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汉语常用语气词_第1页
高考古代汉语常用语气词_第2页
高考古代汉语常用语气词_第3页
高考古代汉语常用语气词_第4页
高考古代汉语常用语气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汉语常古代汉语常用语气词用语气词v一、语气词一、语气词v语气词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语气词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v既不充当句子成分,也不表示成既不充当句子成分,也不表示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只表示各种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只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气。v语气词按照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语气词按照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可分为三类:句尾语气词、句首可分为三类:句尾语气词、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语气词、句中语气词。v1.句尾语气词句尾语气词v古代汉语常用的句尾语气词有:古代汉语常用的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等。也、矣、乎、哉等。v(1)

2、也也v“也也”用在句尾,含有判断、肯用在句尾,含有判断、肯定、确认的语气。定、确认的语气。“也也”的用法的用法主要有六种:主要有六种:v“也也”用于判断句,帮助谓语用于判断句,帮助谓语进行判断。如:进行判断。如:v陈胜者,阳城人陈胜者,阳城人也也。史记史记陈陈涉世家涉世家v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通江水也也。 巫山、巫峡巫山、巫峡v “也也”用于叙述句,表示对用于叙述句,表示对所述情况深信不疑。例如:所述情况深信不疑。例如:v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难图也也。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克段于鄢v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

3、也也。王子坊王子坊v “也也”用于复句最后一个分句用于复句最后一个分句的句尾,表示对前面论断的肯定的句尾,表示对前面论断的肯定和确认,加强全句的语气。例如:和确认,加强全句的语气。例如:v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路也也。孟子孟子许行许行v虽杀臣,不能绝虽杀臣,不能绝也也。墨子墨子公输公输v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也。韩韩非子非子初见秦初见秦v用于祈使句,表示命令、禁止、用于祈使句,表示命令、禁止、祈使等语气。例如:祈使等语气。例如:v不及黄泉,无相见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也!左传左传隐隐公元年公元年(表命令表命令)v(项伯项伯)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4、: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毋从俱死也也!”史记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表禁止表禁止)v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曰: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曰:“不足为外人道不足为外人道也也。”陶渊明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源记(表祈使表祈使)v用于感叹句,表示感叹语气。用于感叹句,表示感叹语气。例如:例如:v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上:“恶恶!是何是何言言也也!”(2)矣矣“矣矣”和和“也也”的区别:的区别:“也也”表表静态静态,“矣矣”表表动态动态;“也也”不表示变化过程,只把不表示变化过程,只把对事物的对事物的判断判断告诉别人,告诉别人,“矣矣”强调事物的发展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变化,把事物发,把事物发展变化中的状

5、况当作新情况告诉展变化中的状况当作新情况告诉别人;别人;“矣矣”与现代的与现代的“了了”大致相当,大致相当,“也也”字则没有与之相当的现代字则没有与之相当的现代语词。语词。v“矣矣”表示的事物发展变化过程,表示的事物发展变化过程,有两种意义:有两种意义:v“已然已然”阶段:表示事情已经阶段:表示事情已经发生,但仍把事情发展的现阶段发生,但仍把事情发展的现阶段作为新情况告诉别人。例如:作为新情况告诉别人。例如:v鸡既鸣鸡既鸣矣矣。(。(诗经诗经鸡鸣鸡鸣)v余病余病矣矣。左传左传成公二年成公二年v吾知所过吾知所过矣,矣,将改之。将改之。左传左传宣宣公二年公二年v“将然将然”阶段:事情尚未发生,阶段

6、:事情尚未发生,但预料将要发生,把它当作新情况但预料将要发生,把它当作新情况告诉别人。例如:告诉别人。例如:v孔子曰:孔子曰:“诺,吾将仕诺,吾将仕矣矣。”论语论语阳货阳货v吾属今为之虏吾属今为之虏矣矣。(。(鸿门宴鸿门宴)v吾君已老矣,已昏吾君已老矣,已昏矣矣。(。(谷梁谷梁传传僖公十年僖公十年)v v“矣矣”的用法:的用法:v用在叙述句句尾。例如:用在叙述句句尾。例如:v鸡既鸣鸡既鸣矣矣。(。(诗经诗经齐风齐风鸡鸣鸡鸣)v吾属今为之虏吾属今为之虏矣矣。(。(史记史记鸿门鸿门宴宴)v用在复句中的后一分句末尾。用在复句中的后一分句末尾。例如:例如:v君能补过,衮不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矣。左传左

