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1_第1页
农业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1_第2页
农业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1_第3页
农业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1_第4页
农业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07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课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植物保护专业 必修3. 课程的目的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经济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识别和症状特点、病原特性、病害发生规律、病害综合防治的方法与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4. 学时与学分学分为2,学时为405. 建议先修课程微生物学、普通植物病理学、作物栽培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土壤肥料学等。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 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 陈利锋 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年(2)

2、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 高小宁 黄丽丽主编. 自编教材. 2007年参考书目: (1) 农业植物病理学. 侯明生 黄俊斌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6年(2) 农业植物病理学. 赖传雅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3年(3) 果树病理学(第二版). 浙江农业大学等主编.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6年(4)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综合防治. 陈其瑛主编. 科技文献出版社.1983年(5)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 方中达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年(6) 植物保护词典. 丁锦华等主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年(7) 植物病害诊断(第二版). 陆家云主编.

3、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年(8) 植病研究方法(第三版). 方中达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年(9) 植物病原真菌超微形态. 康振生等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年(10) 果树病害图鉴. 黄丽丽主编.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1年(11) 新编农药使用手册. 刘乾开等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12) 植物病理生理学. 章元寿主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13) 植物线虫病害诊断与防治. 张绍升主编.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14) 植物病毒学(第二版). 谢联辉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年(15) 分子植物病理学. 王金生主编.

4、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年(16) 植物病原细菌学. 王金生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年(17) 棉花苗期病害. 周建业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年(18) 植物病理学原理. 宗兆锋等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年(19) Plant Pathology(第四版). Agrios, G.N. Academic Press. 2004年(20) Diseases of tree fruits. Alan L. North central regional extension publication. 1982年(21) Plant Pathology in Agric

5、ulture. David 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年(22) 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 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on. 1986年(23)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gy (24) 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 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Publ

6、icaton. 1986年(25) Compedium of apple and pear diseases. Minnesota Jones A L . APS press. 1997.(26) Ainsworth and Bisbys dictionary of fungi. 9th Kirk P M et al. Wallingford: CABI Publishing 2005年(27)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MPMI) (28) Phytopathogy (29) Plant diseases (30) Plant patholog

7、y (31)(32)(33)(34)(35)(36)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方法。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实验、作业、平时测验和考核(2)考试成绩占70%,形式为闭卷考试。9.课外自学要求 (1)应用计算机网络查阅有关植物病害的最新研究资料(英文),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2)对作物上的非重点病害采取课后自学,了解这些病害的基本内容。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前言基本内容:(1) 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及意义(2) 本门课程主要研究内容(3) 如何学好本门课程?基本要求:(1) 理解本门课

8、程的目的及意义(2) 初步了解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及意义的理解。第二章 果树病害基本内容:(1) 仁果类果树腐烂病(2) 仁果类果树轮纹病(3) 苹果褐斑病(4) 苹果白粉病(5) 苹果黑星病(6) 苹果炭疽病(7) 苹果花叶病(8) 苹果斑点落叶病(9) 苹果锈病(10) 苹果褐腐病(11) 梨黑星病(12) 梨锈病(13) 葡萄霜霉病(14) 葡萄白腐病(15) 葡萄黑痘病(16) 葡萄炭疽病(17) 葡萄褐斑病(18) 核果类果树细菌性根癌病(19) 核果类果实褐腐病(20) 桃缩叶病(21) 弥猴桃细菌性溃疡病(22) 果实采后病害(23) 柑橘炭疽病(

9、24) 柑橘溃疡病(25) 柑橘疮痂病(26) 柑橘黄龙病基本要求:(1) 掌握每种病害的识别要点(2) 了解病原菌特性(3) 了解每种病害的发病规律及发病因素(4) 掌握每种病害的综合治理措施和原理教学重点及难点(1) 每种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2) 每种病害的综合治理措施第三章 蔬菜病害基本内容:(1)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2)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3)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4) 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5) 茄科蔬菜灰霉病(6) 茄科蔬菜青枯病(7) 番茄叶霉病(8) 番茄早疫病(9) 番茄晚疫病(10) 番茄病毒病(11) 辣椒疫病(12) 辣椒炭疽病(13) 茄褐纹病(14) 茄黄萎病(1

10、5) 黄瓜霜霉病(16) 瓜类枯萎病(17) 瓜类病毒病(18) 瓜类白粉病(19) 黄瓜炭疽病(20) 蔬菜根结线虫病(21) 蔬菜苗期病害(22) 豇豆锈病基本要求:(1) 掌握每种病害的识别要点(2) 了解病原菌特性(3) 了解每种病害的发病规律及发病因素(4) 掌握每种病害的综合治理措施和原理教学重点及难点(1) 每种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2) 每种病害的综合治理措施第四章 棉花病害基本内容:(1) 棉花枯萎病(2) 棉花黄萎病(3) 棉花苗期病害(4) 棉铃病害(5) 棉花褐斑病(6) 棉花角斑病(7) 棉花炭疽病基本要求:(1) 掌握每种病害的识别要点(2) 了解病原菌特性(3) 了

11、解每种病害的发病规律及发病因素(4) 掌握每种病害的综合治理措施和原理教学重点及难点(1)每种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2)每种病害的综合治理措施三、课程学时安排本课程计划40学时,其中讲课28学时,实验12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课程学时分配表教学环节时数课程内容讲课实验习题讨论小计第一章 前言112第二章 果树病害115218第三章 蔬菜病害10515第四章 棉花病害325总计2512340说明:修订人:黄丽丽 高小宁审核人:2008年 月 日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07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一、课程说明

12、1. 课程性质课程内实验2. 适应专业植物保护专业3. 课程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室内外实验使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巩固课堂内容。(2)通过田间病害调查,使学生掌握不同病害田间调查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4. 学分与学时学时为125. 主要仪器设备多媒体设备(1套)、光学显微镜(30台)、解剖镜(30台)、超净工作台(3台)、生化培养箱(2台)、人工气候箱(2台)、高压灭菌锅(1台)、干燥箱(1台)等6. 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要求每人完成1份,其中应包括:实验目的及要求、实验过程的记录、实验结果及结果分析(2)考核方式 A:实验课考核方式: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质量、实验课考勤 B:实验课成绩评定: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二、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分配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实验要求1果树病害症状识别与病原鉴定观察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果树常见病害的症状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