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建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卷卷面分:5分(5分:使用规范字,字体端正,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整洁;43分:使用规范字,字迹清楚,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2分:字迹较清楚,有多处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卷面较整洁;1分:字迹潦草,错别字、标点错误多,卷面脏乱。0分:大多主观题没写或全部没写。)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共9分)通俗小说,应是以民间最喜爱的题材,以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所写的,目前还不为纯文学家和理论家看重的小说。通俗小说是个相对概念,若要较为准确地把握通俗小说,不能不与“纯文学”小说从整体上作一番比
2、较,有比较才有鉴别。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有着明显的区分,从两种小说的源流看,虽然共同发端于上古神话,通俗小说却是沿着传说口传历史市人小说说话话本小说通俗小说一脉发展而趋于完善的,发展过程中通俗小说的文化积淀主要是世俗民众的奇趣、俗趣。“纯文学”小说是沿着先秦散文志人、志怪唐人传奇笔记小说、文言小说一脉发展而来,它的文化积淀形式主要表现为文人墨客的雅趣、奇趣。从创作方法上看、“纯文学”小说选材具有宽广性、典型性的特点、通俗小说则偏重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偶见的、特殊的、曲折的、新奇的素材,选材面相对较窄,故而情节和人物多有似曾相识之感,“纯文学”小说不屑于程式化,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注重文字的精
3、美,结构的精巧,内涵的深刻,而情节不构成它的本质特征。也就是说,“纯文学”小说不是靠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大起大落来媚悦读者,通俗小说则往往是遵循传统模式、情节密集、悬念迭起,富有浓厚的戏剧性色彩,娱乐消遣性表现得更为强烈。为增强传播效果,通俗小说比较注重语言的通俗性,尽可能用村言俚语、浅近易懂的具有那个时代特征的语言创作,但语言不构成它的本质特征。从创作动机看,“纯文学”小说追求审美趣味的雅致,蕴藉含蓄地表达作者对人类、对社会乃至自然界的某些总是独特而深刻的美学思考,因而“纯文学”小说能表现出鲜明的美文学风貌。而通俗小说主要是满足和适应世俗大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要,并不着重对个人性灵的抒发,故而
4、作者常常为某种实利主义目的驱使,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编派一些富有传奇性、趣味性的故事,因此通俗小说表现出厚重的商品属性。从价值取向上看,“纯文学”小说常常流溢出理性的美感,具有塑造人类灵魂、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意义。而通俗小说有时能起到人生教科书的作用,但不具有向社会提供启发性或隐喻性艺术形象的任务,它主要是弘扬以伦理道德为中心的通俗文化和民族精神,来现人世间的道德美、人性美、世情美、风俗美。通过对两种小说样式的对比,我们基本能看出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的重大差别。这两种形态的小说是不能混淆的,有了这种差别,对“什么是中国通俗小说”问题,就可以作出这样的解答或界定:通俗小说是用浅近易懂的语言和
5、一定程式创作的,以较大密度的情节,艺术地表现世俗大众的审美理想和伦理观念,并以此为特征服务于社会的一种文学样式。(摘编自百度百科“通俗小说”)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通俗小说是相对于“纯文学”小说而言的一个概念,选材具有宽广性、典型性的特点。B. 通俗小说是沿着传说口传历史市人小说传奇话本小说通俗小说而趋于完善的。C. 通俗小说表现世俗民众的奇趣、俗趣,具有风俗美;“纯文学”小说追求雅致美和蕴藉美。D. 通俗小说有时向社会提供启发和隐喻,能起到人生教科书的作用,而“纯文学”小说则不能。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用比较论
6、证的方法,分析了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的不同,旨在阐明“纯文学”小说的特点。B. 文章从发展轨迹、创作方法、创作动机,价值取向等方面对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进行了比较。C. 文章不仅从文学的要承上对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进行比较,还阐释了其对民族文化的深层意义。D. 作者通过对通俗小说与“纯文学”小说的比较分析,对中国通俗小说作了比较科学、完整的界定。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语言的通俗性是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仅从语言是白话文体或文言文体来识别小说的属性是不科学的。B. 通俗小说是靠丰富、新奇、大密度情节取悦读者的,如果用心理时空、意识流、情节淡化等艺
7、术手法将会丰富其创作手段。C. 由于通俗小说主要是满足和适应世俗大众的精神文化消费需要,常常为某种实利主义目的驱使,因此表现出厚重的商品属性。D. “纯文学”小说虽然不是靠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大起大落来媚悦读者,但仍然讲究文章的精巧构思来吸引读者。D. 孙为民认为,未来的零售是场景互联网的零售,即用线下场景获取客户,在线上进行消费、信息 的转化,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二)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送年货李代金这天是除夕,可是这里的边防哨所却没有过年的气氛。外面下着大雪,周围一片白茫茫,哨所在雪地里,显得孤零零的。哨所里有个新兵,叫张新明,刚到哨所不久,还不太习惯,每次他
8、执勤都发呆,看上去特别想家。下午又轮到张新明执勤了,班长却让人替了他。张新明心想,班长真好,除夕让他休息,可班长却对他说:“张新明,今天我派你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你敢去吗?”张新明琢磨着会是什么特殊任务,班长见他不说话,便说:“怎么?不敢单独执行任务?”张新明连忙把胸一挺,大声说:“敢!班长,是什么任务?”班长笑了笑,说道:“在离哨所十几里远的地方,有一户人家。上级给了我们一点年货,我要你把年货给他们送去!”送年货?那又不难。张新明说道:“班长,我保证完成任务!”“好!”班长把一个包裹交给张新明,“年货都包在里面了,路上小心点!”张新明接过包裹,往背上一背,踏进了风雪里。雪花纷纷扬扬,一层又一
