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沅江市职业中专2015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范围:拓展模块第一、二单元 满分120分注意:所有题目的答案写在答卷上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储(ch)存薪(xn)水酱(jiàng)油约(yo)二斤鸡蛋B镊(niè)子惊闺(gu)街坊(ji fang)安土重(zhòng)迁C挪(nuó)窝房檩(ln)伺(sì)候噌(cng)的一声D庠(xiáng)序坍塌(tn t)虾蟆(háma)胡同之没(mò)2选择书写正确的一组( )A呈现干皱寂寞奇耻大辱B遗迹凝固石碑鲜嫩润择C楚词艳丽苍烟
2、瞬息万变D藤萝花瓣桔梗满怀热眈3选择用词正确的一组( ) (1)右侧在夏天是一片荷塘,现在也只剩下了冬日的_。 (2)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_。 风在路另侧的小树林中_,忽高忽低,如泣如诉。 (4)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_。A凄冷广阔呼啸冷清B清冷广阔呼啸凄清C凄冷广阔呼啸清冷D清冷开阔呼啸凄清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B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C一刹那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D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5下面破折号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可是,直到今年
3、五十多岁了,才有机会第一次穿过三峡。B这江水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C不要小看第一个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步履更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D他们被一个钢铁的意志党的意志团结在一起,正在向新的“三峡”进军。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北京人爱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_,冷眼旁观。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_,逆来顺受。 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_。A置之不理安分守己和和气气B置身事外安分守己奉公守法C置之度外安分守己和和气气D含糊其辞安分守
4、己奉公守法7胡同文化的语言有的朴实,有的典雅。两者互相结合,富有表现力。 品味下列语句的丰富内涵,分析有误的选项为( )A虾米皮熬白菜,嘿!一个“嘿”字,充分表现了北京市民吃了虾米皮熬白菜之后的那种极其满足感,证明了“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物质的要求不高”的看法。B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对别人无可奈何,只能自我安慰,充分表现了北京人的那种忍耐性格,最后“北京人,真有你的”是作者对北京人的这一性格进行评论的话,有局外人的佩服和赞叹。C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尽情渲染胡同衰败没落后的凄惨景象,引起人们的伤感怀旧之情。D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
5、好吃,五味神在北京。通过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之口,北京人骄傲自大的神气毫厘毕现。8. 下面加点的词语意思基本相同的一组是( )A(1)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睨的飞鸟。(2)时间过去了半年多,事情已初露端睨。B(1)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2)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百万言,作者却并不滥用笔墨。C(1)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2)多年来,我也常想到汨罗江一游,凭吊屈原投江的地方和为纪念他而建的屈子祠。D(1)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2)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9给下面一段文字划分层次,最正确的一项是( ) (1)
6、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光辉时代。 (2)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对许许多多的事物都产生了新的联想、新的感情。 (3)不是有许多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 (4)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挺拔的白杨、明亮的 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5)睹物思人,这些东西引起人们多少丰富和充满感情的想象!A(1)/(2)/(3)(4)/(5)B(1)(2)/(3)(4)/(5)C(1)/(2)(3)(4)/(5)D(1)/(2)(3)/(4)(5)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约而同:约,约定。B安土重迁:重,重新。C冷眼旁观:冷,冰冷。二
7、、文言文阅读题(每小题3分)(一)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1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
8、有得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12下列句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1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惜。 B.夫夷以近 夷:平安。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其孰能讥之乎 孰:怎么1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
9、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15“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之所得”的一项是()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二)刘宽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阳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
10、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状。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
11、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里服其不校 校:计较。 B.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躬:自身。 C.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化:风俗人心的变化。 D.其性度如此 度:推测。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故吾惧其死也 昔其用武而不终也B认者得牛而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 而从六国破亡之言 1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
12、表现刘宽行为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宽须臾遣人视奴 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A. B. C. D.1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宽为人宽厚,他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的人,反而加以宽慰,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声誉。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属吏有错,他只是象征性地施刑以示羞辱,从不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则归功于下属。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D
13、.刘宽性情温和慈爱。夫人在早晨会客时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以试其会不会发怒,但刘宽不但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宽无所言,下驾步归。(2)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三、现代文阅读(每空1分)(一)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
