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基于(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450个,其中250个会写。3.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基于(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5.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6.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7.积累自己喜欢的
2、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万字。基于(三)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2.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教材分析本单元为专项识字,共编排了四篇识字课文,将汉字集中学习融人到多样化的形式之中。其中神州谣以“三字经”的形式写出了祖国的山川美,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产生热爱之情;传统节日以儿歌的形式逐一列举了我国传统节日,丰富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贝”的故事通过呈现象形文字“贝”的演变,初步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中国汉字文化的兴趣;中国美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一组中国特色的美食,有效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与
3、此同时,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长大后做什么,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又能够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三,这部分不仅用字、词、句等方面的训练形式让学生有效实现单元学习认知的巩固与内化,还借助诵读的相关练习让学生在读中丰富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并在短文阅读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良好语感,激发独立阅读的兴趣。学情分析由于本单元所选编的学习内容形式有趣,读来朗朗上口,且涉及到的知识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因而进入本单元学习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愿望比较强烈,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认知心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尽量只扮演点拨、指导的角色。与此同时,学习本单
4、元时,孩子们诵读课文的能力已经有所提升,教师要充分借助教材特点指导他们进行诵读,让他们在读中不断实现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内化。不过,对于本单元主题“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这一点,孩子们还不能够准确理锯,这需要教师针对教材内容予以归纳引领,让他们通过学习真正激发热爱祖国以及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单元教学要求 1.认识6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2个,会写36个字,会写37个词语。2.能利用韵语、形旁与字义的联系、借助图片识字。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的表达效果;能说出用“炒、烤、烧”等方法制作的美食。4.积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等词语。5.朗读神州谣,能背诵传统节日,初步
5、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和文化的悠久。6能讲汉字“贝”的故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7.能把自己长大后想干什么说清楚,简单说明理由。8.能把听明白同学说的内容,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疑问。9.能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想到的食物,理解词语意思。10.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正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11.知道“鹿、金”等字可以作为部首,记住这些部首字,能用这些部首查字典。12.能发现“火”与四点底,心与竖心旁,刀与立刀旁等偏旁之间的联系及表示的意思。13.能按顺序背诵十二生肖,初步了解生肖文化。14.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了解小柳树想法的变化,能明白事物各有长处的道理。识字1. 神州谣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认识常用汉字
6、450个,其中250个会写。2.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3.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篇幅较小却内涵丰富的歌谣,全文有4个小节。一小节概要地写了神州大地山川壮美,风景如画;二小节列举了4个代表性的事物,具体描绘了神州大地之美,三小节讲了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是不能分割的一家人;四小节写各族人民情谊深厚,精诚团结,为实现中华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儿歌句式整齐,每节4句,每句3字,韵脚a和ong有规律交替出现。学情分析 学生诵读课文的能力已经有所提升,教师要充分借助教材特点指导他们进行诵读,让他们在
7、读中不断实现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内化,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尽量只扮演点拨、指导的角色。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州、涌、峰”等15个生字,学会“州、湾、岛”等9个生字。积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等8个词语。会写1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中国地图;歌曲我的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我的中国心评价任务1通过小组检测认识本课“州、涌、峰”等15个生字,学会“州、湾、岛”等9个生字。积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等
