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课题11. 宇在柏林12. 课型略读课文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领会文章深厚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 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学重点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作者蕴涵其中的感情。教学难点学习小说如何运用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极致。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导入话题 创设情境 1.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2.请你们谈谈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新闻作品。 找准话题导入,能使学生更快
2、地进入文本的情境,为体会文章的主旨服务。新课教学( )分钟二、探究标题 想象畅谈 1.战争是统治阶级之间利益的驱使。而在战争的阴霾下,处于战争中心的广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在柏林这个标题看上去很宽泛,留给我们很多想象的空间。(板书:在柏林)【出示课件1:出示课题】其实,这篇小说是关于战争的。2.同学们一定读过一些关于战争的文章或看过关于战争的影片,可能对战争中人们的生活有各种想象,请大家自由发言,所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均可。3.教师适当引入战争给人民生活和精神带来的苦难和摧残,而后展开对文章的阅读。 三、深入文本 层层剖析 (一)分组探究下列问题。【出示课件2】1.两个小姑娘“不假思索地嗤笑
3、”和“再次傻笑起来”说明了什么?2.老兵所说的“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如果把“他们的母亲”改为“她”,好不好?3.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两个“静”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 (二)学生汇报以后,师生评价,教师点拨指导。1.说明了小姑娘的缺乏关怀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浅。(板书: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 老妇人 后备役老兵)2.“他们的母亲”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的关系,用“他们的母亲”的称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楚显露无遗。(板书:失去三个儿子 送妻子进疯人院)3.第一处“静”只是基于老人
4、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全文结尾处的“静”是慑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内心的流血。 四、再探文题,品味主旨 1.分组讨论:【出示课件3】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评价。3.教师指导:【出示课件4】作者将文章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摧残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家庭的缩影。 五、着眼结尾,感受技法 1.出示问题:【出示课件5】小说的结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正是
5、有了前面的蓄势和铺垫,结尾时老兵满含血泪的控诉才更显沉重。请你找找前面有哪些铺垫呢?2.提问,评点。 3.指导:如一开始老妇人让人不能捉摸的数数“一、二、三”,一直到小说结尾处由老兵说出她是因儿子相继死去而变疯的疯老太,而“一、二、三”正是她失去的三个儿子的数字。再如一开始小姑娘们的嗤笑,当老兵说出真相后车厢里的一片寂静。 战争是离学生们实际生活很远的内容,而本篇文章又短小精悍,所以这一部分可以给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只需抓住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引入文章即可。 这篇文章很短小,阅读时为情节吸引往往一气呵成,难免对其中的词句会有所疏忽。同时学生难以对文章的深刻意义深入地思考,因此教师
6、应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感悟流淌在文字背后的深沉情感和沉重的主旨。引导学生由点及面地感受文章深沉的主旨。 当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后,对于文章蓄势和铺垫的手法学生将会比较容易地找出。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六、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以反映战争为主题,根据你已读过的诗词或看过的电影,写一篇小小的读(观)后感。拓展视野,将这篇文章的情感延伸到其他作品中。板书内容在柏林 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老妇人:失去三个儿子后备役老兵:送妻子进疯人院课堂作业新设计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地驶出 ( )的老妇人 ( )的寂静( )地挺身 ( )的老兵 ( )的举动二、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
7、。(缩句) 2.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改为双重否定句) 三、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请找出描写后备役老兵和老妇人外貌的词语,这描写是为了揭示什么? 2.联系上下文,想想老妇人多次重复“一、二、三”的原因是什么? 3.老兵的话讲完后,为何“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样结尾有何好处? 【答案】1、 缓缓 体弱多病 可怕 费力 年迈 奇特 二、1.老妇人数着。 2.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三、1.“头发灰白” “身体瘦弱而多病” 揭示了残酷的战争对无辜百姓身体、心灵的巨大伤害。 2.失去了三个儿子。 3.这句环境描写,一方面以“静得可怕”写出了车厢里的人们听了老兵的话
8、语之后,心灵产生的震撼;一方面渲染了人们极其沉重的心情与车厢内悲哀的气氛,也激发读者去思考。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篇幅很短,但是涵义很深。它是一篇关于战争题材的小说,从车厢里的一幕镜头揭露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在教学中,我先以谈话的方式说起关于战争的话题,让学生说一说关于战争的诗歌或影视作品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学生更快地带进一种氛围,为学习课文作准备。然后我按照如下的顺序来组织教学:探究标题的深意逐层剖析文本从文题入手品味主旨感悟学习本课的写作技法。每个环节都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危害。 学生自我探究的环节
9、进行得不够顺畅,可能是学生年龄小,对战争方面的内容了解较少导致的。今后教学中,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考虑充分,以免出现“冷场”现象。备课素材【教材分析】 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说,在不足400字的文章里涉及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的残酷性。作者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小说情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的面前。小说的篇幅极短,却包孕着丰富的内涵;情节如此简单,却有着极强的可读性。这篇微型小说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意想不到的结尾,所以优秀的微型小说并不在于要有巨大的字数和曲折离奇的情节。我们在品味这篇文章时就应抓住文章中这种抖转直下的独特效果。这篇
10、微型小说篇幅很短,不必纠缠于小说的层次,选取适当的句子理解提问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它的特点和魅力。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柏林:德国首都和第一大城市。位于东部施普雷河与哈弗尔河交汇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1918年11月):是帝国主义之间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世界而爆发的一场非正义的战争。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浩劫。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组词。思( ) 指( ) 假( ) 神( ) 腮( ) 脂( ) 遐( ) 伸( )二、照样子,写词语。咔嚓咔嚓(ABAB式拟声词): 阅读能力大提升三、补充四字词语。指( )画(
