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6 朱德的扁担教学目标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会写“扁、担”等8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重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重点)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难点)学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备课“”。“朱、德”等14个生字,会写“扁、担”等8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斗笠、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导语: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八角楼上讲述的
2、是谁的故事呢?不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任主席毛泽东。今天,我们将认识另一位和毛主席同时代的伟大领袖。1.课件出示朱德像。(板书:朱德)2.师生交流关于朱德的资料。(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对朱德的了解,一两句话即可。朱德 老一辈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深受人民爱戴。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朱德同志”。(2)教学“同志”。顺口溜记住“志”:“志”分上下“士”和“心”,红军战士心连心,大家互相称同志。学生齐读:朱德同志。3.出示扁担图片,板书“扁担”,指名读。“担”在这里是轻声。(板书:)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朱德和扁担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二、初读
3、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标好自然段的序号。2.学生用手势告诉教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3.请4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检查识字,指导书写(一)识字1.出示词语,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认读。2.巩固识记。(1)出示两位革命领袖的照片,读名字加深印象:毛泽东、朱德。(2)绕口令识记“扁担”: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偏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3)出示句子: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与敌人打仗。(识记“同志、队伍、敌人、打仗
4、”4个词语)(4)结合生活实际认读词语:山高路陡、整夜整夜。(课件出示陡峭的山路图)扩词:陡(陡坡)(陡立)(陡峭)(很陡)(课件出示护士晚上照顾病人图。)情境:教室连夜批改作业、医生治疗病人(5)学生提出难理解的词语,教师结合图片或具体语境解释。斗笠: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出示斗笠图片)不料:没有想到。用“不料”练习说话:早上还是晴空万里,不料午后下起了暴雨。(7)用生字组词,再读一读。(二)写字。1.按类别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1)独体字:士(2)上下结构的字:志、军(3)左右结构的字:担、伍、师、战(4)半包围结构的字:扁2.仔细观察汉字在田字
5、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时该注意什么,以及识记生字的方法。“志、军、战、扁”4个字。4.学生描红、临写。全班交流评价,再根据反馈意见练写。“词语表”中本课词语,同桌互查互纠,将订正后的词语多写几遍。四、再读课文,作业设计1.学生自读课文,再正确、深刻地朗读课文,同桌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同桌对读,完成填空。3.鼓励学生阅读关于朱德同志的故事。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学案·”,“”)1.品读课文,懂得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2.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一、结合民谣,导入新课1.出示民谣,教师范读、
6、指名读。导语:在当年的井冈山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朱德挑谷上山,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出示民谣)2.教师谈话,导入新课。过渡:你们知道这首民谣唱的是什么故事吗?(朱德挑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围绕一根扁担发生了什么感人的故事。二、了解背景,理解词语1.(课件出示会师图)介绍故事的背景。资料:故事发生在江西井冈山。井冈山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简笔画)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2.结合文段,理解“会师”的含义。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1自然段,哪个词语描
7、写的是这个场面?(出示“会师”一词,指导读好“会师”)现在,这儿有了两支队伍,人数增多了,力量更强大了,大家心情会怎么样?(开心。)让我们也高兴地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第1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师:会师后不久,这两支队伍就被整编成了“红军”,朱德任红军最高指挥官军长。此时,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生接:敌人)。朗读指导:“不远处就是敌人”要重读强调,突出井冈山根据地当时的严峻形势。4.出示相关语句,理解“围攻”“巩固”。(课件出示)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1)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挑粮的原因。)导学: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敌人可狡猾了,他们分
8、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把红军团团围住,这就叫“围攻”。(出示词语“围攻”,指导读好)敌人要围攻,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而且要牢牢地守住,这就叫“巩固”。(出示词语“巩固”,指导读好)敌人把红军紧紧围住,就是想把红军困死、饿死。红军要巩固根据地,就必须有粮食。(2)指导读好这个句子,“巩固、粉碎、足够”要重读。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一)感受挑粮的艰难。1.联系生活体验,读出路途之长。学生可能对五六十里山路没有概念,可告诉学生,走平路的话,如果从早上六点钟出发,不停地走,一般要走到中午十二点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话,时间就更长了。再引导学生练习朗读。2.结合图画,想象“挑粮路”之险。课件出示“山高路
9、陡”的井冈山山路图片,展示“山高路陡”、地势险要的情况。走这样的险路,还要挑着粮食,所以文中说“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指名读出山势之高,路途之险。3.体会战士不怕困难的精神。思考:这么远,这么难走的路,红军战士害怕吗?(不害怕。)哪个字表现出来了?(争。)4.齐读这两个句子,读出山路难走,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情景。(二)学习描写朱德挑粮的句子。1.认真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描写朱德挑粮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思考:从两个“一块儿”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2.板书短语,再完整地说说朱德同志挑粮的情景。挑着粮食 穿着草鞋 戴着斗笠这是三个动宾短语