7、传宣宣公二年公二年v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矣。论论语语宪问宪问v用在描写句句尾:用在描写句句尾:v天下苦秦久天下苦秦久矣矣。史记史记陈涉世家陈涉世家v今老今老矣矣。左传左传僖公三十年僖公三十年v甚甚矣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列子列子汤问汤问v用在疑问句句尾,这种疑问句用在疑问句句尾,这种疑问句中必然还另有专门表示疑问的词,中必然还另有专门表示疑问的词,如:如:v敬诺。年几何敬诺。年几何矣矣?战国策战国策赵策赵策v何如斯可谓之士何如斯可谓之士矣矣?论语论语子路子路v用在祈使句句尾:用在祈使句句尾:v先生休先生休矣矣!战国策战国策齐策齐策v善哉,吾请无攻宋善哉,吾请无攻宋矣矣。

8、墨子墨子公公输输v(3)已已v用法与用法与“矣矣”相似,主要是相似,主要是说明动作行为的既成状态、对说明动作行为的既成状态、对将来的判断和肯定,侧重于一将来的判断和肯定,侧重于一种限制语气,即说话人认为只种限制语气,即说话人认为只能如此,可译作能如此,可译作“了了”。v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有涯随无涯,殆已。已。庄子庄子养养生主生主v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已。史史记记货殖列传货殖列传v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已。国语国语越语上越语上v(4)乎乎v“乎乎”是用得最广泛的疑问语是用得最广泛的疑问语气词,它表示的疑

9、问语气也最强。气词,它表示的疑问语气也最强。用法主要有五种:用法主要有五种:v用于是非问,要求对方作出肯用于是非问,要求对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可译成定或否定的回答,可译成“吗吗”。例如:例如:v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乎?战国战国策策赵策赵策v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于汉阴,可乎乎?列子列子汤问汤问v是非问句中是非问句中常与常与“其其”、“得得无无”、“无乃无乃”等呼应,等呼应,表示委表示委婉推测地发问,可译成婉推测地发问,可译成“吧吧”、“呢呢”。例如:。例如:v大义灭亲,其是之谓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乎?左左传传隐公四年隐公四年v日食饮

10、得无衰日食饮得无衰乎乎?战国策战国策赵策赵策v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乎?左传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僖公三十二年v用于选择问,相当于用于选择问,相当于“呢呢”。例如:例如:v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乎?庄庄子子秋水秋水v事齐事齐乎乎?事楚事楚乎乎?孟子孟子梁惠梁惠王下王下v子以秦为将救韩子以秦为将救韩乎乎?其不?其不乎乎?战国策战国策韩策二韩策二v v 用于特指问,表示疑问语气,用于特指问,表示疑问语气,可译成可译成“呢呢”。例如:。例如:v轸不之楚,何归轸不之楚,何归乎乎?史记史记陈轸陈轸列传列传

11、v陛下与誰取天下陛下与誰取天下乎乎?史记史记留侯留侯世家世家v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其孰利乎乎?句践灭吴句践灭吴v 用于反问句,可译成用于反问句,可译成“吗吗”或或“呢呢”。例如:。例如:v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乎?越王句践越王句践v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耳,曷足贵乎乎?报任安书报任安书v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犹有不孝者乎乎?墨子墨子兼爱上兼爱上v沛公不先破关,公岂敢入沛公不先破关,公岂敢入乎乎?史史记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v王侯将

12、相,宁有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乎?史记史记陈陈涉起义涉起义v v 用于感叹,可译为用于感叹,可译为“啊啊”、“呀呀”。例如:。例如:v善哉,技盖至此善哉,技盖至此乎乎!庄子庄子养养生主生主v天天乎乎!吾无罪吾无罪!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秦始皇本纪纪v “不亦不亦乎乎”是常见的反问格是常见的反问格式。例如:式。例如:v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亦说乎?有朋自有朋自远方来,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亦君子乎?论语论语学而学而v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不亦悲乎?庄子庄子逍遥游逍遥游v(5)与与(欤欤)、邪、邪(耶耶)

