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 / 18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先秦人爱带剑,汉代人则喜佩刀。汉初,承先秦馀绪,带剑习俗仍盛。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上,项庄、项伯拔剑而舞,项羽按剑而跽,樊哙执剑切生肉,范增拔剑击玉斗,刘 邦逃脱,“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可见,当时宴会上的将领,都随身佩剑。汉书陆贾传曰:“贾常乘安车驷马,从歌鼓瑟侍者十人,宝剑直百金。” 则汉初儒生亦佩剑。西汉中期以后,形势开始发生变化,刀逐渐取代了剑,成了人们身边常 带的武器。考诸典籍及出土文物可知,汉代文人、武将、僚吏、游侠,甚至童子皆有带刀

2、习 惯。汉代的刀一般用铁制成,直脊直刃。刀鞘一般由两片木材合制而成,用丝线或丝织物缠 紧,外面涂上漆。东汉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奢靡之风的兴起,佩刀的装饰亦渐趋华美。河 北定县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的刀可算是典型代表。该刀长105厘米,刀身上饰有线条流畅的错金涡纹和流云图案,精美异常。这或许就是典籍中常提到的“金错刀”吧。同时,作为汉 人重要饰物的刀随着礼制的稳定、强化也呈现出等级性。汉代的帝王、诸侯、百官,乃至童 子,皆带刀,且不同等级之人,佩刀及刀鞘之质料、形状、色彩和纹饰亦有别。汉代,随着佩刀习俗的盛行,出现了以刀为礼物赠赐人的现象。从应奉传:“赐奉钱十万金错刀、剑、革带各一。奉其勉之。”等史

3、传资料中可知,汉代皇帝、侯王常把佩 刀作为贵重之物赏赐给功臣、宠臣或嘉宾。汉代带刀习俗之兴盛已如上述,那么,汉人为何一改先秦旧制,舍剑取刀呢?笔者认为,这与刀的自身构造及其在骑战中的优势有关,而这种优势又显明地呈现在汉人与北方少数民 族的战争中。汉一统天下后,战争主要发生在中国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其中又以匈奴为最。 而北方民族的军队主要是骑兵,惯用刀。杨泓中国古兵器论丛说:“纵横驰骋在战场上 的大队骑兵,手执长剑向敌军冲击时,由于马的速度过快,要想毙伤敌人,主要靠挥臂劈砍,而不是用剑向前推刺。”如此,以刺杀为主的剑在战场上的作用就不大了,且在击刺、劈砍 时,剑还容易折断。因此,为了适应实战的需

4、要,刀成了战场上的主角。可以说,为了对付北方的少数民族,汉人抛弃了剑而选择了刀。甚或可以说,汉人带刀 习俗的兴起,亦源于此。因为,早在战国及楚汉战争时期,骑兵战在中国业已兴起,然从典 籍记载看,彼时所用武器仍然是剑,少见刀的身影。汉武帝时,在大规模与北方少数民族的 作战中,汉人才真正发现刀在骑兵战中的作用,于是弃剑用刀,由此,刀在中国流行了起来。 这也正是汉初人仍佩剑而至武帝后佩刀之俗才逐渐兴盛的原因所在。摘编自汉代人怎样佩刀- 2 - / 18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考证西汉中期的典籍和出土文物,可知当时文人、武将甚至童子都有带刀习惯。B.河北定县中山穆王刘畅

5、墓出土的刀可以体现当时科技的发展及奢靡之风的兴起。C.东汉时,作为汉人重要饰物的刀呈现出等级性,与汉朝的礼制逐渐稳定和强化有关。D.在汉人与北方少数民族的骑战中,因为马的速度过快,所以剑的弱点就暴露出来。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列举刀取代剑进而兴盛的现象,然后分析刀盛行的原因。B.文章主要依照时间顺序,来论述刀的起源、发展与流播。C.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刀在骑兵作战时的优势。D.文章通过引述大量历史典籍、出土文物证明本文观点的合理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在汉初,无论是将领还是儒生都有佩剑的习惯。B.到了汉代,

6、皇帝侯王常把刀作为贵重的礼物赏赐给臣子或嘉宾,这促使了刀的盛行。C.刀的兴盛与战争密切关联,若无与少数民族的战争驱使,刀在汉代未必会如此兴盛。D.在战国及楚汉战争时,骑兵战在中国已兴起,但是当时骑兵战规模较小因而刀未兴盛。【答案】1. A 2. B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 “考证西汉中期的典籍和出土文物”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西汉中期以后,形势开始发生变化,刀逐渐取代了剑,成了人们

