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高考模拟试题 人教版_第1页
山西省临汾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高考模拟试题 人教版_第2页
山西省临汾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高考模拟试题 人教版_第3页
山西省临汾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高考模拟试题 人教版_第4页
山西省临汾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三次高考模拟试题 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西省临汾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试题临汾市高三年级模拟测试语 文 试题2010 年5月 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包括7道大题2l道小题共150分。注意事项:1开始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清楚。2请将第1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写在机读卡上,不能答在试卷上。第1卷I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家具 金碧辉煌 编程设计 君子之交淡如水 B熨帖 虎据龙盘 声名雀起 识时务者为俊杰 C内讧 开扩眼界 老生常谈 树欲静而风不止 D题词 功亏一匮 既往开来 不敢越雷池一步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

2、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近日,湖北省对这些活动进行了大清理,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就斩掉了8000多个“花架子”项目,真是斩得大得民心,切得大快人心。 B卡尔扎伊不仅要会见中国领导人,他还会与中国的媒体见面,毕竟日程太紧,像故宫等名胜只好忍痛割爱,而长城是不能不去的。C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在接受采访时,语重心长地说一个科学家如果取得小小的成绩便踌躇满志,不但得不到人民的肯定,反而让人嗤之以鼻。 D出口侵权的原因,在于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淡薄,有侥幸心理,企图“打擦边球”,坐收渔利,而经济利益的驱动。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环顾这几年的高考试卷,不少学生的写作能力固然不高

3、,而他们的阅读能力之低下也实在令人吃惊。这正反映了一个时期内“重写作、轻阅读”的倾向所招致的必然惩罚.B2009年12月,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考古现场传来喜讯,经挖出的部分建筑轮廓发现,这极有可能是魏武王曹操的坟墓。C成都市各级各部门都在大力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作,成华区率先探索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数据库,实现行政处罚电子化处理。通过电脑圈定行政处罚幅度,给执法权力戴上“紧箍咒”。D在海地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云南省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李钦、钟荐勤与和志虹三位烈士的骨灰由专机从北京运抵昆明。省委、省政府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深情缅怀三位云南人民的好儿女,并追授他们“和平卫士”的荣誉称号。4、依

4、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李白对古蜀国起源的描绘,引得历朝历代专家、学者不懈地探究考证。 据明一统志记载,崔上城在(双流)县东18里,蚕丛氏所都。 凝视三星堆那尊青铜铸像,蚕丛那大大的耳朵,抿着的嘴巴,鼓鼓的突出的眼睛,自信的神情闪烁出几千年前的光焰。 这个谜团一直环绕着这片天空。 刘琳教授在他撰写的华阳国志注释中认为:瞿上城在今新津县与双流县交界的牧马山蚕丛祠九倒拐一带。 是谁开启的天府之国?哪里是古蜀农耕文化之源? 华阳国志载: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后有王日杜宇,教人务农,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宇江源,宇悦

5、之,纳以为妃。移自郫邑,或治瞿上。” A B c D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撂究,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这十思想不是固定的,而是生长着的。研究它,不是为了博古炫耀也不仅仅是为了存亡继绝,而是为了我们能以自己的思想自立于天地之问。国学是学术,是思想,与汉服、祭拜、造假古董之粪的“热”没有关系。国学不是既成的答案,而是通往现代中国思想的途径。拘牵、颟顸、自封、自隘是它的大敌,包容与开放才是它的品格。 根据史学家的考证,近代意义的“国学”一词,出现于上世纪初。其出现的背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即救亡图存。当时的人们一方面普遍承认西方学术的优越;另一方

6、面在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西方学术的压倒性影响产生认同焦虑,担心人们时传统学术思想的迅速遗忘与放弃将导致国家与民族的灭亡。最初提倡过国学者强烈意识到文化认同与民族国家的根本关系,提倡国学,非仅为学乃为国也。 文化认同并不是刻意突出自已的文化特性,而是在自己身所现代性危机之后,思考我们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们要向何处去。正因为未来没有预定的方向,我们才迫不得已从自已的过去中寻找给自己未来定位的坐标。毕竟路要自已走认同就是白已给自己找坐标找方向,找立足点。在这种情况下,国学作为传统思想的结晶,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必然的。 夸天的人们喜欢谈“普世价值”。按照我们古人的看法,“东海西海,心理攸同

