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本质_第1页
语文阅读教学本质_第2页
语文阅读教学本质_第3页
语文阅读教学本质_第4页
语文阅读教学本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阅读教学本质内容摘要  语文阅读教学本质是一种对话教学。对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理解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民主思想和独立精神的活动。树立教学的对话观念,变“讲授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的题中应有之意。关键词语  阅读  课堂  对话  平等  民主论语就是孔子实施对话教学的实录,学习和研究对话教学最好先去认真地读一读论语。孔子把培养“君子”作为教育的目的,其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一个字“仁”,但面对一群有差异的

2、学生,面对当时纷繁复杂的社会,是不可能“一言以蔽之”的,那就要求孔子与弟子们通过对话不断地切磋琢磨,不断生成,从而初步确立了儒家思想。假如没有一群学生和他“对话”,恐怕就另作别论了,颜回是孔子最自得的弟子之一,但孔子也说颜回对自己没有帮助,因为颜回是“照单全收”,从来不怀疑,不反驳老师的话,不是一个好的对话者。“一言堂”、“满堂灌”的教育根植于封建专制,体现于科举制度,到明清八股取士,教育就是培养奴才,时隔百年,教育余孽依然阴魂不散。教师角色本身既是教育的受害者,同时,还要忍受断臂之痛,拿自己开刀,把教育真正当做人的教育,开拓一片平等、民主、和谐,学生有思想、敢怀疑、能创造的新天地。语文教育只

3、有从这点出发才能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学。一、读者与文本对话,是人生价值与文本价值的双重实现阅读是一种以理解和创造为旨归的对话活动。理解和创造,是阅读的目的内容;交往和对话,是阅读的存在形式。阅读,就是读者通过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来理解文章内容,创造文章的意义。当然,这种对话,是无声的对话,是精神的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阅读作为一种对话活动,不是单向的作者向读者灌输、而读者只能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读者和作者双向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共同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对话,读者可以在文本中“发现“作者,而这样的“发现“也是对自我的“发现“,是对自我潜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激发,是读者对文本意

4、义的创造性理解。孔子向师襄子学鼓琴,精益求精,从音乐中得周文王之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这就是一种高质量的对话。就语文教学来说,立足文本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前提。接受美学认为,任何文本都具有不确定性,同一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作品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建构,读者在其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这里的读者,包括教师和学生;这里的文本,实际上就是教材,包括课文的作者和教材的编者。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以理解和创造为目的的。在对话中,双方并不只是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不是由一方去消灭或说服征服对方,而是双方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双方都会受到对方的影响。意义理解的

5、正确与否,既不由读者来决定,也不由文本来决定,而是由理解的双方来决定。红楼梦的意义不在于其作品本身,而是由一代又一代红学家和广大读者共同参与完成的。与作品的对话永无止境,永远在路上。因此,教师必须在认真阅读研究文本的基础上,广泛参阅相关书籍资料,并且还要站到学生的角度,思考应如何备课组织教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我们首先必须在时间上给予保证。要给学生充分的接触课文、诵读课文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自由诵读。其次,我还应该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诸如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阅读背

6、景资料;教给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语文学习多样的形式固然重要,它可以提兴奋趣,开阔视野,然而,专心、仔细地阅读却是语文学习获益的根本所在。一篇课文,能够读进去,读明白,才谈得上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读进课文,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内涵,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是我们当前使用新课标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二、教师和学生的对话。这是对话式教学的重中之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是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不是“你教我学“的知识授受关系,而是一种互为主体的意义关系,是一种交往互动的对话关系。对话意味着教师把学生当成有主体意识、主体地位的“人“来看待,意味着师生之间是民主、平

7、等的,是可以真诚交往的“我你“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权威者、发号施令者,而是学生群体中有能力的一员,是学生群体中“平等的首席“。这种交往对话,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民主平等为基础,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达到互动、互惠,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促进师生平等对话。闻名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

8、、心情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以积极的心态去读书,去思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才能大胆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老师进行真实平等的对话交流。否则,学生会唯师是从,课堂对话只是一种“传话”,如同一潭死水,没有活力没有激情。教师要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中走出来,归还学生的话语权,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其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另外,真诚、信任亦是对话不可或缺的前提。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自我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学生要相信教师及其他同学在引导和帮助自己发展。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够最大限

9、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对话欲和表现欲,使他们在充沛的感情投入和兴奋状态中,不知不觉地汲取知识,增长聪明。学生在亲切、生动、平等的课堂上,即使说错了,也能“愉快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学生在对话中感受到心中的愉悦,师生其乐融融,课堂也布满活力。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善于在对话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对话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在对话过程中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熟悉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随着对话的深入,又往往会产生出更深邃、更新奇、更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对话。语文学科实施“对话式“教学,更有无限的培养学生创造

10、性的潜力。因为汉字思维内涵的多层次性、汉语言文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汉语言文学阅读的多解性,最能拓展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最能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展,最能培养学生回旋喷涌的思辨力和创造力。3、教师提问讲求问而不滥,难易适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应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革新,但“满堂问“决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但是提问不要太碎太杂,切忌“满堂问“。所以,设计问题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对课文而言,覆盖全文,具有

11、“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对学生而言,这一点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课堂提问,还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巧妙施问,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提问题要新奇有趣,且有一定难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思考,对一些高层次,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教师给予提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会,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给予多种诱导,最终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4、要有敏锐地洞察、果断地把握学生思维流向及流程的教学机智,善于引导,促进师生平等对话。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课文,是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成人所写,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的有限,有时在感悟时也会有困难产生,对某些东西会有

12、一些错误的理解,这时教师学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能对学生听之任之,只有这样平等对话才有意义,否则就会让平等对话虚有其表,让语文课偏离轨道。教师恰到好处的提点,既完美地实现教学目标,也让师生间延续着平等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有时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形,当教师提出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讲完,学生就回答得天衣无缝,一步到位。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就不必再按教案中的步骤一一追问学生,而应顺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推进。三、学生和学生对话,迸发灵感的火花,达到思想的升华。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集体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这就有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通过讨论切磋、思维碰撞

13、可以迸发出灵感的火花;通过交换理解看法、交流情感体验可以达到思想的升华。在交流、研讨中,学生可以学会合作,学会与同学分享成果,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同时也可以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学会与他人辩论。遗憾的是,在这一方面,过去我们注重得很少。阅读教学的对话观告诉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必须设置情境、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1、教师要动员学生全体参与,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传统“灌输式“语文教学即使偶有提问,教师也往往只让“尖子生“回答,“普通生“被认为不聪明,没希望,不会有什么独特高明的

14、见解,因此,它是一种保“尖子“而牺牲大多数的教育。“对话式“语文教学则认为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学生只有个性之分,没有优劣之别。因此,教师要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对话中来,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全体参与的另一层含义是全体的合作,对话教学是合作的艺术,通过合作,能够将个体的独立思考转化为全体的熟悉成果。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对话中把握合作艺术,培养合作精神,利用集体的教育因素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2、形成互问氛围,师生平等,发挥学生自主求疑优势。课堂上,教师可以从讲台上走下来,由前台的“演员”角色变成幕后的“导演”;学生可以从讲台下走上去,由台下的“听众”变成台上的“演员”。让学生由静止被动的“录音机”变为去捕捉知识信息的“摄像机”,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问互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君子引而不发”,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设置的疑问,可以“话到嘴边留半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