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之名题分解课时练: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_第1页
高二历史之名题分解课时练: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_第2页
高二历史之名题分解课时练: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_第3页
高二历史之名题分解课时练: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_第4页
高二历史之名题分解课时练: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年高二历史“12+3之2019年名题分解课时练3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总分值100分 ,限时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 ,共48分。1(2019.4·浙江高考·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 ,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 ,按时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 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 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 A         

2、;         B                   C                  D2(2019·福建龙岩一级达标

3、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0)南宋孝宗年间 ,左相陈俊卿向孝宗皇帝上奏 ,直言其“臣不敢改词以迎合意指 ,不敢依违以规免罪戾 ,不敢侥幸以上误国事 ,惟陛下察之。此举()A表达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B履行了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C意在奉劝孝宗皇帝遵守法律   

4、;                       D反映了君臣之间的权力之争3(2019·福建龙岩一级达标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5)?唐代中期后 ,儒学领城出现了一批“异儒(出自?旧唐书?)思潮 ,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疑心和批判 ,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这说明唐代()A儒学主流地位严重动摇  &

5、#160;                               B学术气氛比拟宽松C儒学的开展趋向平民化               

6、;                   D儒学信仰有待于重构4(2019·广东惠州高二第一学期期末·28)宋明理学的传统里 ,程朱理学提出了“知先行后的观点 ,陆王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王夫之提出了“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的辩证的知行观。这从侧面反映出()A宋明理学存在致命缺陷        

7、60;                         B明末清初对知行关系有了定论C儒学的哲学化倾向明显                    &#

8、160;             D儒学知行关系理论的不断深入5(2019·湖北武昌区5月调研·26)南宋时期 ,继承程颐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 ,各立学舍 ,聚徒讲学 ,促进了书院的开展 ,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南宋书院的繁荣()A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开展              

9、60;                   B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C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10、;       D表达儒学陷入矛盾困境6(2019·广东汕头三模·27)表: 史料 出处 颜子既云亚圣 ,须优其秩。 ?唐会要·卷三五? ,唐玄宗诏令 颜子去圣人 ,只毫发之间。孟子大贤 ,亚圣之次也。 程颐、程颢?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颜子亚圣 ,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 (孟子)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加封颜子兖国复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 ?元史·卷三四? ,元文宗诏令 上表反映的现象说明 , 唐宋元时期()A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  

11、;                                B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C封建王朝压抑学术思想              &

12、#160;                   D官方与民间思想相互影响7(2019·陕西渭南韩城教学质量检测·26)明朝末年 ,传教士利玛窦写道:“中国人中真正受过教育的那些人最一致的见解是 ,这些信仰其实可以合并为一 ,所有这些信仰都是可以而且应该信奉的。这里的“见解说明()A统治思想兼收并蓄  B外儒内法契合实际   C中外文化交流

13、频繁  D学术争论趋于平淡8(2019·广东揭阳二模·26)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 ,许多儒士剧烈批判佛教 ,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 ,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宋朝之后 ,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 ,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A儒学加强理论建设 ,适应时代要求              B君主专制加强 ,儒学独尊地位稳固C商品经济开展 ,民众价值取向变化     

14、         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 ,实现理论创新9(2019·浙江绍兴选考科目适应性试题·5)有学者认为:“要理解朱子学的特征 ,就必须广泛关注北宋时代的各种潮流。我们一定得把朱子学看作宋代思想文化史的最终到达点。此学者“把朱子学看作宋代思想文化史的最终到达点 ,主要是基于朱熹()A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15、0;       B将儒家伦理提升到了天理高度C建立了系统而独特的心学理论                      D完成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10(2019·四川成都二模·27)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 ,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 ,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王阳明

16、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 ,“致良知才真的说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这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A主张改造理学          B重书本轻实践           C注重道统权威          D强调学术创新11(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二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一

17、3;4)“其时 ,繁荣掩盖着腐败 ,而腐败从社会诱发而人于廷臣 ,上行下效 ,宦风士习大坏。处于官学地位的程朱理学因僵化而对此种状况无能为力 ,王阳明遂以良知之学代之而兴。这说明 ,王阳明倡导良知之学的目的是()A解决阶级对立的问题                              