7、身边 常带的武器。故答案选A。【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B, “论述刀的起源”理解有误,原文未涉及起源。原文只说的汉代的刀,汉代的刀一般用铁制成,直脊直刃。刀鞘一般由两片木材合制而成,用丝线 或丝织物缠紧,外面涂上漆。故答案选B。- 3 - / 18【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概括文本及归纳文本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

8、文中找 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B,“这”指的是“皇帝侯王常把刀作为贵重的礼物赏赐给臣子或嘉宾”,它作为促使刀盛行的原因,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汉代,随着佩刀习俗 的盛行,出现了以刀为礼物赠赐人的现象。故答案选B。【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 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 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 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 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

9、,完成小题。“编织”与“相见”刘荒田美国1二月,加拿大的滨海名城温哥华的景色,害得当地的朋友不好意思。三月来就好了, 樱花全开,树上是花的海,树下是人的海!画家指着湖畔一排排光秃秃的树,绘声绘色 地告诉我。教我拿什么招待你们?无花果、李树、樱桃、葡萄,连芽也没有,记得我发给你 的照片吗?九月,满院子是沉甸甸的果实业余园艺师恨自己当不了武则天,人家在严冬 降旨,百花即时乖乖地联手盛开。2早晨,我在旅馆吃过早餐,坐对落地窗外的阴雨。心由景生,落寞是免不了的。坐腻 了,出门去,把晴雨两用夹克的领子拉高。绕到旅馆后面,那里有一个小而美的湖。不愧是 枫叶的国度,小路两旁白里带青的树干下,堆着形状规则的枫

10、叶,一律呈乌黑色。如果秋枫 是遍野熊熊的炭火,那么,落叶就是灰烬。我绕湖散步,一肚皮遗憾。从阳光加州来,那边 一年四季不缺轮着开的花,教人目不暇接的色彩接力赛,没一天停过。此刻呢,满目是光秃, 枯萎,暗哑。3好在,湖畔散布的长椅有看头,都是居民捐赠的,各有献出的理由,写在铜制的铭牌 上。总括起来,都是为了纪念亲人或朋友。其中一张,摆在枫树下,三尺开外是潋滟的湖水。 我俯身细读铭文,它的大意是:我挚爱的母亲玛格丽特泰勒夫人,生前喜欢坐在这里,编织金色,欣赏风景,乐而忘返。如今,她与自然长相厮伴。顿时,轻微的颤栗通过我全身。4“编织金色”,带着魔法的意象啊!且给早晨寂寥的湖畔布置秋光,枫叶醉红,泰

11、勒 太太在这里安坐。她最喜爱的活计是编织,便携小凳子下的小篮子,盛着编制针,几捆彩色 毛线。她意态悠然,微笑凝在嘴角。阳光如丝绦,从叶间漏入,泰勒太太的银发散成此刻的 细雨。从毛线的经纬间出入的编织针,把风声,把水影,把花蕊前蜂鸟的灵巧,把湖上白鹅 的淡定,把飞絮飘扬的悠然,还有路过者友好的招呼,小狗戏耍毛线团的憨态,一股脑儿地 织入。而这一切,都被金色的阳光晕染过,被她纳入金色晚年的版图。一年年下来,泰勒太 太在树- 4 - / 18下织就几件毛线衣、几顶帽子、几条围巾,为了老伴、儿女、孙儿女、亲友,或是为 了社区的慈善基金义卖大会。湖波早已把她的影子折叠起来,把她的笑语录进波纹。她圆满 的

12、人生,化为一张长椅。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来,抚摸湿漉漉的椅背,心头升起无限的暖意, 眼前的毛毛雨,被幻象里的阳光锻打成黄金细丝,光影浮动,碰撞,搅拌,泰勒太太手上的 编制针,有如指挥棒,金色的旋律盘旋,飞升。5就在这一刻,我又发现,长椅旁边的柏树,树干上钉着一个铭牌,上面有这样一句: “我们必再度相见,在树下。”原来,这棵树是丈夫为亡妻而栽下的。我又被震撼一次。是啊,尘归尘,土归土。他们必然在泥土里重新合而为一。6从“编织金色”到“泥土里的再度相见”,完美的晚年,必然的归宿。湖畔不起眼的 一隅给我如此丰美的启示,在怎么也快乐不起来的天气里。7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身体马上轻盈起来。周遭无一不凋零的

13、林木,忽然变得无比 迷人,看,赤裸裸的枝,光秃秃的茎,钉在铅灰色的天幕上,这里一排,那里一堆,貌似孤 苦无告,其实在囤积生命的伟力。谁说它们难看?这不就是郎静山先生不朽的摄影作品?不 能比它们更简练了,也不能比它们更繁复了!8我对温哥华说:只要“编织”与“相见”这两个铭牌在,哪一天来,都是绝佳时间!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中“业余园艺师恨自己当不了武则天”,表达了画家朋友对二月的温哥华缺乏美景 的无奈和遗憾。B.第段“湖波早已把她的影子折叠起来,把她的笑语录进波纹”,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C.第、段中儿子为母亲刻的铭文,让作者感受到

