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30)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30)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30)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30)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3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1下列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 分) A匿笑(nì)嫌弃更胜一酬春花秋实B. 啜泣(du )山涯头晕目眩盘虬卧龙C. 贪婪(lán )绽放一丝不苟玲珑剔透D. 玷污(diàn )闲瑕心旷神怡繁弦疾管【答案】C(2 分)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2、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网传天然气要涨价,市民们争先恐后前往燃气公司营业厅购气。B. 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2、C. 我豁然开朗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满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 见了他。D. 共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答案】D(2 分)【解析】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D 中“一见如故” 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而句子中“常常”,用词不错。不符合句意, 固然选 D。考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 B C D 【答案】C(2 分)【解析】9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

3、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本题中举例子承接,固选 C。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地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 , , 然而, , 。A. 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这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B. 这感触也许很普通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C. 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 也许很普通他舍不得丢失这是他自己的D. 这感触也许很普通这境遇也许很平凡他舍不得丢失这是他自己的【答案】A(2 分)【解析】试题分析:

4、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本题中根据前文,先境遇再感触,故排除 BD是自己的,所以不舍得丢失,故排除 C。选 A。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6、对下面语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文盲是对缺乏知识文化和基本能力的人的称呼,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人们对文盲的定义不断变化,现在常常把文盲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不能读书识字的人,即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 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第三类,不

5、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后两类被认为是功能型的文盲,他们虽然受过教育,但在现代科技常识方面,却往往如“文盲”般贫乏。例如前几年, 某市教育委员会对文盲下了新的定义:不会理财、不了解用电常识、不遵守红绿灯信号等的人均被纳入“文盲”范畴。这表明()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B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答案】B(2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内容的理解。阅读语,段,把握语段内容,语段中人们对“文盲”的定义的变化。故选B。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古诗文阅读

6、与积累(22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 分)晚 云梅尧臣黕黕日脚云,断续如破滩。忽舒金翠尾,始识秦女鸾。又改为连牛,缀燧怀齐单。伺黑密不嚣,额额城未剜。风吹了无物,犹立船头看。注释:黕黕(dn):发黑的样子。日脚:指透过云层下射的日光。秦女鸾:指凤凰,是借用秦穆公之女弄玉的故事。连牛,缀燧:指火牛阵,是借用田单的故事。伺黑密不嚣,额额城未剜:写奇兵围城的情景。额额,形容城高;未剜,穴道尚未挖通。7 对这首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开端两句是说,乌云在晚风中舒卷离合,集散不定,犹如支离割裂的河滩,尚未连成一片。 B中间六句写残酷的战争场面,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

7、C. 收尾两句,是写诗人为晚云的奇妙景象所吸引的情形。D. 最后两句补出写景的立足点,点明以上的描述,都属诗人途中所见,从而增强了真切感。 8对这首诗写作技巧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开端两句,写所见晚云的最初形态,并顺手点题。B. 诗人在这首诗中飞驰想象,借助古代故事,采用一系列复杂的比喻,写出晚云的奇妙变幻,手法是 新巧的。C. 本诗全力描绘傍晚云霞的变幻多姿,色彩鲜明,比喻奇妙,使人耳目一新。D. 梅尧臣认为好诗要能“意新语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这首诗正是借助于新奇的夸张和拟 人,把晚云的难写之景,展现于人们的眼前。【答案】7B(2 分)8D(2 分)【解析】7试题分

8、析:阅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B 项中间六句写晚云变幻所构成的奇异景色。B 错, 故选 B。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8试题分析:古诗中的表现手法都常见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此外还在引用典故、烘托和反衬等,了解这些根据诗句内容判断。D 中梅尧臣认为好诗要能“意新语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该篇正是借助于新奇的比喻和联想,把晚云的难写之景,展现于人们的眼前。D 错,故选 D。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 分)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

9、者, 凡得学者,有亲(父母)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9. 下列画线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 分) 于是遂就书。A于 /是 遂 就 书B于 是 /遂 就 书C于 是 遂/ 就 书D于 是 遂 就/ 书10.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2 分)(1)舍:()(2)徒:()11. 说说“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的意思。(2 分)12.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为什么?(2 分) 13邴原为什么“泣学”?(2 分)【答案】9.(2 分)B10

