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7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7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7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7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7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南省永州市2017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刘小忠(永州一中)    叶国嫒(双牌二中)  陈常华(新田一中)审题人:吴春来(市教科院)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比较美学的视野看,“意境说”被视

2、为一种现代的发现。这意味着,“意境说”是中西审美主义“视界融合”的产物。中国审美主义的基本构架来自西方,但它毕竟蕴涵着重要的民族特质。这是因为,当时的美学家虽然都以西方美学为现成的知识背景,但他们最高审美境界却植根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而且,他们都到魏晋这个痛苦而又自由,并最富艺术精神的时代去寻找所崇尚的审美理想。朱光潜以陶渊明为人格理想的写照,把自己的人格在生活中涵养成“完美的诗”,然后才焕发而为艺术。宗白华的审美理想则为“晋人风度”,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建立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但无可否认,他们的审美主义又存在着明显分殊。朱光潜重“想象”的飞升,而宗白华却重于“情”,更重情

3、感的解放;朱光潜推崇“静穆”的风格,宗白华则倾向动与静、空灵与充实的统一。具体而言,朱光潜赞美陶渊明情感生活“极端的和谐静穆”,这种静穆渗透着儒家的庄严和达观。而宗白华的审美理想却倾向于以静为始,动中取静,“静”须具备生命的活力,因而要表现出节奏和韵律、活跃和动感。这就将其美学与道家的自由体验相通,同儒家生生之德相衔,加之禅境的汇注,从而呈现出一种兼容并蓄的姿态。实际上,华夏古典美学的动感源于儒家的“生生”,静态源于道家的“虚静”。朱光潜反而只取儒家“节动”的一面,所谓“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相反,宗白华却“感于物而动”,走向情感的抒发和生命的至动,这主要是通过用“动”激活道家美学而实现的。艺

4、术境界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在朱光潜看来,文学到最高境界必定都是诗,诗的境界是艺术之境的巅峰。他从诗出发,操作西方美学话语,来剖析意象构成和境界性质。诗的境界是情与景的契合,物的意蕴深浅与人的性分深浅成正比例。直觉是起点,而意象含着见者的创造。宗白华认为,艺术是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对终极意义的拷问。这种境界不仅是生命论意义上的,同时也是审美主义的,生命与审美是相互转化的。意境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浓缩着华夏民族审美的最高智慧。朱光潜和宗白华以他们审美主义的理念,对意境作出“以西释中”或“中西合璧”的阐发,从而反映出古典美学向现代转型的特征。朱光潜的贡献就在于:从尼采酒神、日神分立出发,把诗

5、的境界理解为情趣与意象、情与景的统一。宗白华的贡献在于“动”态地诠释意境,认定艺术意境不是“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动感的“境界层深的创构”,是境界层层升华的过程。意境的特质就在于心灵深度的感动。而唯艺术独有的“意境”,才能将主体的心灵升华到至美的极境。(选自刘悦笛比较美学视野中的“意境说”,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境说”是中西审美主义“视界融合”的产物,却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B朱光潜和宗白华都倚重艺术化的理想人格,追求心灵的情态自由与自然的契合贯通。C魏晋是一个痛苦、自由而又最富艺术精神的时代,其名士风度多为后世美学大家所崇尚。D在审美趣味上,朱光潜推崇

6、“静穆”的风格,而宗白华却注重“情感”的解放。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华夏古典美学的动感主要源于儒家的“生生”,静态主要源于道家的“虚静”。B在朱光潜看来,文学到最高境界必定都是诗,而诗的境界是艺术之境的巅峰。C在宗白华看来,意境不仅是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且是动感的境界层深的创构。D意境是将主体的心灵升华到至美的极境,它的特质就在于它能引起心灵深度的感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光潜的“诗境论”赞美陶渊明情感生活“极端的和谐静穆”,这种静穆渗透着儒家的庄严和达观。B. 宗白华的“意境说”倾向于以静为始,动中取静,这种“感于物而动”与道家的自由体验相通,