13、v“与与(欤欤)”、“邪邪(耶耶)”都是疑问语都是疑问语气词,它们的语法作用基本相同,气词,它们的语法作用基本相同,与与“乎乎”基本相同,但所表示的语基本相同,但所表示的语气要弱得多。气要弱得多。v用于是非问,译成用于是非问,译成“吗吗”。例如:例如:v是鲁孔丘是鲁孔丘与与?论语论语微子微子v子自谓才士圣人子自谓才士圣人邪邪?庄子庄子盗盗跖跖v也可与也可与“其其”、“得无得无”、“无无乃乃”等呼应,表示委婉推测的疑等呼应,表示委婉推测的疑问,译成问,译成“吧吧”、“呢呢”。例如:。例如:v彼其智者彼其智者欤欤?柳宗元柳宗元梓人传梓人传v得无教我猎虫所得无教我猎虫所邪邪?聊斋志聊斋志异异促织促织

14、v孔子曰: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求!无乃尔是过与与?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v 用于选择问,可译为用于选择问,可译为“呢呢”。如:如:v不知不知(庄庄)周之梦为胡蝶周之梦为胡蝶与与?胡蝶之胡蝶之梦为梦为(庄庄)周周与与?庄子庄子齐物论齐物论v天之苍苍,其正色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邪?其远而无所其远而无所至极至极邪邪?庄子庄子逍遥游逍遥游v孙子所言非邪孙子所言非邪?先生所言是先生所言是邪邪?庄子庄子达生达生v仲子所居之室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伯夷之所筑与与?抑?抑亦盗跖之所筑亦盗跖之所筑与与?所食之粟,伯?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夷之所树与与?抑亦盗路之所树?抑亦盗路之所树与与?是未可知也。是未可知

15、也。孟子孟子滕文公下滕文公下v v用于特指问,译成用于特指问,译成“呢呢”。如:。如:v论语论语季氏季氏:“虎兕出于柙,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与?”v庄子庄子外物外物:“子何为者子何为者邪邪?”v 用于反问,译成用于反问,译成“吗吗”、“呢呢”。例如:。例如:v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与?孟孟子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v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邪?庄子庄子盗跖盗跖v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邪?答李翊书答李翊书v(6)为为v“为为”()作语气词,主要

16、作语气词,主要有三种用法:有三种用法:v与与“何何”、“何以何以”等配合,等配合,组成组成“何何为为”、“何以何以为为”的格式,表示反问,译成的格式,表示反问,译成“为什么为什么呢呢”。例如:。例如:v史记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如今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辞为?”v论语论语季氏季氏:“是社稷之臣是社稷之臣也,也,何以伐为何以伐为?”v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何以兵为以兵为?荀子荀子议兵议兵v人而已矣,人而已矣,奚以名为奚以名为?列子列子杨杨朱朱v用于一般疑问句,译成用于一般疑问句,译成“呢呢”:v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何故深思高举,

17、自令放为为?楚楚辞辞渔父渔父v用于感叹句,译成用于感叹句,译成“啊啊”:v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为!庄庄子子逍遥游逍遥游v(7)哉哉v“哉哉”的基本作用是表示感叹的基本作用是表示感叹语气,可用于感叹句、反问句和语气,可用于感叹句、反问句和一般疑问句,也可用于祈使句。一般疑问句,也可用于祈使句。vv用于感叹句,语气强烈,译用于感叹句,语气强烈,译作作“啊啊”。例如:。例如:v君君哉哉,舜也,舜也!”又:又:“大大哉哉,尧,尧之为君之为君!孟子孟子许行许行v得其所得其所哉哉!得其所得其所哉哉!孟孟子子万章上万章上v 用于反问句,一般同疑问代词用于反问句,一般同疑问代词或或“

