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解析】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金庸武侠小说是一个独特的文学存在龙其林日前,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因病不幸逝世,引发社会各界集体缅怀。金庸作为新武侠小说一代宗师,引发了中国文学研究界的强烈关注与重新评价,拥护者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超越了时代、民族、地区、性别的限制,成为中国文学一个独特的文学存在;批判者则认为他的小说缺乏现代感,是农耕文明时代审美趣味的体现。金庸武侠小说受众广泛、影响力深远,其文学价值与文学史地位也不断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但是对于这位早已被写入文学史的当代作家,质疑与批评的声音始终不曾消失。在批评者看来金庸的武侠小

2、说乃典型的通俗文学,是市场经济大潮兴起的产物。这种现念看似冠冕堂皇,实则经不起推敲。通俗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支,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的四大经典名著除红楼梦外,其他几部小说都是当时的通俗小说,但这并不构成对于一些通俗小说经典性的否定。以是否属于通俗小说来评判金庸武侠小说,无异于缘木求鱼。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令人莫名惊诧。作为独立的审美个体,作家基于自身审美趣味,思想立场创作出具有特色的文学作品本是应有的创作自由。倘若依据作家审美趣味趋于传统,崇尚农耕文明,以判断作家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对于现代文明

3、隔膜,显然是一厢情愿的揣测。且不说作家有选择自己独特创作题材与审美偏好的自由,即便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的作品,也丝毫不影响其作品的优秀。若简单地以作品是否具有农耕文明趣味作为臧否标准,则沈从文、汪曾祺、陈忠实、刘亮程、张联等作家都将被剔除出优秀作家之列。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对于同时代人往往评价谨慎。盖棺定论的思维习惯,使得中国文学研究界在评价在世的、同时代的作家时不免较为保守,甚至极为苛刻。金庸武侠小说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历史检验,“金学”也日趋兴盛,但这并不妨碍同代学者的批评与苛求。而更值得反思的,或许还在于一些学者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一味追求。他们以激进的姿态否定传统文化,在文学现代性的憧憬中

4、排斥古典文学,于是具有章回体小说结构、传统趣味、驳杂文化的金庸武侠小说长期摒弃在经典作家之外。金庸的去世,让中国社会认识到其武侠小说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力,也使中国文学研究界越来越意识到以往对于通俗文学简单评价的缺陷,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全球华人地区甚至英语世界都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国家形象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金庸是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他通过武侠小说为读者们奉献了一批富于文化内涵、充满奇异想象和民族大义的优秀作品,赋予了中国当代文学以新的语言魅力和文化自信。(来源于2018年11月5日光明日报)1. 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作者在本文第二段中的观点的一项是( )a. 金庸的小说雅俗共赏,曾有“有

5、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的说法。b.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文学史教材中,有专门章节探讨金庸小说。c. 三国演义、水游传、西游记在情节上都有重复累赘的弊病。d. 中外文学史中都有不少通俗小说属于经典,为读者与研究者所重视。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庸是新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他的小说在中国文学中是一个独特的文学存在。b. 是否具有农耕文明趣味,并不能作为判断作家是否守旧、作品是否优秀的标准。c. 一味追求现代性有局限性,会导致产生激进的姿态,否定传统文化,排斥古典文学。d. 金庸武侠小说经过了历史检验,“金学”日趋兴盛,这证明金庸的小说不能受到批评。3. 根据

6、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文化语境,让人们习惯盖棺定论,不重视还在世的作家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b.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金庸小说中的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使用丰富了小说的内容。c. 作为通俗小说的金庸武侠小说成为文学经典,不代表其他武侠小说也一定都是经典。d. 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有其相通之处,对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也都可进行理性批判。【答案】1. c 2. d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作者在本文第二段中的观点的一项”,然后浏览第二段,把握第二段中的观点,再