7、也与儒家的生生之德兼容。C. 朱光潜和宗白华以他们审美主义的理念,对意境作出“以西释中”和“中西合璧”的阐发,反映出古典美学向现代转型的特征。D. 朱光潜与宗白华的“意境说”皆因包孕了中国古典审美的基因,而最终成为了现代中国意境理论的两种“范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刘黻,字声伯,乐清人。早有令名,年三十四,以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侪辈已翕然称之。时丁大全方为台属,劾奏丞相董槐,将夺其位。黻率同舍生伏阙上书,言朝廷进退大臣,须当以礼。书上,忤执政,送南安军安置,归别其母解氏。解氏曰:“为臣死忠,以直被贬,分也。速行!”黻至南

8、安,尽取濂、洛诸子之书,摘其精切之语,辑成濂洛论语十卷。及大全贬,黻还太学。未几,侍御史陈垓诬劾程公许,右正言蔡荥诬劾黄之纯,二公罢出,黻又率诸生上书言:比年朋邪记焰,缄默成风,奏事者不过袭陈言、应故事而已。幸而之纯两疏,差强人意。乃今软媚者全身,鲠直者去国。一之纯去,若未害也,臣恐道路以目,欲言辄沮,而公论之脉自此绝矣。又谏游幸疏曰:天下无道,人主以逸乐而忘忧勤。陛下春秋尚少,作而不法,后嗣何观?大凡人主不能无过,脱有过言过行,宰执、侍从当言之,给舍、台谏当言之。今陛下未为不知道,未为不受人言,宰执惧有所专而不敢奏,给舍、台谏惧有所忤而不敢言,更如此者数年,将何以为国?故政事由中书则治,不由

9、中书则乱,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会丁父忧去位,服除,授集英殿修撰,沿海制置、知庆元府事。建济民庄,以济士民之急,资贡士春官之费,备郡庠耆老缓急之需。又请建慈湖书院。八年,召还,拜刑部侍郎,升监察御史,累官至吏、工部尚书,兼修玉牒,兼侍读。十年,丁母忧。德佑元年,江上溃师。丞相陈宜中起复黻为端明殿学士,不起。及贾似道、韩震死,宜中谋拥二王由温州入海,以兵逆黻共政,将逊相位。于是黻托宗祀于母弟成伯遂起及罗浮以疾卒其配林氏举家蹈海未几海上事亦瓦解矣。(选自宋史刘黻传有删节)    玉牒:中国历代皇帝族谱称为玉牒。  

10、0; 二王:指临安陷落时,陈宜中拥立益王赵瘴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赵禹为副元帅。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黻托宗祀于母弟成伯/遂起/及罗浮/以疾卒/其配林氏举家蹈海/未几/海上事亦瓦解矣B于是黻托宗祀于母弟成伯/遂起/及罗浮/以疾卒/其配林氏举家蹈海/未几海上/事亦瓦解矣C于是黻托宗祀于母弟成伯/遂起/及罗浮/以疾卒其配/林氏举家蹈海/未几/海上事亦瓦解矣D于是黻托宗祀于母弟成伯/遂起/及罗浮/以疾卒其配/林氏举家蹈海/未几海上/事亦瓦解矣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西汉武帝开始设立,

11、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   B伏阙,即拜伏于宫阙下。多指臣下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C春秋,指年龄,“春秋尚少”与“富于春秋”,都是指年纪尚少,年轻。   D服除,即脱去孝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穿大功服的亲族服丧一年,穿小功服的亲族服丧五个月。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黻率领太学同舍上书抨击丁大全,得罪了执政者,被遣送南安军安置。临走前,刘黻回家向母亲告别,母亲不仅没有责怪他,相反对他的忠勇行为大加勉励。B刘黻在任内曾经修建济民庄,用来

12、救济士民的急困,资助贡士的考试费用,以及预   备郡学中那些老先生们的急需之用,并且请求修建慈湖书院。C刘黻为人忠直敢言,他的那些忠鲠之言,不仅触犯了当时的权贵,而且得罪了皇   上,因此每次上书都不被采纳,相反遭到了压抑和排挤,仕途一直不顺。D刘黻生长在南宋末危难之秋,对国家、对君王一片赤诚,在国都陷落之时,毅然奔赴国难,最后病死在上任途中。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为臣死忠,以直被贬,分也。速行!(5分)译文:         &#

