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语文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语文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 语文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2课记承天寺夜游我夯基我达标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3)念无为与乐者( )( )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相与步于中庭( )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解析:“欣然”不能只回答“高兴”,应是“高兴的样子”。“户”易误答成“窗户”,注意古时的“户”当“门”讲。参考答案:(1)门 (2)高兴的样子 (3)想 共同游乐的人 (4)于是,到 (5)一同,共同 (6)只是 罢了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解析:译准关键字。如(2)句中“耳”,不能是“只是缺少我们

2、两个人”,应是“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参考答案:(1)庭院好像积满了水,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树叶的影子。(2)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3.根据课文填空。(1)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月下承天寺庭中景物的句子是_。句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其作用是_。(2)解衣欲睡,_,欣然起行。解析:强调“积累”是中考语文改革的一个重点。凡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熟练记诵。默写一定不能有错字、添字或漏字等现象,否则,不得分。 参考答案:(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比喻 写景生动形象(2)月色入户4.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写

3、出两句含“月”的古诗句。解析:此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积累。答案:(略)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58题。5.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是:(1)_;(2)_。解析:阅读课文,找出表现作者高兴或感慨的句子。参考答案:(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何夜无月?何处无所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6.“月色入户”的意思是_,这句话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解析:这里的“户”是“屋子”的意思,不能翻译成“窗户”。参考答案:月光进入了屋子 拟人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写的对象是( )A.庭院 B.月光 这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拟人解析:本题考查

4、大家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答案:(1)B (2)B8.“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解析:可以从“寻”字的意义入手,说明它的好处。参考答案:首先,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二)(2010湖州九中中考模拟,二(一))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912题。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越

5、明年出之,抱以之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也。”(选自郁离子)9.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1)弦而鼓之( ) (2)使国工视之( )(3)谋诸漆工( ) (4)易之以百金(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还要注意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现象现象,如“弦”在这里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易”古义是“交换”,而不是现在的“容易”之意。参考答案:(1)装上琴弦 (2)令、让、派 (3)之于 (4)交换10.用“/”符号为文中画线句断句。悲 哉 世 也 岂 独 一 琴 哉 莫 不 然 也。解析:此题考

6、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能力,只有正确地理解了句子的句意,才能根据句意判断停顿位置。参考答案:悲哉世也 /岂独一琴哉 /莫不然也。11.翻译下面的句子。匣而埋诸土,越明年出之,抱以之市。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将主要的实词及重点虚词翻译出来,如“匣”“诸”“出”“之”等词。参考答案:把它用匣子装着埋在泥土中,过了第二年取出它,抱着它来到集市上。12.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主要通过人们对琴的前后态度变化,来总结其意义。参考答案:不要被外在假象所迷惑,要看清内在本质。二、语言运用13.(2010东营中考模拟二,6)在横线上分别填上与前句句式一致的句子,并能使之恰当。 生活中处处有等待,人人有等待。花儿等待绽开的娇艳,_,农民等待秋季的收获,_,_谁不在等待幸福?谁不在等待成功?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仿写和语言的连贯。要正确分析出前后语句的句型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