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讲授练习18分22分时间 分配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 数”的意义。本课时教学,先通过以电视台天气预报 为例,说出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从而引入了负数这一概念。从而让学生感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理念。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2 .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负数。3 .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设备、温度计等、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 .说一说对温度的认识。(1)以电视台天气预报为例,说一说某些一年中出现的最高气温是多少, 最低气温 是多少等等。(2
2、)说一说“零下XX度”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2 .揭示课题师生共同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一负数。(板书课题)、探索新知1.教学例1(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2)说一说: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3)让学生根据了解到的信息进行交流、讨论。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与同学分享你的知识,解答你的疑问。汇报交流情况、认知结果。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简要的说明。3 .教学例2(1)出示银行存折,观察存折中的数据。(2)说一说:这些数各表示什么?(3)以“500”和“-500”为例,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1)4 .认识负数联系“16° C”和“-16° C'以及“500”和“-500”,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2)什么是负数(3)讲解负数的读法。(4)什么是正数。(5)让学生通过观察正数和负数,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异同。(6)教师可明确告诉学生: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你能写出几个负数吗?4 .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第1、第2题。5 .课堂小结说一说你对负数有了哪些认识。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3题四、布置作业认识负数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这样的数叫负数。-16 读作:负十六-0.4 读作:负零点四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像-16、-500、-0.4、-,-500
4、读作:负五百读作:负八分之课总后结本课时的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以生活来引入“负数”这一概念,让学生感知数学 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讨论、交流、合 作的学习方式为主,让学生自己捕捉学习信息,自己解决问题。教学 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时间 分配讲授练习18分22分教学 理念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活动,参与数学,使课堂无海生机和创新活动,逐步形成探索数学 问题的兴趣与欲望。教学 目标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止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3、
5、使学生能运用负数表示简单的问题。教学 准备实物投影设备、直尺等教学流程一、复习: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8 5.6 +0.9 -+0 -822、如果+20%g示增力口 20%,那么-6%g示。二、新授:(一)教学例3: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 ( 1、2、3、4、5、6、7)2、出示例3:(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后交流。(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 在问怎样用 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
6、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 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 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6)引导学生观察: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 运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二)教学例4: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并比较他们的大小。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3、通过讨
7、论,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 从小到大的顺序。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 空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 负号后面的数字大的负数反向小。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7、练习:彳一做第3题。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四、全课总结(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 0和负
8、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课总后结本课时的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讨论、交 流,自己发现负数的比较方法,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学得有趣,激发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内容及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等分配 16分 24分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教学伊始,先出示 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柱,并让学生举出成活中的圆柱,这样,让学生进一步 认识圆柱。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
9、做数学”的过程。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 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准备圆柱实物、侧面展开教具等一、导入新课出示一个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正方体形的物体,提问:这两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他们 有什么特征?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二、学习新课1、圆柱的认识。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让学生拿着圆柱形的物体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 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
10、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而圆柱则有一个曲面,有两个面是圆,从上到下一样粗细,等等。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圆柱)教师: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用直观教具,引 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并且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教师指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接着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由此指出:圆 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看圆柱形物体,指出
11、: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品目离叫做高。然后在图上标出高。提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明白:圆柱的高启龙数条,他们都相等。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 侧面和高。小结:圆柱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教师出示罐头盒,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沿着罐头盒的一条高剪开商标纸,再打开,展开在黑板上,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想一想: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肩关?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想象长、宽与圆柱的关系;与同学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汇 报交流结果。教师演示教具
12、配合说明,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圆柱与长方形的关系。四、巩固练习做第11、12页做一做”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圆柱的认识底面(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圆柱高启无数条长-圆柱的底向周长侧面一沿着一条高展开一长方形宽=圆柱的高课总后结本课时教学,教师注重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圆柱,学生兴趣很高。 在认识圆柱的特征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从中获 取知识。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时间讲授练习内容分配15分25分教学理念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注重解决问题 策略意识的培
13、养,提升思维品质,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学目标1 .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 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2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教学准备圆柱侧面展开教具、复习1 .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2. 口头回答下面问题.(1)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探索新知1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2、教学例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
