药物辛燥之
20、性如补骨脂、益智仁等药辛温而燥,容易伤阴,盐炙后可拮抗辛燥之性,并能增强补肾固精的功效。操作方法: (1).(1).先拌盐水后炒将食盐加适量清水溶化, 与药物拌匀,放置闷润,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2)(2). .先炒药后加盐水先将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到一定程度,再喷淋盐水,炒干,取出晾凉。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一般均用此法。4 4、姜炙法(一般每 100kg100kg 药物,用生姜 10kg10kg0 0若无生姜,可用干姜煎汁,用量为生姜的三分之一。)目的: 1.1.制其寒性, 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姜
21、炙竹茹则可增强降逆止呕的功效。2.2.缓和副作用, 增强疗效如厚朴对咽喉有一定的刺听话性, 姜炙可缓和其刺激性,并增强温中化湿除胀的功效。操作方法:将药物与一定量的姜汁拌匀, 放置闷润, 使姜汁逐渐渗入药物内部,然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或者将药物与姜汁拌匀,待姜汁被吸尽后,进行干燥。【附】姜汤煮:将鲜姜切片煎汤,加入药物煮 2 2 小时,待姜汁基本被吸尽,取出,进行切片,干燥。生姜的用量一般为 100kg100kg 药物,用生姜 10kg10kg。若无生姜,可用于姜煎汁,用量为生姜的三分之一。姜汁的制备方法:(1)(1) . .捣汁将生姜洗净宜容器内捣烂,加适量水,压榨
22、取汁,残渣再加水共捣,再压榨取汁,如此反复 2 23 3 次,合并姜汁,备用(2)(2) . .煮汁取净生姜片,置锅内,加适量水煮,过滤,残渣再加水煮,又过滤,合并两次滤液,知当浓缩,取出备用。5 5、蜜炙法(炼蜜的含水量控制在 10%10%13%13%为宜,通常每 100k100kg g药物,用炼蜜 30kg,30kg,炒至不粘手)目的:1 1 .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如百部、冬花、紫荒、枇杷叶等药,蜜炙后均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有“蜜炙甘缓而润肺”之说。2 2 .增强补脾益气的作用如黄黄、甘草、党参等药,蜜炙能起协同作用,增强其补中益气的功效。3 3 . .缓和药性如麻黄发汗作用较猛,蜜炙后
23、能缓解其发汗力,并可增强其止咳平喘的功效。4 4 . .矫味和消除副作用如马兜铃, 其味苦劣, 对胃有一定刺激性。蜜炙除能增强其本身的止咳作用外,还能矫味,以免引起呕吐。操作方法:1 1 . .先拌蜜后炒先取一定量的炼蜜,加适量开水衡释,与药物拌匀,放置闷润,使蜜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及时收贮。2 2 . .先炒药后加蜜先将药物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时,再加入一定量的炼蜜, 迅速翻动, 使蜜与药物拌匀, 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及时收贮。一般药物都用第一种方法炮制。 但有的药物质地致密, 蜜不易被吸收,这时就应采用第二种方法处理,
24、先除去部分水分,并使质地略变酥脆,则蜜就较易被吸收。炼蜜的用量视药物的性质而定。 一般质地疏松、 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通常为药物每6 6、油炙法(油炙法所用的辅料包括植物油和动物脂一习称动物油两类。常用的有麻油芝麻油、羊脂油。止匕外,菜油、酥油亦可采用。)油炙目的1 1 .增强疗效如淫羊霍,用羊脂油炙后能增强温肾助阳作用。2 2 . .利于粉碎如豹骨、三七、蛤蛇,经油炸或涂酥后,能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油炙的操作方法油炙通常有三种操作方法,即油炒、油炸和油脂涂酥烘烤。1 1 . .油炒先将羊脂切碎,置锅内加热,炼油去渣,然后取药物与羊脂油拌匀
25、, 用文火炒至油被洗净被吸尽, 药物表面呈油亮时取出,摊开晾凉。2 2 . .油炸取植物油,倒入锅内加热,至沸腾时,倾入药物,用文火炸至一定程度,取出,沥去油,粉碎。3.3.油脂涂酥烘烤动物骨类药物可锯成短节, 放炉火上烤热, 用酥油涂布,加热烘烤,待酥油渗入骨内后,再涂再烤,反复操作,直至骨质酥脆,晾凉,粉碎。其他药物可直接涂油烘烤至酥脆。煨法将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煨烧的一种方法,称为煨法。主要适用于矿物类中药,以及质地坚硬的药物,如贝壳类药物、化石类药物,或某些中成药在制备过程需要综合制炭(砒枣散)的各类药物。 另外, 闷煨法多用于制备某些植物类和动物类药物的炭药。1