10、.(2 分) (1)房屋(1 分)(2)白白的(1 分)11.(2 分)一是因为仰慕他们有亲人,(1 分)二是羡慕他们能学习。(1 分)12.(2 分)无私、(1 分)乐于助人(1 分)13.(2 分)因为邴原是个孤儿,非常贫穷,而孤独、贫穷都容易引起伤感:(1 分)加上看到别人有父母能读书,心中更加悲伤,所以就哭了。(1 分)【解析】9.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本题中“于是”表示转折,停顿。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10.

11、试题分析: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各项字词释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愿”“羡”,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12.试题分析: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文中的

12、私塾老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让邴原到书塾读书而没有收学费,可见他的无私,乐于助人。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试题分析:疏通全文,把握文章内容,根据文中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 有亲(父母)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 得学,心中感伤,故泣耳。”可分析作答。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翻译】三国时有个叫邴原的,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七八岁时,他路过私塾,听到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禁不住号啕大哭起来。私塾的老师跑出来问:“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邴原说:“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贫穷的人容易伤感。凡是

13、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可我从小死了父亲,没条件上学。我一方面羡慕他们有父母照顾,另一方面羡慕他们有学习的机会。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 所以忍不住哭了。”塾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想不到这孩子竟有这样的思想,于是对他说: “如果你真想读书,我就不收你学费。”邴原从此就入了学读书。一个冬天过去了,邴原就会背孝经、论语。(三)古诗文积累。(8 分)(每空 1 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1) ,思而不学则殆。(2) 几处早莺争暖树, 。(3) ,但余钟磬音。(4) ,天光云影共徘徊。(5)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14、。( 6 )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明新事物蕴含在旧事物之中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2)谁家新燕啄春泥(3)万籁此都寂(4)半亩方塘一鉴开(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8 分)【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括号中作品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注意易错字的写法:罔、啄、籁、塘、鉴、愠,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理解性默写要注意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选择诗句。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17 分)父

15、亲(1) 其实,进城对父亲来说,不是幸福,而是辛苦。记得当初房子刚装修好,我把他从老家接来。刚进门,他眼里闪过一些兴奋的神色。可是,他的兴奋只持续了很短时间,在钢筋混凝土构筑成的空间里, 他不快乐。他不习惯进门出门要换鞋,不喜欢吐痰吐口痰要顾虑半天。就连坐在那欧式马桶上,他也感觉极为不畅,以至于便秘。(2) 那次,他只在城市里呆了两天就逃回老家。后来,父亲说,住在城市里,如同坐牢,就那两 天,让他觉得似乎生了一场病。(3) 几个月前,我回老家找父亲。我告诉他自己想到北京去实现梦想。我说,家里那些我心爱的 花草要人照顾,每个月家里都有太多繁冗的费用要缴,特别是,家里几乎每一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的样

16、刊和稿费。这一切,我放心不下。(4) 父亲很久没说话,其实,他懂我。他知道,一直以来,在我心里,真正的生活在别处。最后, 他狠狠地抽了口烟说,你走,我进城帮你看家,你不能因为顾家而误了自己的前途。(5) 那些日子,父亲就像一个十分好学的小学生。我会花上两个小时,教会他如何使用天然气; 反复示范如何使用洗衣机;还有,我告诉他,哪张是电费卡,哪张是信用卡;何时到哪家银行去取款,何时到哪家银行去缴费。父亲都一件一件用笔认真地记下来。(6) 我曾悄悄地跟踪过他,确信他能找到离家最近的菜市场,放心地看着他跑到两公里外的露天 戏场,乐呵呵地看了场戏,又平平安安回来。后来,我决定走了,那天,我将冰箱里放满了

