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doc

毕业设计-轮边减速器设计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0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20816801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8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4-16 上传人:机****料 IP属地:河南
50
积分
关 键 词:
毕业设计 减速器 设计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轮边减速器设计,毕业设计,减速器,设计
内容简介:
XXXXXXXX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轮边减速器设计学生姓名:学 号:年级专业及班级: 指导老师及职称: 学 部: 提交日期 目 录摘要1关键词1第一章 绪论21.1 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41.2 本设计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4第二章 减速器的方案设计52.1 减速器的功用及分类52.2 减速器方案的选择及传动方案的确定 62.2.1 减速器方案的选择72.2.2 行星减速器传动方案的选定82.2.3 减速器传动比的分配82.2.4 传动比公式推导82.3 行星减速器齿轮配齿与计算92.3.1 行星排齿轮的配齿92.3.2 行星齿轮模数计算与确定102.4 啮合参数计算112.5 变位系数选取122.6 各行星齿轮几何尺寸计算132.6.1 第排行星齿轮的几何尺寸132.6.2 第排行星轮的几何尺寸162.7 各行星齿轮强度校核192.7.1 太阳轮和行星轮接触疲劳强度校核192.7.2 太阳轮和行星轮弯曲疲劳强度校核212.7.3 内齿轮材料选择22第三章 减速器结构的设计233.1 齿轮轴的设计计算233.2 传递连接243.3 轴承选用与校核与其他附件说明243.3.1 轴承选用与校核243.3.2 其他附件说明26第四章 设计工作总结26参考文献27致 谢27附 录2830摘 要轮边减速器是传动系中最后一级减速增扭装置,采用轮边减速器可满足在总传动比相同的条件下,使变速器、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等部件的载荷减少,尺寸变小以及使驱动桥获得较大的离地间隙等优点,它被广泛应用于载重货车、大型客车、越野汽车及其他一些大型工矿用车。因此对轮边减速器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和企业实用性。在本论文研究中,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首先介绍了轮边减速器的原理,并对行星式轮边减速器的特点、传动类型及传动装置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其次根据轮边减速器的工作要求,进行了传动设计计算,确定其主要部件的参数并校核了齿轮的强度。关键词 轮边减速器; 齿向误差;校核强度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汽车轮边减速器多以行星齿轮为主,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瑞典、俄罗斯和美国等,对行星齿轮传动的研究、生产和应用都十分重视,在传动性能、传递功率、结构优化、转矩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发展比较快且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是在行星齿轮传动动力学方面。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制造业的扶持和资金的投入以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机械科技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以及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在行星齿轮理论研究和优化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行星齿轮传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方程方面的研究是国内两个关于行星齿轮传动动力学的代表,他们的研究成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把许多技术应用于实际当中。