26、1、明煨法:药物直接置于无烟炉中或耐火容器内,敞露于空气中,武火煨烧的方法,又称直火煨法。目的:使药物质地酥脆一一花蕊石除去结晶水一一白矶、硼砂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一钟乳石、花蕊石操作方法:(1)(1)炉口煨质地坚硬的矿物药,放于炉火上煨至红透,取出放凉。含结晶水的矿物药、动物的贝壳类、化石类及粒度细小的药物需装入耐火容器或适宜容器内煨透,放凉。(2)(2)平炉煨将药物置炉膛内,武火加热,并用鼓风机促使温度迅速升高和升温均匀。在煨制过程中,可根据要求适当翻动,使药材受热均匀,煨至药材发红或红透(通过观察孔可见炉膛发红或红亮)时停止加热,取出放凉或进一步加工。此法煨制效率较高,适用于大量生产
27、。本法适用范围与沪口煨相同。(3)(3)反射炉煨将燃料投入炉内点燃,并用鼓风机吹旺,然后将燃料口密闭,从投料口内投入药材,再将投料口密闭,鼓风燃至指定时间,适当翻动,使药材受热均匀,煨红后停止鼓风,继续保温煨烧,稍后取出放凉或进一步加工。此法煨制效率较高,适用于大量生产。其适用范围与炉口煨相同。2 2、煨淬法:药物按明煨法煨至红透,趁热投入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使药物质地酥脆。(一般以手捏成碎粒,或药物在 1 1 米高处掉到地上碎成黄豆粒大小)目的:(1)(1)改变药物的物理性质,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一一自然铜(2(2)使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一一代赭石、磁石(3(3)清除药
28、物中夹杂的杂质,洁净药物一一炉甘石煨淬注意事项:煨淬要反复进行几次,使液体辅料吸尽,药物应全部酥脆为度,避免生熟不均。 所用的淬液种类和用量由各个药物的性质和目的要求而定。3 3、扣锅煨法: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煨烧成炭的方法。又称密闭煨、闷煨、暗煨、煨炭。蒸煮法1 1、蒸加辅料蒸制时间较长,主要在于改变药物性味,产生新的功能,扩大临床适用范围,如酒蒸地黄、大黄,黑豆汁蒸何首乌;亦可增强疗效,如酒蒸肉灰蓉、黄精、山茱萸、女贞子、五味子,醋蒸五味子。清蒸时间较短, 其目的是软化药材, 便于切制或使药物便于保存,如清蒸木瓜、天麻、桑螺虫肖、黄苓、人参等。操作方法:将待蒸的药物洗涤干净,并大小分开,质
29、地坚硬者可适当先用水浸润二一 2 2 小时以加速蒸的效果。 用液体辅料同蒸者, 可利用该辅料润透药物。 然后将洗净润透或拌匀辅料后润透的药物, 置笼屉或铜罐等蒸制容器内, 隔水加热至所需程度取出。 蒸制时间一般视药物而不同,短者 1 12 2 小时,长者数十小时,有的还要求反复蒸制(如九蒸九晒)。2 2、煮为了降低毒性或副作用。如清水煮(川乌、草乌),药汁煮(附子、吴茱萸、远志),固体辅料豆腐煮(藤黄、硫磺)。操作方法: 煮法的操作方法因各药物的性质, 辅料来源及炮制要求不同而异,其工艺程序及要求如下:先将待煮药物大小分开,淘洗干净后备用。再将药物放入锅中,加水加热共煮,用辅料者可同时加入(或
30、稍后加入),一般要求在 100c100c 的温度条件下较长时间的加热, 可以先用武火后用文火。 一般煮至中心无白心,刚透心为度。若用辅料起协同作用,则辅料汁液应被药物吸尽。加水量多少需看要求而定。 如煮的时间长用水宜多, 短者可少加;若需煮熟、煮透或弃汁、 留汁的加水宜多, 要求煮干者, 则加水要少煮好后出锅,即时晒干或烘干,如需切片则可趁湿润时先切成饮片再进行干燥。3 3、在沸水短时间浸煮的方法,主要破坏一些药物中的酶(如杏仁、桃仁)、毒蛋白(白扁豆),同时也有利于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操作方法:先将多量清水加热至沸,再将药物连同具孔盛器,一齐投入沸水中,稍微翻烫片刻,约 5-
