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新课标版中考复习古诗文知识汇总七年级上册第5课童趣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zhì 拟n作 藐mi小 鹤唳lì 怡yí然 土砾lì 壑hè 癞lài虾蟆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 (2)徐喷以烟
2、0; 徐:慢慢地。(3)鹤唳云端 唳:鸟鸣。 (4)以土砾凸者为丘 砾:瓦砾、小石块。(5)以丛草为林 林:树林。 (6)兴正浓 兴:兴趣。(7)方出神 方:正。 (8)驱之别院 驱:赶。(9)鞭:名作动,用鞭子打。 (10)秋毫:比喻极细微的事物。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0;项为之强 强通僵 解释为僵硬4本课中有的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两至三个。 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1)成语:明察秋毫 意思是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形容视力极佳。 (2)成语:怡然自得 意思是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成语:庞然大物 意思是形容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二、重点句子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点拨:注
4、意“藐”“壑”等字笔画较多。(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5)见二虫斗草间。 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6)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三、重点段请默写童趣一文中整理
5、叙述童年趣事“观蚊如鹤”一段。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四、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或引起下
6、文。、“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恰当。这时的整理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五、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整理是清(朝代)文学家沈复。2童趣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在文中整理叙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等童年趣事。第10课论语十则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愠yùn 三省xng吾身 论lún语 罔wng2解释下面加点
7、的词。(1) 学而时习之 时:时常。 (2) 不亦说乎 说:愉快。(3) 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发怒。(4) 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反省,自我检查。三:多次。(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真诚,诚实。(6) 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7) 思而不学则殆&
8、#160; 殆:有害。 (8)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凋谢。不亦君子乎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是知也。 是:此,这。其恕乎 其:大概,也许。 勿施于人 施:施加。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刚强,勇毅。 3、找了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不亦说乎。说,悦的古字,愉快。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是知也。知通“智“,聪明。4请写出几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日
9、三省。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1) 阐明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明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 孔子认为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应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 赞美松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填空,并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子说:光读书学
10、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4)子曰:“三人行, 。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
11、该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8)子曰:“
12、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聪明。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属语录体散文。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碣j
13、ié石 澹dàn 竦sng 峙zhì 堤d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次北固山下 次:停泊。 (2) 客路青山外 客路:旅途。 (3) 最爱湖东行不足 不足:不够。 (4) 路转溪头忽见 见:通“现”,出现。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观沧海中体现整理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深刻
14、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如入旧年。3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表达整理丰收带来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4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 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整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称谓)。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2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整理是唐朝诗人王湾。3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整理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大诗人。4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选自稼轩长短句。从词的常识看,“西江月”是词牌名。这首词的整
15、理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著名爱国词人,词风以豪放著称。5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从曲的常识看,“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其整理是元朝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 第20课山市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青冥míng 飞甍méng 高垣yuán 连亘gèn 睥睨pì nì 窗扉fi 倏sh忽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 数年恒不一见 恒:经常。 (2)
16、;相顾惊疑 顾:看。 (3) 始悟为山市 悟:明白。(4) 历历在目 历历:清楚的样子。 (5) 惟危楼一座 危:高。 (6) 或凭或立 凭:靠着。 (7) 逾时:过了一会儿。 (8) 倏忽:突然。 无何:不久,不一会儿。 甍:屋檐。 连亘:连绵不断。 居然:竟然。 莽莽:广大。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
17、字。 (1)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乌通无 (2)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裁通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数年恒不一见。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 点拨:重点理解“数”“恒”等词的意思。2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忽然看见对面山头上有一座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入云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是惊讶。 点拨:重点理解“青冥”“相顾”等词语。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其中有的像楼,有的像厅堂,有的像街巷,都清
18、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要)用亿和万来计算。 点拨:重点理解“若”“历历”等词语,翻译时要适当调整词序。4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再往上,就昏暗得看不分明,不能数出它有多少层了。点拨:重点理解“又”“黯然”“缥缈”“计”等词语。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整理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市”? 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
19、学的说法来解释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孤塔宫殿城市危楼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7、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分为哪三个阶段?一是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二是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三是是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8、本文结构:总分总。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山市选自聊斋志异,整理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文学家(称谓)。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奕y
20、236; 撒s 柳絮xù 拟n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 集: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 似:像 (3)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大 (4)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凭借 未若:比不上。 (5)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6)相委而去 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7)下车引之
21、; 引:拉 (8)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9)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10)与儿女讲论文意。儿女:这里指子侄辈。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22、父,则是无礼。”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规代汉语。 (1)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做凭借风吹起的柳絮。(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点拨:重点理解“未若”“因”“到”“顾”等词语。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他,元方进门而去,连头都不回。三、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四、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
23、发?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五、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第30课寓言四则一、重点字词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庇bì护 塞sài上 遽jù 髀bì 跛b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24、)果大亡其财 果:果然。亡:丢失。 (2)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3)人皆吊之 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4)居数月 居: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6)父子相保 保:保全。(7)何遽:怎么就,表反问。 (8)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9)天雨墙坏 雨:下雨
