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语文期中试题_第1页
高二上语文期中试题_第2页
高二上语文期中试题_第3页
高二上语文期中试题_第4页
高二上语文期中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龙山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期中考试高二语文 试卷命题:王洪军 校正:颜鸿海 审核:刘若红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认真检查试卷是否完好。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卷上。3.选择题答案规范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答题框内;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写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

2、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福祉(zh)羸老(néi)草菅人命(jin) 清风夜唳(lì)B箭镞(zú) 澄澈(chè)洗尽尘滓(z) 呱呱(gu)而泣C曳尾(yè) 甫定(f)味同嚼蜡(jiáo) 少不更事(gng)D经筵(yàn) 给予(gi) 饿殍遍野(pio) 胼手胝足(zh)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存在主义文学滥觞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达到发展的巅峰。它是现代派文学中声势最大、风靡

3、全球的一种文学潮流。 B大凡贪官都喜欢唱高调而且是反腐倡廉的高调。究其原由,一为恐慌,二为掩饰。陈水扁10月10日恬不知耻的自我贴金正是如此。 C在我们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心劳日拙的时代,不妨赋予“生无所息”这句格言以崭新的含义,写在我们的旗帜上。D爱因斯坦一生之所以能朝气蓬勃,光风霁月,都是因为他总是在做一件件合理的事情。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书告诉我们,孔子要求他的弟子们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这将体育运动推到了很高雅的位置上。B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梭罗的瓦尔登湖等中外散文佳作,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耐人咀嚼。

4、C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当地人告诉我,倾听沙子鸣呜的鸣响最好是在晴朗干爽的风天的黄昏较为合适。 D地王大厦是中国当时超高层钢结构工程的代表作,全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智能化程度在今天也可以堪称先进。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最使我喜欢的是鹅毛般飘飞的雪。_。_。因为_。朔风裹挟着雪花,交织成一片白色的网,扑朔迷离,让人眼花缭乱它们忽上忽下交织成一片白色的网,扑朔迷离,让人眼花缭乱雪花常常冰丝丝凉津津地落在我的头上、脸上,寒气袭人这时,我常常走出去,任它凉津津甜丝丝地在脸上亲吻北京的雪美却可畏,片大而茂密,让人望而

5、却步北京的雪特别可爱,片大而茂密,让人愿意和她亲近ABC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

6、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漕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

7、臣节。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节选自班固汉书,有改动)注:浑邪:人名。 缑氏:县名。将漕:领送漕粮。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输家财半助边。 输:捐献 B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见:我 C于是上久不报式。 报:答复 D上过其羊所,善之。 善:认为好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

8、寿。 B尊显以风百姓。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C上贤之,下诏曰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D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卜式牧羊致富,但为了抗击匈奴,他愿意把一半家产交给官府作为边境作战的费用。皇上觉得这个人情太重了,并担心卜式会因此而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所以没有接受卜式的家产。 B当富豪人家纷纷隐匿家产时,卜式却热衷于拿出家产去资助官府。皇上重赏了卜式,完全是出于鼓励富商大贾能够顾念国家、支持自己的政策的目的。 C皇上对卜式的用管理羊群的方法来管理老百姓的理论颇感兴趣,想试一试他的本领,便封他为缑县令,果然

9、缑氏百姓反映很好;出任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迹又被评为最好。这样皇上更重用他了。 D南越吕嘉谋反时,卜式上书朝廷,请缨出战,愿意父子一起率兵奔赴前线,决一死战,以力效国。皇上认为虽然他们最终没有真正上战场,但有这种保卫国家的心意就已经很难得了。8联系全文看,下列关于卜式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 弟。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主动请求奔赴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人。 C卜

10、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愿意做,宁可替皇上放羊。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内心有高尚品德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 D“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说明在作者看来,卜式牧羊出身,以财输边,从郎官、县令升至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机会。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上 奇 其 言 欲 试 使 治 民 拜 式 缑 氏 令 缑 氏 安 之 迁 成 皋 令 将 漕 最上 以 式 朴 忠 拜 为 齐 王 太 傅 转 为 相 会 吕 嘉 反 式 上 书 愿 父 子 及 齐 习 弩 习 船 者 往 死 之 以 尽 臣 节。(2)翻译下面的句子。

11、(6分)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方 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3分)(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6分)(1)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 。(白居易琵琶行) (2)屈原放逐, ;左丘失明, 。(司马迁报任安书 )(

12、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4)但以刘日薄西山, , ,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重在引领 贵在自觉 仲呈祥从去年开始,一部不趋时、不媚俗的被称为“三无”(无女角色、无婚外恋、无明星偶像)的电视剧士兵突击火爆荧屏,并持续到了今年,引发了一种蔚为壮观的社会文化现象:从电视台的文化类谈话节目到大学生论坛,从部队到工厂、机关和社会大众,人们都在议论“许三多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一部文艺作品引发一种波及上亿观众主动参与的社会文化现象,这在当下并不多见、且值得珍视。彪炳人类文艺史册的古希腊喜剧