10、,其结构是“动词+名词”,可让学生说说类似的短语,如:背着书包、披着外套、唱着小曲。3.朗读指导。这两句话第一句概括朱德和战士们去挑粮,第二句具体介绍朱德挑粮的样子,两句话紧密关联,朗读时语气要连贯。(三)找出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理解朱德“找扁担,写名字”。过渡:朱德跟大家一起去挑粮,可是,战士们为什么要藏他的扁担呢?1.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理解句子。(1)学生自由读,谈谈读后的感受。明确:“整夜整夜”说明朱德同志白天挑粮,晚上还要熬夜,利用休息时间研究怎样打仗,他该多辛苦啊!(2)朗读指导:“白天、晚上、整夜整夜”要重读强调,以凸显朱德同志夜以继日的辛苦,强调朱德同志与战士们不同,晚上也得不到
11、休息。2.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战士们心疼朱德同志,就藏起了他的扁担。为什么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还要写上自己的名字?明确:他要与战士们一起挑粮,储备足够的粮食,粉碎敌人的围攻。3.怀着对朱德同志的敬佩,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战士们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明确: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用一种委婉而巧妙的方式,告诉战士们不要再藏他的扁担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大家同甘共苦的决心。战士们理解他、尊重他、敬佩他,也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4.你觉得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搞特殊,工作辛劳。)四、练习讲述,作业设计1.教师帮助学生提炼每段的关键词,同桌合作,练习讲述课文中
12、的故事,再指名讲述。第1自然段:会师、红军、敌人。第2自然段:挑粮、争着。第3自然段:白天、晚上;藏、找。第4自然段:敬爱、不藏。2.课后阅读关于朱德同志的小故事,更加立体地感知伟人形象。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学案·”,“”)本文旨在通过记叙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因为文章的篇幅稍长,加之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经历相去甚远,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师教学也不容易把握分寸。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朱德这个人物以及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讲读重点段落(第3自然段)。我着眼于扁担的特别之处,引导
13、学生层层剥笋,进而了解红军战士不怕困难、朱德同志勇挑重担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逐步培养。在教学本课时,我还通过“多效引导,读中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获得与众不同的感悟,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16 朱德的扁担【教学目标】1.认识“朱、德 ”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8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
14、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教学重难点】1.懂得大家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2.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关于朱德的资料。【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朱、德 ”等14个生字,会写“扁、担”等4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还记得一年级学习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吗?这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
15、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板书:朱德)2.认识朱德。课件出示朱德图片,学生介绍课前查找的关于朱德的资料,认读“朱德”。3.识记“扁担”。(1)认读“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课件出示扁担图片,学生认读。注意“扁担”的“担”读轻声。(板书课题)(2)学写“扁担”。“扁担”也是本课要求会写的词。田字格出示范字,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提示:“扁”户字头撇稍长,向左下伸展。“担”左窄右宽。4.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课文题目中有4个字是本课生字,其中有2个是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图片,再板书课题,分散识字、写字,以收到更好的字词教学效果。板
16、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学习提示。课件出示: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或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读书情况,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开火车读,齐读,去掉拼音读。课件出示:zh dé bin dn zhì w zé dí du朱 德 扁 担 同志 队伍 毛泽东 敌人 山高路陡nán zhn zhàn tén liào jìn难走 斗争 打仗 心疼 不料 敬爱3.读通课文。开火车读课文,相机正音,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课
17、件出示相关语段,完成填空练习。课件出示:朱德经常和战士们( 一起去挑粮 )。战士们把他的扁担( 藏了起来 )。后来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 朱德的扁担 )”五个字。大家看到后,越发敬爱他了,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设计意图】利用填空练习,让学生初步体会“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的语文要素。板块三学习课文,了解背景1.学习第1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学生交流有哪些难理解的地方,互助解答。(2)理解“会师”。课件出示会师图片,理解文中的“会师”就是指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与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合了。会师后他们的心情怎么样?请大家再读一读第1自然段。(3)结合地图补充背景知
