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 上册27*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这篇课文选材具有鲜明的特色

2、。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断,反映出人物的崇高境界。哀莫大于老年丧子,要经得起这莫大的哀痛,需要极大的意志力。文章就抓住了毛泽东得知丧子后的心情和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崇高的精神境界,读后让人肃然起敬。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是让我们更进一步的走进伟人的世界,了解伟人和普通人一样有丧子之痛,又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宽广胸怀;另一方面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教学的重点是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课标表述】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

3、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学习目标】1.认识“拟、勋、殉、赴、嘛、踌、躇、黯”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拟定、殉职、踌躇、黯然”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在读中进一步感受毛泽东的情感,在读中升华自己的认识。4.学习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

4、宽广胸怀。教学难点:学习细致描写人物的方法。【评价方案】1.通过四人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组词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1;(见评价单第一题)2.通过同桌两人进行相互检查,进一步落实生字掌握情况,并进行形近字的区分,评价目标1;(见评价单第二题)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检验学生是否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评价目标3。(见评价单第三题)4.通过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读好课文,评价目标2;5.通过找出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评价目标4。(见评价单第四题)【教学过程】一、感知导入,初步感受伟人风范1.(课件出示四张毛泽东的图片)

5、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人物吗?2.是的,这就是咱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毛泽东是一位风流人物,他多才多艺,拥有多种身份:作为诗人,他写下了长征、沁园春·雪等气势磅礴的诗歌;作为军事家,在他的领导下,红军、解放军赢得了一场场胜利的大战;作为思想家,他的光辉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作为一位父亲,他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板书课题)3.介绍抗美援朝历史背景4.齐读课题(学生可能不了解时代背景,对人物也不熟悉,直接介绍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伟人风采。)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落实目标1)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6、思考:文中讲到了三封电报,请用()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反馈自学情况字词教学:读词语: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勋鉴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对裹字读音和写法的提示)齐读、指名读3.谁来简要说说第一封电报的内容。三、品读重点句、体会心情 (落实目标4)1.毛主席接到第一封电报后,是怎样的心情?从哪里看出的?读一读,并谈一谈你的理解。预设:(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毛主席怎样的心情?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预设:A“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

7、支又一支地吸着烟、热了几遍、原封不动”中体会到了毛主席失去最心爱的儿子后,那无比悲痛的心情。B听到儿子牺牲的噩耗后,他无心吃喝、无心休息,不愿相信儿子牺牲了。(板书:悲痛) (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那为什么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老师建议把“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删去,这样行吗?那为什么不行?预设:删去后,主席可能吃了饭;不删,说明主席一整天都没有吃饭。在这以前,毛主席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革命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年逾花甲的主席又失去了心爱的长子,哀莫大于老年丧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课件出示五位亲人光荣牺牲的资料)主席自

8、收到电报,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作为父亲,他会在想什么呢?预设:A回忆和毛岸英在一起的时光。B每次分离,又相聚的情景。C儿子在外求学时的情况、儿子在农村锻炼的情况 朗读训练: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落实目标2)毛岸英经历了许多的磨难,才成长起来。虽然毛主席与他聚少离多,但是每一次,毛岸英最终还是待在了主席的身边。然而,这次毛主席心里不禁反问生读“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朗读训练: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这句话?谁来试一试。(指名读、对比读、齐读)评价:A你读得真悲伤,老师从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毛主席那无比悲痛的心情。 B从你那低沉的声音中,我

9、体会到了毛泽东沉浸在对儿子的思恋中。 C从你那富有变化的朗读声中,我体会出了他悲痛、震惊、思念的复杂心情。(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主席为何紧锁眉头?又为何“喃喃”?“喃喃”是什么意思?)预设:无限思念儿子,失去儿子后极度悲痛的心情。从以上学习中,我们知道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而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地细致描写,说明主席沉浸在巨大悲痛中。朗读指导:读出低沉、缓慢地、悲痛心情。师朗读、生指名读、齐读。练说:在一声声“岸英”的呼唤声

