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公式汇总,基础题逢考必出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公式汇总,基础题逢考必出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公式汇总,基础题逢考必出_第3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公式汇总,基础题逢考必出_第4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公式汇总,基础题逢考必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 +公式汇总,基础题逢考必出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 ,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4、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在进行判断。5、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四方向的一一司南。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 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 0乘以任何数都得 0;(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3、5倍数的特点冰2的倍数:个

2、位上是 2、4、6、8、0的数是2的倍数。派5的倍数:个位上是 0或5的数是5的倍数。派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2、验算除法:(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X除数十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一余数)+商=除数(1)被除数+除数=商商X除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 ,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在商。)5、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第三单元统计1 .求平均数公式:总数量=每份数相加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平均数乂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

3、数2 .通常 条形统计图 有 纵向统计图 和 横向统计图 两种。3 .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是表示1个,2个,5个,10个,还是更多单位(数量)。4、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它与平均分不是一个概念。第四单元年 月曰(一)年 月曰1 .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 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2 . 一个当中 1、3、5、7、8、10、12 这 7个月是31天,4、 6、9、11这4个月是30天。3 . 平年2月28天,闰年 2月29天。平年全年

4、365天,闰年 全年366天。平年与闰年大月、小月天数是相同的,只有二月, 闰年比平年多一天。4 .季度:一年分四季度,每 3个月为季,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有91天),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92天),十、十一、十二月是 第四季度(有92天)。5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 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 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6 .推算星期几的方法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 50天星期几?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 (星期)1 (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 50天是星

5、期四。(二)24计时法1、普通计时法又叫 12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必须加上大概的时间段词语(如凌晨、早上、 上午、下午、晚上)2、24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可以加或可以不加表示的大概时间段得词语。3、普通计时法转换成 24时计时法时,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 比如,下午3日-3+12=15 时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 ,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比如,16时等于16-12=下午4时。4、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结束时

6、刻 一开始时刻=时间段(经过时间) 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 10:00=12 (小时)5、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6、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1天(日)=24小时 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 . 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 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 0。比如:30 X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X5=15 ,两个因数一共有 3个0, 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 X500=150002 .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

7、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 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3 . 几个个特殊数: 25 X4=100 , 125 X8=1000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得到一个三位数,三位数:4 .相关公式:因数X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第六单元面积1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总和叫周长。2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3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平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平方米。4 .长方形的面积=长乂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开平方已知周长求长: 长=周长+ 2-宽+45.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公顷=10000 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公里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 长方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