13、160;                                                 &#

14、160;              幸而之纯两疏,差强人意。乃今软媚者全身,鲠直者去国。(5分)译文:                              

15、0;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代答闺梦还张若虚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

16、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8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对全诗有什么作用?(5分)                                     

17、;                                              9这首诗与春江花月夜相比,在意境营造方面有什么

18、不同?(6分)                                                 

19、;                                                  

20、;                                                  

21、;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                 ,                  

22、             ”两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落笔,抒发人生飘零孤寂之感。(2)韩愈在师说中用“                ,                ”

23、两句阐述了    “学生可以赶上甚至超过老师” 的理由。(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借自然界莺燕的活动来传递早春讯息的诗句是“                 ,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

24、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白 发王 东虽然已经立了春,但是张诚感觉冬天的冷依然弥散在空气里,十根手指和脚趾冻得隐隐发痛。一股北风挤进虚掩的门,从衣领处钻入身体,张诚不禁打了个寒战。去村里串串门,走动走动也许会暖和点,张诚心想。可是去谁家呢?赵刚、刘晓燕他们几个前天就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他们说初八就得上班呢。二娃和磊子他们几个昨天也去了深圳。今天一大早,又有好

25、几拨人陆陆续续从家门前走过,或者去广州,或者去北京,或者去成都。这些年轻人一走,好像把年也带走了,家家户户都很冷清。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按照以前的风俗,最起码也要过了初八,这年才算完啊。可是今天才是初六呢,咋就感觉年就过完了呢?张诚心里一边这样想着,一边无意识地朝门外望了望。这时,张诚看到了父亲,看到父亲头上的白发。乍一看,像一层白茫茫的霜。“我去挖会儿地。”父亲从猪圈里扛了把锄头出门,对抱着一捆柴火准备进厨房的母亲说。张诚走了出来,说:“爸,这大过年的,挖啥地啊?”父亲说:“唉,现在过不过年和平时有啥两样呢?再说,闲在家里冷呢,干活还热乎些。”张诚心想,是啊,现在过年和平

26、时真没啥两样,于是也找了把锄头,说:“我也去挖会儿地。”父亲看了张诚一眼,说:“你在家歇着吧。”张诚说:“闲在家里冷呢。”父亲不再说话,张诚便跟着父亲出了门。父亲走得很慢,张诚也走得很慢。这次,张诚将父亲头上的白发看得清清楚楚。近看,白发就是白发,其实并不像霜,也不像人们所说的银丝,父亲头上的白发灰白灰白的,远一点看,倒有点像白茫茫的雾。张诚又想起年前,自己和梅芳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到家门口时,老远就看到正弓着身子颤巍巍地往家里挑水的父亲那灰白的头。那白头,随着水桶和枯瘦身体的摇晃而跟着一摇一晃的。父亲挖了一会儿地,也许是累了,也许是腰腿又痛了,便将锄头杵在地埂上,掏出烟来,递给张诚一支,自己点了

27、一支。张诚接过烟,也将锄头杵在地埂上,点上烟。父亲说:“张华他们今天也出门了。”张诚说:“我看到了。”父亲问:“你们什么时候走?”张诚迟疑了一下,说:“还没有决定呢。”父亲说:“梅芳不是说你们车票已经买好了么?”张诚顿了顿,说:“我想让梅芳一个人出去,我留在家里。”父亲深深吸了两口烟,说:“梅芳一个人出去,天高地远,你能放心呀?再说,两个人出去,总能多挣一点。”张诚不说话,也深深吸了两口烟,烟雾在风里飘散。父亲说:“你留在家里又能做啥呢?种庄稼?这点庄稼也种不出啥来。”张诚说:“可以做点小生意啥的。”父亲说:“那你准备做啥生意呢?”张诚说:“还没想好。”砰!远处传来一起鞭炮响,然后又恢复了寂静

