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0卷第6期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01.40No.6 1竺!旦!竺竺!竺兰!堕竺!兰!璺竺竺些旦呈堡!堕堕!璺!塑里!兰竺坚:堡!竺坦墅!里竺:!塑!行波磁场驱动的磁力传动系统空间磁场数学模型许焰1一,谭建平1,李谭喜1,刘云龙1(1.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2.长沙大学机电工程系,湖南长沙,410003摘要:为提高大间隙、高转速条件下磁力传动系统的可靠性,提出行波磁场驱动的大间隙磁力传动技术,研究磁力传动系统窄间数学模型。首先,分析系统主动磁极(电磁体磁极状态和从动磁极(永磁体转动状态之间的关系,确定驱动永磁体转动的电磁体4个磁极状态及切换顺序:其次,基于磁路基本
2、原理,通过磁场分析和建模,以电磁体4个磁极状态之一的NS(N表示其左极、s为右极为例,对电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进行研究并建立空间磁场数学模型:最后,以MATLAB为平台对4个磁极状态的空间磁场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将求解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电磁体空间磁场数学模型是正确的。关键词:行波磁场;磁力传动;空间磁场;数学模型中图分类号:TM35l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207(2009061573-07Space magnetic fieldS mathematical model of magnetic drive systemdriven by traveling wave
3、magnetic fieldXU Yanl,_,TAN Jianpin91,LI Tanxil,LIUYun.10n91(1.School of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410083,China;2.Department of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Changsha University,Changsha410003,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agnetic drive sys
4、temS reliabil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rgegap and high speed,the large gap magnetic drive technology,which is driven by traveling wave magnetic field,was brought forward.The space magnetic fieldS mathematical model of magnetic drive system was studied.Firstl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gnetic
5、 pole state of active magnetic pole(electromagnetand the running state of passive magnetic pole(permanent magnetWas analyzed.The electromagnets four magnetic pole state and switch sequence,which can drive permanent magnet rotate,were ascertained.Secondly,taking one of magnetic pole State NS(N denote
6、s electromagnetS left magnetic pole and S right magnetic poleas an example,the distribution of space magnetic field Was studied.In additi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space magnetic field Was set up based on the magnetic circuit fundamental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magnetic analysis and modeling.Last