18、安、岂安、岂”相配合,译作相配合,译作“呢呢”或或“吗吗”。例如:。例如:v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哉?史史记记陈涉世家陈涉世家v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哉?战国策战国策赵策赵策vv用于一般疑问句,译作用于一般疑问句,译作“呢呢”。例如:例如:v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何哉哉?苏洵苏洵六国论六国论v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哉?诗经诗经王风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v 用于祈使句,表示祈使、命令用于祈使句,表示祈使、命令的语气,译作的语气,译作“吧吧”。例如:。例如:v振振君子,归振振君子,归哉哉归归哉哉!诗经诗经

19、召召南南殷其雷殷其雷v董生勉之董生勉之哉哉!韩愈韩愈送董邵南序送董邵南序v与与“哉哉”的语气相近的还有的语气相近的还有“夫夫”,用在感叹句尾表示感叹,用在感叹句尾表示感叹,偏于惋惜、悲伤的情绪。如:偏于惋惜、悲伤的情绪。如:v逝者如斯逝者如斯夫夫!不舍昼夜。!不舍昼夜。论论语语子罕子罕v悲悲夫夫!悲!悲夫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言也。:“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

20、君不知。君不知。” ” v(8)焉焉v“焉焉”作句尾语气词,有三种用作句尾语气词,有三种用法:法:v用于叙述句,表示直陈语气,用于叙述句,表示直陈语气,有肯定意味。译成有肯定意味。译成“了了”、“啊啊”,或不译。例如:,或不译。例如:v寒暑易节,始一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焉。列列子子汤问汤问v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志焉焉。文天祥。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指南录后序v用于一般疑问句,语气委婉,用于一般疑问句,语气委婉,译成译成“呢呢”。例如:。例如:v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何择焉焉?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v子子(孔子孔子)如不言,

21、则小子何述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焉?论语论语阳货阳货v与其杀是僮,与其卖而分,孰若与其杀是僮,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吾得专焉焉?柳宗元柳宗元童区寄传童区寄传 v用于感叹句,语气不太强烈,用于感叹句,语气不太强烈,译作译作“啊啊”。例如:。例如:v巍巍乎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焉!论语论语泰伯泰伯| (9)句尾语气词的连用句尾语气词的连用|古汉语的句尾语气词,可以两古汉语的句尾语气词,可以两个或三个连用,表示两重或三重个或三个连用,表示两重或三重语气,但句子语气的重点一般落语气,但句子语气的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最常见的是最常见的是“乎乎”、“哉

22、哉”放在放在别的语气词后面别的语气词后面(“乎乎”与与“哉哉”连连用时,则用时,则“哉哉”只能放在只能放在“乎乎”后面后面)。v女为女为周南周南、召南召南矣乎矣乎?论语论语阳货阳货v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也哉!”左传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襄公二十五年v“吾罪吾罪也乎哉也乎哉!”左传左传襄公二十襄公二十五年五年v鄙夫可与事君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也与哉!论语论语阳阳货货v若寡人者,可以保民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乎哉?孟孟子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v此外,此外,“矣矣”、“已已”、“与与”、“邪邪”、“夫夫”等也可以放在别等也可以放在别的语气词后面。例如:的语气词后面。例如:

23、v寡人之于国也,尽心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焉耳矣!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v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谓好学也已也已!论语论语子张子张v舜其大知舜其大知也与也与?礼记礼记中庸中庸v此其利也,不可失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也已。君必灭。君必灭之!之!句践灭吴句践灭吴v若夫招近募选、隆势诈、尚功利若夫招近募选、隆势诈、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代翕代张,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代翕代张,代存代亡,相为雌雄代存代亡,相为雌雄耳矣耳矣!荀荀子子议兵议兵v何愚何愚也耶也耶!金石录后序金石录后序v此是命此是命矣乎矣乎!刺

