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场:_ 座号:_ 班级:_ 姓名:_ 芒市第一中学 2016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卷面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48分)1、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2、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

2、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3、明代福州的绸丝、漳州的纱绢、漳泉的糖等“无日不走分水岭及蒲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但“闽不畜蚕,不植木棉,布帛皆自吴越至”。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手工业技术发展相对均衡 B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C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D区域间贩运贸易发展迅速4、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

3、现。“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 )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D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5、战后(美国)人们所憧憬的安全而充实的生活得到了助力。强大的政治文化奖赏追随者,不遵从者则被边缘化,国内的遏制也由此加固。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 经济危机后的社会萧条 B. 冷战时的意识形态对立 C.经济全球化对美国的冲击 D. 恐怖主义造成的恐慌6、某一时期,欧洲人为年轻人制定了新标

4、准:他必须谈吐敏捷,必须精通体育和武艺,必须懂得跳舞并会欣赏音乐。他应该懂得拉丁文和希腊文。新标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 文艺复兴运动 B. 宗教改革运动 C. 启蒙运动 D. 工业革命7、明人宋应星说:“(缙绅)稍有羡金,必牢藏,为终身与子孙之计。其在今日有钱闲著者,惟恐子息不生,耽耽访问故宦之家,子孙产存而金尽者,与行商坐贾有能而可信者,终朝俵放,以冀子钱”。从中可以看出(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缙绅借款无资格限制 C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 D商业资本渐趋于活跃8、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 “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

5、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B. 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D. 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9、下表是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关于美国报道的不同态度文章数量统计表。该表可以说明( )1960年第一季度1975年第一季度1985年第一季度积极报道0251消极报道3238188中性报道1610224A外交关系的变化影响新闻报道 B国家实力成为新闻报道的基础C新闻报道追求客观性和时效性 D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消除10、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

6、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11、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12、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7、以负陛下。”其中的表白体现出( )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 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 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13、太平天国时期有这样一张布告:“殷实之家,务要投诚纳贡,以助军饷,贫寒之民,出力报效,共同剿灭胡奴,同扶真主。”该材料表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性质 B天国政权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C天朝田亩制度的“均田”政策被实行 D天国政权通过消除封建剥削关系吸引农民的拥护14、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该统计表反应了( )年代案件总数长工案件短工案件雍正17211740401921

8、乾隆1741176081374417611780934350178118001314883嘉庆18011820283107176A鸦片战争前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B. 雇工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C农村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 农业的雇工现象进一步发展15、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表示:“富疆之镱,全籍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不久辞职,全力从事铁路建设,接受了“筹办全国铁路全权”的铁路督办职务。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成立时,又亲自担任会长。1918年秋,他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修建10万英里铁路的计划。这说明( )A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孙中山是发展中国铁路事业的先行者C铁路

9、是最普及、最受青睐的运输方式 D近代中国开展铁路建设的重要性16、下表是1795年法国作家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一书中的部分目录:这表明作者认为( )第四个时代人类精神在希腊的进步下迄亚历山大时期各种科学分类的时期第七个时代科学在西方的复兴从科学最初的进步下迄印刷术的发明第八个时代从印刷术的发明下迄科学与哲学挣脱了权威的束缚的时期A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自己 B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不断融合C历史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 D科学技术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17、卢梭在爱弥儿里写道:“你想依赖现时的社会秩序,而不知道这个秩序是不可避免地要遭到革命的。大人物要变成小人物,富人要变成穷人,贵族要变成平民

10、,你以为你能避免命运的打击吗?危机和革命的时代已经来到。”这表明卢梭( )A要求重订社会契约 B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C宣扬人民革命的理论 D要求实行均贫富18、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 B致力于社会和谐与安定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正平等19、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

11、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20、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几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B. 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 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21、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

12、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先讲中国史,当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以及学术、技艺之隆替,武备之弛张,政治之沿革,农、工、商业之进境,风俗之变迁等事。”这反映出( )A中国教育完成了近代化 B. 教学内容适应了社会发展C清末培养出了大批人才 D. 清王朝继续加强君主专制22、甲午开战前的1893年,日本拥有十人以上工人的工厂,有3019家,其中使用蒸气动力的675家。工人人数38万人。铁路2039.6英里,使用蒸汽动力的轮船11万吨。日本完全实现了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而与此同时,中国官办工业企业24家,私人资本兴办的工业企业,也只有10