28、。好一阵,父亲说:“家里人都没有几个,生意也不好做呢,我看还不如出去打工。”张诚说:“可是家里你和妈怎么办?都这么大岁数了。”父亲沉默了很久,说:“我和你妈还能行,我们总比张华爹妈强些吧?你不用为我们担心。”张诚不说话,又一口一口狠狠地吸着烟。父亲又说:“毛娃后年就要上高中了,燕子明年也要上初中,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呢。俩孩子都争气,听老师说,毛娃和燕子的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唉,我不想看俩孩子以后又走你的老路啊。我到现在都后悔,要是当初憋一口气,砸锅卖铁都让你读书,你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父亲的话戳中了张诚的痛处,这也是张诚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一阵山风吹来,张诚不禁又打了个寒战。张诚说:“一停下

29、来就冷得很,都立春了,这天怎么这么冷呢?”说完,张诚又拿起锄头挖起地来。父亲说:“是啊,一停下来就冷。”张诚和父亲一连挖了两天地,便将家里的地挖完了。初八的早上,天刚蒙蒙亮,张诚和梅芳便又背起包,踏上了门前那条通向远方的小路。走了好远,张诚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山里的雾很大,只看到白茫茫一片。张诚心想,那会不会是父亲头上的白发呢?(选自微型小说选刊)(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开头细腻地描写张诚对立春后寒冷的感觉,多次提到陆陆续续离家的年轻人,意在渲染乡村春节后的冷清与荒凉,表现人物因即将离家无法言说的内心凄凉,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张本。B小说所写的乡村

30、,作者没有点出村名,也没有点明其地理位置,但从父子的对话,我们可以想见它的偏僻、贫穷、落后、封闭,它是中国当代农村的一个缩影。C张诚明明买好了车票,却跟父亲说想让自己留在家里,这正是他矛盾心理的表现:他一方面为了孩子的学业只能常年外出打工,另一方面又不忍心撇下年老的双亲。D小说中的父亲勤劳、善良、隐忍,是老一代农民的缩影,他们固守土地,辛勤耕种,却始终摆脱不了贫穷,所以,他们抗拒寒冷的唯一方式只能是劳动。E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人物对话辅以肖像、动作、心理与环境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语言简练而富有意蕴。(2)小说以“白发”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1、160;                                                 &#

32、160;                             (3)“立春了,这天怎么还这么冷”,“一停下来就冷”,小说反复写立春后天气的寒冷,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

33、#160;                                                 &

34、#160;                 (4)对于是留还是走,张诚心有纠结。小说最后写张诚在父亲的劝慰下,选择和妻子继续 外出打工,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小说结局的理解。(8分)                    &

35、#160;                                                 &

36、#160;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带血的莎魂邹汉明一九四四年的春天来得特别艰难。白墙黑瓦、碧波荡漾的水城嘉兴。贫病交煎,专心一志,致力译事的朱生豪突然卧病。意识到这一次的病情非同往常,朱生豪趁着尚有一点余力,勉强坐到冰冷的书桌旁,从容地为莎士比亚戏剧集撰写了译者自序。一九一二年,朱生豪出生在园子边上一间破旧的老屋。他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和生机。朱生豪出生这天,南门的小盲子说正是文昌日,男孩的八字里有文昌

37、星坐命,读书可以成大器的。转眼,朱生豪四岁,到了入书塾开蒙的年龄。果然,这孩子聪慧异常,是个读书种子。几年之后,朱生豪梅弯小学毕业,成了人人羡慕的小“状元”。然而,好景不长。父亲生意失败,全家顿时陷入贫穷的境地。朱生豪不得不寄养在姑妈家。幸亏母亲暗中留有一笔专款,朱生豪得以顺利地升入秀州中学。秀州中学原是教会学校。校长窦维斯,美国人,亲自教朱生豪英语。讲得一口标准英语的窦校长,强烈地吸引了朱生豪亲近美丽的英文。窦校长器重朱生豪,常常让读得很漂亮的朱生豪朗读课文。升入高中后,朱生豪的课本里多了一本莎氏乐府本事。他还选学了哈姆雷特和裘里斯恺撒的片段。小小少年,开始接触英国大文豪的作品了。十七岁,出