7、ly,the four statesmathematical model of space magnetic field Wassolved by using the MATLAB.After the solving result and experiment data werecompa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ce magnetic fieldSmathematical model is correct.Key words:traveling wave magnetic field;magnetic drive;space magnetic fiel
8、d;mathematical model磁力传动是根据现代磁学中磁性物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以替代机械式传动为目的,应用永磁材料或电磁机构所产生的磁力作用,实现力或力矩非接触式传递的一种新技术【1吲。Olsen等【31设计了一种利用磁性悬浮,可径向移动和轴向稳定特性的叶轮驱动的轴流式血泵。该血泵具有一个可以旋转的叶轮,该收稿日期:2009-01-25;修回日期:2009-04-09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2006AA0224E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IEI(50775223,50875266;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资助项111(20070533125:湖南省
9、教育厅科研项1=1(08C138:长沙大学科研项IEl(CDJJ.09010208通信作者:谭建平(1963_,男,湖南攸县人,博士生导师,教授,从事现代机电液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电话:0731.88830292;E-mail:jptaa 万方数据1574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0卷叶轮在磁性定子所形成的空间能够达到悬浮状态。赵韩等14l提出了稀土永磁齿轮齿条传动和交错轴永磁齿轮传动,在齿轮齿条传动中,齿轮为径向多极充磁的圆环永磁体,齿条为N极与S极相问的带状磁体,实现交错轴传动的齿轮采用双曲线体多极径向充磁;Karelt5】采用旋转磁场方式来实现方形容器内部流体驱动,运用电位势方程,计算
10、出磁场所传递的磁场力,并通过测试证明了分析求解磁场力的方法是正确的。上述磁力传动系统的主动磁极均是依靠旋转的永磁体产生,主动圆柱型永磁体直接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并直接由电机驱动其转动,从而实现与从动永磁体的啮合传动。当主、从磁极耦合距离增大时,传统的磁力传动系统必须增强主动圆柱磁齿轮的磁场强度,才能使外部磁场保持大间隙传动时所需要的驱动能力;而当主动永磁体的磁场特别强时,将与驱动其旋转的电机内部磁场产生耦合,对电机的影响十分明显,电机极易损坏,所以,在高速、大间隙条件下,目前的驱动方式不能保证系统长时间地可靠工作,系统的町靠性不高。1行波磁场驱动的磁力传动系统实现方案1.1系统构成及应用以圆柱
11、型永磁体为驱动对象,提出如图1所示的大l日J隙磁力驱动系统【6】。永磁体两端装有轴承,并可带动与其同轴的部件一起转动。与传统的永磁电机相比,这种磁力传动方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其主、从磁极之间间隙较大。电磁体上左、右磁极切换方法如下:在C型铁心两端绕有4个线圈(电磁体以C型铁心Y方向的尺寸来命名,若铁心Y方向尺寸为57ITIIll,则称为C57电磁体,下同,坐标系如图l所示。根据各线圈上=电流方向的不同,由单片机Plo所控制的l号线圈实现其主动磁极左极为N的状态,由单片机Pll所控制的2号线圈实现其主动磁极左极为S的状态,由单片机P1.2所控制的3号线圈实现其主动磁极右极为S的状态,由单片机P1.3
12、所控制的4号线圈实现其主动磁极右极为N的状态。通过线圈上电压(电流时序的改变,实现其左、右磁场状态的切换,产生行波磁场,驱动从动磁极f永磁体旋转。此系统可用于轴流式血泵的驱动。轴流式血泵如图2所示,由轴承、叶轮和永磁体等构成。由于轴流式血泵的外驱动装置和自身的永磁体之间隔有人体表皮,磁极距离较远,又不适宜采用导线传递能量,更可体现这种磁力传动系统的优点。1一从动磁极(永磁体;2一线圈;3一主动磁极(电磁体铁芯图1磁力传动系统示意图Fig.1Schematic diagram of magnetic drive system图2轴流式血泵示意图Fig.2Schematic diagram of
13、axialflow blood pump1.2系统工作过程分析图3中角度表示永磁体几何中心与电磁体两极中心连线的夹角,将图中所示永磁体的1圈转动过程分为4段,转角分别为兀一矽,霄一矽和矽。以径向充磁的两极永磁体为例,在图3(a中,首先通过主动磁极的NN状态,在磁场力作用下,将永磁体调整到上极为N、下极为S的状态,再通过主动磁极的NS状态使永磁体顺时针起动。在图3(b中,当永磁体S极磁心与主动磁体左极中心的连线垂直于永磁体N极和S极的界线时,将主动磁极调整为SS状态,使永磁体继续呈顺时针方向转动;当永磁体N极磁心与主动磁体右极中心的连线垂直于永磁体N极和S极的界线时,将主动磁极改为SN状态,永磁