7、浏览选项的内容,看这些论据能否证明第二段的观点。本题中,a项,证明的是金庸影响深远。b项,证明文学价值得到学术界认可。d项,证明通俗小说也具有经典性。这三项都能证明第二段的观点。c项,“三国演义、(水游传、西游记在情节上都有重复累赘的弊病”错误,从文中来看,因为作者的观点是“通俗小说也可以成为经典”,而这个选项说的是三部作品的缺点,是另一个方面的问题,不构成论证上的相关性。故选c项。【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

8、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不能受到批评”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并没有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且作者在倒数第二段中说“金庸武侠小说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历史检验,金学也日趋兴盛,但这并不妨碍同代学者的批评与苛求”。故选d项。【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

9、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中国的文化语境,让人们不重视还在世的作家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错误,从文中来看,倒数第二段说的是“盖棺定论的思维习惯,使得中国文学研究界在评价在世的、同时代的作家时不免较为保守”,文中只说“保守”,而“保守”不等于“不重视”,选项曲解文意。故选a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

10、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

11、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

12、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天湖海桀走进西部,你不可以不去看湖,看那高天大地上独有的液态的翡翠,看那独属于世界第三极的纯粹的原始,看那浑古苍茫中的生命的鲜活。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视觉里,湖天一色,长云横空。倒映在湖中的雪山冰肌玉骨,水面莹波荡漾。满眼都是湿漉漉的清逸,一如天然的水

13、墨。你向她走去。天地安详,净若装饰,却又毫不虚玄,那实实在在的鲜美质感,那青春弥漫的天灵之光,使人在茫茫然然,浩渺无涯的醺然里,充满生命的自豪。心灵里清辉熠熠,通明如澈。恍恍惚惚之间,似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在洒满光斑的湖面上诱惑着、浮迤着它伸向太阳,伸向尽头,伸向谜一般的深处,却又分分明明铺展在脚下地球上的喜马拉雅海消失了。而这片湖水却更加年轻,更加美丽,更加温情,像一位默默无语的仙女,静静偎依在雪山的怀抱;又像是一轮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在那幽远而又孤独的清澈里,在那只会消失不会变老的诗意中,守望着那个终极的谶语天湖的独异举世无双。她的周围没有亭台,没有飞檐,没有园艺,没有楼阁;不见帆

14、影,不见闹嚷,不见气象万千的云雾缠绵,连最最普通的一棵小树都不长所有的只是云,只是雪,只是湖,只是草显示出的坦然。所有的只是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仙灵的水。无限静卧于斯。面对这样的境域,你生命的孤独,本能的渴望,会就此蜕变。距离消失了,坦途历历。你只想再看一眼真切的雪山、冰川、草原;你只想再领略一次三伏的清凉,超凡的意味,归宿的自然;你只想在荒野的深处,看着瀚海落日的苍凉,走向真朴,走向纯粹既而,在突如其来的孤寂中,在恍如隔世的空落里,在幽梦般的清逸和爱悦般的境界中,忘记尘世的喧嚣和魅惑,忘记所有的烦闷和苦恼。心啊,如汪洋中的船,高扬着鼓胀的帆,全部的目的和向往都只会是那可以真正落脚的坚实的彼

15、岸火热,温情,弥漫着人烟和爱的祥祺的所在。然而,像日落后星辰的闪耀一样,当你回到都市,回到那个被欲念之力旋转不已的尘世的轨道上。你会在楼群的挤压中、酸雨的雾霭中、烦嚣的昏冥中、应酬的喟叹和无常之苦的缘分中想起这片美如理想的蓝色,想起她乳汁般的纯净;想起她超拔的仙姿,恍然间,别梦依稀心里充满空寥的忧伤。于是,你在自我的影子里结识安慰,在人生的沉浮中呼唤真情,在迷惘的苦痛中虚拟现实,在无序的回味里吟诵自然既而,怀着稽首的肃穆,怀着洗礼的庄严,怀着对阴柔的向往,怀着对挚情的依恋,思念那西部的奇伟浩瀚,思念那独属于荒野的纯净,思念那原始的真实,思念那你曾触摸过的鲜活的梦境。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

