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表周次教学内容课时1单元主题、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72古诗三首、藏戏、习作一、 语文园地一、单元测试一73单元主题、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口语交际、习作二74语文园地二、快乐阅读吧、 单元测试二75单元主题、匆匆、那个星期天、习作例文76习作三、单元测试三、单元主题、古诗三首77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口语交 际78习作四、语文园地四、单元测试四79单元主题、文言文二则、表里的生物、真理诞生于一百 个问号之后710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口语交际、 期中考试711习作五、语

2、文园地五、单元测试五 单元主题、 难忘小学生活712难忘小学生活、单元测试六、五一劳动节放假713采薇、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早春呈水部十八 员外、江上渔者 、泊船瓜洲 、游园不值 、卜算子·送 鲍浩然之浙东、浣溪沙、清平乐、古诗词交流714单元复习715单元复习716分类复习717分类复习718综合复习719综合复习720期末考试730部编版 (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 梁陶参与研讨老师:吴琼瑜、包怡娜、尹娟娟第一单元单元 分 析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总课时 9 课时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北京的 春节

3、、腊八粥、古诗三首和藏戏四篇课文组成。这样编排的主要 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 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 体会 不同的趣味。 配合本组专题, 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和习作, 写一写自己家乡的风俗 等多项训练内容。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 38 个生字,能正确认读“腊月、鞭炮”等词语。2、多形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 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4、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 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5、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各地的民

4、风民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三 、单元重难点1、多形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并能在习作时,能注 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3、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 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四、课时安排 ( 9 课时)1、单元主题、北京的春节2 课时2、腊八粥2 课时3、古诗三首2 课时4、藏戏 1 课时5、习作一1 课时6、语文园地一 1 课时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民风民俗的资料部编版 (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 梁陶 参与研讨老师:吴琼瑜、包怡娜、尹

5、娟娟第一课课题北京的春节集体讨论修改知识与技能:1. 学会本课的 15 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张灯结彩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教学目标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节热闹、 喜庆的气氛,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重点材教学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分难点析课前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风俗的资料准备第一课时一、单元主题1、自由朗读本单元的导语,划出重要信息。2、你认为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吗?3、围绕

6、“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个主题,本单元都安排了哪几篇课文呢?二、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 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呢?教2. 老北京的孩子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 你对春节了解多少?4、出示学习目标。5、介绍有关老舍的资料。学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小组合作完成生字自学,注音、组词、找出两组多音字和形近字。(指导多音字“铺”、“间”)过2、理解词语,积累形容差别大的词语。3、通过课前预习,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依次写了哪几个日子?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默读课文,想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 程 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

7、什么?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程 及表后的问题。时间详略习俗腊八详写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杂拌儿、鞭炮、各种玩意儿小年 略写 吃糖除夕详写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 团圆饭,守岁初一 详写 休息、拜年、逛庙会元宵详写张灯结彩、燃放花炮、吃元宵1、课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 从就开始 做好 春节 的 充分 准备 ,紧 接 着描 述,以及 的情景, 最后写 春节结束。2、想 一 想 , 北 京 的 春 节 从 整 体 给 你 留 下 了 的印象?(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等)(老师相机板书:腊八 - 小年 - 除夕 - 初一一

8、- 元宵 - 正月十九“热闹、忙碌、喜庆、团圆”“详写”“略写”。) 五、小结,设疑激趣1. 这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了老北京,感受到了北京 独特的节日习俗。在这么多的节日里,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日子?你 最感兴趣的又是什么呢?2.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写了哪几个节日?详写了哪 些内容?二、品析探究、小组交流1、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三个高潮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选 一个来品读,和小组同学分享。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句子 旁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从中感受到这个节日有什么特点,从中品 出怎样的年味?2、小组代表汇报,师点拨、引导交流预设(一)

9、:腊八(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俗语是什么意思?(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运用什么修辞?体 会到什么?(3)作者从哪两个角度写出了腊八蒜的美味?(色、味)预设(二):除夕(1)这个节日有什么特点?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除夕真热 闹。)(2)这一句与下面句子的关系是什么?(总分)(3)段中哪些语句体现出老北京的除夕是热闹的?(4)感情朗读本段。预设(三):初一(1)初一有什么特点?“截然不同”是什么意思?(2)作者为什么说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呢?(3)朗读体会不同。 预设(四):元宵节(1)元宵节的特点又是什么?(处处张灯结彩,像办喜事,红火 而美丽)(2)哪些内容描写