与此同时,现代优化设计理论也应用到行星齿轮传动技术中,根据不同的优化目标,通过建立轮边减速器行星齿轮数学模型,产生了多种优化设计方法。在已经取得的成果中,有针对行星轮均载机构和功率分流方面的优化设计,有针对行星齿轮传动啮合效率、结构性能、体积的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有专门针对如重型汽车轮边减速器行星传动机构齿轮模态优化设计,有针对行星机构噪声、振动、固有频率特性研究,这些成果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了工程技术人员对行星传动技术的认识。在新理论和新数学计算方法出现的同时,行星齿轮减速器的优化设计方法也随着更新,比较新的研究成果:有可靠性工程理论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有遗传算法在行星齿轮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有模糊数学在行星齿轮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有可靠性工程理论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基于可靠性工程的理论通过引入强度可靠性系数方程来进行优化设计。这些新的设计理论和新的设计方法将许多设计理论概念和研究成果应用到优化设计中,对行星齿轮传动优化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1.2 本设计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1.减速器的功用及分类;2.减速器方案的选择及传动方案的确定;3.行星减速器齿轮配齿与计算;4.减速器结构的设计;5.轴承选用与校核与其他附件说明;6.所有零、部件设计计算、绘制零、部件图。第二章 减速器的方案设计减速机构是本次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减速器是应用于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的独立传动装置。减速器的主要功能是降低转速,增大扭矩,以便带动大扭矩的机械。由于其结构紧凑、效率较高、传递运动准确可靠、使用维护简单,并可成批生产,故在现代工程机器中应用很广。2.1 减速器的功用及分类减速器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增扭减速,降低发动机转速,增大扭矩; 变扭变速,工程机械作业时,牵引阻力变化范围大,而内燃机转速和扭矩的变化范围不大,即使用液力机械式传动,采用了液力变矩器也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必须通过变换变速箱排档以改变传动系的传动比,改变工程机械的牵引力和运行速度,以适应阻力的变化; 实现空档,以利于发动机启动和发动机在不熄火的情况下停车。减速器的分类按其传动结构特点可分为圆柱齿轮减速器、圆锥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行星齿轮减速器四大类。下面对以上四种减速器的特点及用途作简要说明: 圆柱齿轮减速器:当传动比在8以下时,可采用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大于8时,最好选用两级(i=840)和两级以上(i40)的减速器。两级和两级以上的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传动布置型式有展开式、分流式和同轴式等到数种。它是图2.1圆柱齿轮减速器Figure 2.1 cylindrical gear reducer所有减速器中应用最广的,它传递功率的范围可从很小至40000KW,圆周速度也可以从很低至6070m/s,有的甚至于高达140m/s。其结构如图2.1示。 圆锥齿轮减速器:它用于输入轴和输出轴位置布置成相交的场合。因为圆锥齿轮常常是悬臂装在轴端的,且由于圆锥齿轮的精加工比较困难,允许的圆周速度又较低,因此圆锥齿轮减速器的应用不如圆柱齿轮减速器那么广。其结构如图2.2示。 