14、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X 2(3)圆柱的底面积你会计算吗?侧面积呢?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呢?(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与圆柱底而周长和局的美系,口以知道:圆柱的侧血积=底而周长X局)3
15、 .尝试练习。(1)求卜卸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2.5dm,晨j 0.6dm。底面直径8cm,图12cm,(2)求卜卸个圆柱的表面积。底回积是40c nr,侧回积是25 c m20底面半径是2dml图是5dm4 .课堂小结:说一说你的体会。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二第58题。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回积=圆柱的侧卸积十底间积X2长方形的面积=长 X 宽圆柱的侧面积=底向周长X图课总后结本课时教学,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通过观察、讨论、引导,发现圆柱的表面积的 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在设计练习时,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放手给学生自己
16、练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内容分配16分24分教学 理念数学课堂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 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联系生活情境,引导参与,尊重学生,强调学生身临其境去进行 全方位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教学 目标1 .使学生熟练掌握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2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发展实践能力。教学 准备纸制一顶厨师帽一、旧知铺垫教1. 一个圆柱高20厘米,底面直径12厘米。(1)圆柱的底时积是多少?(2)圆柱的侧面积是
17、多少?(3)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2.计算卜面个圆柱的表面积。学10cm1.5m8cm0.8m二、探索新知1 .教学例4流(1)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汴意些什么?(厨师帽没白卜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程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三课时教学设计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
18、要保留整十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帽子侧面积:3.14X20X28=1758.4 (平方厘米)冒顶的面积:3.14X (20+2) 2 = 314 (平方厘米)需要用面料:1758.4+ 314=2072.4=2080 (平方厘米)2 .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 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 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3 .尝试练习一种圆柱形流水管,每节长度为1.2m,横截面直径为0.5m
19、,制作20节这样的流水 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4 .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5 .课堂小结:在运用圆柱表面积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你认为要注意什么?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二的有关习题。四、布置作业板运用圆柱表面积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书例4 一顶厨师帽,高28厘米,帽顶直径20厘米,做这顶帽子至少需要用多设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帽子侧面积:3.14X20X28-1758.4 (平方厘米)计冒顶的面积:3.14X (20+ 2) 2 = 314 (平方厘米)需要用面料:1758.4+ 314 = 2072.42080 (平方厘米)课总本课时的教学,根据学生原有的圆柱
20、表面积计算的知识,引入生活中的数学,让学后结生通过观察,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感知数学与 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教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时间讲授练习学分配15分25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 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目标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培养学生的自主 探索意识。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教具或电脑课
21、件一、旧知铺垫1 .计算下列长方体的体积。教15c20cm8c30cm5cm 5cm2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二、导入新课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因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 积的?先让学生回忆,同桌的相互说说。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大家仔细想想看,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 求出它的体积?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板书 课题:圆柱体的体积)1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例 5)(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
22、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 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六课时教学设计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一一课件演示)(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 教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3)通过观察,归纳公式。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底面积与高与圆柱的底面积、高有什么关系?学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什么?圆柱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出计算公式,教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x高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 x高
23、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圆柱的体积公式该怎样表示?(板书:V=S2 .练习: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3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计算圆柱体积需要哪几个条件?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三第 1题。四、布置作业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X高设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 X高计本课时教学,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操作、讨论、交流,利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圆 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解决有关的问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五课时教学设计教学 内容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时间分配讲授练习15分25分教学 理念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
24、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 际问题。教学 目标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利用圆柱的高和半径、直径或周长, 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教学 准备实物投影等一、旧知铺垫1 .说一说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描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教 2.计算下列各圆柱的体积。(1)底面积是1.2 m2,高5m2(2)底面积是48cm,图20cm2(3)底面积是25dm,图0.2dm学 二、探索新知1 .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能不能计算圆柱的体积?体积公式还 可以怎样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V=nr2.h2 .教学例6.流(1)出示例6,并
25、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2)学生尝试完成例6。杯子的底面积:3.14X (8+2) 2程=3.14X42= 3.14X16= 50.24 (cm2)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六课时教学设计杯子的容积:50. 24X10= 502.4 (cm3) = 502.4 (ml) 答:502.4大于498,所以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奶。3 .尝试练习。(1)如果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你能计算圆柱的体积吗?一个圆柱形柱子,底面周长是 25.12dm,高30dm,这个柱子的体积是多少?4 .课堂小结。计算圆柱的体积需要几个条件?哪一
26、个条件是不变的,哪一个条件是可以变化的?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三第25题。四、布置作业圆柱的体积杯子的底面积:杯子的容积:课总后结3.14X (8 + 2)= 3.14X42= 3.14X16= 50.24 (cm2)250. 24X 10=502.4 (cm3)= 502.4 (ml)答:502.4大于498,所以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奶。本节课的教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自己解决问题,教师适时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加深理解。教圆柱的体积练习课时间讲授练习学分配12分28分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六课时教学设计教学
27、理念激发学生的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教 学 准 备习题卡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 生的自主探索意识。一'、基础练习1 .说一说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2.计算圆柱体积需要几个条件,可以是什么?已知条件问题s和hvr和hvd和hvc和hv3 管菅°3 . 畀 畀0(1)底面积是35cm2,高