31、105-10 分钟左右,加热烫至种皮由皱缩到膨胀,易于挤脱时,立即取出,浸漂于冷水中,捞起,搓开种皮与种仁,晒干,簸去或筛取种皮。复制法目的: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一一如半夏等。改变药性一一如天南星等。增强疗效一一如白附子等。矫臭矫味一一如紫河车等。操作方法:一般将净选后的药物置一定容器内, 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 按工艺程序,或浸、泡、漂,或蒸、煮,或数法共用,反复炮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发酵、发芽法1 1、发酵法目的:改变原有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用药品种。如六神曲、淡豆豉。增强疗效。如半夏曲。操作方法:根据不同品种,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后,再置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发酵。常用的
32、方法有药料与面粉混合发酵,如六神曲、建曲、半夏曲、沉香曲等。另一类方法是直接用药料进行发酵,如淡豆豉、百药煎等。发酵条件与发酵过程是微生物新陈代谢的过程,因此,在制备时,应具备其生长繁殖的条件:菌种、培养基、温度(30303737)、湿度(70%70%80%80%)、其他方面。2 2、发芽法目的:通过发芽,淀粉被分解为糊精、葡萄糖及果糖,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并产生各种消化酶、维生素,使其具哟新的功能,扩大用药品种。操作方法:选择新鲜、粒大、饱满、无病虫害、色泽鲜艳的种子或果实,用清水浸泡适度,捞出,置于能透气漏水的容器中,或已垫好竹席的地面上,用湿物盖严,每日喷淋清水
33、 2 23 3 次,保持湿润,约经 2 23 3 天即可发幼芽,待幼芽长出1cm1cm 左右时,取出干燥。制霜法1 1、去油制霜法目的:降低毒性,缓和药性一一巴豆降低副作用一一柏子仁操作方法:取原药材,很除去外壳取仁,撮成细末或捣烂如泥,用多层吸油纸包裹,蒸热,或置炉边或烈日暴晒后,压榨,如此反复换纸吸去油,至松散成粉,不再粘结为度。2 2、渗析制霜法目的:制造新药,扩大用药品种,增强疗效一一西瓜霜3 3、升华制霜法目的:纯净药物一一砒霜其他制法1 1、烘培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用文火直接或间接加热,使之充分干燥的方法。目的:使药物充分干燥,便于粉碎和贮存。适用于某些昆虫或其他药物。操作方法
34、: 烘就是将药物置于近火处或利用烘箱、 干燥室等设备,使药物所含水分徐徐蒸发, 从而使药物充分干燥。 焙则是将净选后的药物置于金属容器或锅内, 用文火经较短时间加热, 并不断翻动,焙至药物颜色加深,质地酥脆为度。2 2、煨法: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加热的滑石粉中,或将药物直接置于加热的麦秋中, 或将药物铺摊吸油纸上, 层层隔纸加热,以除去部分油质,这些炮制方法称为煨法。目的: 除去药物中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 从而降低副作用或缓和药性,增强疗效。3 3、提净法:某些矿物药,特色是一些可溶性无机盐类药物,经过溶解, 过滤, 除净杂质后, 再进行重结晶, 以进一步纯净药物,这种方法称为提净
35、法。目的:使药物纯净,提高疗效;缓和药性;降低毒性。操作方法:降温结晶(冷结晶):将药物与辅料加水共煮后,滤去杂质,将滤液置阴凉处,使之冷却重新结晶,如芒硝。蒸发结晶 (热结晶) : 将药物先适当粉碎, 加适量水加热溶化后,滤去杂质,将滤液置于搪瓷盘中,加入定量米醋,再将容器隔水加热,使液面析出结晶物,随析随捞取,之析尽为止;或将原药与醋共煮后, 滤去杂质, 将滤液加热蒸发至一定体积后再使之自然干燥。4 4、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 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 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称为水飞法目的:去除杂质,结净药物;使药物质地细腻,便于
36、内服和外用,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防止药物在研磨过程中粉尘飞扬,污染环境;除去药物中可溶于水的毒性物质,如碑、汞等。操作方法:将药物适当破碎,置乳钵中或其他适宜容器内,加热适量清水,研磨成糊状,再加多量水搅拌,粗粉即下沉,立即倾出混悬液,下沉的粗粒再行研磨,如此反复操作,至研细为止。最后将不能混悬的杂质弃去。将前后倾出的混悬液合并静置,待沉淀后,倾去上面的清水,将干燥沉淀物研磨成极细粉末。5 5、干储法:将药物置于容器内,以火烤灼,使产生汁液的方法称为干储法。目的:制备有别于原药材的干储物,以适合临床需要。操作方法:砂浴加热,在干储器上部收集冷凝的液状物,如黑豆油等。有的在容器周围加热,在下面收采