38、门远行的年龄。朱生豪背起铺盖,拎着一只形影不离的小藤箱,来到省城杭州,靠了学费全免和奖学金,就读于之江大学国文系。很快,朱生豪受聘上海世界书局英文编辑。月薪七十大洋。除了寄回嘉兴老家三十大洋,留下必要的开支外,他大量地买来了莎士比亚、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等英国诗人的作品集,如饥似渴地吸纳着异域的营养。书局的编辑工作,对于中英文甚为了得的朱生豪,压力不大。他一边读书,一边续写着与宋清如的爱情故事。那一年,他二十四岁。朱生豪一展大才的机会终于来了。上海,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化的中心。世界书局决定翻译全套莎士比亚。对朱生豪知之甚深的詹文浒,力主他挑起这副艰巨的重担。莎翁逝世三百余年后,在东方的

39、中国,莎士比亚与朱生豪相遇了。几经斟酌,朱生豪决定以明白晓畅的散文体译出。朱生豪信心十足,两百万字的翻译任务,预计两年内完成何等的气魄。哪想到,这一译,几乎十个年头。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八月十三日,日军进攻上海,朱生豪只身出逃,根本来不及取出译稿。三年心血,眼睁睁丢失在日军的炮火之中。朱生豪颠沛流离,东躲西藏。为生计,不得不重返孤岛上海,做了中美日报的编辑。他一有空,就静下心来推敲莎剧。他重开译笔,译稿越积越厚。他译得很辛苦。更苦的,这个在两种语言中自由出入的天才,已经没有一张书桌可以让他坐下来安静地工作了。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凌晨冲入报馆。诗人的生

40、命受到严重的威胁。他杂在排字工人中间,在荷枪实弹的日军刺刀底下徒手逃出。而两年补译的莎剧,还有自编的三本诗集,再一次毁于一旦。朱生豪陷入了绝望的边缘。没有牙膏,就用盐刷牙;买不起鱼肉,青菜豆腐权当美味佳肴。没有钟表,窗口的月亮就是报时最准确的钟表。就着一盏微弱的小油灯,朱生豪的译笔在莎士比亚的灵魂里奋力掘进着。在朱生豪美丽的汉语中,哈姆雷特开口说话了,李尔王呼天抢地的悲号响起来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凄美的情话,就在耳朵边喁喁低语译者的灵魂,跟着剧作者的灵魂,两个灵魂渐渐合成了一个灵魂。这个天才的灵魂开始喊疼了。躺了半年多,他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哪里还有雄健的心力继续这译莎的伟业。病情一天比一天加

41、重,病榻上的诗人是安静的。忽然,他两眼发直,口中念起古英文,声音由低渐高,一颗带血的灵魂似乎要从一只咳嗽不断的嗓子里迸将出来了。宋清如辨出,那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台词。两分钟后,三十二岁的朱生豪停止了呼吸。灵魂的灯盏灭了。那一年,整个中国在下雪。 相关链接:夏承焘,一代词宗,曾执教之江大学,教朱生豪唐宋词。面对朱生豪的考卷,惊叹不已,在日记中写道:朱生豪不易才也。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之论,爽利无比。聪明才力,在余师友之间,不当以学生视之。朱生豪的才智,在古人中,亦只有苏东坡一人而已。戏剧大师、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首任会长曹禺亲笔题词,赞扬朱生豪“正义凛然,贡献巨大”,称颂他一

42、生为译莎剧“功绩奇绝”。洪忠煌:“他的才学固然令人钦佩,但价值更高的,是他的精神。尤其是他那种一定为民族争一口气的志向和勇气,那种传播人类最宝贵精神财富的神圣使命感,对于今天被物质和私欲严重侵蚀的中国知识界,如同洪钟大吕,振聋发聩。”(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朱生豪出生在文昌日,因为文昌星坐命,所以聪慧异常,小学毕业成了人人羡慕的小“状元”。B朱生豪在之江大学秀州中学上学时,非常受校长窦维斯的器重,常常被校长点名朗读课文。C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一年,朱生豪的译稿两次毁于日军的炮火之中,这让他陷入了绝望的边缘。D本文将传主的主要经历放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叙述