17、食品,给了他一笔足够他生活半年的费用。临走时,他到车站送我。车子缓缓开动时,我对他说,回吧。那会儿,风吹着他的白发,他像立柱似的站着不动,深情地注视着我渐行渐远。那会儿,我想哭。我真想立刻下车跟他回家。(7) 几个月的异乡生活,在无数个夜晚,我在梦里都能清晰地面对父亲那皱纹纵横的面容。于是,我回来了,我想,母亲不在了,我是父亲最大的牵挂,让他一个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生活, 他会寂寞的。可是,在这样的雨夜,我回来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他。(8) 后来,邻居告诉我,我的父亲每天都会从乡下菜农那里批发一些蔬菜在后面的街市上卖。(9) 听到这话,我的心仿佛一下被击穿了。我冲进雨里,在昏黄的街灯下,我发现,我

18、的父亲披 着雨衣,站在菜摊旁,正在不停吆喝着。(10) 那一刻,我鼻子发酸,眼里有股热流顺着两腮往下流。我站在父亲旁边,接过他手中的那杆秤,用比父亲更大的声音拼命地吆喝着。(11) 面对我的责问,父亲憨憨地说,他不想闲着,卖菜,他一天能挣 10 元钱。我很难过,真想对他说,他的女儿几乎每天都可以有他卖菜一个月的收入。我给父亲倒了酒,第一次,专注地看着他喝。(12) 父亲到底老了,只是几杯酒,他竟喝醉了。我把他扶上床时,发现他枕头底下有一个小本子。随手翻开一页:“2 月 18 日,今天收到稿费 320 元,我卖菜挣了 9 元钱。早上吃了一碗糊辣汤,两根油条,中午吃了一碗肉丝面,晚上炒的是卖剩下的

19、芹菜,今天开支共 5 元。另外还打了个电话回老家”(13) 我的泪水再次忍不住流了下来,透过泪光,我看见,我的父亲,脸上写满了沧桑。我心里一阵不安,隐隐作痛,自觉罪孽深重。我想,父亲对于孩子,是一种永远的恩赐,而孩子只能是父亲永远的负担。15. 文中三次写到我想哭我流泪的情景,试分析其原因。(6 分)情景原因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6. 从文中一系列的行为看,女儿是极孝顺的,请找出相关事例。(至少写出三点)(3分)17. 谈谈你对“我想,父亲对于孩子,是一种永远的恩赐,而孩子只能是父亲永远的负担。”的理解。(3 分)18. “可怜天下父母心”。读罢本文,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及父母“可怜”的含义。(5

20、 分)【答案】15(6 分)(每空 1 分)情景原因第一次车站送我,深情注视对父亲的依恋、不舍第二次鼻子发酸,热流下流被父亲感动、内心酸楚第三次泪水流下,泪光盈盈心里不安、作痛,罪孽深重16(3 分)房子刚装修好,我把他从老家接来;确信他平平安安回来;在梦里都能清晰地面对父亲那皱纹纵横的面容;接过他手中的那杆秤,用比父亲更大的声音拼命地吆喝着;给父亲倒酒,专注地看着他喝,喝醉了,把他扶上床。等等(答对 3 点,可得满分)17(3 分)父亲关爱孩子,(1 分)时时事事为孩子着想,(1 分)从不顾及自己的习惯、身体。(1分)18(5 分)勤劳、朴实、慈爱、精细;(3 分,答到三点即可)可怜,不仅指

21、父母辛苦劳动,养大儿女;(1 分)更为儿女的成长、发展与前途担忧,心力焦瘁。(1 分)【解析】15试题分析: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概括情景,并结合情景分析原因,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16试题分析: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并结合情景分析原因,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1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中句子的含义。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

22、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句子的含义。 内容上可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突出文章主题等方面来分析。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18试题分析:第一问赏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文中的父亲勤劳、朴实、慈爱、精细。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根据文章内容, 分析母亲的“可怜”不仅指父母辛苦劳动,养大儿女;更为儿女的成长、发展与前途担忧,心力焦瘁。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二)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3 分)贝壳 席慕容在海边,我捡起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

23、。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的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儿呢?是不是也应 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