18、0;       B纠正程朱理学的弊端C整治人心以维护统治                                      D为心学广泛传播

19、效劳12(2019·宁夏育才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10)右框为王守仁在其著作?传习录·全书?卷一中说的话。这说明() A“心即理构筑起陆王心学的体系                B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藩篱C“性即理成为陆王心学的根基              

20、60;     D陆王心学承继程朱理学核心理念二、材料阅读共三题 ,其中13题25分 ,14题12分 ,15题15分共52分。13(2019·青海西宁一模·41)阅读材料 ,完成以下要求。(25分) 材料一 宋太祖有言:“王者虽以武功克定 ,终须用文德政治。北宋政治家、书法家蔡襄曾感慨:“今世用人 ,大率以文词进。大臣 ,文士也;近侍之臣 ,文士也;钱谷之司 ,文士也;边防大帅 ,文士也;天下转运使 ,文士也;知州郡 ,文士也。北宋官员田况在?儒林公议?中记述:“(宋太宗)时状元登第 ,虽将兵数十万 ,恢复幽蓟 ,逐强虏于穷

21、漠 ,饥歌劳还 ,献捷太庙 ,其荣亦不可及也。 材料二 张载名言:“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名句:“处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述:宋太祖尝弹雀(用弹弓打鸟)于后园 ,有某臣称有急事请见 ,太祖亟见之 ,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 ,诘其故 ,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 ,举柱斧柄撞其口 ,堕两齿 ,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 ,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悦 ,赐金帛慰劳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政治的突出特点 ,结合史实分析形成这种政治特点的

22、主要原因 ,并指出这种政治特点对宋代科技文化带来的多方面影响。(15分) (2)材料二的名育名句和事例集中表达了怎样的一种精神?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官员表达出这种精神的原因。(10分)14(2019·广东五校高三12月联考试题·44)(12分)阅读材料 ,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思想家 意大利思想家 4世纪 范缜的著作?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那么 ,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 ,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 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认为 ,一切美源自天主。美是分等级的 ,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 ,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 13世纪 朱熹认

23、为。“学者烦是革尽人欲 ,复尽天理 ,方始为学。?朱子语类?载 ,“问:饮食之间 ,孰为天理 ,孰为人欲?曰:饮食者 ,天理也;要求美味 , 人欲也 托马斯·阿圣纳认为 ,自然的道德生活可以使人得到尘世的幸福 ,但这种幸福是暂时的、虚幻的 ,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 ,才能使人换得永恒的、真正的幸福 ,即来世的天国幸福 16 世纪 王阳明强调要知 ,更要行 ,知中有行 ,行中有知 ,所谓“知行合一 ,二者互为表里 ,不可别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 ,不行那么不能算真知 马基雅维利认为 ,共和国不会像专制君主那样限制人民的创造性和参与精神 ,因此共和国比君主国更能长治久安 ,

24、更善于调动公民精神投入战争 上表是自古代到16世纪中国和意大利思想家的思想比照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 ,自拟论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 ,中外关联 ,史论结合。)15(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21)(15分)宋明理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 ,具有封建伦理纲常 ,要求人们“去人欲 ,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 ,不要犯上作乱 ,才能“存天理。之后 ,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 ,其地位几近孔子。元、明、清三代统

25、治者把发挥孔盂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由于朱熹的崇高地位 ,他的思想成了宋以后中国后期社会的主流意识 ,理性主义成了中国文化的基干使中国文化呈现理性、现实、乐观、不迷狂、不暴戾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我们树立良好的心态 ,达观地面对当下 ,理性地处理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积极影响。 张学智?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与思想精华? 材料三 近代工业分工及劳资矛盾带来的“异化现象使人与世界的关系陷于全面的紧张与冲突 ,科技主义对自然的无限度征夺破坏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和谐 ,而当代存在主义“他人即地狱的说法 ,又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得过于

26、阴暗与狭窄;这一切都给当代人类社会的根本关系笼罩了浓重的阴影。而宋明理学人格美育思想所崇尚的“浑然与天为一的宇宙境界、“性帅天地的宇宙意识、“民胞物与的宇宙情怀 ,有助于当代人类保持更宽阔的胸怀和高远的境界 ,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 潘立勇?宋明理学的人格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完成以下要求: (1)据材料一 ,概括程朱理学的实质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消极影响。(6分) (2)据材料二、三 ,概括宋明理学对后世的积极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在当代应该如何理性对待宋明理学。(5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 【解析】成就都出现在元代;成就都出现在宋朝;成就都出现在汉朝;成

