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古文诗词复习练习_第1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古文诗词复习练习_第2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古文诗词复习练习_第3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古文诗词复习练习_第4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古文诗词复习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古文诗词复习练习一、春望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1、“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2、“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3、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是心情。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的。4、“搔”通过细节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5、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首联和颔联。二、泊秦淮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1

2、、 首句写景。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2、 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枢纽作用。3、 后两句以形象化的议论,运用曲笔,讽刺了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4、 “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5、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首句。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欲望。1、“僵卧孤村”描绘了诗人年老久病,无所作为的处境。2、通过“风吹雨”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自然而又巧妙。“风吹雨”照应了诗题,同时窗外的风雨声与战场上的马蹄声很相似,引出了下一句。四

3、、七律 长征生动形象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1、“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题目。2、 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江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3、“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的疾驰状态,衬托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4、“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烘托了泸定桥环境的险恶,战争的激烈,反衬红军大无畏的

4、英雄形象。5、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1、“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2、颈联写出了友谊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3、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七、己亥杂诗1、“浩荡”形容愁思无穷无尽。2、一、二两句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忧虑、怨恨及失落的心境。2、三、四两句运用新奇的比

5、喻,诗人以“落花”自比,以“花”比作新生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的追求。3、三、四两句有什么现实意义?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诗句?八、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1、 “干戈寥落”包含了诗人很多的辛酸和遗憾。2、 颔联的特点: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雨打萍”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意思是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3、 颈联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写诗人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意思是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零丁。4、 尾联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

6、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5、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如何看待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系的?九、望岳以“望”字着笔,重在描写望山的所见所感,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1、 首联写出了远望中的泰山的山势。2、 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运用拟人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运用夸张写出了泰山的高峻绵长。3、 颈联写凝望之景。意思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4、 “凌”“览(俯视)”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5、 尾联取孟子入诗,具有象征性和启发性

7、,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也表现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十、钱塘湖春行以“行”为线索,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西湖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1、 首句点明春游的地点,次句写诗人瞭望湖面。2、 颔联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颈联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这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景色给予人的感受。3、 “争暖树”“啄春泥”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4、“渐欲”野花渐开渐多,“没马蹄”点出草浅。5、“行不足”是爱的体现,同时也照应了题目。6、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颔联和颈联。十一、登飞来峰抒写自己在山上最高层时心中的感受。1

8、、 鸡鸣日出是传闻之景,同时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2、 “不畏”道出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3、 “浮云”既是实写,也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十二、雁门太守行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1、 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2、 首句运用夸张和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次句写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和“日光”是想象之词,不一定是实写。3、 三、四两句描绘激战中壮美的边塞风光,创设了一

9、种苍凉、悲壮的气氛。4、 五、六两句表现了将士们的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5、 七、八两句运用典故称颂了天子和将士。6、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前四句。十三、别云间诗人诀别故乡,表现了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和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1、 “羁旅客”是诗人自谓。“又”充满感叹之情,极为悲苦。2、 “难”难在抗清事业未成,再难见到故园和亲人。3、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1、望岳一诗中既表现泰山雄伟,又表现出诗人心胸气魄的诗句是: , 。2、望岳一诗中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将大自然写得充满感情的诗句是: , 。3、望岳一诗中写凝望泰山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心胸为之荡漾的诗句

10、是: , 。4、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的诗句是: , 。5、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诗句是: , 。6、登飞来峰一诗中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 。7、雁门太守行一诗中表现激战中苍凉悲壮之氛围,奇异的边塞风光的诗句是 , 。8、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写救援部队不畏寒夜浓霜,勇往直前,夜袭敌阵的诗句是: , 。9、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写唐军将士以死报效朝庭,揭示奋勇杀敌原因的诗句是: , 。10、别云间一诗中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的诗句是: , 。11、别云间一诗中表现对山河沦丧极度悲愤的诗句是: ,

11、。12、别云间一诗中表现对抗清斗争充满坚定信念,感情悲壮但又显示冲天豪气的诗句是: , 。13、论诗一诗中表现对文学创作要有时代特色的诗句是: , 。14、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用奇妙的比喻描写月光洒满庭院的子: , , 。15、小石潭记一文写潭中小鱼呆然不动的句子是: , , 。16、小石潭记一文写潭中小鱼与游者逗乐,调皮活泼的句是: , , 。17、小石潭记一文写潭边树、蔓优美姿态的句子是: , , 。18、小石潭记一文写用形象的比喻、动静结合描写远望溪岸的句子是: , , 。 ,不可知其源。19、小石潭记一文描写小潭周围凄清的环境,抒发自己寂寞处境中悲凉心绪的句子是: , , , 。20、治水

