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3届九年级历史3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3届九年级历史3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3届九年级历史3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3届九年级历史3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3届九年级历史3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麾村中学2013届九年级历史3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答案直接填在答题栏内。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1、如果让你从“五月流血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国大典等内容中归纳和提炼一个学习的主题,以下名称最恰当的应是( )A、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 B、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C、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2.社会主义社会曾经是过去几代人的梦想。然而,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梦想变成现实的

2、社会主义革命是( )A.巴黎公社 B.俄国二月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3、罗斯福新政为后来资本主义国家提供的宝贵经验是(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B.国家干预经济C.实行计划经济 D.实行国有化制度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首先爆发这场危机的行业是( )A.汽车工业 B.钢铁和建筑 C.金融业 D.农业5.关于第二次大战性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B.帝国主义战争 C.民族解放战争 D.非正义战争6.二次大战中,在反法西斯同盟的猛烈进攻和浴血奋战的打击下,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国家纷纷落马。其中德、意、日法西斯国

3、家战败投降的先后顺序是( )A.日、意、德 B.意、日、德 C.日、德、意 D.意、德、日7、下列各项所示的历史事件,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B 巴黎和会五四运动C雅尔塔会议诺曼底登陆D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8、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有( )都是大国操纵 都决定建立国际组织 都决定处置德国 都损害了中国主权A B C D 9、下列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A挑起战争的都有德国 B中国都是战胜国之一C都以德国、日本的失败而告终 D两次战争的性质不同10.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规定是( )A德国边界问题 B成立国联C殖

4、民地问题 D军备问题11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竞争最激烈的两个国家是( )A美、日 B英、日 C英、德 D美、英12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势力的侵略 B。美苏争霸C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D。宗教纷争13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A新政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B这次新政的目的是救治经济危机C这次新政的实施,取得了很大成效D这次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4决定建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15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事件

5、是( )A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B德国闪击波兰C英法对德宣战 D德军开始进攻苏联16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A诺曼底登陆 B巴黎解放C苏军占领柏林 D德国投降17. 1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阵线的最终形成。下列有关联合国家宣言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B.签字各国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C.决定在欧洲开辟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D.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保障18.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进一步破坏导致中国爆发了( )A新文化运动 B

6、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19罗斯福“新政”中既减少庞大的失业队伍,又刺激消费和生产的新政措施是( )A对银行的整顿 B对农民的补偿C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D新建许多公共工程20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21、社会主义是人类崭新的希望,从开辟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的宣言出现,到第一个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经历了多少年( )A.100年 B.10年 C. 69年 D.79年22,俄国二月革命最主要成果是( )A推翻沙皇专制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建立了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D退出一战23.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7、( ) A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B解决协约内部的矛盾C限制军备竞赛D建立欧洲新秩序24.世界大战对交战双方都是一场浩劫,而先后两次挑起世界大战的却是同一个国家。它是(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奥匈帝国25.到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的国家是( ) A.德国 B.苏联 C.日本 D.英国二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25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材料二:奥巴马在演说词中提到了一位106岁的美国妇女公民,她

8、是安·尼克松·库伯。她出生在奴隶制度废除之后,那时候还没有汽车和飞机。当绝望和萧条袭来的时候,她看到了一个民族通过新政,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的目的感战胜了恐惧。当珍珠港爆炸,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1)材料一中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1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是指什么模式?(1分)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2)材料二中提到的女公民经历了美国历史上的哪些重大事件?(4分)(3)请说出材料二中“新政”的中心措施?(1分)(4)“新经济政策”和“新政”给我们怎样的启示?(1分)27、阅读下列材料:(9分)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共有30多个国家参战,15

9、亿人口卷入了战争,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双方军队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大战中双方共支出战争经费2084亿美元。 北师大版历史九(上)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世界有80%的人口卷入了战争,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1亿人,物资损失超过4000亿美元。 北师大版历史九(下)材料三:1942年初,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代表齐集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此基础上,1945年10月,联合国成立,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进友好合作。材料四:斯大林说“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根据上述材料请回

10、答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问题。(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1分)(2)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2分)二战达到最大化是什么事件(1分)?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四,二战中“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语言”的国家走向了联合,联合的标志是什么?(1分)举一实例?(1分)(4)材料五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1分)(5)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1分)28.阅读下面的材料:(7分)材料一:会议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材料二:“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11、”材料三: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1)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2)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请回答:(1) 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是哪两次会议上决定的内容?(2分)(2)材料二是哪部条约的内容?(1分)(3)根据上述材料,哪个国家受到伤害?(1分) (4)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大国是如何处理国际关系的?(2分)(5)结合材料和上述问题,谈谈你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1分)二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25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1)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1分)斯大林模式(1分)1936年颁布新宪法(1分)(2)第二次工业革命 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4分)(3)国家对工业的调整,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1分)(4)立足本国国情,调整政策,促进生产力发展(1分)27、阅读下列材料:(9分)(1)都是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分)(2)轴心国和反法西斯联盟(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