10、了元宵节的灯?这些灯有什么特点?(3)用“有的 , 有的, 有的 , 有的, ”这个句式说说元宵节上还 有什么灯?(4)作者用这么多的笔墨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其用意何在?(5)朗读这部分,读出元宵的热闹。三、领悟本文的表达特点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 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 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 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 等。)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

11、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 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热闹的除 夕、截然不同的大年初一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 象。)四、拓展、总结课堂1、拓展北京春节童谣2、你还了解到哪些少数民族过春节的习俗?3、课堂练习五、布置作业时间顺序:腊八小年(详写)(略写)1、北京的春节 (老舍)除夕初一一元宵正月十九(详写 (详写) (详写)热闹、忙碌、喜庆、团圆板书 设 计21、北京的春节 (老舍)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详写 除夕真热闹 初一一截然不同 元宵张灯结彩作业 布 置1、 抄写生字。2、 完成练习册。3、 你还了解到哪些少数民族过春节的习

12、俗? 搜集资料教学 反 思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 梁陶 参与研讨老师:吴琼瑜、包怡娜、尹娟娟第二课课题 腊八粥集体讨论修改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文中的 12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 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 家其乐融融。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让学生懂得亲情的重要教学教 重点材 教学分 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 家的其乐融融。教学 过 程课前 多媒体课件、建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

13、“腊八粥”的相 关民俗。准备一、读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了解到北京过春节 有哪些习俗呢?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你对腊八粥了解多少?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 介绍作者,出示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完成生字自学,注音、组词、找出两组多音字和形近 字。3、指导多音字“咽”,理解词语,区别“沸腾”和“翻腾”。4. 这篇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围绕八儿等妈妈熬腊八粥写了 、5.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三、划分结构1 、小组合作交流(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八儿”)。(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圈画相关语句,找出 他心情的变化。(3)根据课文内

14、容划分结构。2 、学生上台汇报,师生交流。3. 教师及时总结:4、根据“八儿”的心理变化划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 1)总写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第二部分( 2-18 )写“八儿”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吃粥的 过程。第三部分( 19)写一家人回味腊八粥。四、品读第一自然段1. 用横线画出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你读出了“八儿”怎样的情感?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 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 匙朝口里塞灌呢 ! ”2、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读出作者的情感吗?五、课堂小

15、结,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有着怎样的情感?二、精读感悟过渡: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方 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 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1、盼粥(1)默读 28 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 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 体会到什么。(2)学生汇报“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 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 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 ?可以用

16、一个什么词来 形容?(板书迫不及待)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 朗读人物对话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 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2、想粥(1)朗读 911 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 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尺)(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3)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

17、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3、猜粥 (1)男生齐读第十三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 的(2)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 的关键词画下来。(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奇妙) 4、看粥(1)读第十六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 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 儿的心理?(板书惊异)板书 设 计板 书 设 计2作业布置(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5、吃粥 腊八粥的味道如何?请划出相关的句子。(通过对比突出粥的味道 好)三、写作手法1 、举例体会语言描写的作用。2、你喜欢文中的

18、哪些语言描写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 抄在你的积累本上 四、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腊八粥主人公:“八儿”盼、想、猜、看、吃2、腊八粥盼 迫不及待想苦苦等待猜美妙看惊异吃赞不绝口1、2、3、抄写生字。 完成练习册。 完成课后小练笔教学反思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 梁陶 参与研讨老师:吴琼瑜、包怡娜、尹娟娟第三课课题古诗三首集体讨论修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侯、章、泣”等 7 个生字, 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朗读古诗、小组合

19、作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民风民俗和搜集古诗的兴趣,热爱生活。教材 分 析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 激发兴趣。1.导入新课:春色是美好的 ,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也如春光一样 ,教学 过 程安静美好。我们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寒食节的景象吧。2、板书课题,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3、出示学习目标。4、解诗题,知诗人。(1)介绍寒食节。(2)介绍诗人韩翃。 二、读准字音 , 自学生字。1. 小组合作完成生字的自学,注音、组词、找出两组形近字和