25、0;坏:毁坏 (10)智子疑邻 智:以为聪明二、重点句子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规代汉语 (1)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近塞上之有人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个擅长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走失到胡人的地区去了。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靠近边塞的人,战死的人十个人里有九个。三、寓意:智子疑邻的寓意是?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
26、,对人不能持偏见。塞翁失马的寓意是: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中心思想 :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2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整理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3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4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
27、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你还知道的寓言故事有(本课的除外)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七年级下册第5课伤仲永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仲zhòng 谒yè 称chèn前时之闻 泯mn然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 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3)父异焉 异:对感到诧异。 (4)邑人奇之 奇:以为奇。对感到奇怪。 (13)泯然:完全。 (5
28、)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6)或以钱币乞之 乞:求取。 (7)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每天。 谒:拜访。 受之于天 受:承受。 (8)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闻:名声。 (9)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 (10)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可图。 (11)收族:收,聚,团结。(12)文理:文采和道理。 (17)伤仲永
29、160;伤:哀伤、伤感(15)卒之为众人 卒:最终。 (16)如此之贤也 贤:(有)才能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解释为:牵,引。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3、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
30、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4、泯然众人矣。 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三、回答下列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
31、又指什么? “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整理怎样看待? 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整理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整理观点雷同) 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伤仲永
32、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整理王安石,北宋(朝代名)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第10课 木兰诗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机杼zhù 可kè汗hán 鞍鞯jin 辔pèi头 溅jin溅 啾ji啾 柝tuò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
33、60; 当:对着。 (2)惟闻女叹息 惟:只。 (3)愿为市鞍马 市:买。 (4)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5)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6)著我旧时裳 著:穿。 (7)双兔傍地走
34、160;傍:靠近,贴近。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只。 (9)万里赴戎机 戎机:战争。 (10)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4、本课出现的成语: 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
35、复杂,难以辨别清楚。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1)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2)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重点理解“但”“闻”“溅溅”等词语。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战马的嘶鸣声。(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点拨:重点理解“戎机”“度”等词语。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6、60; 雌雄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点拨:重点理解“傍地走”“安”等词语。 (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想做官。 点拨:重点理解“问所欲”“不用”等词语。三、本课出现的修辞及例句。顶针: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互文: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
37、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复沓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这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对偶万里赴戎机,关山度
38、若飞。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另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不甚工整的对偶句。排比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2“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一节四句。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又璧”。* 第15课孙权劝学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qng 孤岂欲
39、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即更gng刮目相待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 卿今当涂掌事 当:掌管。 当涂:当权 (2)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3) 但当涉猎 但:只。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4) 见往事耳 见:了解。 往事:历史。 (5) 及鲁肃过寻阳 过:到。 (6) 孤岂欲卿
40、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7) 卿今者才略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8)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3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成语:吴下阿蒙。 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2)成语: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士别三日)意思是: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1、0;你现在执政掌权,不能不学习。 点拨:重点理解“当涂掌事”等词语。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这样)大有好处。 点拨:重点理解“大有所益”等词语。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县吕蒙了! 点拨:重点理解“才略”“复”等词语。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土分别多日,就要重新换个眼光看待(他)。 点拨:重点理解“更”“刮目相看”等词语。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6、但当涉猎,见
42、往事耳 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三、回答下列问题: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3、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
43、: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有所成。 四、文学(文体)常识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 政治家、史学家(称谓)。3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第20课口技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呓yì语 鼻句 hu声 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 曳yè屋许h许声 几j欲先走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会宾客大宴
44、0; 会:适逢,正赶上。宴:举行宴会。 (2)施八尺屏障 施:设置,安放。 (3)少顷:一会儿。 (4)既而:不久,紧接着。 (5)妇抚儿乳 抚:抚摸,安慰。 乳:喂奶。 (6)众妙毕备 毕:全、都。 (7)未几:不久。 (8)意少舒 少:稍微。 舒:伸展、松弛。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10)虽人有百
45、手 虽:即使。 (11)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12)奋袖出臂 奋:扬起、举起。 (13)两股战战 股:大腿。 (14)几欲先走 几:几乎。(15)一时齐发 一时:同时。 (16)曳屋许许声 曳:拉。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满坐寂然 坐通座二、重点句子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
46、,无敢哗者。点拨:重点理解“但”“坐”等词语。只听见围帐里醒木一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全场客人没有不伸长脖子,凝神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点拨:重点理解“绝”等词语。(3)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出。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挽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走。 点拨:重点理解“奋”“股”“战战”“几”等词语。(5)凡所应
47、有,无所不有。 应有尽有。(点拨:这句话形容声音之杂。)三、回答以下问题 1、归纳文章的主旨: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2、 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 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
48、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 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四、文学(文体)常识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整理林嗣环,字铁崖,清代人。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第25课短文两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盘盂yú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夸父与日逐走 逐走
49、:竞跑,赛跑。 (2)见两小儿辩斗 辩斗:争辩,争论。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认为。去:距离。 (4)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到。 (5)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热水。 (6)孔子不能决也 决:判断。(7)孰为汝多知乎? 为:以为,认为。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
50、 知通智,聪明。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迫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重点理解“逐走”,“入日”等词语。2未至,道渴而死。 还没有赶到,就半路渴死了。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重点理解“以”“去”“日中”等词语。 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正午时离人远。 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5孰为汝多知乎?