24、世疾邪赋刺世疾邪赋 v2.句首语气词句首语气词v常用的句首语气词有:夫,唯常用的句首语气词有:夫,唯(维、维、惟惟),其。,其。v(1)夫(夫()v“夫夫”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是所谓是所谓“发语辞发语辞”,不必翻译。,不必翻译。例如:例如:v夫夫将者,国之辅也。将者,国之辅也。孙子孙子谋谋攻攻v夫夫寒之於衣,不待轻暖寒之於衣,不待轻暖;饿之於食,饿之於食,不待甘旨。不待甘旨。晁错晁错论贵粟疏论贵粟疏v “夫夫”可以与可以与“且且”、“故故”、“若若”、“今今”结合,成为结合,成为“且且夫夫”、“故夫故夫”、“若夫若夫”、“今夫今夫”,用于句首,表示有议,用于句首,表

25、示有议论要发,论要发,“且且”、“故故”、“若若”、“今今”的词义基本保留。的词义基本保留。v 且夫且夫表示进一步发议论,译作表示进一步发议论,译作“而且而且”。v且夫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无力。庄子庄子逍遥游逍遥游v故夫故夫表示承接上文再发议论,表示承接上文再发议论,译作译作“所以所以”。v故夫故夫作法术之人,立取舍之行,别作法术之人,立取舍之行,别辞争之论,而莫为之正。辞争之论,而莫为之正。韩非韩非子子问辩问辩v若夫若夫表示另起话端发议论,表示另起话端发议论,译作译作“至于说到至于说到”。v若夫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

26、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范雎说秦王范雎说秦王v今夫今夫表示另起一端的议论,表示另起一端的议论,译作译作“现在说到现在说到”。v今夫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后世必为子孙忧。季氏将伐颛季氏将伐颛臾臾v2、惟(维,唯)惟(维,唯)v用于句首时,有两种作用。用于句首时,有两种作用。v提示、引出主语或年月。如:提示、引出主语或年月。如:v惟惟辟(国君)作福,惟辟作威。辟(国君)作福,惟辟作威。书经书经洪范洪范v唯唯赤则非邦也与?赤则非邦也与?子路曾晢冉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有公西华侍坐v惟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十有一年,武王

27、伐殷。书书经经泰誓上泰誓上v惟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书经书经泰誓上泰誓上v惟惟十有三祀十有三祀(年年),王访于箕子。,王访于箕子。尚书尚书洪范洪范v表示期望的语气。例如:表示期望的语气。例如:v阙秦以利晋,阙秦以利晋,唯唯君图之。君图之。左左传传僖公三十年僖公三十年v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今亡,唯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言。张骞传张骞传v (3)其其,主要有两种作用:,主要有两种作用:v表示推测、拟议的语气,译表示推测、拟议的语气,译作作“大概大

28、概”、“恐怕恐怕”。例如:。例如:v天之苍苍,天之苍苍,其其正色邪正色邪?其其远而无所远而无所至极邪至极邪?庄子庄子逍遥游逍遥游v呜呼!呜呼!其其信然耶?信然耶?其其梦耶?梦耶?其其传传之非其真耶?韩愈之非其真耶?韩愈祭十二郎文祭十二郎文v v用于反问句,加强反问语气,用于反问句,加强反问语气,作用同作用同“岂岂”,常与,常与“乎乎”呼应,呼应,译作译作“难道难道”。例如:。例如:v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其可再乎可再乎?左传左传僖公五年僖公五年v虽如是,虽如是,其其敢自谓几于成乎敢自谓几于成乎?韩愈韩愈答李诩书答李诩书vv3.句中语气词句中语气词v常用的句中语气词有:其,也,惟。常用的句中语气词有:其,也,惟。v(1)其其v“其其”用于句中,主要有两种作用于句中,主要有两种作用。用。表示推测、拟议的语气,译作表示推测、拟议的语气,译作“大概大概”、“恐怕恐怕”。例如:。例如:叔向曰:叔向曰:“齐齐其其何如何如?”晏子曰: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齐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其为陈氏为陈氏矣。矣。”左传左传昭公三年昭公三年王送知罃曰:王送知罃曰:“子子其其怨我乎怨我乎?”左传左传成公三年成公三年用于祈使句,表示劝勉、期望、用于祈使句,表示劝勉、期望、命令的语气。例如:命令的语气。例如:u吾子吾子其其无废先王之功无废先王之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