14、体将继续呈顺时针转动;当永磁体N 极磁心与主动磁体左极中心的连线垂直于永磁体N极和S极的界线时,将主动磁极改为NN状态,永磁体将继续呈顺时针转动;当永磁体S极磁心与主动磁体右极中心的连线垂直于永磁体N极和S极的界线时,将主动磁极改为NS状态,永磁体将继续呈顺时针转动:当s极磁心与主动磁体左极中心的连线垂直于永 万方数据第6期许焰,等:行波磁场驱动的磁力传动系统空间磁场数学模型1575永磁体(a(a起动过程;(b循环过程图3磁力传动系统起动和循环工作过程Fig.3Start and circularly working process ofmagnetic drive system磁体N极和S极
15、的界线时,永磁体转过了360。,完成了1个工作循环。所以,电磁体的磁极状态从NNNS,可实现永磁体的启动;电磁体的磁极状态从SSSNNNNs,可实现永磁体的转动循环;改变电磁体的磁极状态切换顺序,可实现转向的改变;改变电磁体的磁极状态切换频率,可实现永磁体转速的调节。2系统空间磁场数学模型的建立由图3可知,主动磁极(电磁体必须要产生SSSNNNNS4个状态循环变化的空间磁场,才能使从动磁极(永磁体按一定的规律连续转动,建立这种驱动形式的空间磁场数学模型是对整个驱动系统进行研究的基础【781。另外,驱动系统传递力矩是衡量其驱动能力的一个直接指标,而传递力矩与空间磁场强度的大小成正比f9-li,所
16、以,建立这种驱动系统空间磁场的数学模型,并分析其空间磁场的分布,可确定永磁体和电磁体的空间最佳相对位置,从而为使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的驱动能力达到最大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单匝通电线圈在空间任一点处产生的磁场强度计算出发D2-15】,以线圈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4所示的右手直角坐标系,则M的坐标为:fX=rsin妒cos0;y=rsin弘,sinp:(1【z:,.c。s矿。尸点坐标为:k=Rcos0:Y=R sin0;(2【孑:0。根据毕奥一萨伐尔定理,电流线圈在空间M点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矢量口为:图4单匝线圈及所建立的直角坐标系Fig.4Single-turn coil and rectangula
17、r coordinate system 口=卢=壕字,啪;(3 d/=(-Rsin0,Rcosg,0,0(O,2n;(4-rsin dpcosORcos0口=PM=OMOP=l rsin6psinORsin0I a(5rcos缈J式中:d,为P点处的圆周切向量;口为向量PM;U为磁导率。将式(4和(5代入式(3,并对式(3两边积分,则可得通电线圈在空间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表达式为:耻普南等;驴嚣。南。筹驴尝。商(1一争等。式中:,为通电电流;S为线圈围成的面积。将式(1代入式(6,对表达式在直角坐标系下进行万方数据1576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0卷线圈所产生的空间磁场效果,近似当作是分别由
18、中心在Ol,02,03和04的N匝线圈所产生,可在各线圈中心点01,02,03,04建立4个如图1所示的直角坐标系,降。一。卜一。卜一×I(一争蔫。下面以C57电磁体(匝数为400,通电电流为1.1A为例,在NS状态F,整个空间的磁场可看作是由P1.o和Pl 2所控制的2组N匝线圈产生磁场叠加产生的,计算时,可应用式(7,将2组N匝线圈中心点Ol和03当作2组线圈的中心O,并建立以永磁体几何中心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如图1所示,将O-和Os直角坐标系平移至以永磁体几何中心为原点的直卜警I两再焉+m+66.I (R2+z2+(J,一252+(z+662572j卜警l而焉焉斋+I(y-25
19、(z+66J (尺2+z2+(y一252+o+6625坨j卜警l瓦而茜丽×I(,一乏3。尺:+工:(+y。+y2+5252,+:x+2。z+66,:,l画i瓦万五矿乏i;酽×l两焉口则J曰j-碥+B川2十霸。(9式中:U。为电磁体状态为NS时的磁导率,通过测量空间磁感应强度曰来确定。同理,可得到SS,SN和NN状态下的磁感应强度数学模型。3系统空间磁场的分布3.1实验仪器实验仪器为:C57电磁体f4个线圈匝数均为400,线圈通电电流为1.1舢;DFl730SC5A直流稳压电源。单片机控制系统及功率放大电路(用于在空间产生4种状态的磁场;HTl00数字特斯拉计;三坐标实验台(
20、实现工,Y和z3个方向的位移改变。3.2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以下仿真结果是用MATLAB软件对式(8和(9进行解析求解得到,实验值是用HTl00数字特斯拉计测得。在图1所示的坐标系中,根据系统几何模型及磁极分布可知,空间磁场在工方向是以原点为中心对称的,且随着z的增大而衰减,从而可确定z方向磁场最强处应位于原点D,而系统主动磁极空间磁场分布数学模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系统获得最大驱动力的主、从磁极相对位置,所以,将各测量点x方向的坐标定为0mm后,只需对Y和z方向的空间磁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3.2.1电磁体4个磁极状态的空间磁场沿z方向的分布各测量点在x-0mm,y=0mill,z坐标发生变化时