37、液状物,如竹沥油等。有的用武火炒制备油状物,如蛋黄油等。6 6、特殊制法:某些药物用一些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其目的在于制备新的药物,产生新的临床功用。十一、中药炮制有哪些传统的制药原则及具体制药方法?其含义?各举 3 3 例说明传统的制药原则: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具体方法为: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用辛热升提的酒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 使药性转降为升;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可杀其大寒之性;用咸寒润燥的盐水炮制益智仁,可缓和其温燥之性。相资为制: 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
38、效。 如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酒炙仙茅、阳起石,可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蜜炙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效; 蜜炙甘草可增强补中益气作用。相畏为制: 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 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白矶、石灰、皂荚制半夏、南星;蜂蜜、童便、黑大豆、甘草、豆腐制川乌。相恶为制:是中药配伍“相恶”的延伸应用。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如米沿水制苍术:秋炒枳实;煨木香。制其形:是指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白芍切片;当归和甘草分根梢入药;莲子分莲子肉和莲子心。制其性: 是指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能。 升提的酒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
39、药性转降为升(“同相反为制”)制其味:是指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紫河车酒炙,乳香和没药醋,矫味矫臭。而且紫河车酒制增加了辛温之性味,温肾壮阳之力更强;乳香、没药增加了酸味,更专入肝经。制其质:即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如穿山甲砂炒至酥泡,龟甲、鳖甲砂炒至酥脆,矿物药煨或卒等,均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或易于粉碎。何首乌黑豆汁拌煮后,味转甘而性转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十二、中药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淋法、洗法、泡法、漂法、润法十三、简述中药饮片的类型。(1)(1)极薄片:片厚一下,如羚羊角(2)(2)薄片:片厚 12mm12mm 如白芍(3)(3)厚片:片厚
40、 2 24mm4mm 如山药(4)(4)斜片:片厚 2 24mm4mm 分瓜子片,斜度小,如桂枝;马蹄片,斜度稍大而体粗,如山药;柳叶片,斜度大而细,如甘草、黄黄。(5)(5)直片(顺片):片厚 2 24mm4mm 如何首乌(6)(6)丝:分细丝,长 2 23mm3mm 如黄柏;宽丝,长 5 510mm10mm 如荷叶(7)(7)段(节、诅):长 101015mm15mm 如牛膝、党参(8)(8)块:长 8 812mm12mm 如阿胶十四、炙法与加辅料法的区别。炙法与加辅料炒在操作方法上基本相似,但二者又略有区别:炙法是用液体辅料, 拌匀闷润使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发挥作用; 加辅料炒法使用固体辅料