16、,在那片超凡的泰然里,在那摇篮的煦暖里明亮着、闪烁着你或许会说,西部的天湖的确很美,可我更喜欢长江黄河,我赞美大海的瑰丽,我崇拜汪洋的宏伟。我知道,在你心的屏幕上,一旦离开,天湖就正在远去,像退潮的浪花,苍茫在微濛濛的天际一片片鱼鳞状的沙滩裸露出来。一块块赤褐色的废墟袒呈开来。可是我要说,你还是忘不了天湖啊!那天外世界的干净,那自然原始的真朴,那对生命本质的贴近,多么深孚,多么坦然;多么沉静,多么空灵;多么神秘,多么纯粹。寻阅一次,就会成为生命链条上的一个链扣。无须想起,不会忘记。没有痛苦,不思喜悦;没有哀伤,不求幸福所有的只是那亲爱之中的本真的渴望,所有的只是那深不可测的生命的悲壮和交响不知

17、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选自经典美文)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天湖的特异,主要表现在她生存的环境只有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和仙灵的水上。b. “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抒发了作者离开天湖后对天湖真挚而纯洁的依恋之情。c. 这篇散文以深邃凝重的意蕴、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而独具魅力。d. 本文写出了天湖的独特之美,她美丽迷人的景色比长江黄河还要宏伟瑰丽,让人的心灵为之震撼。5. 文章用“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作为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天湖的美?请结合

18、全文简要分析。【答案】4. c 5. 与文章开头部分“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遥相呼应,使结构更加严密完整。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天湖的深沉怀念,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6. 直接描写,绘形绘色,写出了天湖的清澈、静谧、古朴而神秘之美。运用比喻、比拟手法,将天湖比作“液态的翡翠”“天然的水墨”“静默的仙女”“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等,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天湖纯朴、柔静之美。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天湖的开阔、明净、静谧、安详与都市的拥挤、污染、烦杂、喧嚣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天湖迷人的优美景色。【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a天湖的特异主要不是她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的山和水,而是她古朴、安谧、空灵、和谐

19、等优美动人的意境,这些才给作者以深深的生命感悟。b运用比喻手法。d“比长江黄河还要宏伟瑰丽”说法欠妥,于文无据。原文是说有人喜欢长江黄河,这是为了说天湖具有另一种独特的美。【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作答,本题作答为“与文章开头部分“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遥相呼应,使结构更加严密完整。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天湖的深沉怀念,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点睛:散文的结尾在内容上一般有深化或升华主旨的作用,在结构上要注意照应的作用,答题时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即可。【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手法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写作手法和修

20、辞手法两方面去找,散文的写作手法一般就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修辞手法涉及的范围就广了,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文句理解和分析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大连光源:能给原子拍视频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1皮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激光脉冲产生140万亿个光子,这套总长100米的装置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大连光源”由加速器、波荡器和光束线站三部分构成。先由时间宽度为几个皮秒的脉冲激光(

21、驱动激光)在光阴极上打出一簇高密度的脉冲电子,再利用直线加速器将这个脉冲电子束加速到3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电子的速度与光速非常接近。另一束皮秒或者相近时间宽度的强激光(种子激光)照射在这个高能电子束上,电子束中的电子在种子激光的作用下,就会按照激光的波长在空间重新分布(调制),然后让被调制的电子束继续穿越一系列周期性变化的磁场。电子在周期性磁场中就会一边以光速向前飞行,一边左右摆动,向前辐射出光线。途中各处发射的光会叠加增强,同时电子自身辐射的光也在调制电子自己的空间分布,从而使得电子更加强烈地辐射光线,适当地选择周期性磁场的强度,就会使得种子激光中的某个谐波成分按照前述方式急剧地自激放大并达到

