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_第1页
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_第2页
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_第3页
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中小学教育已步入新课程时代, 教学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课堂上多了许多生气,热热闹闹、风风火火的。但透过诸多热闹的表象,冷静反思一下,我觉得尚有一些本质性的东西没有得到改变, 似有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味道。 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一、忽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 仍过于凸显“工具性”。只求学生掌握知识, 习得读书的方法、 习作的技能, 至于知识内容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情、意志、哲理、情趣等人文因素却轻易略过,致使语文课少了几多生趣和滋味。二、忽视语文学习的本质规律, 仍把语文能力与素养的提高过分倚重于教师的讲解、指导和反复的训练,不敢

2、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朗读、体验、品悟、涵咏,致使学生在课堂上缩手缩脚、畏首畏尾,掐灭了多少曾有的思想火花。三、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习惯、主动性、探究欲望、创新意识这些关涉学生成长的精神性因素, 急功近利,导致许多学生患上了学习的“软骨症”,无个性、无主见、无活力。具体点,下面几种现象和例子也能说明问题的存在。现在有多少学生真正喜欢语文课、 真正喜欢读书和写作?有几个学校增设了“文学欣赏课”、 “名著阅读课”之类真正与学生的精神成长密切相关、 能完全让生自主、为生所喜爱的课程?又曾见到多少语文课堂上师生在津津有味、 热烈地讨论着为人处世、生活生命的人本问题?不久前,参加了一次县级的新

3、课程教学研讨会。 其间,听一位颇有创新意识的青年教师上七年级的 斑羚飞渡 公开课。这位老师也想力求体现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教学过程可谓异彩纷呈,有煽情导入,有朗读品悟,有合作讨论,也有体验反思,同时,配备电脑影音,彩图展示,歌曲渲染。学生朗读、讨论、写作均挺投入,回答问题也较踊跃,学习主动性似乎挺强,课堂也似乎挺开放、民主。至下课铃响,所有的教学任务不折不扣圆满完成。看得出,她设计准备此节课,定花了不少心血。课后冷下来一想,却咂出诸多别样的滋味。一、一开始,学生在思想上便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整整一节课,没有一分钟时间让学生作最原始、本真的阅读,让学生拥有自己最直接的阅读感受、最个性的体验思考。

4、老师一上来, 便声情并茂地介绍这篇文章的内容之精彩及如何如何的感人。斑羚的行动确实感人, 对飞渡场面、尤其对镰刀头羊的描写也确实精彩,但老师又何必先入为主呢 ?这样做,倒像生怕学生自己读不出“精彩”、“感动”来会打乱了自己的设计似的。二、整整一节课,只见老师问学生,而没有一个同学主动提过问题,也没有谁胆敢说出一个“不”字,或说出不同于众的看法。记得课中,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生命都是有灵性的, 我们绝不能伤害任何生命。”旁边有学生小声嘀咕: “那我们吃什么呀?”我也觉得此话有点矫情, 可我们的学生是绝不可能当堂公然反驳老师的。 大家所能做的, 只是使劲地顺着老师思想所导引的去品悟、去理解,

5、你不能觉得文章不精彩,也不能不受感动在此,无意贬责这位老师,而在于揭示这一目前仍然极其普遍的教学现象形而上学的语文新课改。学生不能在思想上获得独立与自由, 也就不能拥有真正的学习发展的主体权利,也就谈不上诸如自主、合作、创新精神的培养。综上可见,语文教改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是, 缺少对语文教学的本质思考、 终极追求,以致漠视“精神”因素的重要性,深刻一点说,即缺乏人文关怀,漠视学生“人”的终身发展。在此,我想从教师身上探讨一下问题存在的原因。一、受自己一贯性传统教学潜意识控制,观念落伍,缺乏创新的意识。一些老师至今还以为自己只负责“教书”,而非“育人”。 学生能读能写即可, 人文思想则无关大体。

6、或以为上课就是完成若干任务,达到预求的若干目标即可。 殊不知这样极易犯“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有意无意的总把学生往自己设计好的圈套里钻。结果产生许多热热闹闹的伪“主体性教育”。二、自身素质低下, 没有自信,缺乏创新的勇气。 若还学生真正的主体权利,课堂势必呈民主开放态势, 许多问题是意想不到的, 需要老师临场调控, 相机而行。老师必须具备相当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较高的专业修养水平。 因此,一些无进取之心的老师便情愿因循守旧,顺利过堂,以免自找麻烦了。三、受实用主义人生观支配,明知故犯。当代颇负盛名的哲学家周国平说:“中国为何产生不了大哲学家、大诗人、大作曲家、大科学家,据我看,原因很可能在于我们的文