蜗杆减速器:主要用于传动比较大(i10)的场合。当传动比较大时,其传动结图2.2 圆锥齿轮减速器 图2.3蜗杆减速器Figure 2.2 tapered gear reducer Figure 2.3 worm reducer构紧凑,轮廓尺寸小。由于蜗杆传动效率较低,所以蜗杆减速器不宜在长期连续使用的动力传递中应用,其结构主要有蜗杆在上和蜗杆在下两种不同的形式。蜗杆圆周速度小于4m/s时最好采用蜗杆在下式,在啮合处能得到良好的润滑和冷却。但蜗杆圆周速度大于4m/s时,为避免搅油太甚, 发热过多,最好采用蜗杆在上式。其结构如图2.3示。 行星减速器:行星减速器的最大特点是传动效率高,传动比范围广,其 图2.4 行星减速器传动效率可从10w到50000kw,体积和重量比普通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小得多。其结构如图2.4示。 2.2 减速器方案的选择及传动方案的确定 2.2.1 减速器方案的选择行星齿轮减速器与普通齿轮减速器相比,前者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机械传动发展的重点。行星齿轮减速器的主要特点如下: 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传递功率大、承载能力高; 传动效率高,工作可靠。行星齿轮传动由于采用了对称的分流传动结构,使作用中心轮和行星架等主要轴承上的作用力互相平衡,有利于提高传动效率;传动比大。适当选择传动类型和齿轮数,便可利用少数几个齿轮而获得很大的传动比;运动平稳、抗冲击和振动能力强。由于采用了数个结构相同的行星齿轮,均匀地分布于中心轮的周围,从而可以使行星轮与转臂的惯性力相互平衡;因此,综合考虑四种减速器的各特点和适用范围,本次设计选用减速器为行星齿轮减速器。 2.2.2 行星减速器传动方案的选定行星减速器的传动形式有很多种,以下对最为典型的三种传动形式作简要说明: 高速马达和定轴行星混合式行走减速机构此种传动系统一般采用定量的柱塞式、叶片式或齿轮式高速液压马达,行走液压系统压力一般采用中压,而马达的转速较高,最高时可以达到3000r/min。所以要求齿轮减速机构的传动比也比较大。这种传动方式的部件通用化程度比较高,便于安装、使用和维修,但是轴向和径向尺寸均较大,对中小型液压轮边减速器的最小轴距和最小离地间隙都有一定的限制。 低速大转矩马达和一级定轴齿轮减速机构一级定轴齿轮减速器安装在履带架上,大齿轮和驱动轮装在同一轴上,小齿轮和行走马达装在同一轴上。这种方案的缺点是马达的径向尺寸大,低速大转矩马达的成本较高,使用寿命也低于高速马达,在中小型液压轮边减速器上的使用也爱到了限制。 斜盘式轴向柱塞马达和双行星排减速机构此机构析液压系统压力可以高达300MPa以上,马达转速一般在2200 r/min以内,双行星排具有较大的传动比,省去了定轴齿轮传动,结构紧凑,适合于专业化批量生产。其中共齿圈式双行星排的结构有以下几种,如图2.5。比较上述三种典型方案:a图为齿圈输出带动驱动轮,输出稳定,结构比较紧凑,布局合理,同时也能获得较大的图为行星架输出,传动比、效率也较高;b图齿圈固定,这种结构设计较为复杂。因此本设计选择a图结构为减速器的传动方案。 (a)轴固定行星减速器 (b)齿圈固定行星减速器图2.5 行星减速器Figure 2.5 a planetary reducer2.2.3 减速器传动比的分配 由于单级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比最大不超过10,当总传动比要求超过此值时,应采用二级或多级减速器。此时就应考虑各级传动比的合理分配问题,否则将影响到减速器外形尺寸的大小、承载能力能否充分发挥等。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可按下列原则分配传动比: (1)使各级传动的承载能力接近于相等; (2)使减速器的外廓尺寸和质量最小; (3)使传动具有最小的转动惯量; (4)使各级传动中大齿轮的浸油深度大致相等。2.2.4 传动比公式推导对于a图的传动公式推导如下:运动学方程为: (2.1) (2.2)式中:为对应的太阳轮转速;为对应的齿轮圈转速;为对应的行星架转速。为特性参数,为对应的齿圈与太阳轮齿数之比(下同)连接方程为:0将连接方程代入运动方程,解得传动比i为: (2.3)其中负号表示,太阳轮输入与齿圈的输出转向方向相反。2.3 行星减速器齿轮配齿与计算2.3.1 行星排齿轮的配齿行星排的正确啮合和传动,应满足四个配齿条件,即是传动比条件、同心条件、装配条件以及相邻条件。