21、的磁感应强度曲线见图58。a.电磁体在4种磁极状态下的空间磁感应强度由于磁力线通过空气时所产生的磁阻比通过铁心时的大,并且磁阻随着磁力线在空气中的路径增长而增大,磁导率减小,所以,当永磁体和电磁体耦合距离0方向的位移增大时,空间中同一测量点的磁感应强度减小,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大,减小的趋势越来越小,曲线趋于平缓f见图58。b.当电磁体磁极状态为NS(1号和3号线圈通电和SN(2号和4号线圈通电时,两者所产生的空间磁场沿z方向变化趋势一致,但由于SN状态下电磁体的磁导率较NS状态的强,所以,SN状态所产生的磁场总体上比NS状态的强(见图56。万方数据第6期许焰,等:行波磁场驱动的磁力传动系统空间磁
22、场数学模型1577c.当电磁体磁极状态为NN(1号和4号线圈通电1和SS(2号和3号线圈通电时,由于通电线圈空间位置呈对称关系,在此实验条件下,z方向空间各测量点处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和变化趋势相同(见图78。3.2.2电磁体4个磁极状态的空间磁场沿y方向的分布各测量点在x-01/1111,z=60mm,y坐标发生变化时的磁感应强度曲线见图912。其中:,:±24nlirl处为C57电磁体左、右磁极的正上方。a.当电磁体磁极状态为NS(1号和3号线圈通电和SN(2号和4号线圈通电时,两者所产生的空间磁场沿Y方向变化趋势一致,坐标原点处最小,电磁体左、右磁极的正上方磁感应强度最大,即电磁
23、体NS 和SN通电状态下的空间磁感应强度在Y方向的变化z方向的位移/mm圈5电磁体NS磁极状态下的磁场分布乜方向Fig.5Distributions ofmagnetic field under magnetic pole state NS ofelectromagnet(z direction卜g型疆毯慷掇2方向的位移/mm图6电磁体SN磁极状态下的磁场分布(z方向 Fig.6Distributionsof magnetic field under magnetic pole state SN ofelectromagnet(z direction卜g越鳗翻锋矩=方向的位移/mm图7电磁体N
24、N磁板状态下的磁场分布(z方向Fig.7Distributions of magnetic field under magnetic pole state NN ofelectromagnet(z directiong恻簸臼镩帮z方向的位移/mm图8电磁体SS磁极状态下的磁场分布G方向Fig.8Distributions ofmagnetic field under magnetic pole state SS ofelectromagnet(z direction趋势是以坐标原点为中心,两端呈对称分布,并且随着坐标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大;但由于SN 状态下电磁体的磁导率较NS状态的强
25、,所以,SN状态所产生的磁场总体上比NS状态的强(见图9lo。b.当电磁体磁极状态为NN(1号和4号线圈通电和SS(2号和3号线圈通电时,由于通电线圈的位置关系,在这2种通电状态下,电磁体左、右两磁极之间的空间磁感应强度在Y方向的主要变化趋势是单调增加或减小;但电磁体左右磁极正上方位置的磁场均较其周围的强一些,所以,从坐标原点往减小的方向看,存在一段磁场增强的趋势曲线,如NN状态下y 方向12-24mill之间的磁感应强度曲线,SS状态下',方向-12_24mm之间的磁感应强度曲线。见图1112。万方数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卷 卜 、 越 疆 钽 趟 爱 翅 碴 裰 龋 整
26、 ,方向的位移 图电磁体磁极状态下的磁场分布陟方向) 方向的位移 图 电磁体磁板状态下的磁场分布方向) 陟) ) 卜 卜 姜 型 溪 韬 镁 镡 姜 型 骥 毯 餐 裰 方向的位移 图 方向的位移 图电磁体磁极状态下的磁场分布方向) 电磁体磁极状态下的磁场分布方向) ) ) 当电磁体磁极状态为(号和号线圈通电) 和(号和号线罔通电)时,由于通电线豳窄问位 置的对称关系,在此实验条件下的方向空间各测量 点处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和变化趋势是反对称的。见 图。 于()之间,沿方向置于 处,可使永 磁体在一个转动周期内均处在一个较强的磁场中,该 处磁场和受力均有助于永磁体获得最大驱动力,维持 转动状态。