11、 ) 不( )思索 神志( )四、造句。1. 不假思索: 2. 神志不清: 五、老兵的话讲完,为什么“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样结尾有何益处? 思维创新大拓展六、本文写了老妇人多次反复“一、二、三”,到底有何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一、思(思索) 指(手指) 假(假山) 神(神奇) 腮(腮帮) 脂(脂肪) 遐(遐想) 伸(伸手)2、 哗啦哗啦 咕咚咕咚 淅沥淅沥 3、 指手画脚 不假思索 神志不清四、1.今天我在精品店看到了一个玩具,我不假思索得就把他买下来了! 2.在此深度下,由于压力的增加,他们便神志不清。五、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了人们的深深反思,思考战争的罪恶,被战争的罪恶所震撼,深深感
12、到战争带来的可怕灾难,这样结尾含蓄、发人深省。六、因为这三个数字正是她的三个儿子,在她的内心深处是对牺牲的三个儿子的无比怀念,是透彻心扉的母爱。14*在柏林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说,字数不到400。小说构思精巧,没有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截取战争后方的一个生活场景,通过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表现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心愿。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对于小说这种文体,学生也已初步了解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而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从思考战争灾难这一主题入手,反思结尾环境描写的深意。处于和平年代的孩
13、子们对战争没有多少认知,需要补充一些资料来加深他们对战争环境的认识,对战争带来灾难的了解。以此来感受本篇小说中描写的战争带来的悲痛,以及塑造的人物形象。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读懂内容并不难,关键是要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刻画来凸显主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回顾前两课的学习方法,再借助学习提示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就文中的细节作出批注并讨论交流。在学生感悟不到文本背后的意味时,教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以此培养自主解读文本的能力。【知识与技能】1默读课文,体会战争给普通民众造成的深重苦难以及人物的悲剧形象。2关注情节和人物,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感受小说结局构思的巧妙。【过
14、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的深刻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体会作者对战争的厌恶、控诉以及渴望和平的愿望。重点关注情节和人物,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感受小说结局构思的巧妙。难点学习小说如何运用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极致。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资料。1课时一、回顾学法,导入新课1回顾小说桥和穷人,并结合交流平台的提示,举例说说读小说时,我们应该关注些什么?预设1:小说的情节、环境及小说中的人物。预设2:通过情节、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预设3: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来深入感受人物形象。2引出新
15、课:这两篇课文都刻画的是人物在面临困境或存亡做抉择时闪现出人性的光辉,战争中普通人物又会是什么样的形象呢?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小小说在柏林,作者是美国的奥莱尔,看看从中我们能读出什么。二、明确目标,自主阅读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提示,用笔圈画出学习要求,并思考:(1)这篇小说是如何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与你以前读过的战争作品有什么不一样?(2)文章结尾出人意料,你怎样理解?2围绕问题,学生自学。(1)提示:借助前面所学的阅读方法,关注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作品中人物的命运。(2)学生围绕导学中的问题,展开自学,完成自主学习单,并进行交流。以往同主题作品在柏林环境战争场景情节战斗场面人物参战战士我的感
16、悟战斗场面三、深入文本,体会表达1抓住矛盾,品味人物。再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关注两处矛盾冲突处,品味人物形象。(1)老人是后备役士兵,三个儿子都在战争中死去。妻子“虚弱多病”“神志不清”,他为什么还要“上前线”?他能不去吗?(战争给老人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妻“疯”子“亡”,自己年事已高,本应安享晚年,但却不得不奔赴前线。)(2)妻子被小姑娘嘲笑,老人第一次没有吱声,为什么第二次却“挺了挺身板,开口了”?(面对两个小姑娘的浅薄与无知,第二次老人才“挺了挺身板”开口,仿佛在叙述着一件“很平常”的事:三个儿子战死,自己还得上战场,相依为命的妻子将在疯人院度过残生。哀莫大于心死!老兵那份“平静”,却在众
17、人心中掀起狂澜这样的悲剧,不正是战争带给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悲剧吗?)2关注环境,体会表达。出示小说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1)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引导学生思考:“健壮的男子”都哪里去了?这样的场景是偶然现象吗?(寥寥数语,简短的一句环境描写引出了故事的开始,又从侧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健壮男子都上战场打仗去了。)(2)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引发学生思考:这里的“静”仅仅是环境安静吗?与前面“随即车厢里平静了”的“静”有什么不同?(结尾处的“静”,是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了人们深深的反思,反思战争的罪恶,反思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可怕灾难。而前面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3关注标题,品味主旨。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教师可补充一些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引导学生从文章背景去理解作品的主旨;作者将小说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技术员试用期聘用合同
- 2025年塑料管材购销合同范本大全
- 2025建筑项目贷款合同模板范文
- 2025网络安全服务合同范本
- 2025标准店铺租赁合同模板
- 2025年学校食堂餐饮服务承包合同模板
- 2025年纳豆激酶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光学纤维面板系列项目建议书
- 2025年传动件:传动带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家用塑胶垫合作协议书
- 机场能源管理
- 高速公路路基及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多尺度图像分析
- 技能人才评价新职业考评员培训在线考试(四川省)
- AQ 1083-2011 煤矿建设安全规范 (正式版)
- 河南省开封市铁路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 CJT165-2002 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
- 驾驶员交通安全培训及考试试题
- 3货物接取送达运输协议
- DZ∕T 0148-2014 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正式版)
- 2024年浙江杭州市林水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拟聘人员招聘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