41、,掩埋翻炒使药物受热均匀或黏附表面共同入药。炙法所用温度较低,一般用文火,在锅内翻炒时间稍长,以药物炒干为宜;加辅料炒的温度较高,一般用中火或武火,在锅内翻炒时间较短,药物表面颜色变黄或加深。炙法根据所用辅料的不同,可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油炙等法;加辅料炒法根据所加辅料的不用而分为麦款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法。十五、何首乌、黄苓、大黄、川乌、肉豆蔻、巴豆的炮制方法、炮制品种、炮制原理、炮制作用与炮制应用。何首乌何首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浸、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生首乌苦泄性平兼发散,具有解毒消肿、润肠通便、截疟的功能。用于慎病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
42、,久疟不止,高脂血症。制首乌:取生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润湿,置非铁质蒸制容器内,密闭,炖至汁液吸尽,药物呈棕褐色,取出,干燥。每100kg100kg 何首乌片或块,用黑豆 10kg10kg 黑豆汁制法:取黑豆 10kg,10kg,加水适量,煮约 4 4 小时,熬汁约 15kg,;15kg,;黑豆渣再加水煮 3 3 小时,熬汁约 10kg,10kg,合并得黑豆汁约 25kg25kg。经黑豆至拌蒸后,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之症。炮制原理:何首乌中含有卵磷脂(约衿,葱醍衍生物,二苯乙烯昔,淀粉
43、,脂肪,矿物质等。总慈醍、结合慈醍含量随着蒸制时间延长而减少,游离葱醍开始增加,使致泻作用减弱。 制首乌的磷脂类含量增加, 使补益作用更加突出, 炮制时间对游离慈醍和二苯乙烯有明显影响, 时间过长会引起两者的损失。炮制时间以常压下蒸制 3232 小时为好。肉豆蔻麦秋煨:将麦秋和肉豆蔻同置锅内,用文火加热并适当翻动,至麦秋呈焦黑色,肉豆蔻呈深棕色时取出,帅去麦秋,放凉,用时捣碎。每 100k100kg g肉豆蔻,用麦秋 40kg40kg。滑石粉煨:将滑石粉置锅内,加热炒至灵活状态,投入肉豆蔻,翻埋至肉豆蔻呈深棕色并有香气飘逸时取出, 帅去滑石粉, 放凉,用时捣碎。每 100kg100kg,用滑石
44、粉 50kgo50kgo 面裹煨:取面粉加适量水做成团块,再压成薄片,将肉豆蔻逐个包裹,或将肉豆蔻表面用水湿润,如水泛丸法包裹面粉,再湿润包裹至 3 34 4 层,晒至半干,投入已炒热的滑石粉锅内,适当翻动,至面皮呈焦黄色时取出,帅去滑石粉,放凉,剥去面皮,用时捣碎。每 100kg,100kg,用面粉 50kg50kg0 0炮制作用与应用:生肉豆蔻辛温气香,长于暖胃消食,下气止呕。但生肉豆蔻含有大量油质,又滑肠之弊,并具刺激性,一般多制用。煨制后可除去部分油质,免于滑肠,刺激性减小,增强了固肠止泻的功能。用于心腹胀痛,虚弱冷痢,呕吐,宿食不消。炮制原理:肉豆蔻含有脂肪油 25%40%25%40
45、%挥发油 8%15%8%15%脂肪油中主要含有肉豆蔻酸甘油酯,挥发油中主要含有肉豆蔻醴、丁香酚、黄樟醴及多种菇类的化合物。肉豆蔻炮制后,挥发油中的有毒成分肉豆蔻醴含量亦降低, 其肉豆蔻醴含量是面煨麦秋煨滑石粉煨 生品。丁香酚炮制前后变化不大,而甲基丁香酚明显增加,这使止泻作用增强。巴豆生巴豆: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浸湿后用稠米汤或稠面汤拌匀,置日光下暴晒或烘干后去外壳、取仁。炒巴豆:取凉巴豆仁,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焦巴豆)或内外均呈焦黑色(巴豆炭),取出晾凉。巴豆霜:取凉巴豆仁,撮如泥状,里层用纸,外层用布包严,蒸热,用玉窄器榨出油,如此反复数次,至药物松散成粉,不再粘结成
46、饼为度。少量者,可将巴豆仁撮后用数层粗纸包裹,放热炉上,受热后,反复压榨换纸,达到上述要求为度。炮制作用与应用:生巴豆毒性强烈,仅供外用蚀疮,多用于恶疮、疥廨、疣痣。炒后毒性稍减,可用于疮痈肿毒、腹水、鼓胀、泻痢。去油制霜后,能降低毒性,缓和其泻下作用,多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腹水、二便不通、喉风、喉痕。炮制原理:巴豆寒巴豆油 34%57%34%57%其主要成分为巴豆油酸, 巴豆酸及其与其他有机酸结合而毒性球蛋白(巴豆毒素 I I、IIII)等。巴豆脂肪油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和刺激作用。为了保证巴豆用药安全有效,有必要控制巴豆霜的含油量。黄苓黄苓: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大小分档,置蒸制容器