9、层地压向大地,张新明背着年货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张新明想打开包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可他又不敢。雪地难走,张新明一不留神重重地摔了一跤。他担心包里的东西摔坏,就赶紧打开包查看,一看却愣了,包裹里装的不是什么年货,而是一双旧军靴!张新明感到被戏弄了,背起包就往回走。没走几步,他又停下了,想着若是回去,班长肯定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不如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把旧军靴给那户人家送去,让人家找班长算账去!这么一想,张新明转身继续前进。雪越下越大,到处白茫茫一片,张新明迷路了,绕了许多弯路,赶到那户人家的时候,天都快黑了。他敲响那户人家的门,男主人开了门,热情地把他拉进了屋,让他换下被雪水打湿的外套、鞋
10、子和袜子,放到炉边烘着,再把他带到饭桌边坐下。桌子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酒菜,男主人说:“走了那么远的路,你肯定饿坏了,先吃饭!”女主人赶紧给他倒了碗酒。张新明确实饿了,他冲夫妇俩笑笑,也不客气,就拿起了筷子。吃完饭,张新明就要回哨所了,男主人说怕他再迷路,坚持要送他回去。张新明起先不肯,后来想想,有男主人送他回哨所也好,这样可以证明他确实完成了任务。万一班长批评他在男主人家吃了饭、喝了酒,男主人也好为他说句话。女主人拿来已烘干的袜子和外套,让张新明穿上,只是鞋子还湿得厉害,伸手往里一摸,冰冰凉凉的。张新明只得硬着头皮把脚往里伸,男主人却递来一双旧军靴,说道:“穿这双回去吧,湿鞋子给你装包里吧。
11、”张新明支支吾吾地回道:“这、这是哨所让、让我给你们送、送的年货”哪有年货送旧靴子的,张新明说得自己都心虚,男主人却爽朗地笑道:“穿上吧,鞋子穿舒服了,好赶路。”回到哨所,班长笑着拍去了张新明身上的雪花,然后冲男主人敬礼,嘴里喊着:“老班长!”张新明愣住了,眼前的男主人居然是老班长!他心里可不痛快了:“班长,您怎么能让我把双旧靴子当年货,往老班长家送呢?”老班长一听,“哈哈”大笑,班长也笑了:“这可都是老班长的意思呢!”原来老班长在职的时候,发现新兵们到部队的第一个除夕总是特别不习惯,特别想家。老班长夫妻俩无儿无女无牵挂,于是退伍后,就索性把家搬到了离哨所十几里远的地方。每年除夕的时候,夫妻俩
12、就张罗出一顿年夜饭,好让新兵来家里过除夕。老班长知道,明着让新兵来他家吃年夜饭,新兵肯定不好意思,于是就交代班长,在除夕这天,专门派新兵给他家“送年货”。刚开始几次,班长总是往包里塞些小米、腌肉等普通年货,以表哨所战士对老班长的慰问。可老班长发现后,每次都把东西又送了回来。他说哨所物资紧张,都得给战士们留着,他绝不能收。他还发现,每次新兵冒雪来送年货时,鞋子、袜子都会湿透,于是他干脆给现任班长下了“命令”:年货包里不用放别的,就放一双合新兵脚码的旧靴子,可以让他们回去的时候穿着,暖和些!(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13、(3分)A. 文章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天气和下雪的场景,突出哨所的冷清,为下文突出 官兵之间的团结关爱做铺垫。B. 张新明到老班长住所之前经历了:分配任务接受任务好奇包裹里的东西知晓包裹秘密伤 心失望迷路,绕弯路。C. 班长、老班长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衬托“新战士”心细周到、关爱战士的优秀品质,赞美了 官兵互相关爱的和谐美好。D. 文章的结尾指明执行任务的原委,这都是因为在除夕老班长了解到新兵想家,执行任务是虚,借 执行任务给新兵温暖是实。5. 请概括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点。(6分)6. 小说中多次写到“雪”,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6分)二、文言文阅读(一)课内文
14、言文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7. 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心:内心。B.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追:补救。C.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策:拄着。D.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审:仔细观察。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 襟三江而带五湖B.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D. 屈贾谊于长沙9. 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B. 怒而飞。怒:发怒、动气C. 适苍茫者。适:往D. 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范文正公文
15、集序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
16、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
17、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B. 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C. 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D. 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11.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18、一项是(3分)A. “序”,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本文是“引言”“前言”一类的文章。B. 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C. 朔晦,意思是朔日和晦日。朔日指旧历每月初一日,晦日市每月最末一日。D. 古人往往用蛮、夷、狄、戎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对南方各族通称为“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19、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B. 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C. 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D. 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13.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5分)(2)老当益壮,宁移白
20、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5分)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9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1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 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 她的与人为乐,她