13、游乐活动,参与者不过数以万计,而今凭着现代传媒优势的电视剧艺术,得到了具有欣赏章回小说和连台本戏剧艺术传统的中国人的青睐。究其原由是历史品位、美学品位使然。这部作品最终社会效益的完美实现,不仅在于作家、艺术家及其作品自身的创造,有时也必须靠读者、观众及全社会一起共同创造。惟其如此,重视对一部文艺作品引发的社会文化现象的正确引领,极为重要。譬如如何认识和评价“许三多艺术形象”?如何从这一独特的艺术形象中获取精神营养?这里面有个“引领”课题。我孤陋寡闻,也至少耳闻目睹了几种不同的声音在一家省级卫视面向全国观众的谈话专栏节目中,年轻漂亮的主持人向在场的观众发出这样的提问:“诸位女嘉宾,你愿意嫁给许三

14、多吗?”全场哗然,然后无人应答。稍顷,一位勇敢的时髦女性站起来应对:“我愿意!”主持人追问其由。再答:“第一,许三多憨,不怕苦,我可以叫他玩命挣钱,供我花;第二,许三多实,不怕累,我可以叫他全包家务活,我轻松。”答毕,一片笑声,并无辩难。此可谓一种“引领”。另一种,某大学研究生论坛上,莘莘学子与编剧、导演、制片人对话,探讨“许三多性格”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你一言,我一语,认为其性格既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力倡的“抱定宗旨”“自强不息”的因子,又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力倡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因子,且在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军队熔炉中锻造而升华为一种具有当今时代精神和现代人文精神的理想人格,它在一定程

15、度土反映出时代与人民的呼唤和现实社会道德的某种缺失。此可谓又一种引领。两种“引领”,孰高孰低,不言自明。应当说,盛世文化,乃包容多样的文化。一个成功的典型艺术形象,引发各种社会舆论,不足为怪。但各种舆论与见解的高下是非,确须引领分辨。上面某电视台谈话节目中主持人面对那位年轻女士以庸俗的实惠主义去选择和理解“许三多形象”一言不发、一笑了之好呢,还是与人为善、外柔内刚地引领在场有高见的观众入情入理地加以辩难好呢?我看,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的电视台,还是理应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坚守人类神圣的精神家园,永远不忘胡锦涛同志早已阐明的“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的伟大真理。 能否在一切文

16、艺活动中真正做到以先进文化引领整个文化建设,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文化自觉。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临终前深刻总结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文化建设经验,认为可以归结为“文化自觉”这个大题目,并明言这便是他“要过的最后一重山”,并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来阐释何为“文化自觉”。这确为至理名言。惟其有了美自己民族文化之美、借鉴学习其他民族文化之美,并善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将这两种美交融、整合、创新的自觉性,才能真正做到以先进文化引领和谐文化建设,以达到天下大同,即社会和谐。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这是我们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须铭记在怀的

17、条要诀。 (节选自人民日报)12根据原文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上亿观众对“许三多艺术形象”的议论,引发了一种蔚壮观的社会文化现象。B士兵突击之所以火爆荧屏,是因为它是一部不趋时、不媚俗的“三无”电视剧。C如何认识和评价“许三多艺术形象”,这里面有个如何正确“引领”的课题。D胡锦涛同志早已阐明了先进文化的方向“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E.推动社会文化发展,既要注重“引领”,也要贵于“自觉”,二者不可偏废。13下列对“文化自觉”表述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文化自觉”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文化建设经验的总结。B“文化自觉”是著名社会科学

18、家费孝通先生临终前归结出来的大题目。C“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费孝通先生对“文化自觉”的阐释。D“文化自觉”是以先进文化引领和谐文化建设的方针和政策。14从文中可以看出“许三多性格”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有哪些?(分条回答)(4分)15文中说“两种引领,孰高孰低,不言自明”,到底谁“高”谁“低”?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4分)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洞前有水名韩江。皆因韩愈而名。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公元819年,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修路盖庙,劳

19、民伤财。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2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韩愈自己也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但是,当他到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

20、极多极重。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

21、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不可想像,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面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韩愈深恶痛绝,坚决抨击。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

22、犯上直言,被贬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韩愈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荒蛮之地视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 (选自梁衡人杰鬼雄有删节)16下面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的人生的逆境大概可以分为四种,韩愈是处在人生的逆境中第二、第三两种逆境。B韩愈比屈原、李白多一层高明的原因在于他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