13、0多家。只能给古老的帝国提供一点近代化工业的“点缀”而已。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近代工业实力决定战争性质 B. 日本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C中日近代化程度决定战争胜负 D. 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化停滞不前23、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24、在欧洲人眼里,地球的真

14、实构成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中世纪的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幅射开来,代表三座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造成当时地图形状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缺乏对世界其它地区的了解 B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C中西方当时从未有过任何的联系 D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异常缓慢二、材料解析题(3个小题共52分)25. (25分)“五一”小长假在即,中国旅游市场又将迎来消费高峰,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严格整治我国旅游市场。纵观历史,旅游业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旅游活动及旅行社的出现托马斯·库克组织旅游活动的开展标

15、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1841年禁酒大会: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方式,组织了一次570人规模的团队活动,从英国中部的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去参加禁酒大会,他是活动的筹备和组织者,自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是现代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但这次活动还不能作为旅行社产生标志。因为:第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不是单纯的消遣旅游;第二,托马斯·库克组织这次活动也不是出于商业目的(只售出1先令的来回车票)。它只是为以后正式创办旅行社打下了基础。 1845年莱斯特利物浦消遣旅游活动:1845年,托马斯·库克决定开办商业性的旅行社业务,并于当年夏天首次

16、组织团体消遣旅游。这次团体旅游活动是从莱斯特出发,最终目的地是利物浦。全程为期一周,参加人数为350人。 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1872年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旅游。 【材料二】中国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中国旅游活动局部存在,未形成产业:与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活动紧密联系,西方的商人、传教士、学者和一些冒险家来到中国,在一些通商口岸和风景名胜地区巧取豪夺,建造房舍,供其经商、传教、游览和休憩之用;旧中国政府与西方列强建立外交关系,向西方各国派驻使节,不少外交官员考察异域,游历甚为广泛;不少人民出国出卖劳动力,其中也有一些人在谋生之余顺道游览观赏;为学习西方的科技知识

17、,不少青少年漂洋过海出国留学,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出现“留学热潮”,得以游学欧美。导致旅游业有一定发展。1923年,陈光甫在上海商业银行成立旅行部,即中国旅行社,这是中国第一家旅行社。1927年,更名中国旅行社。旅馆从清代末期开始发展。有外资经营的西式旅馆,民族资本经营的中西式旅馆,铁路沿线的招商旅馆以及公寓等:  到了现代,两大旅行社系统成立:一是1954年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及其分、支社,二是1957年由各地的华侨服务社组建而成的华侨旅行社(1974年改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及其分、支社。(1980年成立的中国青年旅行社系统,共为旅行社三大系统)前者负责接待外国

18、自费旅游者,由国务院及地方政府的外事办公室领导;后者负责接待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及台湾同胞,属于政府的侨务系统。体制方面名义上定为“国营企业”,实际运作中都是行政或事业单位而不是企业。(1979年以前政府办旅行社主要是为了争取外国人和华侨来访,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同情和支持新中国,以扩大中国的对外影响,属于友好接待性质。那时对旅行社的要求主要是取得接待工作的政治效果而不是经济效益;主要根据政治条件选择接待对象,而不是广为招徕;旅行社的体制也是行政或事业单位而不是企业。) 随后改革开放至今,旅游业一直成为我国的第三产业中的蓬勃产业。(1) 根据材料一,概括托马斯库克组织的旅游活动在不同阶段的发

19、展特点。(10分)(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谈谈我国近现代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原因。(15分)26. (12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建国后不同时期中国人口结构示意图 (单位:万)(图10)根据材料中的信息, 提取两项有关建国后不同时期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7.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有人认为:中医思想将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单的归结为阴阳和五行,是比较注意表象的,而不能真正认识疾病的本质,因此说中医是一种经验的集合。而西医是建立在细胞学、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是所有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大成,是相对微观的,一切力求具体,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系统科学。 中西医比较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掀起了废止汉医的思潮,而彼时以进化论为主要思想武器的青年鲁迅笃信新医学西医。他认为:“进化的途中,总须新陈代谢。所以新的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进化的路。” 鲁迅热风·随感录 【材料三】(日本医学)运动也给近代中国医界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广泛深入而又旷日持久的论争。 近代中西医学观的碰撞与交融(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中医逐渐式微”的主要原因。(9分)(2)据上述材料,概括评价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医学改革所产生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