8、8个词语。会写10个词语。2通过班级和小组展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班级展示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的表达效果。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州、涌、峰”等15个生字,学会写“州、湾、岛、峡、民”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1播放歌曲我的祖国,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观看画面,然后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教师适时引入:孩子们,我们的祖国不仅历史文化悠久深厚,而且地域辽阔、山川秀美。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识字”去感受感受吧!2板书课题:神州谣,指导学生读题,注意读准生字“州”的读音,同时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州”,
9、提醒他们正确的书写笔顺:点、撇、点、竖、点、竖,同时要注意撇画和竖画之间基本等距,且中间一笔竖画略短。3简单释题,引导学生明确“神州”是指“中华”,“谣”是“歌谣”的意思,即随口唱出的韵文。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这篇课文的叙述形式有什么特点。2同桌间交流检查读书情况,及时进行字音朗读纠正,并在容易读错的地方做上记号。3学生交流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容易读错的字、词,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拍取生字卡片“耸、峡、浓、繁”等,提醒读好“耸”的后鼻音,“浓”既是后鼻音,同时声母又是鼻音“n”,“繁”不要读成了“敏”。4指名学生说说这篇课文的叙述
10、形式有什么特点(都是三个字),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本课属于“三字经”形式,同时逐句出示课文,指名学生朗读句子,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注意指导学生读出句子间的停顿与节奏感。5完整出示课文内容,指名学生朗读、齐读课文。6再读课文,想想每一句分别都写了什么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用简洁的话进行表述,同时归纳小结(第一句引出神州山川美,第二句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山川河流名称,第三句写台湾大陆是一家,第四句写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最后,引导他们明确“神州、中华”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名称。(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简单梳理,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中华神州”的?教师根据
11、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山川、民族,同时引导他们分别从文中找出两方面各自所在的小节(山川:第1-3小节,民族:第4小节)。7.指导学生再次练习朗读课文,注意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试着读出感情。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抽取课文中的生字卡片,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教师适时进行正确朗读指导。2巩固识字小游戏:教师随机抽取生字卡片,小组比赛开火车朗读,看看哪个小组把火车开得最顺畅,教师再次针对易读错的生字进行朗读强调。3过渡:刚才大家把生字读正确了,但是,要想真正掌握它们,我们还得会书写。老师这里有四个生字(课件出示“湾、岛、峡、民”),请大家认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说说在书写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2、(1)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指名学生板演四个生字,并引导其他同学对他们的书写进行评价,同时,提醒学生从生字占格、笔画规范以及笔顺正误几个方面进行点评。(2)教师结合学生的书写及评价在田字格中进行书写修正,重点提醒他们注意:“湾”注意右边“弯”上下两部分要紧凑;“岛”是半包围结构,第四笔的折部写宽大些,“山”字略小;“峡”左边的“山”下面的横画要变成平提,右边“夹”的两笔横画之间距离不要过大;“民”的第三笔是竖提,末笔斜钩要舒展,最后直接挑钩。(3)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祝检查书写情况,并及时进行书写反馈。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我们的神州大地到底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作者会说它“可入画”呢?
13、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探讨,相信大家一定会对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更深入的认识。板书设计: 山川 识字1 神州谣 民族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会写“族、谊、齐、奋”4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诵读,初步培养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的学习兴趣,并能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引入学习 1出示课文,指名朗读、生齐读,教师适时进行字词规范朗读指导。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是从哪两方面来写“我神州”的(山川的状貌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山川、民族,同时引入学习:这节课我们继续诵读这首韵味十足的“三字经”神州谣。 二、精读课文,体悟文
