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_第1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_第2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_第3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_第4页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六单元计划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

2、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 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15个生字,

3、会写20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文章表达的感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文章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单元课时安排: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2课时18 慈母情深 1课时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课时20 学会看病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六,回顾*拓展

4、六 3课时课 时 计 划授课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

5、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具与学具:与本课有关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

6、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通过和学生的贴心交谈,激发他们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布置作业:1. 课后作业: 抄

7、写本课的生子词2. 预习作业:熟读本篇课文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课后反思:课 时 计 划授课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

8、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具与学具:与本课有关的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复习引入 1.回顾课文内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

9、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小时、小时、小时、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

10、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

11、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课件)讲述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进一步感受父爱和母爱的伟大,以及全国人民对苦难同胞无私的爱 这一环节的设计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以读促悟,更好的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意思。这一环节

12、的设计,是让学生自己找到喜欢的句子进行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布置作业:1. 课后作业:填写本课的练习册 2. 预习作业:预习第18课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爱 儿子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课后反思:课 时 计 划授课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18、慈母情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

13、亲的感激和热爱。教学难点: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具与学具:与本课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导入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2介绍作者。梁晓声(1949)慈母情深的作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

14、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3采用分组、分角色、分段等多种方式朗读全文。二、默读课文,勾画表现母亲深情的词句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2体会母亲挣钱的辛苦。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敬之情。三、小组交流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到全班来说说(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2)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工作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以上这些,与妈妈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

15、了强烈对比。“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四、是啊!挣钱不易,毅然给钱,两相对比,足见慈母情深!分组朗读全文。注意集中表现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在角落工作的妈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瘦弱的母亲!“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贫苦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

16、,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劳的母亲!然而正是这位母亲,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集中表现了慈母深情,同时反映了“我”当时的感受、体验,表达出强烈的热爱母亲的情感。强调“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五、总结: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这位平凡的母亲,辛劳的母亲,贫寒的母亲,在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的深沉的母爱,给人留下了何等难忘的印象。六、拓展课后题:“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抽生谈谈日常生活中母亲关爱自己的小事,表达热爱母亲的感

17、情。明确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阅读回答,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进行勾点圈画的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进行讨论解决相关的问题,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找到句子,小组互动讨论进行体会。让学生对这篇课文有个整体回顾以加深记忆。布置作业:1. 课后作业: 填完本课练习册2. 预习作业:预习第19课板书设计: 18. 慈母情深挣钱辛劳塞钱辛苦凑钱 心疼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课后反思:课 时 计 划授课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过程与方

18、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教学方法:讲授教具与学具:生字生词卡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导入1.出示“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你在什么情况下说过这两个短语?你知道题目为什么要用引号吗?(引用文中的话)2.当这样的评价同时用在一个人,一件事上,那会表达着怎样的一种情感呢?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

19、习第十九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加“和”字)。【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同桌互相检查课文词语的掌握情况。注意:你的同桌或者你读错的地方做上记号。2.反馈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词语检查你帮助同桌纠正了那个词语?读两次难读的词语后齐读词语。(2)出示难读的句子。多读两次3.再读课文了解大意,梳理脉络。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预设: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我”八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鼓励我,爸爸却说“糟糕透了”。在这两个不同的评价下,“我”成了有名的作家。)(114)(1517)三、学习父母对我的不同评价那这节课我们先来看看当七、八岁的巴迪写了一首诗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么评价他的。1.自由读14

20、自然段学习母亲的评价和我的表现。要求:圈画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妈妈是怎么评价的?用“”画出来。我听后心情怎样从哪儿看出来?用画出来。(先读再自己圈画,独立思考,找不出来可以和旁边的伙伴商量一下。)2、反馈(1)出示:A“巴迪,这真的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B母亲一念完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C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2)这段话是妈妈对我的诗“精彩极了”的评价以及我的表现,不仅有语言上的,还有动作和神态的。如果让你读这段话,你觉得怎样才能把它读好呢?自己试着读一读。(生练读)(生读2、评读、师生合作、评读)(3)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妈妈?(慈祥和蔼可亲的。)(4)我听后表现怎样?(

21、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是呀,接着小巴迪热切的满怀信心地盼望着能从父亲那里得到更多的赞扬。出示:A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B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C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师:妈妈的赞扬让小巴迪即腼腆又得意洋洋,仿佛觉得自己已成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作家,可见,鼓励的作用是多大呀! 3.学习父亲的评价及我的表现。(1)自由读514自然段思考父亲的评价是什么?巴迪的反应是?(2)反馈(父亲说:糟糕透了,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巴迪听后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评价。再读。(3)巴迪是多么伤心啊!