22、饱和,从而输出极紫外激光。“大连光源有最亮的闪光灯',峰值功率的亮度比太阳光高100亿倍,有最快的“快门',出光长度能达到飞秒(1飞秒等于一千亿分之一秒)、皮秒,不但能让分子、原子无处遁形',还能给它们“拍电影'。将物理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动态记录下来。”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说明了“大连光源”的大用场。(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二: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在前沿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

23、发展和突破为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大连光源”的建成出光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又一成功范例,也必将大大促进我团在能源、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大气雾霾、光刻等多个重要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表示,这一光源的成功研制为我国未来发展更新一代的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选自“中国经济网”,有珊改)材料三:大连光源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基建工程以及主体光源装置的研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试成功产生了世界上单脉冲最亮的极紫外激光,创造了我国同类大型科学装置建设的新记录。

24、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对于未来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科学目标为驱动,不同类型专家成功合作,让“大迷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赵振堂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看看哪些科学家能用。“但是大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工程团队来合作。这要求我们在建装置之前就充分调研,开工之前就要掌握装置的科学目标是什么。”大连化物所的长处是科学研究,而上海应物所团队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积累了20年的经验,两个团队为了相同的梦想走到了长兴岛,合作顺利

25、得出人意料。(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大连光源”是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它总长100米,能给分子、原子拍摄视频,记录下物理化学反应的动态全过程。b. 自由电子激光是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大连光源”为我国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c. “大连光源”由大连化物所和上海应物所联合研制是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合作的产物其建成出光是我国大科学工程的成功范例。d. 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在建设之前缺乏调研,科学目标不明确,一般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

26、而“大连光源”的研制则改变了这一状况。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 材料一第一自然段属于新闻的导语部分,它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新闻内容。二、三两段则属于新闻正文部分。b. 材料三前两段指出“大连光源”项目的建设,不仅用时短,而且技术领先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该项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c. 三则材料因报道的重点不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力求准确;材料二、三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观点鲜明。d. 以上材料引用了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对“大连光源”相关介绍

27、和评价这些引用增加了新闻的权威性。9. 对“大连光源”的三则报道.各自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案】7. d 8. b 9. 材料一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的构造及使用原理:材料二重于报道“大连光源”建成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材料三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项目成功的原因在于不同类型科学家的密切合作.【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d项,“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在建设之前缺乏调研,科学目标不明确” 说法不正确,相关

28、信息在材料三最后一段,原文为“赵振堂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看看哪些科学家能用。但是大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工程团队来合作。这要求我们在建装置之前就充分调研,开工之前就要掌握装置的科学目标是什么。”据此,选项中“缺乏调研,科学目标不明确”应为“缺乏充分调研,科学目标不够明确”。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

29、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因此该项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说法强加因果,“这个过程不仅用时短,而且技术领先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该项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没有因果关系。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以科学目标为驱动,不同类型专家成功合作,让大迷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该项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的原因是“科学目标为驱动,不同类型专家成功合作”。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改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筛选出文章相关信息,进行归

30、纳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对“大连光源”的三则报道,各自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三则报道的各自侧重点,可根据每这则材料中重点句子进行归纳概括,回答问题。通读三则材料,材料一中可以筛选出重点句子“这套总长100米的装置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大连光源由加速器、波荡器和光束线站三部分构成”,材料二中可以筛选出重点句子“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材料三中可以筛选出重点句子“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对于未来加快推

31、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科学目标为驱动,让大连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根据这些句子分析概括三则报道的各自侧重点。【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32、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

33、,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

34、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

35、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b.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c.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d.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b. 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流传于后世c. 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

36、,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d. 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危局,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b. 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c. 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d. 烛之武不辱使命。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13.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

37、为戮没。(荆轲刺秦王)(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了,你的父族母族的亲戚全都被杀或没收为官奴了。(2)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拿着剑和盾牌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小路走。【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