7、”,似乎应该承认“普世价值”。既然是“普世价值”,就不可能某一个文化垄断了它的发明专利。各个文化传统应该都对普世价值有所贡献,中国的国学也不例外。我们完全没有理由把提供了这样普世价值的国学,看作是纯粹过去的东西和地方性的东西。国学完全有理由主张它的普适性和永久性。 今天提倡国学和研究国学,决不是什么文化保守主义,因为它并不是要回到不可能回到的过去。也不是像文化投机商收集文物那样把传统智慧作为古董加以炫耀和奇货可居。它也不是像一百年前一样是一种文化民族主史,而是一种文化天下主义:中国人要承担自己地球和人类的责任。国学能否在现代世界起到它独特的作用,中国人能否在当前全球危机的情况下蛤人类贡献自己的

8、智慧,取决于目学能否浴火重生。因此,夸无的国学决不是仿古,更不是复古而是要开新。5下列关于“国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是一种思想体系,是由一个民族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体究,融贯各种知识逐渐形成的。 B国学属于学术范畴,它与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不是某种文化复古热潮。C国学是不断生长发展的,是通往现代中国思想的途径,反对传统与保守,提倡包容与开放。D国学具有丰富的特性。因其成因,具有民族性与地方性。因其发展,具有普适性和永久性。6下列不属于提倡国学的原因的一项是 A人们对西方学术的压倒性影响产生认同焦虑,担心对传统学术思想的遗忘与放弃将 导致国家与民族的灭亡

9、。 B因为未来没有预定的方向,才迫不得已从自己的过去寻找给自己未来定位的坐标。C按照我们古人的看法,“东海西海,心理攸同”,似乎应该承认“普世价值”。 D既然是“普世价值”,就不可能某一个文化垄断了它的发明专利。各个文化传统应该都对普世价值有所贡献。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今天研究国学,不是为了博古炫耀,不是为了存亡继绝,而是为了我们能以自己的思 想自立于天地之间。 B近代意义的“国学”一词,出现于上世纪初。它的出现动机是为了救亡图存。 C在身历现代危机之后,努力寻找自己未来定位坐标的国人,重新关注作为传统思想结晶的国学,以求保持自己的文化特征。 D中国人在当前全球危机的情况下给人

10、类贡献自己的智慧,国学就能浴火重生。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杨维岳铸戴名世 扬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堆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日:“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全,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太节,往往三复流涕。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准扬。维岳目:“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

11、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请天下捐赀救国。雏岳捧檄注日:“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蝶山。雏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目:“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赤却之。日:“夸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曳避诸?”维岳日:“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堆岳日:“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垒幸生,吾义不为!吾夸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

12、有来劝慰,僵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于日:“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莲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 注:史公主:死者的牌位。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维岳故贳之 贳:赦免 B累昼夜不能寝食 累:连续 c北兵渡江,京师溃 溃:攻破 D慎毋以示世也 慎l,J、心9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 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北面痛哭

13、,累昼夜不能寝食 避将何之?吾死耳 乃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闻者莫不为之流涕 A B c.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画像经常祭拜;在史可法死后。杨维岳又设牌位写文章哭祭他。C清兵南下后,下令士民剃发。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亡。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太义的平民、书生,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第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

14、23分)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3分)译文:_(2)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4分)译文:_(3)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3分)译文:_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落 梅刘克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莓苔,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1)颈联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两句诗,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4

15、分)(2)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4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诗人常借江水东流来表达青春时光的流逝。比如李白在将进酒中用“_,_”引出自己人生易老的感叹;长歌行中用“_,_”表达对后人青春一去不回的警诫。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李密陈情表)(2) 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苏轼赤壁赋)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羌去何处?冯骥才 (1)羌,一个古老的字,一个古老民族的族姓,早已渐渐变得很陌生了