21、的朴实。D.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15. 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四、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16. 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春天到来后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田园景色的两句是:“,。”(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_,_”。(3)身处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中,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4)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5)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
22、“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五、语言文字运用题(14分)17.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赍发(j) 迤逦(y) 玷辱(zhn) 肐察(g)B. 恁地(nèn) 酒馔(zhuàn) 尴尬(gn) 昭然(zho)C. 提防(tí) 仓廒(áo) 差拨(chi) 省亲(xng)D. 搠倒(shuò) 剜肉(wn) 庇祐(pì) 掇开(du) 18. 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 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舸
23、舰迷津 上出重霄 B. 衡阳之浦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清云之志C. 失之东隅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D. 俊采星驰 萍水相逢 落霞孤骛 涸辙之鲋1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
24、当的一项是(3分)A. 入冬的第一场雪是最吸引人的,不少人拿着相机,踏着碎琼乱玉,拍了许多雪景。B. 说起索马里海盗,有专家认为,是当地经济的极其落后,生活的极度贫困,把一部分挣扎在生 活底层的人逼上梁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国际社会应把帮助该地区发展经济放在首位。C. 对于把那些罪大恶极者处以死刑,是除恶务尽,不这样不足以伸张正义,不足以维护法律的尊 严,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保留死刑实属理所应当。D. 额尔古纳乐队主唱呼斯楞单飞的消息被炒得纷纷扬扬,面对各种议论及误解,甚至是兄弟间的 误解,呼斯楞始终没有说一句话。2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 一场关于水浒
25、传与儒家文化的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济宁学院开幕,来自国内众多高校的水浒 文化和儒家文化研究者,就各自所持观点向在座师生分享。B. 水浒传里的豹子头林冲是梁山泊“五虎将”。他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火烧草料场的故事 在水浒传里有详细的叙述。C. 凡是读过水浒传的人,对林冲的印象都非常深刻,觉得从逆来顺受的无名之辈他是一个转 变到奋起反抗的英雄的典范。D.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下林冲,要杀两个公人,而林冲极力阻挡,叫鲁智深“不可下手”。他的 这种隐忍,叫读者实在不能忍受。21. 把下面报纸上的一则新闻压缩成一句话放在学校电视上滚动播出,不超过20个字。(5分)本报北京8月17日电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6、用捷龙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千乘一号01星”“星时代-5”卫星和“天启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该火箭是一款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火箭总长19.5米,箭体直径1.2米,起飞重量约23.1吨,5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200公斤。该火箭是我国目前固体火箭中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火箭,但运载效率却很高,具有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等特点。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22.(60分)鲁迅和沈从文,一个举着劈向黑暗的启蒙之剑,一个唱着至善至美的人性之歌。同处动荡时期的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式观照社会和人生。不同的时代,同样的召唤,都一次次告诫着当代人应有的
27、责任。今天,我们身处的时代祥和美丽,但依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面对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交织的社会现象,你更希望谁(鲁迅/沈从文)成为我们同一时代的人?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发表你的观点。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二语文试卷1. C【解析】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通俗小说,选材具有宽广性、典型性的特点”错误。原文信息是“从创作方法上看,纯文学小说选材具有宽广性、典型性的特点”可见选项张冠李戴,“具有宽广性、典型性”是“纯文学”小说的特点。A项错误。B项,“传奇”错,根据文本“唐人传奇”是“纯文学”小说发展的一种
28、阶段性表现,另外明清戏剧也叫“传奇”,可见选项概念不清。B错误。D项,“通俗小说有时向社会提供启发和隐喻”错误。根据原文“而通俗小说有时能起到人生教科书的作用,但不具有向社会提供启发性或隐喻性艺术形象的任务”可见选项信息属于无中生有。2. 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旨在阐明纯文学小说的特点”错误。对研究的目的表述错误,应是“旨在阐明通俗小说的特点”。3. 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B项,“通俗小说如果用心理时空、意识流、情节淡化等艺术手法将会丰富其创作手段”错误。由通俗小说的定义和特征可知,“心理时空、意识流、情节淡化等艺术手法”不适
29、合通俗小说的创作。4.解析:C“新战士”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衬托班长、老班长关爱战士、心细周到的优秀品质。5.答案关爱体贴战士。他退伍后把家搬到离哨所十几里远的地方,每年除夕都让新兵借“送年货”来家里吃年夜饭。无私大方。班长送小米、腌肉等普通年货,他都把东西送回给战士们用。6.答案结构方面:推动了情节发展。雪下得大,雪地难走,所以张新明才会摔跤,才会发现“年货”原来是旧军靴;雪越下越大,所以张新明才会迷路;因为下雪,鞋袜才会湿透,才有老班长“用计”。情节的发展离不开“雪”。内容方面:交代了环境特征,这是一个下着大雪的除夕,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强化了主题,雪的“冷”和旧靴子的“暖”形成对照,