20、多 音字。指导多音字“传”和“脉”2.指名读诗 ,要求读准、读通。指导学生读好以下词语。 迢迢(ti áoti á o) 皎皎(ji oji o) 擢(zhu ó ) 素手 札札(zh ázhá) 机杼(j zhù) 脉脉(mòmò) 3.再读诗句 ,画出停顿、重音。三、学习寒食,抓字眼,明诗意。( 一 ) 连词成句 , 读懂诗意。1、小组合作:抓住诗的关键字词,翻译诗句的意思。从诗中你了 解到寒食节有哪些习俗?作者借此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2. 小组交流,上台汇报。3、教师引导体会关键词的意思和句子的理解。(1)

21、想想每个词的意思 , 遇到不会的怎么办 ?(查字典、看注释 ) 寒食:寒食节, 在冬至后的第 105天,清明节前 12天,节日期间 不能生火做饭。 春城: 指春天的京城。御柳 : 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传蜡烛:寒食节禁火 ,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 , 受赐的可以点火。(2)把词语连成句子 , 翻译意思。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 , 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 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 , 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 家中。(3)交流寒食节有哪些习俗。 ( 寒食节禁火、吃冷食。 )( 二)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展开想象悟诗情。1 、朗读诗歌,作

22、者选取了哪两个时间段来写寒食? (白天、夜 晚)2、“春城无处不飞花 , 寒食东风御柳斜。”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 么景象?(板书: 飞花 御柳)3.“飞花”是什么情景 ?“无处不飞花” 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 ?(落 花随风飞舞 , 写出了花的轻盈美丽。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 , 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 字, 意蕴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指导读出花飞柳摇的美。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 , 有效地烘托出全城 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4. 日落天黑时 , 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指名读第二句。5.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有什么想说的 ?

23、(板书:蜡烛 轻烟) 四、深入体会主题。寒食节民间禁火 ,而汉宫却传烛赐火 ,这说明了什么 ?(皇帝特许重臣 “五侯”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 , 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 五、熟读成诵 , 拓展延伸。1.朗读全诗 ,熟读成诵。2. 课下搜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 和同学交流你自己的见解。 第二课时 - 一、导入新课 , 激发兴趣。1.展示牛郎织女故事图 ,提问:这是什么故事 ?请同学们讲一讲牛 郎织女的故事。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跟这个故事有关的诗迢迢牵牛 星。3.板书课题,解释题意。 (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 ,写作时 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迢迢 ,遥远。 )

24、二、初读古诗 , 读出诗的节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 /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 /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 不得语。三、抓字眼,明诗意。1、小组合作:抓住诗的关键字词,翻译诗句的意思。此诗表达了 什么样的情感?2. 小组交流,上台汇报。3、教师引导体会关键词的意思和句子的理解。 (1)查字典、看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牵牛星: 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 , 俗称“牛郎星” , 是天鹰星座的主 星, 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子。河汉: 银河。 河汉女: 指织女星, 是天琴星座的主星 , 在银河西。织女星与牵牛星隔银河相对。擢:伸出,抽

25、出。 素: 白皙的。 札札: 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 织机的梭 子。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 , 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零: 落下。 几许: 多少。盈盈 :形容清澈。 脉脉: 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2)把词语连成句子 , 翻译意思。(3)多诵读,悟诗情。这首诗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抒发了一种 怎样的情感? ( 织女与牛郎被银河阻隔 , 不能相见的哀伤与不幸的情 感。)(4) 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织女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 四、熟读成诵 , 拓展延伸。1. 熟读成诵 : 诗中的织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 美丽、勤劳、孤独、 哀怨、痛苦 )2.

26、推荐阅读牛郎和织女。五、学习十五夜望月1.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节奏。 中庭/ 地白/树栖鸦, 冷露/ 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 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2、用“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的方法小组自学十五夜望月。3. 小组上台汇报。4、教师引导体会。(1)解诗题,知作者。 十五夜 :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介绍诗人王建。(2)抓字眼,明诗意。结合注释理解词语意思。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 :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 ,像铺了一层白 霜。栖:歇,休息。冷露:清冷的露珠。湿 :打湿。秋思:秋天的情思,这 里指思乡怀亲的思绪。连词成句 , 感悟诗意。 品读感悟 ,

27、 体会情感。A.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景色?抒发什么情感?中秋月夜图 ,抒发了八月十五游子的思乡之情。B. 诗中写了哪些传统习俗 ?(八月十五望月 )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习 俗?C. 可不可以把 " 落" 改为"在"?为什么?六、总结全文 , 拓展延伸。1. 熟读成诵 , 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板书 设 计2.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习俗的古诗?寒食白天:飞花 斜柳以汉喻今夜晚:皇宫传烛流露不满板书 设 计2迢迢牵牛星牵牛星 ? 织女星 美丽、勤十五夜望月 景:中秋月夜图 情:望远怀人劳、孤独、哀怨、相思融情于景思乡之情作 业 布 置1、 背诵、默写古诗三首。2

