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粹及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共9页)_第1页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粹及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共9页)_第2页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粹及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共9页)_第3页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粹及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共9页)_第4页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粹及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共9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精粹及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一、答题基本方略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1抒情言志的方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2、(二)内容方面: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语言方面: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

3、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

4、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2内容特点: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二)咏物诗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

5、,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三)写景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

6、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四)战争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

7、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五)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

8、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六)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

9、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 设问角度设问示例答题步骤答题范式考题直击答案解析修辞手法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

10、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识”“欲别”等一系列拟人化动词,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对湖上亭的深情。描写手法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2这首诗在景

11、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再作用分析(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这一细节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

12、紧承“复恐”,写活了行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写尽了行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抒情方式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

13、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思想感情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咏怀古迹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

14、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问: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写王昭君美貌无人识、远嫁大漠、孤苦无依的怨恨,表达了诗人对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悲叹。观点品评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读诗和某人的评价;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子夜吴歌 · 秋歌 李 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

15、,良人罢远征。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关情”写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经涵盖了诗歌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意,删除后不会影响诗意的表达,反而更显精炼含蓄。不同意。理由:最后两句“何日远征”加深了对前面“玉关情”的内容的表达,由亲人之情上升到家国之爱,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升华了诗歌的境界。比较鉴赏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最后指

16、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禾熟 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释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病牛 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问:两首诗都描写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意义是否相同?请简析。不同。禾熟中的"老牛"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诗人借此表达了像老牛一样早点了却“役债”,舒闲疲惫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长期仕途坎坷而积于胸中的郁闷之情。病牛中的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

17、,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众生皆得饱”,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诗人以牛自喻,写出了自己坎坷与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甘愿奉献到底的心志。意象赏析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鹧鸪天宋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

18、啼叫声?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意境品味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说相关诗句;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栖树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

19、噪,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花。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月情怀的乡愁。字词推敲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问:颔联与颈联中的“”和“”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诗眼赏析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