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六灶学校集体备课记录 六 年级 语文 备课组备课时间2016年 3 月 17 日 星期四出席教师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8 三打白骨精教材分析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属于叙事性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表达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与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勇敢。课文的主要特点是: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语言描写生动传神。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生字6个,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

2、悟空的坚定、机智与勇敢。教学重难点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交流、复述教 学 过 程个 人 修 改 第一课时一、设境导入,了解学情1由西游记引入,让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2板书课题三打白骨精,提示学习任务,了解孙悟空。二、读通读顺,整体感知1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最后变成(),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读后检查。(略) 指导书写:斋2速

3、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 3分段讨论:可以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全文分二段,三次怒打为一段,开头为一段。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开头为一段,共分四段。三、精选语段,读品悟写精读第二段:学习第一次怒打。默读第二到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与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说说“以”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

4、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5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6总结学法:a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b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c 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四、作业。1抄写词语。2熟读第二段。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徒弟、诡计、妖怪、金箍棒、识破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到四自然段。二、精选语段、读品悟写1回顾第二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来。2指名读第五、六、七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

5、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3、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回答:孙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唐僧阻挡一打二打三打根据上面的语句讨论:(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与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考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与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坚定、机智、勇敢。) (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 (本来意思是:做人要

6、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不应该对敌人讲慈悲。) (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心地善良以及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同时这样写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高潮,为唐僧最后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作了铺垫。三、作业:读熟课文。 第三课时一、听写词语。二、指名读课文(4人每人一段) 读后回答课后题3的题目。三、简要地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1复述“打”经过。(1)复述的要求:内容正确,不丢主要内容妖怪想吃唐僧,变成村姑。一打:悟空识破妖怪,打妖怪,妖怪逃。唐僧责怪悟空

7、。语言简洁。语句通顺,用词得当。学生试着复述。师生评议。2复述“二打”经过。3复述“三打”经过。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说说你对文中某一人物的印象。2回顾西游记,选择一个人物,写一个人物评析。3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板书:孙悟空(坚定、机智、勇敢)三打三拦三骗 白骨精 唐僧贪婪、狡猾、诡计多端 (心地善良、人妖不分)【教后反思】六灶学校集体备课记录 六 年级 语文 备课组备课时间2016年 3 月 17 日 星期四出席教师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9 词两首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两首词,分别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与唐代诗人张志与的渔歌子。李清照的如梦令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

8、与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张志与的渔歌子一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词写的山水画,词中色泽鲜明又柔与,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让我们读到了词人高远而悠然脱俗的意趣。一山一水相映成趣,词中山水皆有情,怎一个“乐”字了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与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建立形象的画面,体会词

9、的意境,感受生活的情趣。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交流、诵读教 学 过 程个 人 修 改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简介常识1板书课题:9、词两首。介绍“词”的基本常识。2板书如梦令。介绍作者李清照。二、初读如梦令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并自由朗读课文。2检查朗读,指导书写“藕”字。3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把握好词的节奏。4词中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三、精读如梦令1、轻声朗读课文,借助书中插图初步理解的内容,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2、交流(1)这首词记叙了词人的一次交游活动,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2)从“常记”一词我们也看出词人是在回忆往事,那天词人心情愉快

10、,开怀畅饮,微醉而归,为何会“不知归路”?(3)“日暮”与“醉”为“误”埋下伏笔,使“误入藕花深处”显得合情合理。词人在误入之后有何表现?3、这是件有趣且值得回味的事,难怪词人把它记录了下来。你能用语言来描绘吗?想象画面,练习描绘。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读好它吗?指导朗读如梦令。5、配乐朗读。6、古人说,诗言志,意思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意思?7、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这首词是作者青年时期悠闲生活的写照,全词文字不多,但叙述却十分完整,意境优美,构成一幅春日交游的欢乐图画。 2、补充阅读。如

11、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试着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回答说,海棠花依旧那样美丽。 知道吗?知道吗?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板书设计9 词两首如梦令李清照日暮沉醉->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爱大自然爱生活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指名背如梦令2、这首词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你从哪里知道的?3、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词渔歌子。4、检查预习。(1)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2)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认识。二、出示挂图,感知画面1、教师出示