14、情 1质疑:在课文的作者的心中,我们祖国的山川都美到了怎样的程度? 2学生交流(可入画),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入”的意思(画人、画进),同时归纳板书:如画,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第1小节,注意在读“山川美,可入画”时,语调要放得轻柔、舒缓一点。 3课件出示课文第2小节,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看看作者都给我们描述了祖国昀哪些山川?边读边圈出它们的名称。 (1)学生交流,课件适时聚焦“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同时引导学生简单交流对这些山川的了解。教师肯定学生的认知,并予以认知补充:“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千米,被称为“母亲河”;“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
15、”青藏高原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比黄河长800余千米,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珠峰”全称“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高峰,海拔约8848米。藏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第三的意思,因珠峰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珠穆朗玛”意为第三女神。 (2)依次播放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自己的感受(长城雄伟壮观),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知黄河、长江的汹涌气势以及长城、珠峰的雄伟壮观,并板书:气势汹涌、雄伟壮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
16、文第2小节,注意读出画面感以及对祖国山川的喜爱之情。 (4)延伸:除了课文中所列举的几处山川,你还了解其他哪些山川? 生:我去过黄山,觉得那里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真是人间奇迹! 师:你的话让我想到两句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足以说明黄山的秀美! 生:我还在电视上看到过黄果树瀑布,那气势壮观极了! 师:确实有人间仙境之感。 生:我还从姐姐的语文书中知道了“京杭大运河”是人间的奇迹。 师:孩子们,看到这些风景名胜,你们心里除了热爱(板书:热爱),还有怎样的感觉? 生:我觉得我们的祖国太了不起了,有这么多迷人的景色! 师:我听出了你心中满满的自豪之情啊(板书:自豪)!来,让我们带
17、着热爱和自豪之情再把课文第1、2两小节读一读。 (5)学生齐读l、2两小节。 4课件出示宝岛台湾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对图上肉容的认知,教师适时补充出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台湾和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的状貌,同时明确宝岛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板书:两岸一家)。出示课文第3小节,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两岸一家”的亲情感。 5过渡:不光是大陆和台湾,其实我们祖国各民族更是情深意浓(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展示各民族团结共处的画面),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懂得各族人民亲如兄弟的感情。 (1)教师引读课文最后一小节,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从这一小节中体会到了各民族之间怎样的关系(板书:团结)
18、?他们的共同理想又是什么(各族人民一齐奋发、共同繁荣)?教师补充板书:共同繁荣。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小节,在朗读中体会民族团结、共同奋发与繁荣的情感和决心。 6指导学生将课文四个小节连起来朗读,注意读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自豪之情。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余下的四个生字“族、谊、齐、奋”,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情况并进行书写认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注意从字的结构特点以及笔画书写要领等不同方面进行交流,同时对他们的观察发现予以肯定。 2教师进行范写指导:“族、谊”两个字是左右结构,且都是左窄右宽型,其中“族”右边下半部分“矢”的最后一笔是捺画,“谊”右边“宜”的横画较多
19、,注虑横画之间等距、紧凑;“齐、奋”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且都是上展下收型,注意将上半部分的撇、捺写得舒展。学生跟随教师的范写指导进行书空练习。 3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注意根据他们的书写不足进行及时强调指导,重点是两个上下结构字的收、放处理。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作为中国人我们确实应该为能够拥有如此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后不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播放我的中国心)。板书设计: 山川如画:气势汹涌、雄伟壮观 识字1 神州谣 (热爱、自豪) 民族团结:两岸一家、共同繁荣识字2. 传统节日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认识常用汉字450个,其中250个会写。2
20、.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3.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4. 背诵优秀诗文。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全文共有8句,前7句话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第8句与第1句相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学情分析学生诵读课文的能力已经有所提升,教师要充分借助教材特点指导他们进行诵读,让他们在读中不断实现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内化。不过,对于本单元主题“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这一点,孩子们还不能够准确理锯,这需要教师针对教
