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历史_第1页
江西省南昌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历史_第2页
江西省南昌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历史_第3页
江西省南昌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历史_第4页
江西省南昌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西省南昌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历 史 试 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2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 A儒家

2、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3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闭关锁国 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4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

3、,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正确的是( ) A海瑞正确的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B丘浚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中的一些问题 C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是封建社会所固有的 D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5洪武三年,朱元璋颁发圣旨,推行户帖制度。有人收藏了一份明代户帖,其上引述圣旨:”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人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查明太祖洪武实录有一道与上述意

4、思相同的圣旨:“民者,国之本也。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据此你认为以下正确的是( ) A户帖制度始于明朝,以上材料即是明证 B某人历藏的这份户帖显然造假,文字表述不通,与明太祖洪武实录记载不符 C从上述材料可知中国历代非常重视户籍制度,因为人口是税收的重要来源D户帖所引圣旨是大白话,与朱元璋的底层出身是相符的,明太祖洪武实录所载经过了史官润色6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该表所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说明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C明代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适合八股取士7大国崛起的奥

5、秘一国家管控指出:“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8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不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 A泥活字版 B四书集注 C全宋词 D玄秘塔牌9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等,我国古代西周

6、出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机构和制度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地域决定政治 B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C统治阶级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控制 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1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德孵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韧的一步。”“这场战争”后中国人“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主要表现在( )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 C掀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 D探索民主共和之路11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表中反映了

7、这一时期( )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12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13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酉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

8、就的“民族丰碑”是( ) A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D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14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15剑桥中华人民焚罩i国史主编、英国学者麦克法夸尔说:“19+,举是教权的更替,1979年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 ) A民主政治建设 B思想

9、大解放 C发展生产力 D推进全球化发展1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法国费加罗报曾发表文章称,“电视台本周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穿着的中国人,一些夫妻竟敢手挽手散步更有意义的是知识分子的信心”。该文最有可能发表于( ) A国庆二十周年 B国庆三十周年 C国庆四十周年 D国庆五十周年17生活即历史。1992年夏天,深圳一家露天咖啡馆里,四个小伙子在聊天。从他们聊天的内容中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小张说:“今年春节后不久,我在深圳有幸看到邓小平”B小李说,“我把小平同志到深圳这件事,通过互联网发给了在美国的同学” C小马说:“今冬召开的党的十靼大,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D小赵说:“

10、听说上海浦东可能会开发开放,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到浦东去创业。”18。印度时报描写中国60年的反差时用了如下两个词:贱民和全球强国。文章说:中国曾被觇为冷战期间放爽在荚苏之间,直到1971年才加入联合国,摆脱孤立。“现在,它是一个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强国,它购买美国国债,在拉美和非洲抢购自然资源,在重大外交问题上发出更礁巍憋声音”。对这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冷战期阏被夹在美苏之间”一美苏对新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B“1971年才加入联合麓”一中国开始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C“现在”,它莛一个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强国一中国已跻身“超级大国”行列 D“在重大外交问题l更响亮的声音”一和谐、合作

11、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财富19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丽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议会至上,以法治国20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第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意大利 B第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第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段说明了第一决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21右图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

12、就职典礼演出上发表讲话时拍摄的、以林肯纪念雕像为背景的照片,被称为具有深刻历史寓意的“千古绝唱”。这张照片的深刻历史寓意是( )A两者都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B奥巴马直接受益于林肯废除黑人奴隶的政策C美国民主制度的日益完善D黑人正式成为美利坚民族的一员22彼得李伯特在欧洲文化史中指出:“莫扎特(1756一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个客厅,贝多芬(1770 - 1827)&9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昕众丽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共稻翱度的确立 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23请仔细阅读下列20世纪初的一幅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解

13、读不准确的是 ( ) A英国仍然坚持盘出贸易政策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激烈 C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D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受到严重挑战24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25有美国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现在是,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1+X的世界,也就是一个超级大国加若干个大国的世界”。对“I+X”中“X?的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 A目前尚不能确定X的值 B是一个常数C是

14、一个动态的数值 D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第卷 (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大题26-28题为必做题,29-32题为选做题,26题11分27题14分28题10分29、30、31、32题为I5分,共计50分。26(1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公民大会每隔10天集会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讨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媾和、城邦粮食供应、选举高级官吏、终审法庭诉讼等。通常用举手表决。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是用抽签方法从年满三十岁的公民中选出,10个部落各选出50人。这50人组成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一苏联科学院世界通史材料二 在1832年的改革中,取消“衰

15、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镇被取消了下院议庸,人口在2000 - 4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个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选举资格的限制也仅仅从身份资格转为财产资格,身份歧视变为财产歧视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了808万,有选举权的人口占当时英国总人口的比率也从大约2%增加到33%。 陈敏昭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材料三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奴役他们的政治工具不能当成解放他们的政治工具来使用。公社必须由各区全民投票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

16、换。一切公职人员像公社委员一样,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局限。(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5分)(3)对比材料二、三,分析巴黎公社在选举上的进步性。(2分)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海之滨,南临杭州湾,西与富庶的江苏、浙江两省毗邻,北接黄金水道长江入海口,正当中国大陆海岸线之中枢,地扼长江入海口,有黄浦江、吴淞口汇合于此。这种临江濒海的地理特征,使它成为中国江、河、海、陆的重要运输枢纽,沿海航运、长江航运和内河航运

17、四通八达,且拥有广阔的腹地人口稠密、物产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长江为纽带的整个长江流域的大腹地。 邢甲志:浅论英国选择广州、上海等五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动因材料二 史学家高第这样概括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的目的:“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转引自历史的真相:西方史家眼中的1858 - 1860年战争(节选)材料三 第六款第一、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所有添设口岸,均

18、照向开通商海口或向开内地镇市章程一体办理,应得优例及利益等,亦当一律享受。(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 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予前开各口驻扎。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一摘选自马关条约(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选择上海作为通商口岸的原因。(4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侵略的目的是否实现?请以史实加以说明。(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变化趋势。(4分)2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

19、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的,有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了” 一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二“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酌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识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第十七条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l)材料一反映出卢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亚里斯多德当然是对

20、的”?(4分)(2)概述材料二是如何阐明“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6分)请考生在第29、30、31、32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w4t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9(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帝(高祖)日:“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资治通鏊材料二 日本“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我国不可狐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

21、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 一福泽渝吉脱亚论材料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改革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推行了什么策略?(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脱亚人欧”的主要内涵。并结合材料三说明其主要影响。(6分)(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及日本“脱亚入欧”思想的认识。(3分)30(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

22、,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材料二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压迫。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摘自法国人权宣言(1789年)材料三人权宣言封面(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它们所体现的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方面根据这两大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7分)(2)(3)独立宣言中所提出的基本原则,对于美国成为现代国家具有怎样的意义?(4分)(3)在人权宣言封面上方的中间有一只“理想的眼睛”,光芒四射。谈谈你对设计作者寓意的理解和认识。(4分)31(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图片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缩影。观察下列图片:(1)材料一中的图片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