12、挂图,引导学生观察。2、学生反馈,口头表述看到的景物及景物的特点。3、教师总结:这里又是一幅景色宜人的江南水乡图,山前白鹭飞,两岸桃花盛开,江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玩,一位头戴青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正在斜风细雨中悠然垂钓。4、引入学词。渔歌子这首词描绘的正是这幅图。三、读通词,初步感知词的内容1、指导读下面四个字:“鳜”、“箬”、“笠”、“蓑”。2、全班齐读。3、自由读。4、指名读,学生互相评议。5、教师总结,范读。6、小组比赛读,然后再全班齐读。四、理解词文,深入体会意境1、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学习。(1)由词语到句子,结合图理解词的意思。(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物?(3

13、)作者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逐题反馈。(1)词意:不须归:不愿回家。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乐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怎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景色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2)体会意境。a.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具体写了哪些景物?b.播放柔与的曲调,让学生闭目想象由以上景物构成的江南水乡景。c.谈谈自己对词所描绘的这种意境的体会或感受。3.在体会意境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词。五、体会词中流露的诗人的心境1、问:渔翁“不须归”缘何在?想象他此时的心境如何?2、

14、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反馈。3、教师介绍张志与的个人境遇。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阅读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板书设计 渔歌子借景抒情江南春景景:鹭、花、水、鱼、风、雨人:渔翁垂钓【教后反思】六灶学校集体备课记录 六 年级 语文 备课组备课时间2016年 3 月 17 日 星期四出席教师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10 螳螂捕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顾不得身后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课文的第二段是重点,而明白本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

15、特点及少年讲故事的深刻寓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交流、复述教 学 过 程个 人 修 改第一课时一、设境导入,了解学情。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2、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语言故事?(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3、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揠

16、苗助长4、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题目是螳螂捕蝉 齐读课题。二、读通读顺,整体感知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读,正音劝阻 瞄准 毫不介意 螳螂捕蝉 隐伏 念头 不堪设想 乘虚而入 侍奉 固执 恍然大悟 自由自 诸侯 得奖2、理解词语意思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毫不介意:一点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祸患:祸事;灾难。3、 指导书写:禀理清课文脉络1、再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写吴王准备出兵

17、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任何人的劝阻。第二段(211):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第三段(12):写吴王听后,终于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三、精选语段,读品悟写 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2、交流:(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2)大臣们的意见正确、考虑周到。(3)吴王主观、专横。(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指导读、齐读四 、作业抄词、默词、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师:这节课先请同学们听写几组词语,教师一组一组地念,同学们仔细听,记住了再写下来,边写边想这几组词有什么联系?蝉 悠闲 自由自在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黄雀 伸

18、长脖子 正要啄食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正隐伏着祸患2、出示词语,自己批改,全对的打“A”,错的在旁边订正,统计对错。二、精选语段,读品悟写 讲故事1、师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不听大臣的劝告,而且下了死命令,谁再来劝他,他就处死谁,这时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在花园里给吴王讲了这么一件事,请同学们认真听,用心记,是怎样一件事。教师讲完要请同学们来讲。2、师出示图,指一名同学示范讲故事3、师:故事讲完了,谁记住了能讲这个故事,可以看看我们刚才默的几组词,其他同学仔细听,等会儿请你们评一评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学生评价后,再请另一位同学讲)4、小结,引出成语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19、板书)虽然黄雀在螳螂与蝉的背后,但它也没有想到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少年。所以,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所寓示的一个道理。学习课文第212自然段1、少年给吴王讲这么一个故事,那么他只是为了讲这个故事吗?(不是的,为了劝谏吴王)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请你仔细地读课文,想象当时他的神态、动作(1)自由读,(2)指名读,再评议(3)同桌分角色读,可加上动作(4)推荐全班演一演(有什么建议)明理1、少年给吴王讲故事的目的达到了吗?2、从哪里看出来的?(恍然大悟)(1)出示词语,指名读(2)说说词语的意思(3)吴王彻底明