28、、 抄写生字。3、 完成练习册。4、 课下搜集描写习俗的古诗 , 与同学交流。教学 反 思部编版 (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 梁陶 参与研讨老师:吴琼瑜、包怡娜、尹娟娟第四课课题藏戏集体讨论修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体会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藏戏的特点 , 体会传统戏 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2.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 , 积累语言 , 领悟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藏戏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西藏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藏戏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教重点方法。材教学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

29、生动形象的描述 ,积累语言 ,领分难点悟表达方法。析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藏戏的资料一、导入新课 , 激发兴趣。1. 同学们,你们喜欢戏剧吗 ?听说过藏戏吗?今天我们就到课文中去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 )2. 介绍作者和藏戏。3、默读课前导语 , 看看本课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4、出示学习目标。二、初读课文 , 扫清字词障碍。教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 , 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2. 指导多音字“哄”,理解词语,区别“吞噬”和“吞没”。学三、再读课文 , 整体感知。1. 小组合作交流: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过2. 交流收获。 (本文主要写

30、了藏戏的形成和特点。重点写了藏戏的特点。特点是:戴着面具演出 ; 没有舞台 ; 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3、划分课文结构。程4、课文是怎样介绍藏戏的特点的?开头连续三个排比的反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四、精读课文 , 引导体会藏戏的特点。1. 藏戏的面具。了解藏戏面具的特点,展示藏戏面具图片 , 出示京剧脸谱。 2、藏戏的舞台。与现在的流行音乐、其他地方戏的舞台相比 , 藏戏的舞台简单到什 么程度?3 、藏戏的演出。 藏戏在演出的程序、时间、唱腔、动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 五、自主品读 , 了解形成。1. 自读课文第 47自然段 , 同桌讨论 : 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 传奇色彩 ?

31、2. 集体交流。(1) 以弱抗强的传奇。(2) 创造奇迹的传奇。(3) 艺术的传奇。 六、总结全文 , 拓展延伸。1. 回顾全文 , 本课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 学生自由说 )2. 介绍戏曲的起源。3、课堂练习。板 书 设 计4、藏戏独具魅力作业 布 置1、 抄写生字。2、 完成练习册。教学反思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 梁陶 参与研讨老师:吴琼瑜、包怡娜、尹娟娟第五课课题习作一: 家乡的风俗集体讨论修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介绍一种风俗 ,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 历。2. 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 , 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 材料来写。3. 分清

32、详略, 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并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快乐的习惯。教学重点教材 分 析培养学生选材及作文立意的能力, 分清详略 ,学会抓住特 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教学难点分清详略 , 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过 程一、激趣导入。1. “离家三里远 , 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 ,民族众多 ,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 , 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 ?(学生 自由发言)3.导入新课 :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

33、出来 吧!( 板书 : 家乡的风俗 )二、启发思路。1. 阅读课文材料,明确写作内容。2、小组合作交流:(1) 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2)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3) 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 ?3. 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习作指导。4. 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 , 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1) 写特色小吃 , 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2) 可供选择的题目 :春节习俗家乡的春节欢度节三、习作指导。1、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抓住重点课文 , 以北京 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教师点拨 : 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中心句是“除夕 真热闹” ,

34、 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从味、色、声三个角度 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习惯。“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 “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 , 作者从气味到 色彩再到声音 , 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 , 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2. 出示范文引路,积累素材。四、小结。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风俗 ,选取不同材料 ,运用抓住特点描写风俗 的方法, 介绍出家乡的风俗活动 ,详略得当 ,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书设计作业 布 置习作一: 家乡的风俗抓主特点 详略得当完成习作教学反思部编版 (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 梁陶 参与研讨老师:包怡娜、吴琼瑜、尹娟娟第六课课题语文园地一集体讨论修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分清文章主次、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了解不同 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表达方法;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2.学写一段文字 ,提高书写速度。诵读积累优美古诗词。 过程与方法:朗读体会,小组合作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书法的情感和激发学生练习书写的欲望。教材 分 析教学重点学习分清文章主次、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学写一段文字 , 提高书写速度。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过 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