21、材内容予以归纳引领,让他们通过学习真正激发热爱祖国以及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贴”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能够进行背诵积累。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种类,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儿歌诵读。教学难点:了解传统节日的美好寓意,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儿歌中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生字卡片评价任务 1通过小组检测认识“传、统、贴”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等9个生字。会
22、写12个词语。 2通过班级小组展示背诵课文。 3通过班级小组展示能按时间顺序排列传统节日文化。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传、统、贴”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初步了解儿歌内昝,知道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名称。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1教师板书“节日”二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节日”的认知: 生:我知道放寒假过后我们要过的节日叫“春节”。 生:我知道3月12号是“植树节”,在那一天我们要栽树绿化环境。 生:我还知道农历的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在那一天我们要吃粽子、看龙舟赛。 师:大家刚才说到了
23、很多节日的名称,但是在这些节日里,有一些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但外国人从来不过的节日,这些节日有一个有趣的名称一“传统节日”(板书:传统)。 2过渡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趣味儿歌传统节日,了解关于“传统节日”的知识。指导学生齐读课题,强调读准“传统”,同时简单释题(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独有的节日)。 二、自主学习,了解节日 1课件播放儿歌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听读并注意儿歌中生字的读音,同时感知儿歌的节奏和韵味。 2学生自主朗读儿歌,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练读几遍。 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的情况: (1)抽取课文中的生字卡片,指名朗读、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教师适时进行生
24、字的朗读纠正指导,注意提醒读准“巷、郎、饼、赏”几个字的后鼻音,同时,注意“闹”字的声母是鼻音“n”,“转”是多音字,在本课应该读第三声。 (2)逐句出示儿歌,指名朗读,教师随文再次进行字、词的朗读强调,同时指导他们读好句子的停顿与节奏(大街小巷人如潮、先人墓前去祭扫、粽子艾香满堂飘、十五圆月当空照)。 (3)指导学生将儿歌连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再读儿歌,看看儿歌中分别都给我们列举了哪些传统节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重阳节,同时引导他们联系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知看看儿歌都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将这些传统节日串联起来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儿歌是按照
25、时间顺序来介绍这些传统节日的,同时,引导他们明确“春节”是农历一年的起始。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课文中双横线内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再次进行朗读强调与指导,特别要提醒他们读准“饼”的后鼻音。同时,利用识字小游戏再次进行生字认知巩固(教师随机指读生字,引导学生进行抢读,看看谁的反应最快、读得最准确),教师针对容易读错的生字及时予以强调。 2. 出示课后田字格内本课需要会书写的4个生字“贴、街、舟、艾”,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并按照不同的结构说说各自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根据他们的交流情况适时进行范写指导,强调“贴”字是左右结构且符合“左窄右宽”的书写特点
26、,左边“贝”的点画不要写得过大,右边“占”下面的“口”要写得扁而阔;“街”中间部分两个“土”要注意横画紧凑、等距,最后一笔横画要变成平提;“舟”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艾”下面的撇、捺要写得略微舒展。 3学生根据老师的范写指导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了解他们的书写情况,并及时抓住他们书写有误的地方予以强调与指导。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孩子们,对于这些中国传统节日,你们都有多少了解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儿歌,相信你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布置作业:继续搜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知识。板书设计: 识字2 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第二课时
27、课时目标: 1会写“敬、转、团、热、闹”5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够背诵。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同时激发自觉探究更多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复习引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传统节日这首儿歌中所提到的一些传统节日名称,你们还能够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说说它们分别都是哪些传统节日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重阳节,同时出示连线题(一组是节日名称,另一组是“贴窗花”等对应的节日风俗词),指名学生准确地将节日与对应的节日风俗词连起来,教师根据学生的连线适时进行纠正,并引导他