27、这一点在用图中的血泵做负载实验时得 到证明。 通过以上各种电磁体磁极状态的磁感应强度数学 模型解析值与实验值比较可知,两组曲线重合度较高, 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实验时测量点位置坐标存在误 差。综合比较 个周期的空间磁场 结论 以轴流式血泵驱动为研究背景,提出一种行波 磁场驱动的大间隙磁力传动系统,分析系统电磁体的 个磁极状态切换顺序和从动永磁体转动状态之间的 关系,确定系统起动、转向和转速调节的方法。 根据单匝通电线圈的空间磁场计算方法,建立 强弱及磁力线分布情况可知:为使磁力传动系统具有 较强的驱动能力,应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使主、 从磁极方向的耦合距离尽可能小;另外,根据系统 对永磁体和电
28、磁体的距离要求确定驱动系统主、从磁 极耦合距离(方向的值)后,将永磁体沿方向置 万方数据 兰!塑 堡堑:竺!笪鎏堂望墅壁堕壁塑堡垫墨竺!塑壁丝鏊兰堡型 】 , , !: 系统电磁体个磁极状态的空间磁场数学模型。应用卸卜 软件,以电磁体为例,对所建立的系统 空间磁场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将系统空间磁场数学模 。 , , 型解析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所采用的系统。锄“ 。硒“ ×××删啪· :。 空间磁场数学模型建模方法是有效的,所建立的数学 。唧肌 。观【】 模型是正确的。山曲 在采用电磁体、方向耦合距离不变的前 提下,将永磁体沿,方向置于±(
29、)之间,沿 方向置于 处,可使系统获得最大驱动能力,轴 流式血泵能负载较高的水柱,这与理论研究结果相符。 参考文献: “ 。 陈峻岭,罗安智能吴功率乏弧;智壶控南未统【中国 有色金属学报,(): 。 ,(): 【】 , , 徐先懂,龚中良,谭建平基于外磁场耦合的血泵驱动系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仃。 【·啪 仃 。,():· 【】 , · 柚 锄 鲷 们 )【一儿 叽 【】 :硼 【】 ,(): 赵韩,王勇,田杰磁力机械研究综述【】机械工程学 报,(): ·啪 捆,(): · , ·· , 。州
30、,(): , , ,(): , 【】 , , , : 】 , 杰磁场积分法在永磁齿轮传动机构 , (): , 【】 赵 韩,陶 骏,田 场分析中的应用【】机械上程学报,(): 】 , ,(): (): 【】 , ,( ): 】 【 任来平,赵俊生,侯世喜磁偶极子磁场空间分布模式【】海 洋测绘,(): , , ,(): 谭建平。许 焰一种非接触式大间隙磁力驱动方法: 仙 】 , ,(): : 【】 万方数据 行波磁场驱动的磁力传动系统空间磁场数学模型 作者: 作者单位: 许焰, 谭建平, 李谭喜, 刘云龙, XU Yan, TAN Jian-ping, LI Tan-xi, LIU Yunlon
31、g 许焰,XU Yan(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长沙大学机电工程系,湖南长沙 ,410003, 谭建平,李谭喜,刘云龙,TAN Jian-ping,LI Tan-xi,LIU Yun-long(中南大学机 电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40(6 0次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参考文献(15条 1.徐先懂.龚中良.谭建平 基于外磁场耦合的血泵驱动系统 2007(4 2.赵韩.王勇.田杰 磁力
32、机械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机械工程学报 2003(12 3.Olsen D B.Paul E A.Houston G W Axial-flow blood pump with magnetically suspended,radically and axially stabilized impeller 2005 4.赵韩.陶骏.田杰 磁场积分法在永磁齿轮传动机构场分析中的应用 2000(8 5.Karel F A numerical study of flows driven by a rotatingmagnetic field in a square container 2008(4 6.谭
33、建平.许焰 一种非接触式大间隙磁力驱动方法 2008 7.ZHANG Hai-tao.Hiromi N.ZUO Yu-bo.CUI Jian-zhong Coupled modeling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fluid flow,heat transfer and solidification during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casting of 7××× aluminum alloys.Part 1:Development of a mathematical model and compar