20、白了什么?联系前文想一想。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学到这里,你对吴王有什么了解呢?(1)固执(2)知错就改2、小结:是啊,我们看待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一分为二,正确地看待。3、那你们觉得这位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机智、聪明。他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劝吴王,让固执的吴王听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4、后来,人们把它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隐伏的祸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它,记住这个道理。5、作业: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吴王楚国(赵国在后)螳螂蝉(黄雀在后)只顾眼前利益身后隐伏祸患  【教后反思】六灶学校集体备课记录 六 年

21、级 语文 备课组备课时间2016年 3 月 17 日 星期四出席教师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11、读书有选择教材分析读书要有选择这是一篇一课时就能解决的阅读课文,内容浅显。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教给自学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是这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认识两条绿线内的2 个生字。了解可以选择的读物类型并学会选择读物。教学重难点学会选择合适读物的方法。教学方法 自读、交流教 学 过 程个 人 修 改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关于读书的课文?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精读与泛读。这些课文告诉我们哪些读书方法?二、根据已学过的读书方法,学习

22、新课。1. 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使什么,并结合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 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名读文章。3. 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点意思,可以分为几段?4. 评议课文是怎样写的。以问题作过渡,总领下文,接着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讲选择读物的范围与选择读物的好处。三、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选择读物。板书: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取更多知识11 读书要有选择 名人传记科普类书工具书【教后反思】六灶学校集体备课记录 六 年级 语文 备课组备课时间2016年 3 月 17 日 星期四出席教师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我读书 我快乐阅读西游记教材分析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

23、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与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

24、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西游记及其作者,了解西游记的成书来历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写作特点。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重难点 结合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从中有所启发,有所感悟。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引导交流教 学 过 程个

25、 人 修 改一、歇后语引入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猪八戒戴花自美 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与尚打伞无法无天 花果山猴子无法无天 猴子爬竹竿上窜下跳 猪八戒进女儿国看花了眼 猪八戒娶媳妇背着走 西游记剧组开会聚精会神 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 这些有趣的歇后语都来自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西游记。板书:西游记二、回顾阅读方法1、读了那么多的书,教师想问一下你们,当你拿到这样一本的书,你通常是怎么读它?或有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的。教师总结了一

26、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四点。幻灯出示:(整本原著浏览、跳读,把握大意)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采用浏览法、跳读法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遇到不懂的,可以自己揣摩或参考译文,作批注或摘记。三、整体感知1、了解主要内容。西游记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之前你们都从哪些渠道了解过这本书的内容?那么谁来说说书主要内容是什么?幻灯显示:小说的前七回写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事,八到十二回交代了取经的缘起,从十三回到最后,写的是孙悟空被迫皈依佛门与八戒沙僧护送唐僧,一路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西天取的真经。2、看目录、说情节、知人物浏览书的目录,你有什么发

27、现?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 认识了那些特征鲜明人物?板书:情节、人物西游记提到的人物有很多,主要人物有哪些?板书: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与尚对于这四个主角,有人喜欢活泼的猪八戒,有人喜欢憨厚的沙与尚,有人喜欢孙悟空,也有人喜欢唐僧,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这样,咱们就替他们来个自我介绍,请你任选一个角色,小组推荐一名来说说。四、细读情节1、明确读法。同学都谈了自己印象深刻的情节,很多同学对三打白骨精经典片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经典的片段。这是在西游记的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读这些经典片段,又该怎么读呢? 小结(经典片断细读:理解,想象,反复品

28、味)2、情节回顾。谁愿意帮助大家回忆一下“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节?指导回顾:按情节发展,先说起因,再说经过、结果。3、细读“三打”,感受情节曲折,感悟人物性格快速浏览这一回,找出写悟空“三打”的句子投影出示:“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自由读一读这描写“三打”句子,选择一句你喜欢,反复读一读,你从

29、中读出了什么?指导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想象悟空打时情景,在边演边读中感悟人物的性格。读这“三打”,你的心情怎样?这三打出了什么?指导细细体味描写悟空动作、语言的这些话。 体会三打的妙处。可是,有人说一打就是打死白骨精,这样写更能表现悟空的本领高强。你怎么认为?4、感悟写法。这种写法叫反复叙事。(板书:反复叙事)整本书都像这个故事,都可以看成是反复叙事。在情节设计上,八十一个历险故事有着大致相同的模式:遇到妖魔鬼怪唐僧被抓悟空与妖魔斗智斗勇降妖;不成向上界求助唐僧获救,将一个个情节像冰糖葫芦式的串联在一起。把白骨精替换成别的妖精,说说情节的发展。这种反复叙事的写法在小说还有,比如“三借芭蕉扇”,