28、们进行诗歌诵读。 2质疑引入:为什么会有这些传统节日,它们到底都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于棼下来,就让我们继续从儿歌中了解有趣的传统节日文化吧。 二、精读儿歌,丰富认知 1出示儿歌,引导学生认真朗读并看看不同的传统节日里各自都有哪些风俗习惯。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引导他们分别从儿歌中我到有趣的习俗,并随文理解词语“祭扫”(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 2过渡:孩子们,课文对传统节日文化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描述,课前老师已经布置给你们了解、搜集更多关于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的任务,你们顺利完成了吗?那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开展一次“传统节日我了解”学习分享活动。 3引导学生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深入组间了
29、解他们的交流情况,注意引导他们抓住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别人说过的内容就不要再重复,只做适当补充即可。 4交流对节日文化的认知: (1)指名同学按照节日的顺序依次进行班内分享、补充: 生:我知道春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节日,表示春天就要到来了。 生:春节还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每到春节的时候,很多人都要从很远的地方赶回家里跟家人团聚。 生:我还知道过春节又叫“过年”,我们中国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窗花,还要给亲戚拜年。 师:看来你们不仅了解了春节的意义,还知道了关于它的有趣习俗。在过春节的时候,人们的心情如何呢? 生:因为一家人在一起过年,大家的心情都很不错,见面了还会说一些问候、祝福的话。
30、生:春节的时候,人们穿的都是好看的新衣服,到处都是欢乐喜庆的气氛,感觉到处都是崭新的,所以心情自然都非常开心。 师适时出示几幅过春节时人们活动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图,进一步感受过春节时特有的节日欢乐祥和的气氛。 师:那你们能把这样开心、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2)出示儿歌第一句“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齐读儿歌。 (3)继续引导学生交流对其他节日的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进行节日起源、意义、习俗等内容的补充介绍: A“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掴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
31、明节扫墓(简单介绍“介子推”)。 B“端午节”也称端五、端阳。这一天主要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等,据说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设定的重要传统节日(简单介绍“屈原”)。 C“七巧”也称“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的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简单介绍“牛郎织女”)。 D“中秋节”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简单介绍“嫦蛾奔月”)。 E“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有时也会说“九九重阳”,“九九”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一位数中又是最
32、大数,因而有长久长寿的含意。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 5拓展交流: (1)补充出示几首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王安石的元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源远流长。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蒙古族的“白节”,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火把节”以及回族的“开斋节”等)。教师出示一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的图片,并简单介绍各类传统节日的不同寓意。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注意提醒他们边读
33、边在脑海中想象不同节日的场景、画面。 7指导学生试着进行背诵练习,提醒他们注意根据节日的时间顺序进行理解性背诵。指名学生进行背诵展示,教师适时予以点拨、提醒。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剩下的5个生字“敬、转、团、热、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生字的观察,说说在书写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敬”左边笔画较多,写紧凑,右边要写得左收右放;“转”左窄右宽,左边“车”的横画变成平提,右边“专”先写两笔横画,再写竖折折、点,要注意笔画间的紧凑;“团”最后一笔是封口横画,同时内、外两部分之间要做到“围而不堵”;“热”下面四点的方向和间距需要特别注意,其中第一点为左点,后面三点为右点
34、,中间两点略小;“闹”里面“市”的点画与中间的竖画不能连成一画了,且内外两部分同样要做到“围而不堵”。 2学生自主描红、艋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进行书写强调。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通过学习,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都有了哪些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简单小结:孩子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实在是有趣,我们的祖先在生活劳作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创立了形式多样的传统节日,但不论是哪一个节日,无一不寄托了他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板书:形式多样、寓意美好)。板书设计: 识字2 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形式多样、寓意美好)识字3 “贝”的故事课程标准相