51、 谁说你多智慧呢? 点拨:重点理解“孰”“知”等词语。三、两小儿“辩斗”的是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这件事。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一个从肌肤感觉出发,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四、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话回答:1、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2、 反映出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3、 反映出古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可贵精神。4、人类认识事物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有时标准、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五、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
52、单1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话故事(体裁),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第30课狼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窘jing 苫shàn 眈dn 瞑míng 尻ko 黠xiá 隧suì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缀行甚远 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2)一狼仍从
53、60; 从:跟从。 (3)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旧,原来。并:一起。 (4)屠大窘 窘:困窘,处境危急。 (5)恐前后受其敌 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6)顾野有麦场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7)苫蔽成丘 苫蔽:覆盖、遮蔽。 (8)弛担持刀 弛:放
54、松,这里指卸下。 (9)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 (10)目似瞑 瞑:闭眼。 (11)意暇甚 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12)屠暴起 暴:突然。 (13)又数刀毙之 毙:杀死。 (14)一狼洞其中
55、; 洞:打洞。 (15)乃悟前狼假寐 悟:明白。寐:睡觉。 (16)狼亦黠矣 黠:狡猾。(17)眈眈相向 眈眈:注视的样子。 (1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意图。隧:指从柴草堆中打洞。(19)盖以诱敌 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以,用来。(20)止增笑耳耳:罢了。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止有剩骨 &
56、#160;止通只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投以骨。 重点理解“缀”的意思。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把骨头投向(狼)。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重点理解“并”“故”等词语。)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重点理解“窘”“敌”等词语。屠户处境危急,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重点理解“倚”“弛”等词语。屠户于是奔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重点理解“少时”“犬”等。过了一会儿,
57、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点拨:重点理解“隧”,这里作动词。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重点理解“悟”“寐”等词语。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点拨:重点理解“黠”“变诈”“几何”等词语。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阐述本文主旨。 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
58、,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2、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3、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是议论。它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狼选自聊斋志异,整理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59、160; 桃花源记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俨yn然 阡陌qin mò 髫tiáo 诣yì 间jiàn隔 问津jn 此中人语yù云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2)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4)悉如外人。 悉:都。 (5)具
60、答之。 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 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 惋: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17)遂迷 遂:终天。 (10)及郡下,诣太守。 及:到。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11)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 规:计划。 (13)未果,寻病终。 未果:没有实现。寻:随即
61、,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15)缤纷:繁多的样子。(16)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18)不复出焉 焉:于此。夹岸两岸。夹,在两旁。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 缤纷繁多样子。 复再。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延邀请。 语(yù)告诉。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要通
62、邀,解释为:邀请。4辨析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开朗古
63、: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一词多义】中 年间。(晋太元中)中间。(中无杂树) 志 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闻 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 (sh)舍弃,放下。(便舍船)(shè)房舍。(屋舍俨然)作 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5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至少三个) (1)成语:世外桃源。 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
64、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成语:豁然开朗。 意思:形容由狭窄昏暗变而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成语:无人问津。 意思: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现桃源
65、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6、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点拨:重点理解“异”“穷”等词。渔人觉得这种景象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67、隔。(他们)自己说祖上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
68、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整理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整理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五补充: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
69、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美丽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生活状况:安居乐业;精神状态:自由快乐。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整理为什么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监理工程师土建三控课件
- 师德师风课件
- 2025年浙江省新昌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辅警考试题带答案分析
- 转院患者监护和安全评估护理
- 失禁护理的综合干预方案
- 骨折合并其他疾病护理查房
- 工程问题课件制作
- 工程识图制图课件
- 2025年度房屋装修合同协议书-现代简约风格装修范本
- 2025版粉刷工程合同续签通知
- 新版中国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指南
- 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的实践与挑战
- 汽车维修轮胎服务方案范本
- 保洁巡查记录表
- 亲子农庄商业计划书
- 成事的时间管理
- 风险分级管控责任清单(路基工程)
- 叉车技能大赛方案
- 森林法应知应会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3年江西九江市湖口县司法局招聘司法行政辅助人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仪器校准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