34、ison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2007(1 8.陈峻岭.罗安.李正国.陈瑞诺 智能大功率电弧炉自动控制系统期刊论文-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2(2 9.HE Jian-jun.YU Shou-yi.ZHONG Jue Control parameter optimal tuning method based on annealinggenetic algorithm for complex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2003(4 10.Liu C T.Lee S C Magnetic field modeling and optimal
35、operational control of a single-side axialflux permanent magnet motor with center poles 2006(1 11.WU Yan.ZHAO Xiang.HE Chang-shu.ZHAO Zhi-peng.ZUO Liang.C. ESLING Effects of electric field on recrystallization texture evolution in cold-rolled high-purity aluminum sheet during annealing期刊 论文-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36、会刊(英文版 2007(1 12.Thomas F P.Nini P.Anders S Two-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of reciprocating room-temperature active magnetic regenerator 2008(3 13.Chang H T.Lee C 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actuation in a valveless microimpedance pump 2007(6 14.Smolkin M R.Smolkin
37、 R D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agnetic force acting on a particle in the magnetic field of Separator 2006(11 15.任来平.赵俊生.侯世喜 磁偶极子磁场空间分布模式期刊论文-海洋测绘 2002(2 相似文献(3条 1.期刊论文 许焰.朱宗铭.XU Yan.ZHU Zong-ming 大间隙磁力传动系统设计及性能比较 -机械设计2009,26(11 为提高大间隙、高转速条件下磁力传动系统的可靠性,研究了行波磁场驱动的大间隙磁力传动技术.在分析系统主动磁极(电磁体和从动磁极(永磁体 之间运动状态的基础上,确定了系统电磁体磁极状态切换方法和永磁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提出了3种系统驱动方案;基于磁路基本原理,通过磁场分析、系 统传递力矩计算模型的建立和系统空间磁场的实验研究,确定了具有较强驱动能力的系统设计方案. 2.期刊论文 许焰.谭建平.刘云龙.刘恒拓.祝忠彦.XU Yan.TAN Jian-ping.LIU Yun-long.LIU Heng-tuo.ZH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湖北省百强县中考数学联考试卷(4月份)
- 客户洞察面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师考试综合设计能力试题及答案
- 端口测试面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设计师考试的道德与试题及答案
- 保险从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助理广告师考试备考真经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助理广告师考试的挑战与机遇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设计师客户需求分析题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考试情感与品牌联结试题及答案
- (广东二模)2025年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二)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SL631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3部分: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 新22J01 工程做法图集
- 常见天线以及调整方法及规范
- 115个低风险组病种目录
- 水磨钻挖孔施工方案.
- 96拖拉机拨叉的数控编程加工设计
- UPS电子商务物流案例分析ppt课件
- 数学趣味小故事(课堂PPT)
- 井架现场施工方法
- 2017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