18、识。课件出示: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湖南省交界处,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当时,敌我势力悬殊,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从武器装备上,红军均处于劣势。(4)感受严峻形势。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预设:敌人距离不远,非常危险)课件出示: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红军会遇到哪些危险呢?请大家说一说。带着感受齐读第1自然段。2.学习第2自然段。(1)除了距离敌人不远,形势严峻,红军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呢?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2)井冈山上粮食多不
19、多?怎么解决?(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3)体会“挑粮路艰辛”。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自己读出了什么。(预设:路很长,路很难走)课件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理解“挑粮路长”。五六十里路有多远呢?如果从早上六点钟出发,不停地走,要走到中午十二点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话,时间就更长了。理解“挑粮路陡”。课件出示井冈山山路图片,理解“山高路陡”。走这样的陡路,还要挑着粮食,所以文中说“山高路陡,非常难走”。理解“争”。路这么远,山又高又陡,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什么样的品质?(预
20、设:团结、不怕困难)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预设:争)指导朗读。指名带着感受读,齐读,指导读出挑粮的艰难和大家的团结、不怕吃苦的精神。【设计意图】对重点字词的理解能推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利用图片等多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随后指导朗读,使读悟结合,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板块四认读生字,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指名读,齐读。2.指导书写“志”。(1)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指名认读。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2)教师范写,提示:心字底的卧钩要宽、扁,稳稳托住上面的“士”。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3)学生描红,练写。3.指导书写“伍”。(1)出示范写的字,指名认读。组
21、词识记。(2)引导观察:写好“伍”字要注意什么?(3)教师范写,提示:“伍”中的“五”第二笔竖稍向左斜,横折沿横中线上起笔,末笔横稍长。【设计意图】在书写指导中要重视教师范写,写字的指导上也要引导学生对字的重点笔画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规范、正确地写字。第2课时【课时目标】1.巩固“朱、德 ”等14个生字,会写“师、军”等4个字。2.懂得大家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知识,导入新课1.巩固生词,导入课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们还认识吗?(课件出示词语
22、,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朱德毛泽东同志队伍敌人扁担难走打仗心疼 不料敬爱山高路陡 斗争2.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尽管山高路陡,挑粮非常艰难,但战士们都争着去。你们看,这就是红军当年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勇气和热情。(课件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课文具体讲了朱德同志挑粮的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不仅能巩固学过的内容,还能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学习中。同时,也能通过理解词语,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板块二研读课文,感知人物1.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人物品质。(1)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读。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朱德挑粮的句子。(2)出示句子,学生齐读并交流。课件出示:他穿着
23、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认识“斗笠”。课件出示斗笠图片,认读斗笠。课件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选一选,连一连,读一读。仿照短语类型,互相说一说同学的样子,全班交流。理解“同甘共苦”。作为军长的朱德同志,与战士们一样争着挑粮,一样的穿戴,一样挑着满满的粮食。这就是“同甘共苦”。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敬佩之情。2.体会“藏”着的爱。(1)朱德同志跟大家一块儿挑粮,为什么大家要把他的扁担藏起来?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2)你从中读出了什么?预设:朱德同志很辛苦,战士们心疼他。(3)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担忧、心疼之情。(4)理解“不料”。引导学生换词理解,体会“不料”就是“没想到”的意思。练习用“不料”说话。你从“不料”中体会到什么?(预设: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设计意图】让学生走进文本,带着问题读课文,能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给予学生拓展思维的平台,既掌握了文本重点,又进行了拓展训练。板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3 恒星的一生说课稿-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科学
- 综合复习与测试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3-人教B版2004
- 浙教版科学九上2.4 物质的分类 说课稿
- 蔬菜一家亲课件简介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8个单元)
- 吉林长春版《心理健康》一年级上 第四课 很高兴认识你 教案
- 第六课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苏教版八年级全一册-苏教版
-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说课稿
- 《第四单元 建立网站 第13课 制作网站 四、使用书签》说课稿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2025年北京燃气考试题库及答案
- 游标卡尺使用培训课件
- 《国际中文教育概论》课件 第三章 国际中文教育与跨文化教育
- 初中俄语七年级第一课课件
- pvc板材生产工艺流程图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 软件使用授权书
- 跌倒事件不良事件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讨论表
-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治理-PPT
-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层作业设计
- 2023年浙江省金华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诚聘合同制融媒体采编人员高频考点题库(共5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练习试卷
- 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