14、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21第段的中心句为(不超过30字): _22第段的中心句为(限12字):_23.从语序的角度分析,第段有一个倒装式句子,请注意筛选: (1)这个倒装句子为: _(2)若将全句梳理和调整一下,其正常语序为:_24.语段告诉我们胡同里的居民有何种心态?其封闭性表现在何处? (1)居民的心态,可概括成两个方面,即: _;(不超过12字) _。(5字) (2)胡同文化从居民身上体现出来,其封闭性也表现为两点,它们是: _;(
15、限15字)_。(限18字)(二)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A(溅落、迸溅、溅起)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B(映衬、逗乐、挑逗)。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
16、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
17、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宗璞 紫藤萝瀑布)25根据文章内容,在第段的括
18、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B”两处。 A处应填 _ ,B处应填_ 26“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这是从原文抽出的一个段落,将其放回原处,应放在_段与_段之间。27这篇散文是围绕对_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28揣摩下列语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者丰富的想像力)(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_(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_29如果说开始“我”是因紫藤萝的茂盛辉煌而“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那么后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_。30追求积极又含蓄
19、的主题是宗璞写景散文的一贯风格。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并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_四、默写题(4分)31、默写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语段 余于仆碑,_,_ ,_ ! _ 而慎取之也。 五、作文(40分)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首先要定立志向,因为非常之观常在险远,定立了志向,还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和帮助。在有能力、有物力的情况下半途而废,会徒然让人讥讪,也给自己留下无穷遗憾。游山如此,个人修养、做学问、干事业无不如此。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事情成败的关键往往在于主观的认识和努力。请你以“志、力、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须在这个话题
20、范围之内。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沅江市职业中专2015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考试语文答卷班级 学号 姓名 总分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题次12345678910答案二、文言文阅读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题次111213141516171819答案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 (2) ?三、现代文阅读题(每空1分,共16分)21第段的中心句为(不超过30字): _22第段的中心句为(限12字):_23. (1) _(2) _24. (1)居民的心态,可概括成两个方面,即: _;(不超过12字) _。(5字) (2)胡同文化从居民身上体现出来
21、,其封闭性也表现为两点,它们是: _;(限15字)_。(限18字)25 A处应填 _ ,B处应填_ 26应放在_段与_段之间。27这篇散文是围绕对_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28 (1) _(2) _29是因为_。30概括文章的主旨_四、默写(4分)31余于仆碑,_,_,_!_ 而慎取之也。 五、作文40分20×20=40020×35=700沅江市职业中专2015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5 CACBC 6-10 BBDBA二、文言文阅读题 11-15 CBCCD 16-19 DDCD11、答案:C 提示:A项,十分之一/数词。B项,治学的人/学识渊博的
22、人。D项,不同寻常/很,十分。12、答案:B 提示:B项的“观”都为景象,其余为动词,观看,观察 13、答案:C 提示:A项感慨,项平坦,项谁。14、答案:C 提示:C项“至于”应译为“到了”。15、答案:D 提示:D项已是另外一段的内容,与题干无关。16、答案:D 提示:D.应为气量,胸襟。17、答案:D 提示:D项结构助词,用于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A项,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人称代词,表复数,相当于“他们”。B项,连词,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就”;连词,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C项,用在动词“刑罪”之前,构成“所”字结构;表示被动。18、答案:C 提示:表现其温和,表现
23、其以德为政的主张,表现其一心为政。19、答案:D 提示:D项应是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20、参考答案:(1)刘宽什么也没说,卸下驾车的牛交给丢牛的人,自己步行而归。(2)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给我,为什么还道歉呢?三、现代文阅读题21、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22、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23、(1)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2)胡同文化即使不是北京文化最主要的部分,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24、(1)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破家值万贯。(2)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人在胡同里一住几十年,舍不得挪窝儿。25. 迸
24、溅、挑逗 26. 与 之间 27. 紫藤萝(或紫藤萝花) 28. (1)将花比喻为“瀑布”,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2)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花的勃勃生机和烂漫情趣。 29. 作者被紫藤萝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所鼓舞(意思对即可)。 30. 文章通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点明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个人生哲理。(意思对即可)沅江市职业中专2015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5 CACBC 6-10 BBDBA二、文言文阅读题 11-15 CBCCD 16-19 DDCD11、答案:C 提示:A项,十分之一/数词。B项,治学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茶饮行业2025年展望:新型品牌扩张策略与竞争格局研究报告
- 建筑施工安全基础试题及答案
- 教育教学反思与切实改变方案试题及答案
- 电动车技术创新考试题及答案
- 学习乐理的个人化方案试题及答案
- 工业互联网平台与5G通信模组适配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国际合作研究报告
- 施工安全技术交流与学习试题及答案
- 职场英语沟通中的适应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
- 医疗与医药行业:2025年医疗健康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预警报告
- 2025年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中的绿色物流与供应链优化报告
- 山东省聊城市2025年高考模拟试题(二)数学+答案
-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2024)三年级下册旋转与平移现象教学设计
- (一模)惠州市2025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田园综合体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 高校宿管培训
- 2025届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 赌博酒驾警示教育
- 产业园物业管理实施方案
- 管理学基础-形考任务三-国开-参考资料
- 梁晓声母亲测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