28、是10cm。(2)底面半径是5cm,高是6cm。(3)底面直径是80dm,高是15dm。(4)底面周长是 25.12m,高是 5m o二、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三第7题 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独立完成。2、练习三第5题。(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 V= Sh,所以h = V+ So也可以列方程解答。(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六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3、练习三第8题。(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 问,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间直径为 2米,高为0.25米的圆
29、柱。(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练习三第9、10题(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9、10两题。(2)评讲第9题: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3)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 其中一个圆柱的底而积。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三、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练习课V=shh=v + s课总后结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运用前两节课学习的知识,让学生自己系统整理。把学习的 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习兴趣很高, 教
30、学效果较好。教学圆枉的 表面 积和 体积时间讲授练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七课时教学设计内容分配14分26分教学 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 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 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 题。教学 准备习题卡教学流程一、基础练习1.说一说。(1)圆柱表囿积的计算方法。(2)运用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3)圆柱体积的计算方
31、法(公式)。(4)计算圆柱体积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已知条件问题底回枳高体积底面半径高底卸直径高底面周长高2,算一算(1) 一个圆柱侧面积是 50.24平方厘米,底时积是12.56平方厘米,它日勺表面积是 多少平方厘米?(2) 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10厘米,图2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体 积是多少立方厘米?(3) 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划掉)(1) 一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2)做一只圆柱体的油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侧面积、表面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六课时教学设计容积、体积)。(3)做一节圆柱形铁皮通风管,
32、要用多少铁皮是求通风管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4)求一段圆柱形钢条有多少立方米,是求它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综合练习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1)两个圆柱的侧面积相等,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2)两个圆柱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它们的体积也相等。()(3)圆柱底面积和高都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4倍。(4)一个圆柱底面周长和高多扩大 2倍,体积就扩大4倍2. 一个圆柱体积是94.2立方厘米,底面直径4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3. 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8米,池深3米,如果在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涂上水泥,涂水泥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水池修好后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三、布置作业圆
33、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X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V=sh课总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小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员锥的认识时间讲授练习后结本节课的教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自己解决问题,教师适时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加深理解。内容分配15分25分教学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教学伊始,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锥,并让学生举出成活中的圆锥,这样,让学生进一.rH 少理屈认识圆锥。并通过测量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做数学”的过程。教学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
34、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 圆锥的高。目标2、通过动手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口关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 准备圆锥形实物、圆锥形教具一、复习教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二、新课1、圆锥的认识(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有什么特征。(2)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学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3)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闻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4)圆锥有一个曲回,圆锥的这个曲回叫做侧向。(在图上标出侧向),一r f r / >
35、_.,、,(R "子士右启秋父,于日山:队址阳儿H、均收回心回此身叫幌同。(俏启此间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流2、小结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航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下青圆锥的特征是:底闻是圆,侧向个曲间,有一个顶点和一条图.3、测量圆锥的高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i玄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程测量。(1)先把圆锥的底回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向之1可的距离。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1)学生猜
36、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5、虚拟的圆锥(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 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三、课堂练习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 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2、练习四的第1题。(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启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四、总结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板书设计圆锥的认识个底而TE个圆。圆锥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品目离。(只有一条)一个侧面(曲面)展开是,个扇形。课总后结本课时教学,教师注重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圆锥,学生兴趣很高。 在认识圆锥的特征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测量圆锥的高,从中获取知识。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时间讲授练习内容分配18分22分8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励学生学习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强力批杷露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年燃油开水炉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牧草烘干机智能控制系统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演出服装租赁平台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熟肉卤味拼盘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温控智能窗帘系统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智能服务知识库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特色坚果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烟尘浓度监测仪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甲硝唑片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头疗馆转让合同
- GB/T 44947-2024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性能诊断方法
- 2025年军队文职考试《公共科目》试题与参考答案
- 2023年高考真题-物理(福建卷) 含答案
- 1型糖尿病饮食宣教
- 《精装修成品保护》课件
- 学校食堂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 国开(湖北)2024年秋《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1-4答案
- 《中小学生时间规划管理主题班会:做时间的主人》课件(五套)
- 药企与医疗机构合作协议书范文
- 高空作业安全技术交底范本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