38、是并列关系,句式应该对称,“厚”后面不应该停顿,排除a项、c项。“如涕唾”是像鼻涕唾沫,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句意:秦穆公同晋国,相处很久,又那么信任,交情也非常深厚,一旦动心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便视晋国如鼻涕唾沫,把它丢弃掉了,这跟郑国有什么关系呢。故选d。【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错误。“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

39、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故选c。【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烛之武反客为主”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分析可知,围绕着

40、秦、晋、郑三国的利害关系,离间晋国的联合行动。他先坦言郑国亡定了,接着指出,若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因为秦、郑相隔遥远,晋、郑却是紧邻,灭掉郑国无形中增加了晋国的土地和实力,而相对削弱秦国,这不能不让秦穆公对伐郑是否将损害自己的利益有所疑问,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秦国不会帮助晋国成就霸业而使自己的国力相对削弱。没有“反客为主”。故选c。【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遇”,对待

41、;“深”,刻毒;“为”,介词,表被动,被;“戮”,杀戮;“没”,没收为官奴;“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2)“则”,连词,就;“置”,搁置、丢下;“步”,名词,指人或牛马的脚步,在这里作状语,表示“走”(逃跑)的方式;“步走”:徒步或骑马逃跑;“道”,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以为道路或者选择为道路;“间”,小路。【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

42、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包围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退走。”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亡国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

43、烛之武说:“秦、晋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不好办,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无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有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

44、郑国结盟,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动乱来代替整齐,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也撤离郑国。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儿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亲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

45、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要不是其中的利益非常切合秦穆公的心思(要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的信义也很深了,相互的交情也很厚了,(但)一旦被烛之武说的利益诱惑(一旦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变化),抛弃晋国就像擦眼泪吐唾沫一样容易,(将来)对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知道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追逐那更大的利益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宿毕侍御宅钱起交情频更好,子有古人风。晤语清霜里,平生苦节同。心惟二仲合

46、,室乃一瓢空。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薄寒灯影外,残漏雨声中。明发南昌去,回看御史骢。注指汉代羊仲、裘仲,是廉洁隐退之士。14.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毕侍御有古人之风,深为钱起敬重,因此二人交往较多,交情颇深。b. 清霜时节,钱起夜宿毕宅,二人因节操相同,因而一见面就彻夜长谈。c. 作者化用典故,将毕侍御比作羊仲、裘仲,表达了作者对毕侍御的赞美。d. 结尾两句实写自己第二天离开毕宅的情景,表现出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15. “薄寒灯影外,残漏雨声中”两句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视听结合。抓住“灯影”与“雨声”,从视觉和听觉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寒冷。

47、以动衬静。残涌、雨声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情景交融。通过凄清寒冷的环境,烘托出诗人与朋友即将分离的愁苦之情。由内到外,脉络分明。灯影、残漏写室内,雨声写室外。【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d项,“结尾两句实写自己第二天离开毕宅的情景”说法错误,“实写”应为“虚写”或“想象”。故

48、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写景特色能力。赏析诗句写景特色,首先指出诗句写景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句写景时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写景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薄寒灯影外,残漏雨声中”两句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薄寒灯影外,残漏雨声中”两句中“灯影”为视觉描写,“雨声”为听觉描写,视听结合,营造了一种凄清寒冷的环境氛围。“薄寒灯影外,残漏雨声中”先写室内灯影、残漏,后写室外雨声。写景富有层次和变化。这两句是以有声衬无声,以残漏雨声反衬出环境的寂静。这两句是写景,写景是为了抒情,诗人描写环境的凄清,来烘托诗人与友人