22、他会在心里想?(4)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父亲?(严厉的,有点不近人情的。)(5)分角色朗读对话。(6)梳理我的心情变化。得意洋洋自豪满怀信心伤心四、我的看法你是怎么看待这对父母的评价的?1.我觉得妈妈的评价2.我觉得爸爸的评价课件出示“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为这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学习母亲对我的评价,使学生通过自己圈画,独立思考,解决相应的问题。通过学习父亲对我的评价,使学生通过自己圈画,独立思考,解决相应的问题。布置作业:1. 课后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2. 预习作业:熟读课文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3、(灵感与创作的源泉) (慈爱)母亲我父亲(严厉)(提醒,指出不足之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课后反思:课 时 计 划授课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具与学具: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读课题,导入新课用对比语气读课题。(注意读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对反义短语的对比语气)二、整体入手

24、,把握文章情感思路速读课文,完成填空:本文中“我”的思想感情经历了几次起伏变化,从文中找出表现“我”心情的词语,依次填在下面的( )里。(得意洋洋)( )( )( )( )(醒悟)三、自选学法,自读自悟。(指导学习“童年故事”部分)提供两种学习方法,选择一种自读自悟,学习课文1-14自然段。1.出示学法。(1)练习分角色朗读或把文中的情景用小品的方式表演出来。(2)找出文中自己感触较深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来,文体不限,可以是短文、诗句、格言警句等形式。2.小组选择一种学法在小组长带领下各自进行学习。3.汇报交流。4.有感情地齐读对话部分。四、质疑问难,讨论解疑。(指导学习“

25、后来的认识”部分)1.默读课文15-17自然段,提出疑问。2.交流疑问,师归纳出示问题。(1)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2)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幸运”是什么意思?这是为什么?(3)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两股风”分别指什么?“生活的小船”指什么?这几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小组合作,解决疑问。4.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师相机板书:两种不同的爱

26、母亲:鼓励 父亲:严厉5.师送给同学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倾覆。)6.师相机板书:把握人生方向,不断进步五、拓展延伸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今天学习了课文,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他们的爱造就了今天的“我”。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知道:两种不同的爱 母亲:鼓励 父亲:严厉布置作业:1. 课后作业: 2. 预习作业: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两种

27、不同的爱母亲:鼓励 父亲:严厉把握人生方向,不断进步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课后反思:课 时 计 划授课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20. 学会看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

28、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具与学具: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创设情境,说“母爱”1欣赏懂你。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献给母亲的歌)2叙说“母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3导入新课。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

29、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二、阅读课文,懂“母爱”1一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2二读课文。(1)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3)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

30、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负责任的爱是真爱)3三

31、读课文。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三、联系实际,赞“母爱”1教师引导。“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可以写首诗,可以唱支歌,可以说几句话,也可以制作一份小礼物2独自准备。3交流共享。四、拓展延伸,谢“母爱”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

32、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让学生欣赏歌曲懂你,自然的引入“母爱”。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读课文起到以读促悟的效果。明确出示问题,使学生有的放矢,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学生知道“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知道母亲对我们的爱,我们应该更爱母亲。布置作业:1. 课后作业: 填完练习册2. 预习作业:预习口语交际板书设计: 20 学会看病 “冷漠”处理独自看病 母亲 儿子 尽责的“爱”“路

33、线图”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课后反思:课 时 计 划授课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2.过程与方法: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教学重点: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教学难点:在

34、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具与学具: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谈话导入我们在父母的爱中成长,“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的承诺是父亲对阿曼达的爱;一本青年近卫军是贫穷、慈祥的母亲给梁晓声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母给巴迪的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同。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板书课题。)二、引出话题.让学生自己阅读书中几则发生在生活中的小故事。.小组讨论:上述故事中爸

35、爸妈妈的做法是否妥当,说说自己的理由。.组织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三、联系实际,畅所欲言.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讲述故事: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通过巧妙地

36、引导学生的畅所欲言的说和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通过讲自己的故事给学生已自主空间,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把课堂引向精彩。四、拓展延伸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通过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简要回顾,和教师的激情导入,再一次激发学生体会伟大而平凡的父母之爱。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布置作业:1. 课后作业: 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预习作业:预习习作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父母的爱,情深似海,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

37、自己的想法。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课后反思:课 时 计 划授课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习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2.过程与方法: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教学重点: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书面的表达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教具与学具: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谈话导入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同文章的作者一起体验着伟大、无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