12、必躬亲一文中写治水必须亲自实地勘测、询访才能得到真实情况的一组对偶句是: , 。21、治水必躬亲一文中写所治之水实际情况有各种不同情况的一组排比句是: , , 。22、治水必躬亲一文中写假设治水不能成功的一些人为原因的句子是: , ,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也。中考诗句赏析复习二(初二语文上学期)古诗句练习 命题人:宋言利1、_,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_。已知泉路近,_。_,灵旗空际看。这诗句出自_(朝代)_(诗人)写的_中的诗句。A诗人诀别故乡,表现了对山河沦丧的_-和对家乡亲人的_和对抗清斗争的_ B “羁旅客”是诗人自谓。“又”充满_。“难”难在抗清事业未成,再难见到故园和亲人。 2、黑

13、云压城城欲摧,_。角声满天秋色里,_。_,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_。A这诗句出自_(朝代)_(诗人)写的_中的诗句 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B 前四句写_。后四句写_。 C首句运用_和_(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_和_。次句写_、_的情形。“黑云”和“日光”是想象之词,不一定是实写。D 三、四两句描绘_,创设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E 五、六两句表现了将士们的_和_的精神。F七、八两句运用_称颂了天子和将士。 3、飞来山上千寻塔_。不畏浮云遮望眼,_。A这诗句出自_(朝代)_(诗人)写的_中的诗句 B 本诗抒写_的感受。C鸡鸣日出是传闻之景,同

14、时也是诗人_的象征。D“不畏”道出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反映了诗人_,_的进取精神。E“浮云”既是实写,也比喻当时的_。“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_-。4、_,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_。_,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_A这诗句出自_(朝代)_(诗人)写的_中的诗句B以“_”为线索,以“_-”为着眼点,写出了_的喜悦之情。C首句点明_,次句写诗人_。D、 颔联从_写早春的景象。颈联从_写早春的景象。这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_的感受。E、 “争暖树”“啄春泥”说明天气_,写出了_的活力。F、“渐欲”野花_,“没马蹄”点出_。G“行不足”是爱的体现,同时也_。 5

15、_,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_.荡胸生曾云,_,_,一览众山小。A这诗句出自_(朝代)_(诗人)写的_中的诗句B以“_”字着笔,重在描写_,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_,显示出诗人_的朝气。 C、 首联写出了_的山势。D、 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_的形象。“钟”运用_(修辞)写出了泰山的_;“割”运用_(修辞)写出了泰山的_。E、颈联写_。意思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F、 “凌”“览(俯视)”既写出了泰山的_,也表达了诗人的_G、 尾联取孟子入诗,具有象征性和启发性,既写出了泰山的_,也表达了诗人的_,也表现了诗人敢于_的雄心和气概。6浩荡离愁白日斜,_

16、。 _,化作春泥更护花。 A“浩荡”形容愁思_.B、一、二两句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_的心境。C、三、四两句运用新奇的_,(修辞),诗人以“_”自比,以“花”比作_,表达了诗人对_的追求7_,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_。海内存知己, _。_, 儿女共沾巾。A这诗句出自_(朝代)_(诗人)写的_中的诗句B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_的志趣。C、“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_,_的艰险。“_”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D、颈联写出了_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成为_的不朽名句。D、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

17、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_、_和_的胸怀。8、辛苦遭逢起一经,_。_,身世浮沉雨打萍。_,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_A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诗人_的坚强决心。B、 “干戈寥落”包含了诗人很多的_和_。C、 颔联的特点:以形象的比喻描写_和_的命运。“雨打萍”是文天祥_的写照。意思是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D、 颈联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写诗人_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E、 尾联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_和_的生死观,成为_的警句名言。f这诗句出自_(朝代)_(诗人)写的_中的诗句9、_,尚思为国戍轮台._,铁马冰河入梦来A这诗句出自_(朝代)_(诗人)写的_中的诗句B表达了诗人为_的强烈欲望。C、“僵卧孤村”描绘了诗人_的处境。D、通过“风吹雨”把_和_结合起来,自然而又巧妙。“风吹雨”照应了诗题,同时窗外的风雨声与战场上的马蹄声很相似,引出了下一句。10、_,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_。A这诗句出自_(朝代)_(诗人)写的_中的诗句B抒发了诗人心中对_的忧愤。C、 首句写景。两个“笼”将_、_、_、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了_的气氛。D、 第二句点明_,在结构上起_作用。E、 后两句以形象化的_-,运用曲笔,讽刺了_-的晚唐统治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