根据已知的传动比范围=3344,由表14-5-取行星轮数目C=3,查表3-配齿,可得如下可行传动比方案: =38.998 =38.64 =33.982 =41.625 =43.62 =38.64 该设计的传动比选择方案,配齿结果如下表2.1所示: 表2.1 双行星排各齿轮齿数 Table 2.1 dual planetary row number the gears排数太阳轮A齿数行星轮C齿数齿圈B齿数行星轮数目第行星排1233783第行星排18307832.3.2 行星齿轮模数计算与确定按照接触强度初步计算A-C传动的中心距和模数,根据第三章的参数每条履带的牵引力为7.2吨,则驱动轮的扭矩,为: = (2.4) =7.29.8331 23355.36式中:为单条履带的行走牵引力(吨); 为驱动轮节圆半径(mm)。则太阳轮的输入转矩为: = (2.5) = 665.43式中: 为太阳轮的输入转矩; i 为总传动比; 为传动系统的效率(取0.850.9)。 齿数比u2.75,查表14-5-选取太阳轮和行星轮的材料为20CrMnTi,渗碳淬火处理,齿面硬度分别为6062HRC和5658HRC,查表14-1-得=1500和=340,太阳轮和行星轮的加工精度为6级。内齿轮采用42CrMo,调质硬度207269HB,查表14-1-得=780和=260,内齿轮的加工精度为7级。根据公式得许用接触应力:= (2.6) = 1363.64 根据表14-1-选取齿宽系数=0.6,载荷系数K由文献资料7推荐值K=1.22,取K=1.5,查表14-1-取系数值为483,则初步中心距为: = (2.7) = 124.57 mm下面由中心距初步估算模数m得: m = (2.8) = 5.5查表14-1-取模数标准系列值:m =5(m的含义下同)。2.4 啮合参数计算第行星排的中心距。太阳轮和行星轮: = (2.9) = = 112.5 mm 行星轮 和内齿轮: = (2.10) = =112.5 mm因为=,所以,此行星排不需要角度变位。第行星排的中心距。太阳轮和行星轮: = (2.11) = = 120 mm 行星轮 和内齿轮: = (2.12) = =120 mm因为=,所以,此行星排不需要角度变位。据以上条件知,=120)。根据齿数总和=+=12+33=45,齿数比u=2.75,查图13-1-,取=0.42,所以=0.42。其中行星轮和内齿圈为负变位,太阳轮为正变位,下面将各齿轮的变位系数列于表2.2 表2.2 各齿轮变位系数Table 4.2 each gear shift coefficient齿轮太阳轮A行星轮C内齿圈B变位系数0.42-0.42-0.422.6 各行星齿轮几何尺寸计算2.6.1 第排行星齿轮的几何尺寸(1)太阳轮几何尺寸为了直观方便,现将太阳轮各尺寸计算列于下表2.3。为了表述简洁,以下几个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表中与前面重复出现的参数将不再赘述其意义。表2.3 第排行星排太阳轮几何尺寸Table 2.3 the first row planets round the sun row geometry size项目代号直齿轮(外啮合)计算公式及说明计算结果/mm分度圆直径60齿顶高式中:为齿顶高系数,取标准值=17.1齿根高式中:为齿顶隙系数,取标准值=0.254.15齿全高11.25齿顶圆直径74.2齿根圆直径51.7节圆直径式中:表示第排中行星轮齿数,中心距60基圆直径式中:为分度圆压力角,取标准值56.38齿顶圆压力角表2.3(续)项目代号直齿轮(外啮合)计算公式及说明计算结果/mm重合度对于直齿轮纵向重合度=0,总重合度式中:为行星轮的齿顶圆压力角,见表4.4计算1.46(2)行星轮几何尺寸 表2.4为行星轮的几何尺寸设计表2.4 第排行星轮几何尺寸Table 2.4 the first row of the planet round geometry size项目代号直齿轮(按照外啮合)计算公式及说明计算结果/mm分度圆直径165齿顶高式中:为齿顶高系数,取标准值=12.9齿根高式中:为齿顶隙系数,取标准值=0.258.35齿全高11.25齿顶圆直径170.8齿根圆直径148.3节圆直径165表2.4(续)项目代号直齿轮(按照外啮合)计算公式及说明计算结果/mm基圆直径式中:为分度圆压力角,取标准值155齿顶圆压力角重合度=1.46(3)内齿圈几何尺寸计算 表2.5为内齿圈的几何尺寸计算过程:表2.5 第行星排内齿圈几何尺寸Table 2.5 the first planet gear geometry size within the circle line项目代号直齿轮(内啮合)计算公式及说明计算结果/mm分度圆直径390齿顶高式中:为齿顶高系数,取标准值=1是为了避免过渡曲线干涉而将齿顶高系数的量。此处=0.195。6.12齿根高4.15齿全高10.27齿顶圆直径377.76齿根圆直径398.3表2.5(续)项目代号直齿轮(内啮合)计算公式及说明计算结果/mm节圆直径390基圆直径式中:为分度圆压力角,取标准值366.48齿顶圆压力角重合度对于直齿轮纵向重合度=0,总重合度式中:为行星轮的齿顶圆压力角,见表2.4计算2.022.6.2 第排行星轮的几何尺寸第排行星齿轮的模数,变位系数等都与第行星排的相同。