43、,并借助朱生豪带病完成莎翁戏剧翻译的细节描写,表达作者对朱生豪的敬仰与缅怀之情。E戏剧大师曹禺在朱生豪病逝之后,亲笔题词,赞扬朱生豪“正义凛然,贡献巨大”,称颂他一生为译莎剧,“功绩奇绝”。(2)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朱生豪一生与“译莎”有关的几个关键经历。(6分)                            

44、;                                                  

45、;                                                  

46、;  (3)文章开头部分与传统传记文学的写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

47、#160;                                                 &

48、#160;                                   (4)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标题“带血的莎魂”的深刻意蕴。(8分)         

49、;                                                  

50、;                                                  

51、;                                     第II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力挽狂

52、澜,技压群雄,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首枚球类集体项目的金牌。 有的专家认为,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面对困难不胆怯的孩子,往往具有领导者的潜质。花自飘零水自流,淡淡青丝不言愁。每个生命个体都有着它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运行轨迹。有人热衷于独占鳌头,一枝独秀,亦有人倾心于隐于花丛,如坐春风。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问题上的危言危行,不仅将直接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也将损害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其恶果不容小觑。人们在追思启功先生的时候,不仅感佩他卓越的书画功力,更感佩他的高尚人品。他不但是文化界的泰山北斗,更是一位谦谦君子。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吐故纳新、转型攻坚过程中的精神原动

53、力,所以,涵养城市的文化底蕴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    A      B            C                  D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然高发频发,特别是近期发生的

54、多起大学生被诈骗案,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广大群众对此类犯罪活动深恶痛绝。B目前,我国职工平均退休年龄偏低。综合考虑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基金长期收支状况,适当提高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一种必然趋势。C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学呈现前所未有繁荣景象,网络写手大批涌现,当然,其中也不乏滥竽充数的人很多。D科技日报记者说,通过展览不难发现,我国的科技整体水平正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加速转变,从以跟跑为主向跟跑、并跑、领跑三者共存的新阶段发展。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哲学家们讲究天人合一,包含着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思。

55、 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天上飞的鸟,水里游的鱼,  是人类生存的伙伴。人  是万物之灵, 不要做大自然的掠夺者。不仅如此, 应当在心灵上和大自然相通,从大自然中体悟人生的真谛, 达到内心的和谐。                              

56、60;                                  A  /              都   &

57、#160;       虽然           但            还             进而B 正如        

58、;    当然        /             但也           特别          才能      

59、60;    C 因为            也           即使          也            更   &

60、#160;         /D 所以            /            如果           就       

61、     尤其           从而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当今科技不断发展,机器作为生产工具,已日益减少了人们的手工劳动;日益发展的电子计算机,代替着人们的脑力劳动。现代机器人的出现,不仅可以代替人类双手去操作危险的工作或试验,    。如用它写字、绘画、绣花推想不久的将来,人类手工创造的一切艺术品,渐渐就会被

62、电子计算机之类的科技产品所代替。那么,过去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陶艺、编织、纸扎手工制作之技艺,慢慢就无人详知了。_ _。随之消逝的,还有人与物的沟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当今,日用品、工艺品琳琅满目,_。1720国集团(简称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2016年G20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下图就是杭州G20峰会的会标,请写出该标志中除字母、数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不超过85个字。(6分)          答:  

63、60;                                                 

64、60;                         六、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去,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忙忙碌碌而无所得时,为何不可以重新选择目的地”第二个人看见了

65、,责怪道:“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人不能像它那样愚蠢。”第三个人看到了,感动地说:“人啊,一定要学习这种屡败屡战的精神。”对于上述观点,你怎么看?请联系实际,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永州市2017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27分,每小题3分) 二、古诗文阅读7.(5分)做人臣的为国尽忠而死,因为直谏而获罪,这是为臣的职责。你赶快去吧!(“死忠”“分”“速”各1分,句意2分,共5分)(5分)幸好黄之纯的两篇疏论,勉强使人满意。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