35、关要求1. 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汉字250个。 2.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3.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4. 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共有2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引出“贝字。第二自自然段主要讲贝売因为漂亮、珍贵又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人们把贝壳当作钱币使用,因此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列的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 课文用4幅图简洁明了地展示了“贝”字演变的过程。4幅
36、幅图从左到右依次是:贝売实物图、甲骨文“贝”字、小篆“贝”字、楷书“贝”字。图画与课文内容映照,可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贝”字的形态变化过程。学情分析通过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形声字构字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一些常见偏旁,知道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的乐趣。教学目标: 1认识识“甲、骨”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等9个字,会写“动物、贝壳”等9个词语,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12个词语。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
37、点:认识文中的生字,并能够进行正确、美观的书写。教学难点:了解汉字“贝”的字源及其所表达的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甲骨文、象形文字的知识;汉字“贝”的实物图片;生字卡片评价任务1通过小组检测认识“甲、骨”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壳”等9个字,会写“动物、贝壳”等9个词语,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12个词语。2. 通过班级小组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3. 通过班级小组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甲、骨、类”等16个生字,会写“贝、壳、甲、骨”
38、4个生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主要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汉字“贝”的故事的。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人物面部表情“哭”“笑”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画面并观察这两幅图片所对应的汉字(哭、笑)。课件补充出示“哭”和“笑”两个字,继续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字形与所对应的画面之间发现了什么(“哭”字像两只眼睛在流眼泪的样子。“笑”字像人在笑时眯着眼睛,嘴角向上翘的样子)? 2师小结引入:你们真有一双慧眼,一下子看出了其中的奥妙!看来,这些小小的汉字其实并不是一些抽象简单的文字符号,而是生活中真实的事物的另一种有趣的存在形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汉字王国,去感
39、受汉字的神奇!板书课题:“贝”的故事,指导学生读准生字“贝”,同时指导书写,注意最后一笔点画略长,与撇画对称。生在田字格内自主描红、临写生字。 二、自主探究了解课文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的情况,及时根据他们的朗读问题进行个别提醒与指导。 2同桌间进行生字朗读检查,注意及时对朗读错误进行纠正。 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的情况: (1)出示课后双横线内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小组开火车朗读,教师及时进行生字朗读纠正,重点提醒学生读准生字“珍、品、贫”的前鼻音,强调“漂”是多音字,在本课读第四声,而“饰、易”两个字是整体认读音节。 (2)课件出示
40、课文中的词语“贝壳、甲骨文、钱币、钱财、有关、珍贵、携带、饰品”,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甲”在词语“甲骨文”中要变调为第二声,同时补充讲解关于“甲骨文”的知识(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教师随机指名读、学生抢读词语,进一步进行词语认读巩固。 (3)过渡:刚才大家不仅读准了生字的字音,而且把词语也读得十分正确,如果我们再把它们送进课文中,你还能读好它们吗?指名两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好课文第2自然段。
41、生齐读课文。 4引导学生再次认真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关于汉字“贝”的故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次读书并思考: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汉字“贝”哪些方面的知识? (1)学生读书并思考,教师适时提醒他们抓住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概述。 (2)教师简单归纳(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甲骨文中的“贝是由贝类的状貌演变来的,第2自然段写汉字“贝”在古时候的意思,并由此发展成为表示与钱财有关的汉字的偏旁),然后板书:字形演变字义发展。 三、生字巩固,指导书写 1生字识读小游戏:课件出示课文生字,小组同学比赛朗读,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把生字读得全部正确无误。读得正确的生字,教师及时予以表扬,同