14、儿子对母亲的挚爱、泰勒夫人对生命的 挚爱,作者心中升起暖意。D.第段所描写的无比迷人的林木、囤积生命的枝与茎,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用欢乐之景 烘托欢愉之情。5.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答案】4. D 5.描写温哥华二月阴沉凋零的景象,点明作者落寞遗憾的心情。2为下文做铺垫,为下文记叙我在加州看到人文故事和抒发深刻的感受做铺垫。3与下文形成对比。此处暗淡的景象与下文动人的故事形成对比,此时作者黯淡的心情与下文的感动震撼形成对比。6.含义:“编织”指泰勒太太在湖边树下编织衣物,“相见”指丈夫与亡妻的约定和誓言。这两个铭牌是温哥

15、华人文美景的典型代表,是温哥华人生命伟力的呈现。表达效果:形象别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5 - / 18【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 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一道综合题, 既有内容的考查, 也有技 巧的考查。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是“正确”还是“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 选项D,“用欢乐之景烘托欢愉之情”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和把握,是凋零灰暗的景 象。故答案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段落在文本中的作用的能力。 段落在文本中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上的概

16、括、段落结构上的作用、手法和主题上的作用等角度加以作答。本题题干问的是:第段在文中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首先考生要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第二段是介绍温哥华的景物 及景物给作者的感受。从结构上的作用是引出下文对玛格丽特?泰勒夫人故事的描写。从手法 的作用上是本段中的凋落的景物和低沉的心境和下文美好的故事进行对比。【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本的标题含义及作用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 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 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 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

17、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收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 的手法等。本题中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编织”与“相见”的含义,“编织”指泰勒太 太在湖边树下编织衣物,“相见”指丈夫与亡妻的约定和誓言。作用是题目给读者以巨大的 吸引力,并增加的文章的可读性。【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 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注意语 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 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

18、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 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 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 专诸于公子光。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 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 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 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嫡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光既得专 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

19、余、属庸将兵围楚 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 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 6 - / 18虽来,不吾废也。”专 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 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 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 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 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

20、子光出其伏 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选自史记刺客列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 卿/B.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 卿/C.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 上卿/D.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 卿/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子札,其中“季”,是兄弟排行中最小

21、的。“伯仲叔季”本指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 序,后也可泛指事物排列的次序。B.嫡嗣,指皇位承继人。古代宗法制度中一般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由嫡长子继 承。皇位承继者也被称为“王嗣”“冢嗣”等。C.顿首, 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 指以头叩地立即举起而不停留。 因其拜礼至重, 在有重大的 事情请求时也用“顿首”,是九拜礼中最隆重的礼节。D.丙子,干支纪日法。古人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组合为六十单位,每个单位代表一天。文中此日为丙子日,前一天可推为乙癸日。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伍子胥识人善荐。他从楚国逃到吴国后,发现了专诸的才能,通过游说吴王伐楚又发现了 公子光

22、的意图,于是把专诸举荐给公子光。B.吴国国政混乱。公子光的父亲诸樊不欲立太子而欲立贤者;诸樊死后,按兄弟排行传位, 季子出逃,吴人立僚为王,公子光认为不合礼制。C.专诸当机立断。吴王僚趁着楚国国丧,派兵攻打楚国失利,专诸向公子光主动进言现在的 吴王僚母老子弱,内外交困,正是行事的时机。D.专诸胆识过人。尽管吴王僚赴筵时派重兵把守,戒备森严,但专诸仍按计划行事,拿出烤 鱼腹中的匕首刺死了吴王僚,完成使命。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 - / 18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7.

23、 D 8. C 9. C10.(1)并且我是真正的王室继承者,应当被拥立为王,季子札即使回来,也不能废掉我。(2)正当现在吴国在外被楚国围困,并且在内没有刚正忠直的臣子,这样没人能把我们怎么 样。(3) 派遣将领把守关口的原因是防备别的盗贼进入以及意外的变故(或不寻常的情况)。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公子 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这句话 的含义是:“公子光出动他预先埋伏的武士,来攻击王僚的部下,全部消灭了他们。于是公 子光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于是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根据理解原句“公子光 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的意思是“公子光出动他预先埋伏的武士”,“出其伏甲”不能断 开,所以可以排除AC两项。根据理解“封专诸之子”不能断开,所以可以排除B。故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