49、的离别与不舍之情,属于情景交融。作答时结合诗句具体内容从视听结合、以动衬静、写景层次以及情景交融角度进行赏析作答即可。【点睛】赏析诗词句子答题一般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指出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句子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第三步,指出句子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赏析诗句“薄寒灯影外,残漏雨声中”两句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薄寒灯影外,残漏雨声中”两句在写景上特点主要是视听结合、以动衬静、情景交融以及富有层次,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内容,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用原句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50、曹刿论战中,针对鲁庄公认为对神祭祀恭敬可作为应战的理由,曹刿的回答是“_,_。”(2)诗经·卫风·氓中,写男子占卜顺利的两句是“_,_。”(3)在离骚中,屈原用凶猛的鸟与普通的鸟对比,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的诗句是“_,_。”【答案】 (1). (1)小信未孚 (2). 神弗福也 (3). (2)尔卜尔筮 (4). 体无咎言 (5). (3)鸷鸟之不群兮 (6). 自前世而固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

51、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孚、弗、筮、咎、鸷、固。【点睛】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快。语言,尤其是词汇,迅速而忠实地记录了这些变化与发展,( )。比如,近年来在语言交际中就出现了“酷

52、、爽、另类、炒作、黑客、低保、知本家、炒鱿鱼、知识经济、终身教育”等等词语。新词新语 地产生出来,不断丰富着汉语的词汇宝库。现代汉语词典近几年多次推出“修订版”“增补版”,就 了这种情况。在新词新语不断流行和产生的同时,使另有一些曾流行一时的词语又逐渐受到冷遇。比如几年前还常用的“万元户、倒爷、千年虫”等现在就很少用了。另外某个新词的出现也会造成一些词语的隐退。例如“手机”一词出现以后,“大哥大、手提电话、移动电话”等便很少有人使用了。汉语词汇就是这样在 中不断发展的。关注这些词语的发展与变化,不仅有助于词汇的积累,而且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发现。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

53、项是a. 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断涌现大量的新词新语b. 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才不断涌现大量的新词新语c. 大量的新词新语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涌现d. 大量的新词新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涌现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生生不息 反映 推陈出新b. 源源不断 反应 推陈出新c. 源源不断 反映 吐故纳新d. 生生不息 反应 吐故纳新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新词新语不断流行和产生,同时使另一些曾流行一时的词语又逐渐受到冷遇。b. 新词新语不断产生和流行,同时又逐渐冷落了另有一些曾经流行一时的词语。c. 在新词新语不断流行和产生的同时,又

54、逐渐冷落了另有一些曾经流行一时的词语。d. 在新词新语不断产生和流行的同时,另有一些曾流行一时的词语又逐渐受到冷遇。【答案】17. a 18. b 19. d【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快。语言,尤其是词汇,迅速而忠实地记录了这些变化与发展”分析,应该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新词新语不断出现

55、,两者不是必然条件关系,排除b项。结合“比如,近年来在语言交际中就出现了酷、爽、另类、炒作、黑客、低保、知本家、炒鱿鱼、知识经济、终身教育等等词语”分析,后面应该讲“涌现大量的新词新语”,排除c项、d项。故选a。【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生生不息: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

56、事物,而少用于人。语境主要讲新词语的不断出现,选用“源源不断”。反映:是指光的反射、反照。比喻从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是指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引申为对一事情的发生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结合“这种情况”分析,选用“反应”。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吐故纳新:现多用来比喻舍弃旧的,吸收新的,不断更新。结合“另外某个新词的出现也会造成一些词语的隐退”“不断发展”等分析可知,选用“推陈出新”。故选b。【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

57、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原句语序不当,“流行和产生”语序不当,应该是“产生和流行”,排除a项、c项;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原句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去掉“使”。故选d。20.老王因儿子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想请朋友老李帮忙开导儿子,于是发了一则求助短信,但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老李,久仰了!小儿刚刚参加工作,有诸多困感,想到寒舍去拜访,请你今晚务必在家等候,届时请你多多聆教,我将不胜感激,改日再拔冗登门致谢。【答案】(1)“久仰”改为“久违”;(2)“寒舍”改为“府上”;(3)“务必”改为“抽空”;(4)“聆教”改为“指教”;(5)“拔冗”可去掉,也可改为“定当”。【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