下面将其计算过程列于表2.6和表2.7中。(1) 太阳轮几何尺寸为了直观方便,现将太阳轮各尺寸计算列于下表2.6。为了表述简洁,以下几个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表中与前面重复出现的参数将不再赘述其意义。表2.6 第排行星排太阳轮几何尺寸Table 2.6 the first row planets round the sun row geometry size项目代号直齿轮(外啮合)计算公式及说明计算结果/mm分度圆直径90齿顶高式中:为齿顶高系数,取标准值=17.1表2.6(续)项目代号直齿轮(外啮合)计算公式及说明计算结果/mm齿根高式中:为齿顶隙系数,取标准值=0.254.15齿全高11.25齿顶圆直径104.2齿根圆直径81.7节圆直径式中:表示第排中行星轮齿数,中心距90基圆直径式中:为分度圆压力角,取标准值84.57齿顶圆压力角重合度对于直齿轮纵向重合度=0,总重合度式中:为第排中行星轮的齿顶圆压力角,见表2.7计算1.53(2)行星轮几何尺寸计算表2.7为行星轮的几何尺寸计算过程:表2.7 第排行星轮几何尺寸Table 2.7 the first row of the planet round geometry size项目代号直齿轮(按照外啮合)计算公式及说明计算结果/mm分度圆直径150齿顶高式中:为齿顶高系数,取标准值=12.9齿根高式中:为齿顶隙系数,取标准值=0.258.35齿全高11.25齿顶圆直径155.8齿根圆直径133.3节圆直径150基圆直径式中:为分度圆压力角,取标准值140.95齿顶圆压力角重合度=1.53(3)内齿圈几何尺寸计算 由于第排行星排中内齿圈的齿数、模数、变位系数等参数与第排行星排中相同,所以其几何尺寸也相同,此处便不作赘述。2.7 各行星齿轮强度校核2.7.1 太阳轮和行星轮接触疲劳强度校核经过前面计算,太阳轮齿宽系数0.6, 则太阳轮齿宽为b=0.660=36,根据经验公式,取=46mm。下面计算查取其他校核用参数; 查表14-1-取弹性系数=189.8。 确定和所以用的圆周速度用相对于行星架的圆周速度: (2.13)式中:为太阳轮的转速,为了方便计算初步用马达的输出转速来计算; 为特性参数,见前面部分计算。将上述已知参数代入式(2.13)计算得4.15。查表10-确定使用系数=2.00;查图10-取动载系数=1.04;查表10- 取齿间载荷分配系数=1.1,查表10-利用直插法齿向载荷分配系数=1.182,则计算载荷系数为: (2.14) =1.041.11.182 2.7 太阳轮传递的载荷的计算 太阳轮输入转矩为=665.56,根据公式有太阳轮所传递的扭矩为: (2.15) =244.04式中:为行星齿轮传动载荷不均匀系数,由表14-5-查取,则太阳轮传递的载荷为: (2.16) = 7156.32所以太阳轮接触应力和之配对的行星轮的接触应力为: (2.17) = 1321.5Mpa 许用接触应力计算本轮边减速器的设计工作时间为10年,每年按照365天计算,每天工作8小时,则工作应力循环次数N为:N=60n (2.18) =6014701103658 2.6次式中: n为太阳轮转速,按照液压马达的输出转速计算: j齿轮每转一圈时,同一齿面啮合的次数: 为总工作时间,以小时计算。由图10-和图10-查取寿命系数得:=0.9,取接触疲劳强度安全系数=1,弯曲疲劳强度安全系数=1.3,查图10-和图10-取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1500,弯曲疲劳强度极限=750。则太阳轮的许用接触应力为:= (2.19) = =1350经计算与太阳轮配对的行星轮,由图10-和图10-查取寿命系数得;=0.94.则由(4.19)式计算得其许用接触应力=1410显然,故以值代入计算。由上述计算得:因为=,所以将后者代入计算。下面将弯曲强度进行检验: (2.22)对于太阳轮: =84.01满足弯曲强度条件。对于行星轮: = 107.34满足强度要求。2.7.3 内齿轮材料选择下面根据接触疲劳强度计算来确定内齿轮材料,取最小安全系数=1由公式: (2.23)式中:为节点区域系数,查图14-1-取=2.51; 为弹性系数,查表14-1-取弹性系数=189.8; 为重合度系数,查图14-1-取=0.82; 为螺旋角系数,查图14-1-取1; 为接触强度计算的寿命系数,查图14-1-取=0.9; 为润滑剂系数,查图14-1-取=1; 为速度系数,查图14-1-取=0.96; 为粗糙度系数,查图14-1-取=0.95; 为工作硬化系数,查图14-1-取=1.2; 为尺寸系数,查图14-1-取=0.8; 为齿圈分度圆直径。