30、水浒中的“三打祝家庄”,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 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五、聊故事中的人物。投影出示: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结合具体的情节、片段谈人物性格。重点交流对四个主角。鼓励有个性的解读,引导全面地理解。如交流对八戒的人物评价的句子。八戒挑唆道:“师父,这女子分明是此间农妇,哥哥失手将她打死,怕你念什么紧箍咒,故事使个障眼法儿,变作这等样东西,哄你不念咒哩。”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谗,夺过罐子就要动口。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

31、。” 八戒道:“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什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小结:当然,对于这样一部宏篇巨制,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也一定会读出一些有自己个性的独特见解。出示人们读西游记的经典评述。六、课外延伸,运用学法,推荐阅读本学期的必读书目。 【教后反思】六灶学校集体备课记录 六 年级 语文 备课组备课时间2016年 3 月 17 日 星期四出席教师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习作 3教材分析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与有创意的表达”,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

32、理念。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与思想的实际,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教学目标1、 读懂例文从<海伦·凯勒传>想到的,从中感知读后感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2、 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能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与见解,并能自拟题目。教学重难点能结合具体事件表达清楚自己的感想。教学方法 欣赏、指导、写作、评价教 学 过 程个 人 修 改 第一课时一、课堂导语引导回忆:同学们,你们最近看过哪些课外读物,看后有什么感受吗?(抽几名同学谈) 联系今天我是升旗手少女的红发卡点拨话题:刚才大家讨论的

33、很热烈,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写一写读后感好吗?什么是读后感呢?(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二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一本好书,你读后一定会有很多感受,把自己的这种感受写出来,要联系生活实际与思想实际,写自己的真实看法,也可以对其中某些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读一读例文从海伦.凯勒传想到的,想一想,小作者是怎样写读后感的?(注意分清哪些句子是复述,哪些句子是写感想).题目可以用“读后感”或“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三习作指导1、紧扣原文抓住重点。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两点上来发表议论。2、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这个“实际”可

34、以是自己的思想与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与生活实际,也可以是社会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写并结合切身体会,体会才真切,文章才具有说服力。3、读感结合有侧重。正确处理好“读”“感”的关系。“读”是“感”的前提与引子。“感”是“读”的结果与目的。因此要有读有感,读感结合,比例协调。不能只读不感,一味抄写课文,没有体会,也不能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通常情况下,侧重于写自己的感受。当然交代所读文章的名称与主要内容是必写的。4、引导探究,总结写法:夹叙夹议,叙中有感,感应中有叙。四、学生选材,互说。五、打稿。第二课时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

35、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二、文后指导。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2、投影出示两篇作文: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三、修改作文。四、誊写作文写作3 读后感的写作抓住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真实的感受与见解【教后反思】六灶学校集体备课记录 六 年级 语文 备课组备课时间2016年 3 月 17 日 星期四出席教师中心发言人 备课内容练习 3教材分析语文与生活:语文源于生活,而生活又时时处处蕴涵语文。本课教学正是抓住了“笑”这一生活素材,通过赏析红楼梦里众人被刘

36、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使学生体会同是对笑的描写,但笑的神态各不相同,初步领会语言文字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写作方法。然后在四个不同的语境中让学生正确选择该用什么样的笑,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笑有千姿百态,再回归到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关于笑的词汇,为学生能运用语言文字具体形象地记录、表现生活奠定基础。教学目标 1. 语文与生活:阅读红楼梦描写笑的片断,联系生活体验描写笑的不同形式。2. 写好钢笔字:注意行楷运笔的活泼,简洁与保持字体工整、端正的关系,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3. 诵读与积累:积累12个描写西游记种孙悟空形象的词语。4. 口语交际:拓宽阅读三国演义,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描述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三国英雄。5. 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交流教 学 过 程个 人 修 改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语文与生活:通过红楼梦中描写笑的片断,认识笑的各种形式,联系生活体验进行填写。 一、阅读红楼梦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