30、更有力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赞扬之情,凸显了互相关爱的和谐官兵情。7.【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审:明白、知道。8.【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侧重考查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A项“襟”“带”都是意动用法,“以. . . 为襟”“以. . . 为衣带”;B项“雾”“星”都是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C项“逢迎”,“迎接”的意思,不属于词类活用;D项“屈”使动用法,“使. . . 屈居”。9.【答案】B【解析】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10. 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的意思是: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盖”作发语词,一般在句首,故应在“盖”的
31、前面停顿。这样就排除A、C两项。“然不敢辞者”的意思是: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句中“然”作“然而”的意思时,常在句首,故应在“然”的前面停顿,排除D项。11. 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错在对南方各族通称为“夷”。先秦时期居民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南,东,西,北分别是蛮、夷、戎、狄。12.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不合文意,文中说“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13. (1)这一年
32、(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2)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里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境遇艰难而意志更加坚定,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1)登第:考中进士。见知于欧阳公:被动句,被(欧阳公)所赏识。知:赏识,了解。因:通过。(2)益:更加。移:改变。坠:丧失,放弃。【参考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上的仙
33、人,(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
34、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都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
35、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大概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随意写作,一定归向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14. A解析并非要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而是赞美红梅冰清玉洁,不流于时俗的孤高品性。15. 答案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
36、憨之态。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从题目“红梅”来看,这是一首咏物诗,而咏物诗一般都会有托物言志手法,本诗可以从“孤瘦”“雪霜姿”“寒心”看出作者其实是通过梅花赞美了高洁、清白、不流于世俗的精神品格。从“怕愁贪睡”“自恐”“故作”“寒心”“酒晕”“玉肌”这些描述人的心态或外表的词语可看出拟人手法的运用。另外根据注释还可以看出用典的手法。16.(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4)
37、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17.【答案】B 【解析】A项,“玷辱”中“玷”应读“diàn”;C项,“提防”中“提”应读“d”;D项,“庇祐”中“庇”应读“bì”。18. 【答案】C【解析】A迷-弥;B鱼-渔,清-青 ;D骛-鹭19. 【答案】D【解析】A项,碎琼乱玉:比喻地上的雪。使用正确。B项,逼上梁山:用来借指被迫进行反抗或不得不做某种事。使用正确。C项,除恶务尽:清除坏人坏事或邪恶势力必须彻底。使用正确。D项,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此处应该用“沸沸扬扬”。20. 【答案】D【解析】A项,搭配不当,把“向在座师生分享”改为“与在座师生分享”;B项,不合逻辑,在“五虎将”后加“之一”;C项,语序不当,应该是“觉得他是一个从逆来顺受的无名小辈转变到奋起反抗的英雄的典范”。21. 我国以“一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盐泥资源的加工与利用考核试卷
- 糖果生产技术创新与发展考核试卷
- 自然遗迹保护与山地户外运动规划考核试卷
- 竹子种植与加工技术发展趋势考核试卷
- 三明市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年级第二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曲阜师范大学《风险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中级朝鲜语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邮电大学《结构模型设计制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眼科护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潍坊职业学院《美术基础(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磨煤机检修步骤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
- 辽宁省高中毕业生登记表含成绩表学年评语表体检表家庭情况调查表完整版高中档案文件
- 壁饰设计(课堂PPT)
- 易拉罐回收机设计毕业设计
- 钢管扣件进场验收记录
- 安徽合肥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 《抑郁症健康教育》PPT课件.ppt
- 金属材料学答案戴起勋(复试).docx
- 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最新】
- 26个英语字母棒棒体练字模板AZWord版
- 中华讲师网许春辉:理能养生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