27、就都出现在明朝。按时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选择C项符合题意。2【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南宋大臣不敢迎合圣意、不敢违背规那么免除惩罚、不敢侥幸渎职 ,可知当时大臣严格律己 ,行使自己的为国、为民的责任 ,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了大臣的为官态度 ,没有表达大臣监督他人 ,故B项错误;材料中表达了大臣要尽责尽职的决心 ,没有涉及大臣奉劝皇帝 ,故C项错误;材料表达的是大臣的尽忠职守的决心 ,没有反映君臣的权力之争 ,故D项错误。3【答案】D 【解析】材料表达的是儒学中出现了疑心和批判的现象 ,但不能表达出儒学主流地位严重动摇 ,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学领域出现了不同的见解 ,不是允许各种思想

28、自由传播的学术气氛宽松 ,故B项错误;材料仅表达了儒学领域出现了疑心和批判的思潮 ,没有涉及儒学趋向平民化 ,故C项错误;从儒学出现了疑心和批判的内容 ,可知儒学信仰动摇 ,有待于重构 ,故D项正确。4【答案】D 【解析】材料表达出宋明理学的传统里对知行关系的不同看法 ,与致命缺陷无关 ,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表达出王夫之对知行关系的观点成为定论 ,故B项错误;C项宋明理学解决世界根源 ,因此哲学化倾向明显 ,与材料知行关系的不同看法无关 ,故C项错误;材料宋明理学的传统里对知行关系的不同看法 ,推动知行关系理论的不断深入 ,故D项正确。5【答案】A 【解析】题干中“各立学舍 ,聚徒讲学 ,促进

29、了书院的开展 ,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 ,推知书院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开展 ,故A项正确;题干中“各立学舍 ,聚徒讲学和结合朱熹属于理学、陆九渊属于心学 ,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备受推崇 ,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故C项错误;南宋书院的繁荣表达了理学的兴盛 ,故D项错误。6【答案】D 【解析】从材料“唐玄宗诏令和“元文宗诏令说明不是程朱理学 ,故A项错误;由材料“颜子既云亚圣和“孟子大贤 ,亚圣之次可知涉及的孟子和颜子的地位而不是民本思想 ,故B项错误;据材料“(宋朱熹)颜子亚圣 ,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孟子)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到材料“(元

30、文宗诏令)加封颜子兖国复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可知封建王朝受到学术影响 ,故C项错误;据材料“(程颐、程颢)颜子去圣人 ,只毫发之间。孟子大贤 ,亚圣之次也和材料“(宋朱熹)颜子亚圣 ,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孟子)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可知二程和朱熹强调孟子和颜子的地位 ,据材料“(唐玄宗诏令)颜子既云亚圣 ,须优其秩和“(元文宗诏令)加封颜子兖国复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得出元朝增加强调孟子的地位 ,受到民间影响 ,故D项正确。7【答案】A 【解析】“中国人中真正受过教育的那些人最一致的见解是 ,这些信仰其实可以合并为一 ,所有这些信仰都是可以而且应该信奉的这里的“见解是指宋明理学 ,这是当时的统治思

31、想 ,宋明理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故A项正确;“外儒内法契合实际是汉代儒学 ,不是宋明理学 ,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 ,没有实现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故C项错误;学术争论趋于平淡与材料的强调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不符 ,故D项错误。8【答案】A 【解析】依所学 ,隋唐以来“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开来 ,到了宋代 ,儒学家弘扬积极入世 ,关心现实的儒学传统 ,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 ,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形成了“理学 ,故A项正确;依所学 ,宋代出现了新兴儒学“理学 ,“宋代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 ,佛教却衰落了 ,关键在于吸收了佛、道思想 ,形成了一套精密的思想体系