47、内隔水加热,蒸至“园气”后半小时,候质地软化,取出,趁热切薄片。干燥。或将净黄苓置沸水中煮 1010分钟,取出,闷约 812812 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时,切薄片,干燥。酒黄苓:取黄苓片,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微干,深黄色,嗅到药物与辅料的固有香气,取出,晾凉。每 100k100kg g黄苓片,用黄酒 10kg10kg。黄苓炭:取黄苓片,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黑褐色,内部深黄色,取出,摊开晾凉。炮制作用与应用:成的甘油酯,从油中巴豆醇二酯化合物中已分离出1111 种辅助致癌物质。尚含两种生黄苓清热泻火解毒力强,用于热病,湿温,黄疸,泻痢,乳痈发背。酒制入
48、血分, 并可借黄酒升腾之力, 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同时,因酒性大热,可缓和黄苓的苦寒之性,以免伤害脾阳,导致腹泻。黄苓炭以清热止血为主,用于崩漏下血,吐血纽血。炮制原理:黄苓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苓昔和汉黄苓昔, 遇冷水时, 会使共存酶激活,导致黄苓昔和汉黄苓音酶解, 产生黄苓昔元和汉黄苓昔元, 而黄苓昔元是一种临位三羟基黄酮,极易被氧化而变成绿色, 降低药效。 而蒸或煮可破坏酶使其活性消失,有利于黄苓昔的保存,保证饮片质量和原有的色泽。川乌生川乌: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洗净灰屑,晒干。制川乌:取净川乌,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 4 46 6 小时,或蒸 6 68 8 小时,取个大
49、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炮制作用及应用(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生川乌,有大毒,多外用于风冷牙痛、疥廨、痈肿。制川乌毒性降低,可供内服。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不仁、心腹冷痛、疝痛、跌打肿痛。炮制原理:川乌主要成分为双酯型乌头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其毒性极大。炮制可降毒,原因如下:1 1、酯型生物碱水解降毒原理双酯型生物碱性质不稳定,遇水、加热易被水解或分解,使极毒的双酯型乌头碱 C8C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苯甲酰乌头胺。其毒性为双酯型乌头碱的 1/2001/2001/5001/500。再进一步水解,使 C14C14 位上的苯甲酰基水解(或分解),失去一分子苯甲酸,得到乌头胺。其毒性仅为双酯型乌头碱的 1/20001/40001/20001/4000o o2 2、炮制过程中,脂肪基取代了 C8C8 位上的乙酰基,生成脂碱,降低了毒性。在炮制工艺中,加水、加热处理(包括干热法、湿热法)都能促进水解反应,从而达到降低毒性的目的。故采取蒸、煮法炮制乌头可降低毒性。大黄大黄,净制,淋润至软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投标开发协议书
- 高价买房认购协议书
- 酒店房屋转租协议书
- 车辆维修风险协议书
- 进驻健康驿站协议书
- 销售人员驻点协议书
- 装修合同定金协议书
- 银行发卡服务协议书
- 养殖鸡合伙合同协议书
- 乒乓球馆会员卡协议书
- 《小红帽》绘本故事-课件
- 金融合规培训
- 感性工学完整版本
- DB21T 3411-2024 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养护技术规程
- 【MOOC】当代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MOOC】信息检索与利用-江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MOOC】消费者行为学-湖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南宁红林大酒店扩建工程筹资方案设计
- 安全管理-终结性考试-国开(SC)-参考资料
- 大脑健康课件
- 措施钢筋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