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战国中期,诸侯国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给以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战国后期,诸侯国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这说明战国中后期A.频繁的变革阻碍社会发展B.儒家思想受到重视C.专制集权制度已有所体现D .井田制开始遭破坏2 冯天瑜在 中华文化史中记载了一个“打破贵族的垄断、 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的时期,这一时期A.处于中央集权的鼎盛时期B.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学说C.各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权利3春秋时期“公室”与“私室”之间的斗争激烈。不少国家私家势力逐渐

2、上升,公族势衰。鲁国出现了“公室卑, 三桓强”的局面, 而晋国和齐国的公族势力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这反映出A.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B .王权未完全确立C.诸侯国内部政治失序道德大废D .私有制逐渐建立4西周时期,天下有道,征伐礼乐自天子出,春秋时期,天下无道,征伐礼乐自诸侯出,而到了战国时,则是征伐礼乐自卿大夫出,这反映出A.宗法制的逐步瓦解B.自天子至诸侯势力衰微C.君主专制制度奔溃D.五霸七雄的局面形成5战国时期,齐国在国都临淄的稷门附近开办了一所学校,称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当时最著名的文化与学术中心,这里名士云集,他们常常就时政各抒己见,进行讨论和争

3、鸣。出现“稷下争鸣”的主要社会原因是A.齐国国王喜好结交天下名士B.稷下学宫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C. “士”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知识分子D.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各家提出治国救世之道6秦王赢政读韩非子著作后大为惊叹: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 秦王赢政如此惊叹的主要原因是韩非子A.主张以严刑峻法教化百姓B.推崇削弱宗法观念C.提出了君主专制的构想D .主张实行郡县制7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是儒家学派的基本文献,后来被称做“六经”。下列选项对“六经”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孔子整理和修订了 “六经”B . “六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C. “六经”即“六艺”D . “六经”

4、后来只有“五经”8商鞅变法过程中,守旧贵族唆使太子故意触犯法禁。商鞅对太子不好动刑,就严惩了太子的老师和一些违法的旧贵族,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商鞅变法中奉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B.商鞅敢于同守旧势力进行斗争C.商鞅变法狠狠打击了守旧势力的气焰D.改革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9 战国中期, 诸侯国国君给各级官吏的报酬, 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 而给予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到了战国后期, 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 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 . 这说明战国中后期( )A.频繁的变革阻碍社会发展B .经济发展推动官僚制度改革C.出现专制集权制度的萌芽

5、D .国家统一开始取代封建割据10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下列选项最能导致商鞅悲剧的是( )A.普遍推行县制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11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商鞅变法中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 .奖励努力耕织的人C.奖励征战中立军功的人D .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12关于商鞅实行的什伍组织评述正确的是A.主要是为了组织生产B .主要是战争的需要C.主要是强化统治D .所有“伍人”都是国家的士兵13商鞅变法时,大幅度提

6、高酒、肉的税率,实行盐铁专卖,管制粮食贸易。这种做法的目的是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 .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D .重视官商抑制私商 14电视剧大秦帝国备受观众好评,秦孝公成为众多网友热议的对象。当初,导致秦孝公发愤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政治、文化落后B .法家学说的推动C.诸侯会盟,拒邀秦国D .晋国分裂,士人游说15公元前361 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 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赞。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B .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 .各国

7、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16下面改革中影响最大最彻底的是A.管仲改革 B .魏文侯变法C .商鞅变法D .北魏孝文帝改革17近年全国各地掀起“光盘行动”倡议,而早在战国时期的某一思想流派就倡导“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18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顺应历史潮流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A. B . C . D .19.汉书食货志载:“(秦)用商款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我者无立傩之地。”据此可知A.秦国流民问题严重B .承认土地私有C.保

8、护商业发展D .加强中央集权20秦国被视为“虎狼之国”是因为A.秦人勇于战斗B .鼓励耕织 C .建立县制 D .重农抑商二、简答题21请写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三、材料分析题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能不能提出一个政治理想国理论和具有普遍意义的政治原则,是衡量能否成为政治思想家的基本标志之一。孔子留下的言论虽然很零碎,但有关这个问题的阐述还是比较明确的。 孔子的政治理想国和政治原则就是他常说的“有道”二字。 总的说来,孔子的“有道”的政治理想包括所有人都要按照“礼”的规定,贵贱有等,上下有序。为了维护礼之“分”,不使其走向破裂和对立,要在“分”中注之以“和”与“仁”。摘编自薛明

9、珠孔子“有道”的政治理想及其现实意义材料二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 ,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材料三 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爱人 ' 。所谓“爱人”,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

10、,己欲达而达人 ' 。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称为“忠恕之道”。为调节君臣、父子等人际关系,孔子要求双方互相尊重。比如父亲要儿子讲孝道,也就应当以慈爱对待儿子。儿子不愿父亲对他不慈,他就要以孝来对待父亲。以此为例,可以推广到其他方面。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政治理想的主要原则。(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请

11、回答:(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1. C 2. B 3. C 4. A 5. D 6. C 7. C 8. A 9. C 10. C 11. A 12. C 13. B 14. C 15. C 16. C 17. B 18. A 19. B 20. A21. 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也是我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破坏诸侯国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纷起,各国先后进行了变法,创立了君主集权制、官僚制及郡县制等一系列新制度经济上, 春秋战国 之际进入铁器时代。农耕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男耕 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态基本形成。思想文化上,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出现,出现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道家、儒家、法家等学派。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一一“百家 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22. (1)主要原则:仁与礼。(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