10、中,主席仿佛看到了( ),( ),( )。朗读训练:师引读:痛失爱子,主席无比悲痛。他生:整整一天不说一句话。师引读:痛失爱子,主席无比悲痛。他生: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烟。师引读:痛失爱子,主席无比悲痛。他生: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师引读:痛失爱子,主席无比悲痛。他生:情不自禁喃喃。2、归纳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的内容。 第二封电报和第三封电报有什么不同?(比较两封电报的内容。) 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心理矛盾吗?你是从哪里词语、句子中体会到的?预设:(1)“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

11、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毛主席做出了怎样的选择?预设: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毛岸英葬在朝鲜、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如果你是毛主席,你会做怎样的选择? 你的理由是?预设:A将儿子葬在祖国。 师:对一位父亲来说,想见儿子最后一面是很自然的一种感情,再说主席因工作繁忙而未能送儿子。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最后一面呢?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人死后要葬在故乡。B将儿子葬在朝鲜。 师:为什么要葬在朝鲜?预设:A不搞特殊,跟

12、千千万万在战役中失去儿女的父母一样,将儿子葬在朝鲜。B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师:这也正是主席的选择。身为国家领袖,忍着巨大悲痛,把自己和千千万万在战役中失去儿女的父母一样看待,把儿子像普通战士一样看待,这是怎样的精神?(落实目标3)预设:无私、伟大、心胸博大师:主席心胸博大是因为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朗读训练:个人朗读、齐读。 (2)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出的?(“仰起”、“强忍”说明他作为领袖一国主席,坚强地忍住自己的悲哀,不想把自己的悲痛传染给身边的人,但是“眷恋”一词又说明了他深深地思念着心爱的儿子

13、)可见,主席的抉择是多么的艰难啊!(徘徊、挣扎、艰难、痛楚的矛盾心理) (板书:艰难)(3)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给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落实目标4)从主席的一连串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主席不是已经下了决定,为什么还会踌躇呢?主席又为何黯然?(悲伤过后,自然的神情,心里难过,情绪低落)朗读训练:让我们带着主席对毛岸英的无限思念、无限的痛楚朗读这段话。四、从诗句中感受伟人(落实目标3)1、最终,主席在电文上回复到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板

14、书:诗句)师:金日成首相收到电文,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是说学生猜诗意。(师解说并出示课件)师:“青山处处埋忠骨”一句: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朝 徐锡麟出塞。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课件)生读: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师:毛主席以诗词做回复,是想说生:毛岸英是为了国家牺牲的,无论葬在哪里,他都是人民的英雄,何必非要葬在家乡呢?(课件出示岸英墓)师:可是主席心中是何等的悲痛,电文稿下是生: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师:哪个字最能打动你?为什么?生:“打”,流了许多的泪;心里很难过、痛楚师:主席再次承受失去亲人的

15、伤痛。(板书:忍痛)五、拓展练笔,运用写作方法1.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似乎浮现出前一天晚上怎样的情景?用上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请写一个片段。2.交流3.小结:年逾花甲的主席失去了心爱的长子,主席的心中是何等的悲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在床上辗转反侧,泪水打湿了枕巾,但却决然将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的异国他乡朝鲜。主席的爱似山般厚重,主席的情如海般深邃,主席的心中装着人民大众,那博大的胸怀令人震撼。让我们再次深情朗读主席的批示板书: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悲痛艰难忍痛平凡父亲伟大领袖 青山处处埋忠骨评价单 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一、形近字辨析组词拟( )殉( ) 赴( )勋( )似( )询( ) 仆( )供( )小组评价1.读字音准确 2.读轻声正确 二、圈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1、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练。 ( ) 2、他像是自我安尉的说到:“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 )3、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生的。( ) 同桌评价1.圈出错字2.修改正确 3.书写工整4.书写姿势正确 三、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