7、化传统的实用品格, 对纯粹的精神性事业不重视、 不支持。一切伟大的精神创造的前提是把精神价值本身看得至高无上, 在我们的氛围中, 这样的创造者不易产生,即使产生了也是孤单的,很容易夭折。”我想,导致教改不能真正落到实处的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此吧。我们的社会,缺少支持精神创造的氛围!君不见,那灯红酒绿,香车宝马,无不引诱着世人,精神的匮乏和失落正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痛病。教师首先是凡人、俗人,可想而知,我们的教学要想真正走上“以人为本”的道路,会有多么艰难。 功利的诱惑, 极易滋生精神的侏儒。于是,明知道提高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精神素质,应该要多读书,多读好书,却不得不忍痛割爱, 把那些人类真正的精

8、神养料抛在一边,因为这与考试关系不大;明知道一篇文章需要让学生自个儿先好好品味,反复阅读后才能真有所获,却又不得不赶鸭子上架,读它个囫囵吞枣了结,因为应付考试,背该背的语句,记该记的技法、表达能力练得强些,也就差不多了。谁还有耐心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终身发展?冷眼看看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学生吧, 你不感到心头的沉重和悲哀?他们是那么的乖顺,而又那么的缺乏主动精神; 是那么的知道配合老师, 而又那么的不知道张扬个性; 是那么的勤奋刻苦, 而又那么的没有创新精神。 他们出去后是发现世界、创造世界的人才吗?我不敢肯定, 因为他们缺少作为人才的基本精神。 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算是应付考试的知识的容器。 社

9、会发展越来越快, 科技竞争愈来愈烈,人才!人才!人才!社会正求贤若渴,可我们还在为了眼前那些小的功利而依然麻木地在培养着“有知识无智慧、 有目标无信仰、 有规范无道德、 有欲望无理想” 的畸形“人才”!早就有人在斥责,语文老师,民族罪人!言词虽偏激,却振聋发聩。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 没有相当的语修逻文知识,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表达、交流,会给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但它绝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所承载的是民族的气脉、精神,承传的是具有悠久文明史的民族文化。它作用的对象是学生的精神和心灵,而不是智力和技能。 掌握一个词语, 理解一句诗词,欣赏一篇散文,阅读一部小说,就是给人的精神思想打开

10、一扇窗。我们读百草园,要感受童真的美丽和对自然的热爱;读海燕,更要读出那种搏击风浪、抗拒艰难的豪迈。读唐诗宋词、小说戏剧,也不只是一种言语的阅读与接受,而更是一种精神的哺育、文化的熏陶。教师只有立足于精神、文化层面上教语文,这一个个文字符号才有生命,一篇篇文章才会闪发生命的光彩。精神,可是贯穿语文教学的灵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就是“培养学生的生命精神, 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 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 教学不应仅面向学生的现在, 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 “从终生或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为学生未来考虑的学校才是对学生真正负责的学校。 ”“是否像保

11、护人的眼睛一样去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否像关心学生的学习一样去关心他们的精神成长,这些都是关注学生未来的具体表现。” 因此,我以为文本不应是课堂教学的唯一内容,而更应作为一个“引子”,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从斑羚飞渡中读出的,不仅仅是斑羚的那种为种群生存延续而呈现的自我牺牲精神, 更应引申到人类社会中当一个民族、 国家遭受危难时, 个人所应呈现的精神风貌及人类与自然、个体与集体、生命与尊严等有关自然、社会、人生的话题。作为新课程时代的课堂,也应该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精神的场所,是锤炼学生意志品质、激发生命潜能的特殊空间, 是让学生自愿自觉自动向未知方向前进的旅途一句话, 是为着学生的个体

12、终身发展的“炼心堂”, 而不是展示教师个人风采、能力表演的舞台。课堂里不应有专制和特权,不应有打击和中伤,不应有功利的诱惑和阴谋的滋生; 有的应是平等、 民主、友爱,有的应是互动、 互助、竞争,有的应是智慧、激情和挑战。能让学生享受那种自我发展的精神愉悦,能让学生走出课堂的时候,显得那么地意气昂扬、乐观向上。面对新课改,我们只有“重铸学魂、师魂”,不懈地学习、思考,提升自己业务能力和文化修养, 更要有敢破陈袭、 勇于创新的精神。 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终将被淘汰。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还真得非有一颗淡泊功利之心不可。教育本属于人文,我们怎能为追求与培养实用主义而活着?人毕竟不能仅仅活在物质中,

13、精神生活应当成为每个人终身的追求。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应该拥有高品位的精神生活, 抛弃眼前暂时的些许功利,为着学生的发展、 将来的幸福作精神的浇铸,不正是一种很有品位的精神追求吗?课堂上与生真诚相待,真心交流,授人知识,启人智慧,定会获得学生的仰慕与尊重,你所获得的精神慰藉,那更是无价的。 “教师的价值、 工作的意义及精神生命将通过学生来演绎、延续而发升自己生命质量、实现自我价值的事业时, 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人生成长,才能真正展开富有精神活力的课堂图景。教学创新不是目的,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 “如果我们承认,精神建构是教育的绝对使命, 那么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阅读、思考、实践和体验来建构学生的精神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