16、,最近却频频出现于报端。这因为,它处在惊天动地的汶川大地震的中心。 (2)这个有着三千年以上历史、衍生过不少民族的羌,曾经为中华文明史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但如夸只有三十万人,散布在北川一带白云迷漫的高山深谷中。他们居住的山寨被称做“云朵上的村察”。然而这次他们主要聚居的阿坝州汶川、茂县、理县和绵阳的北川,都成了大灾难中悲剧的主角;除去一千余羌民远居贵州省铜仁地区之外,其他所有羌民几乎奎是竞民。 (3)古老的民族总是在文化上显示它的魅力与神秘。羌族的人虽少,但在民俗节日、口头文学、音乐舞蹈、工艺蔓术、服装饮食以及民居建筑方面有自己完整而独特的一套。他们悠长而幽怨的羌苗声令人想起唐代的古诗;他们神奇

17、的索桥与碉楼,都与久远的传说紧紧相伴;他们的芫绣浓重而华美,他们的羊皮鼓舞蹈雄劲叉豪壮,他们的释比戏羌戈大战和民俗节日“瓦尔俄足节”带着文化活化石的意味而这些都与他们长久以来置身其中的美丽的山水树石融合成一个文化的整体了。 (4)在这次探望震毁的北川县城的路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飞石,树木东倒西歪,羌族唯一的自治县的“首府”北川已然化为一片惨不思睹的废墟。 (5)二十多天前北川县城就已经封城了。城内了无人迹,连乌儿的影子也不见。全然一座死城。 (6)站在县城前的山坡高处,那位偶然侥幸活下来的北川县文化局长,手指着县城中央堆积近百米的滑落的山体说,多年来专心从事羌文化研究的六位文化馆馆员、十余住正

18、在举行诗歌朗诵的“禹风诗社”的诗人、数百件珍贵的羌文化文物、大量田野考察而尚未整理好的宝贵资料,全部埋葬其中。 (7)我的心睫然变得很冲动。志愿研究民族民间文化的学者本来就少而又少,但这一次,这些第一线的羌文化专家的罹难,几乎是全军覆灭。 (8)我们专家调查小组的一行人,站成一排,朝着那个巨大的百米“坟墓”,肃立默哀。为同行,为同志,为死难的羌民族及其消亡的文化。 (9)大地震遇难的羌民共三万,占民族总数的十分之一。 (10)在擂鼓镇、板凳桥以厦绵阳内外各地灾民安置点走一走,更是忧虑重重。这里的灾民世代都居住在大山里边,但如夸村寨多已震娃。这些羌民日后还会重返家园吗?如果不行,必须迁徙。积淀了

19、上千年的村寨文化不注定要瓦解么? (11)在久远的传衍中,这个山地民族的自然崇拜和生活文化都与他们相濡以沫的山川紧切相关。文化构成的元素都是在形成过程中特定的,很难替换。他们如何在全新的环境找回历史的生态与文化的灵魂?如果找不回来,那些歌舞音乐不就徒具形骸只剩下旅游化的表演了? (12)不管怎么说,这次地震对羌族文化都是一次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它使羌族的文化太伤元气。这是不能回避的。这样全面颠覆性的破坏对于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13)可是,总不能坐待一个古老的兄弟民族的文化在眼前渐渐消失。马上要做的是对羌族聚居地的文化受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于地质和环境安全受损的村寨,

20、经过重新修建后,皿同意原住民回迁,总要保留一些原生态的村落,还有一件事非做不可的,就是将散落各处的羌族文化资料汇编为文献,为这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建立可以传之后世的文化档案易地重建羌民聚居地时,必须注意注入羌族文化的特性元素。 (14)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做了这些就够了吗?想到震前的昨天灿烂又迷人的羌文化,我的心变得悲哀和茫然。 (15)恍憾中好像看到一个穿着羌服的老者正在离去的背影。如果朝他大呼一声,他会无限美好地曰转过身来吗?14根据(1)一(3)段内容,分条概括羌民族的特点。(4分)15作者说:“我的心变得悲哀和茫然。”请结合文中有关内容分析这样说的理由。(6分)16文章结尾段别具特色,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及作用。(6分)17请探究“羌去何处?”这个标题蕴含了哪几层深意。(6分)六、(15分)18下面一则有关百度的介绍在内容、语言表达、标点三方面有四处不当之处漕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有问题,百度一下。”的口号意味着百度已成为搜索的代名词。百度是世界上 中文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致力于向人们提供最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集成了关键 词自动提示、中文搜索自动纠错、百度快照等。公司的远景是成为最优秀的互联网中 文信息检索和传递技术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