32、 ,故B项错误;依所学 ,由于宋代商品经济开展 ,民主价值取向追求世俗化 ,这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相违背 ,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儒学的开展 ,而不是突出佛教的开展与创新 ,故D项错误。9【答案】A 【解析】朱子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将儒学上升到哲学化的高度 ,并形成严密体系 ,故A项正确;此前北宋五子已将儒家伦理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故B项错误;朱子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故C项错误;韩愈完成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 ,故D项错误。10【答案】C 【解析】“周公没 ,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 ,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强调继承 ,没有改造 ,故A项错误;“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

33、知误导世人很久 ,致良知才真的说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强调内心的反省 ,故B项错误;“周公没 ,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 ,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 ,致良知才真的说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可见他们都强调是正统的继承 ,故C项正确;“周公没 ,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 ,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强调继承 ,没有谈到创新 ,故D项错误。11【答案】C 【解析】“繁荣掩盖着腐败没有表达阶级的对立 ,故A项错误;“处于官学地位的程朱理学因僵化而对此种状况无能为力 ,王阳明遂以良知之学代之而兴没有对程朱理学的纠正 ,而是另立一派 ,故B项错误;“腐败

34、从社会诱发而人于廷臣 ,上行下效 ,宦风士习大坏可见其目的是整治人心 ,重塑社会风气 ,故C项正确;“处于官学地位的程朱理学因僵化而对此种状况无能为力 ,王阳明遂以良知之学代之而兴没有强调心学单纯为扩大自己的影响而宣扬 ,故D项错误。12【答案】B 【解析】“心即理是陆王心学的思想 ,但这不能完全概括材料中王守仁说的话 ,片面 ,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王守仁的话可知陆王心学依然强调忠君、孝亲的伦理纲常 ,说明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的藩篱 ,故B项正确;“心即理是陆王心学的根基 ,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的核心理念是三纲五常 ,材料中陆王心学没有完全继承 ,故D项错误。13【答案】(1)特点:崇尚文

35、治、重文轻武(或士人政治、士大夫政治)(4分) 主要原因:北宋针对唐末以来武将专权割据地方专横跋扈的积弊 ,宋太祖以及后继的宋太宗实行军事改革(解除高级将领兵权、统兵权和调兵权别离) ,重用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如由文臣担任枢密院最高长官) ,推行文臣统兵、文官治国 ,文官(士大夫)地位空前提升。(5分) 影响 ,从以下几方面作答: 这种政治格局营造了相对宽松、自由、昂扬的社会氛图;(1分) 促进了科技进步 ,四大创造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代取得新的突破或应用;(1分) 促进了文艺创作的繁荣 ,词的创作在宋代突飞猛进 ,涌现出了大量宋词名篇和名家;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

36、史?资治通鉴?成于宋代;散文创作在宋代进一步繁荣 ,“唐宋八大家中的六家出自宋代: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的杂剧形成并在瓦舍勾栏演出;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及其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形成。(1分答出其中一条即可) 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进士(通过殿试及第者)的录取员额及地位大幅提升;(1分) 书院教育蓬勃开展 ,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产生并开展于宋代(1分) 完成了儒学复兴 ,传统经学进入了“宋学的新阶段 ,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1分) (2)精神:知识分子(土大夫)心系民生、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已任)敢于担当的精神。(6分) 原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崇尚儒家 ,本身就有重

37、义轻利、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气质;(1分)北宋重用文臣、崇尚文治、相对宽松的政治氛图激发了士大夫(文官)一心为民忠君报国的热情和责任感;(2分)北宋理学将儒家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1分)(假设答复“北宋完备的文官治理体系和二府三司台谏制度体系保证了政治决策的制度化 ,程序化、标准化 ,对拥有最终决策权的皇帝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牵制 ,增强了官员按制度办事的底气也可给1分。但此问总得分不能超过4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 ,根据“文德政治、“今世用人 ,大率以文词进、“状元登第 ,虽将兵数十万 ,恢复幽蓟 ,逐强虏于穷漠 ,饥歌劳还 ,献捷太庙 ,其荣亦不可及也等信息得出崇尚文治、重文轻武。第二小问原因 ,结合所学可知北宋为改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在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推行文臣统兵、文官治国 ,文官地位空前提升。第三小问影响 ,结合所学从形成宽松文化气氛、促进科技进步、促进文学开展、促进科举和书院教育开展、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