42、时对于读错的生字予以范读强调指导,重点提醒几个前鼻音的生字不要读成了后鼻音。 2课件再次出示本课要求会书写的剩下的三个生字“壳、甲、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三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及其笔画、结构上的特点,说说在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生字“壳”上面是“士”,不要写成了“土”。 生:“甲”在书写的时候要先写肩“日”,最后再写中间的竖画而且竖域要落在竖中线上。 生:“骨”字一定要注意上半部中问的笔画是横折。 师:你们不仅观察得仔细,更能够抓住关键的笔画给大家进行书写提醒,特别是对于“坏”字的书写提示,既形象生动,又准确列位。 3教师进行生字的范写指导,并按照同学们的提示再次提醒大家注
43、意三个生字的书写要领,同时要求他们注意横画之间要做到“等距、紧凑”。 4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再次结合他们的书写情况进行重点笔画的书写强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关于汉字“贝”的知识,那么,这个字的字形最初是根据什么演变来的它在意思上又与什么有关系呢?相信通过下节课的学习,这些困惑一定会迎刃而解。板书设计: 字形演变 识字3 “贝”的故事 字义发展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会写“钱、币、与、财、关”5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汉字“贝”的字源及其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汉字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他们对汉字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1出示磁性田字
44、格,指名五位同学板演上节课学过的五个生字“贝、壳、甲、骨、坏”,引导其他同学进行书写评价,看看他们是否能做到把生字书写得既正确又美观。教师适时在田字格内进行书写纠正与修改,注意提醒“骨”上半部中间的横折、“坏”右边“不”字的撇画与左边“提土”之间的笔画穿插。 2.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汉字“贝”的知识的,教师适时归纳板书:字形演变、字义发展,同时引导学生齐读课文。 3过渡引入;“贝”的字形是如何演变的,字义又是怎样发展的呢?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贝”的故事。 二、探究学习。深化认知 1自主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自己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 (1)学生读书思考,教师适时指名进行
45、读书交流,课件适时出示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看看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共有2句话,其中第一句话写贝壳对于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的作用,第二句话用甲骨文引出汉字“贝”的最初字形)。 (2)质疑思考:这段话的重点是哪一句(第二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这段话主要是介绍汉字“贝”的字形最初源自贝类的两扇贝壳的样子。同时课件出示汉字“贝”的字形演变,引导学生观察与比较四个不同字符在形状上的相似之处以及依次所发生的变化(最初就是贝壳的本来样子,然后就出现了贝壳的轮廓,最后逐步将外面的轮廓直接变成了半框,中问部分则演变成了撇、点两笔画),同时板书:贝。 (3)教师适时归纳小结:像这样直接由
46、大自然的事物状貌演变来的汉字就叫“象形文字”,同时简单补充象形文字的资料(最初来自于图画的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随着不断演变,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 (4)拓展延伸:除了汉字“贝”,你还知道哪些象形文字(日、月、水、火),教师适时补充出示最常见的几个象形文字“日、月、水、火”由图画到文字的演变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这类汉字有超的字形变化过程。 2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自己对汉字“贝”又有什么了解。 (1)学生交流: 生:我知道了在古时候人们为什么会把贝壳当成钱币使用(课件出示几幅贝壳作为钱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具体感受)。 师: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其中的原因说
47、清楚吗? 生:主要是因为贝壳很漂亮、珍贵,所以人们喜欢把它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师:那么什么样的东西才是“珍贵”的呢? 生:很少见的,一般人都没有的东西才是珍贵的。 师:对,正是因为贝壳漂亮且不常见,所以很多人都想拥有贝壳,那么贝壳自然就成了“珍贵”的物品,并且人们还特别喜欢把它戴在身上作为装饰呢。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我觉得还因为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所以人们才把它当作钱币。 师:“随身携带”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贝壳比较小、轻,带在身上很方便,就像我们平时带钱那么容易。 师:同学们,正是因为贝壳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很自然地就成为了最初的货币(板书:漂亮、珍贵、便携、不易损坏 当作钱币)
48、 (2)质疑探究:既然最初的贝壳被当作了货币,那么,当后来汉字“贝”演变成了部首时,含有“贝”字部的汉字在意思上又与什么有关呢? (3)学生自主朗读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汉字的意思与部首所表示的意思有关,因而凡是含有“贝”字部的汉字意思上都与“钱财”有关。 (4)教师补充出示其他含有“贝”字部的汉字“财、赏、赌、账、贺”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字义与偏旁之间的关系。 3指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边读边联想“贝”的字形以及字义的变化。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剩下的五个生字“钱、币、与、财、关”,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并说说自己的书写认知。教师适时进行书写指导,重