内齿圈所传递的扭矩为: = (2.24) = 7785.12式中为驱动轮转矩,则其所传递的载荷为: (2.25) = 39923.69N齿数比u=81/342.364,取齿宽b=44mm。将上述参数代入(4.23)式计算得416.80。根据,选用42Mo,调质硬度209269HB。一般其弯曲强度皆可满足设计要求,这里不再校核。 与第行星排校核计算一样,对于第排的各齿轮接触疲劳和弯曲疲劳强度校核,经检验,其均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第三章 减速器结构的设计3.1 齿轮轴的设计计算由于太阳轮的尺寸较小,从强度方面考虑将其做成齿轮轴形式,材料为200CrMnTi。经力学分析,该轴只在扭转情况下工作,故按照扭转强度条件初步估计轴颈: (3.1)式中:为系数值,查表15-取=100(范围:98100.7); 为轴传递功率,KW(取液压马达输出功率); 为轴的转速。将上述已知参数带入(3.1)式计算得35.93,考虑到其将由花键套与制动器输出轴连接,故取轴颈=40,由公式: (3.2) = =36.51式中:为扭转切应力; 为该轴所传递的扭矩,取太阳轮输入力矩值; 为轴的抗扭截面系数。显然=4552,满足要求。该轴的细部结构件附件其零件图。3.2 传递连接本设计采用双壁整体式行星架,行星架与太阳轮采用渐开线花键连接。齿圈和壳体采用螺钉固定链接。动力传递过程为:动力经由液压马达传到制动器。制动器输出轴与齿轮轴采用渐开线花键套连接,齿轮轴另一端由钢球顶住,防止其运转时轴向穿动,动力由制动器传递给齿轮轴。太阳轮将动力传给行星轮,在此动力分流:一部分直接通过和齿圈啮合将动力传递给齿圈然后由齿圈和壳体等传给驱动轮;另一部分动力则由行星架传递给太阳轮。太阳轮和行星轮啮合传动,动力经由此到达齿圈再通过壳体到达驱动轮。另外几处的连接:行星架和齿圈支架的连接采用渐开线花键连接;齿圈支架和制动器的连接采用螺钉连接;壳体与制动器和液压马达的连接采用滚动轴承连接和浮动油封密封;壳体与驱动轮采用螺栓连接;太阳轮与滚针轴承连接,滚针轴承套在齿轮轴上从而齿轮轴转动并不直接影响太阳轮转动。3.3 轴承选用与校核与其他附件说明3.3.1 轴承选用与校核 行星轮用轴承、销套和螺栓连接在行星架上,根据载荷性质查表5-选用圆锥滚子轴承30205,其基本动载荷=32.2.下面进行其强度校核: (3.3)式中:为当量动载荷; 为温度系数,取=1; 为计算指数,对于滚子轴承=; 为轴承的转速; 为轴承预期使用寿命。下面对这些参数进行计算选取:由于是直齿圆齿轮啮合传动,轴承装在销套上面。故其受的轴向载荷较小,忽略计算,根据表13-查取载荷系数=1.5,则当量动载荷为: (3.4)式中根据齿轮啮合传动时径向力进行计算: (3.5)式中:为啮合角,经第四章计算知=。由前章(3.16)式知圆周力=7156.32,所以=2604.69,轴向力=0。X、Y分别为径向和轴向动载荷系数,由表13-查取X =1,Y =0。从而 =1.52604.69=3907.035。 轴承的转速近似取行星轮的转速 = (3.6) = =568.52r/min 按照前章4.7.1,=103658=29200,将得到的已知参数带入(3.3)式: 31.00KN,故满足设计要求。按照相同的方法,第二排行星轮处的轴承选用圆锥滚子轴承30206,经检验满足要求。3.3.2 其他附件说明减速器的润滑采用飞溅润滑,为防止漏油,在所需处设置的密封圈或者挡油环。在装配所需要防止零部件穿动处设置套筒或者垫板。减速器具体结构见附录其装配图和各零件图.第四章 设计工作总结 本文以行星齿轮啮合知识为基础,对轮边减速器齿轮传动特性进行了设计和研究,对中心轮和齿圈进行轮齿修形,并应用计算机软件对中心轮进行了仿真。为了分析问题和计算上的方便,本文在计算齿向误差时只考虑机件刚度与工作条件因素,并没考虑空间几何因素,在本文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加入空间几何因素的误差,使计算出齿向误差的结果更加准确和符合实际。 本设计主要阐述了行走减速器的设计计算,从减速器型式的选择到各零部件的设计校核。有效地解决了行星齿轮的配齿问题,另外在齿轮设计过程中采用了高度变位设计,使得齿轮的齿数大大减少并避免了加工过程中少齿数所带来的根切问题。使减速器在结构上充分利用了内啮合承载能力大和内齿圈的可容体积,从而有效缩小了其外廓尺寸,使其体积小、质量小、结构非常紧凑,且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毕业设计-轮边减速器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08168016.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