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十校10-1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人民版【会员独享】_第1页
浙江省金华十校10-1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人民版【会员独享】_第2页
浙江省金华十校10-1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人民版【会员独享】_第3页
浙江省金华十校10-1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人民版【会员独享】_第4页
浙江省金华十校10-1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人民版【会员独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华十校20102011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 史 试 题温馨提示:1全卷共28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本次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2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试题卷分试卷I(选择题)和试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I和试卷的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3请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将学校、姓名、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试卷I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宗法制的基础是血缘关系。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B说文解字:“宗,尊祖庙也”C论语:“周因

2、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D左传:“故王臣公,公臣大夫”2下面评价秦长城的诗句中,最为客观的是( ) A“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B“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C“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D“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3“承先祖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这副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战国晚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4陆游的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因其中的爱国情怀被广为传诵。按两宋

3、中央官制,作出“王师北定中原”部署的是( ) A枢密院 B三司使 C节度使 D参知政事5严复曾在救亡决论中最早大声疾呼:摆在中国面前的问题已不是一般的“自强”、“求富”,而是要直截了当地起来“救亡”。促成严复发出“救亡”呼声的惨痛事实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B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 C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正义要求6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谈到近代某历史事件时说:“(该事件本质上是)从爱酮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他谈及的是( ) A义和团运动 B维新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7史学界往往以“初步胜利”来表述五四运动的结果。这主要是因为五四运动(

4、)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迫使北洋政府罢免亲日派官员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D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8中国近代曾出现多种期刊,其中部分期刊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体现了近代中国人们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 A爱国主义 B民主科学 C追求真理 D平等进步9某旅行社组团从江西出发开展“重走长征路”主题旅游活动,下列长征重要景点参观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10“放手发动群众,壮

5、大人民力量,在我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一政治路线出自中共( ) A“一大” B“三大” C“七大”D七届二中全会11与右图所示漫画相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 A“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 D“将革命进行到底”D七届二中全会12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甩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雨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他批评的是( ) A人民主权的虚假 B直接民主的泛滥 C行政官员的腐败 D轮番政治的弊端13邵龙宝先生在他的

6、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中写道:(罗马法)“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他所说的“罗马法”应该属于( )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14从1990年到2006年,俄罗斯的尤里一列瓦达咨询分析中心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带来什么?”作了4次咨询调查。分析下表所示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十几年来俄罗斯民众( )年份1990年1997年2004年2006年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时期23%23% 30%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6%26%27%30%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8%19%16

7、%10%是一场灾祸12%16%14%16%难以回答21%16%13%13%一直十分推崇十月革命 对十月革命存在多元化看法对十月革命的看法基本稳定 对十月革命的正面评价呈上升趋势 A B C D152009年3月l1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法国将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降下了“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的一面旗帜。“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的一面旗帜”主要是指( ) A谋求政治上独立和欧洲联合 B拒绝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赞同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 D谋求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16有人将一战的爆发形象地比喻为:两个小孩打架将一群大人牵扯进来引发的更大规模斗殴的过程。其中“两个小孩”寓指( )

8、 A德国和法国 B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 C意大利和法国 D奥斯曼帝国和塞尔维亚17斯塔夫里阿诺斯论述道:“两次大战战后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人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强化形成了鲜明对照。”“帝国权力的强化”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 A法国寻求安全保障 B战胜国实施民族自决原则 C战胜国展开军备竞赛 D战胜国采取“委任统治”形式18有人认为反法西斯战争是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战开始的,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如果这一论点成立,那么支持它的最有利论据是( ) A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为挑起战争蓄意制造的 B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

9、极其不利的环境下,长期孤军奋战 C日本法西斯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走向世界战争的起点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为世界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以下国际条约或文献,未直接涉及领土问题的是( ) A大西洋宪章B慕尼黑协定C凡尔赛和约D开罗宣言20美英苏等大国认为法西斯“攻击一方,就是攻击我们全体”。它们最终达成上述共识是在( ) A日本全面侵华后 B德国突袭波兰后 C日本偷袭珍珠港后 D德国进攻苏联后21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实践了( ) A德黑兰会议决议 B开罗会议决议 C波茨坦会议决议 D雅尔塔会议决议2220世

10、纪,大国之间靠牺牲他国利益达成的协议有( ) 布列斯特和约九国公约 慕尼黑协定 雅尔塔协定 A B C D23一本史书中描述: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军事联合行动,也是冷战的最佳范例,美苏两强在遥远的国度进行军事对抗。这次事件是指( ) A朝鲜战争 B柏林危机 C古巴导弹危机 D海湾战争241948年以来,中东地区爆发了多次战争。右图所示战争是 ( ) A巴勒斯坦战争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十月战争” D“六日战争”25联合国宪章规定“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强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

11、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这表明联合国( )A早期为西方大国所操纵 B推动世界发展并维护人权C片面宣扬西方的价值观 D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试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21分,第28题15分,共50分。26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赢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并规定:“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东亚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遗,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2年中华民国

12、国歌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失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强化君权的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郑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3)材料三中“完美的政治设计”指的是什么制度?上述“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7分)27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3、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缎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楚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待久的国际秩序楚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效,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

14、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驻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I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l、图2、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3分) (2)材料二反映出建国之初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外交政策?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党和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主要历史背景。(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并简述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过程。(11分

15、) (4)综合上述近现代中国外交发展变化的史实,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28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直关心科学与政治、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战争的关系问题,他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的教科书颂扬战争,而又掩饰战争的恐怖。它们把仇恨灌输给孩子们。我却要教他们和平而不教他们战争,向他们灌输爱而不灌输恨。人们应当继续战斗,可是他们应当为值得花精力的事情去战斗,而不是为想象中的地理界线、种族偏见和爱国主义色彩伪装下的私人贪欲去战斗。他们的武器应当是精神,而不是榴弹和坦克。 爱因斯坦为和平而牺牲(1931年)材料二:1935年,当爱因斯坦在获悉铀核分裂和链式核反应的发现以后,了解到德国正在积极从事原子能方面的研究,他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美国着手研制原子弹,以免纳粹占先,会给人类造成无穷灾难。整整10年以后,爱因斯坦在谈到“关于建议制造原子弹的动机”时,非常后悔地写道:“关于原子弹和罗斯福,我所做的仅仅是:鉴于希特勒可能首先拥有原子弹的危险,我签署了一封由西拉德起草的给总统的信,要是我知道这种担忧是没有根据的,当初我同西拉德一样,都不会插手去打开这只潘朵拉的盒子。”材料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