49、点提醒注意“钱”左边最后一笔是竖提,右边的斜钩要注意逐渐向右下行笔;“币”的第一笔是短撇且较平;“与”的第二笔是竖折折钩,同时注意竖勾部分要略向内收;“财”右边“才”的撇画要托住左边“贝”的点画;“关”上面的相向点不能写大了,下面的撇、撩则要写得舒展。 2学生认真描红、临写五个生字,教师巡视检查,及时予以重点笔画、结构的书写强调。 四、课堂小结 怎么样,我们的汉字是不是很有趣?其实,在世界上所有的文字中,我们的汉字文化是最有意思的,我们的祖先在创造这些汉字时,确实富于智慧和想象力,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又怎能不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呢? 板书设计: 字形演变:贝识字3 “贝”的故事 字义发展:漂
50、亮、珍贵、便携、不易损坏当作钱币识字4 中国美食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 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汉字250个。2.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3.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材分析本课是以形声字为主体的归类识字,形声字分布在美食名中,主要包括草字头,火字旁、四点底3个偏旁。7种菜肴名,每种包含着一种烹饪方法。烹饪方法、蔬菜名、主食名包含需识记的生字。泡泡“我还能说出更多的家乡美食”,是基于学生经验的美食种类拓展,是对第一二部分内容的丰富和拓展。学情分析通过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形声字构字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
51、了一些常见偏旁,知道了声旁表表音,形旁表义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的乐趣。教学目标: 1.认识“菠、煎”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烧、茄”等9个字,会写“美食、红烧”等6个词语。2.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烫、焦”等字,发现偏旁“火”和和“m”的联系。3.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4.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美食。 教学重点:准确认读生字,并能够正确、美观地进行生字书写。教学难点:感受中国美食文化,激发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美食等卡片;搜集关于中国美食的资料评价任务1. 通过小组检测认识“菠、煎”等15个生
52、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烧、茄”等9个字,会写“美食、红烧”等6个词语。2. 通过班级小组展示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烫、焦”等字,发现偏旁“火”和和“m”的联系。3. 通过班级小组展示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4. 通过班级小组展示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美食。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菠、煎、腐”等16个生字,会写“烧、茄、烤”等9个生字。 2能够正确认读中国美食的名称。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出课题 1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很多好吃的美食。 生:我知道这是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播放的是全国各地很有名气的美食
53、。 师:是啊,这些美食不仅色彩鲜艳夺目,最重要的是它能够用自己独特的味道诱惑着我们。孩子们,你平时都吃过哪些美食? 生:我吃过铁板鱿鱼。 生:我吃过四喜丸子。 生:我非常喜欢吃我们老家的红烧土公鸡。 生:我最喜欢吃我妈妈做的鸭血粉丝。 师:哎呀孩子们,昕了你们的介绍,老师都有些垂涎欲滴啦!想不想了解更多的中国美食? 生:想! 师:那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美食家族,去认识咱们中国的美食。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板书书空课题,同时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说说自己在朗读课题的时候的真实感受(想流口水、特别想知道都有哪些美食)。 二、自主学习。认读字词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拼读生字,注意
54、读准字音,并能够将生字带进课文中的词语中进行准确朗读。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朗读的情况,注意及时纠正生字朗读错误。 3班内检查学生的生字朗读情况: (1)随机抽取课文中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予以范读指导,重点指导“煎”的声母是“J”(不耍读成了“前”的音),“茄”不能读成了“加”的音,“蒸”是后鼻音“zheng”,而“炖”的韵母是“un”,不能读成了“en”,另外,“炸”是多音字,在本课读第二声“zha”。生齐读生字。 (2)课件出示课后双横线内的生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想一想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教师适时提醒他仳抓住生字的偏旁,通过偏旁与字义相结合的方式记住生字。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修协议中介合同样本
- 装修售后维护合同范本
- 基金合同 合伙协议书
- 纯佣带货协议合同样本
- 网络文化经营合同范本
- 给位配送蔬菜合同范本
- 美业产品合作合同范本
- 药材成品销售合同范本
- 老街商铺转让合同范本
- 2026年生物质压缩成型设备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预测分析报告
- (高清版)DB13∕T 6093-2025 《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技术规程》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中药外用制剂管理办法
- 公司干部培训管理办法
- 消防燃烧学 第2版 和丽秋 习题及答案 第1、2章 燃烧基础、着火与灭火基本理论
- 【课件】共点力的平衡+第1课时(课件)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大学入团考试题及答案
- 脓毒症急救与护理
- 老年痴呆症病人护理
- 船员机工面试题库及答案
- “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赋能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成效探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