24、、更加地一丝不苟呢?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 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19. 整体阅读文章,分部分概括文章的内容。(3 分) 一部分:二部分:三部分:20. 结合全文,阅读第段,你认为“我”想留下什么样的东西呢?(3 分)21. 谈谈你对“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中“固执”和“简单”的理解。(4 分)22. 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3 分)【答案】19(3 分)一部分:写贝壳的质地和外形并指出贝壳的价值。(1 分)二部分:写贝壳里的生命的卑微以及贝壳的精致。(1

25、 分)三部分:写由贝壳想到人的生命 价值。(1 分)20(3 分)丰富精致的文学作品;(1 分)一丝不苟的工作方式;(1 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1 分)21(4 分)这里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自谦的说法。“固执”就是执著的意思,(1 分)指对事业、对人生的不懈追求;(1 分)“简单”就是单纯的意思,(1 分)指生活方式、个人欲望等单一。(1 分)22(3 分)珍惜生命;(1 分)热爱生命;(1 分)将生命的价值发挥出来(1 分)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22试题分析: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结合文本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可以通过作者叙述和描写的文字来理解来体会作

26、者的思想情感,可以抓住文中作者发表感慨的语言句来理解,这些语句可在文题、文首、文尾处寻找,根据作者总结评述性的句子来理解概括文章的主旨。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四、写作(56 分)23、为配合班级拟开展的“追寻人类起源”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试题。(6 分)(1) 下面信息适用于班刊专栏“人类的起源”的有哪些?(2 分) A女娲造人的故事。B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C精卫填海的传说D抗战时期,“北京人”头骨失踪之谜。E盘古开天辟地。F.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G. 经过考古发现,人类起源于非洲。(2) 下面是对“人”的解读。请你也解读带“人”的“信”或“侣”。(2 分)

27、人: 一长一短,所有的活人都是长处和短处共同组成的;上坡和下坡,所有的活人都有上坡之日,也有下坡之时;一撇一捺互相支撑,才能直立不到。(3) 活动小组要组织一次主题为“地外文明是否存在”的交流讨论,请撰写一段不少于 50 字的发言稿:要求有观点、有材料。(2 分)【答案】 (1) (2 分)ABFG (全对才能得分)(2) (2 分)信:人言为信,(1 分)人说出的话一定要守信用,言而有信方为人。(1 分)侣:双口人为侣,(1 分)意为俩口子,只有心口相印,才能成为终生伴侣。(1 分)(3) (2 分)略(有观点、有材料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平时所学所记,理解各个选项的内容,根据题

28、目判断作答。ABFG适用于班刊专栏 “人类的起源”,C说明坚持不懈,勇往直前;D说明人类的进化史;E说明人的潜能是无限,要有担 当。(2)根据例句,发挥想象,解释字的含义。(3)此题为开放性题目,撰写发言稿,观点明确,有材料内容即可。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24以“为 点赞”为题,写一篇文章。(50 分)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自己、同学、老师、父母、校长、未来、青春”等等,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 600 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例文: 为你点赞打开手机,忽然看到一张被我发到网上的照片,它已

29、收获了无数点赞那是一棵松树。往上看,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往下看,却只是被削去一半,几近枯死的树干那一次,我外出游玩,漫步于林间。正值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之时,却有参天巨树,撑着绿色大伞, 为我遮阳。日光透过一簇簇绿叶在地面上凝成无数光斑。我顺着布满绿苔的石板小道前行,鸟鸣声、虫叫声也伴随着我,在我耳边萦绕。11忽地,周围树木少了许多,一片空旷的草地出现在眼前。没有的绿伞的遮挡,太阳释放出的热量让我汗流浃背。这是,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棵树,那棵树独自立在草丛中,如仙鹤立于群鸡之中,煞是突兀。我奔至树下,有树荫盖在头顶,炎热感顿时退去几分。我抬头细看,那是浓密的松叶,虽然叶片细小, 但如此多的叶子笼在一起,却有密不透风的感觉。我轻轻摘下一片,它是那么纤细,但那如针般的尖叶却给人锐利之感。欣喜的目光顺着油光发亮的松叶向下滑落,扫过树干。忽地,心中一惊,目光便定在了那树干上。那是多么惨不忍睹的枯败!树干不知怎的被削去一大半,而所剩无几的那一半枯木,仿佛已走到生命尽头,蜷 着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