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精品教案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精品教案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精品教案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精品教案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精品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会写“寇、副”等14个字,会写“日寇、奋战”等20个词语。2.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3.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学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备课“”。1.会写“寇、副”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日寇、奋战、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等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脉络,并能概括出各部分的小标题。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分享背景资料,交流方法。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八十多年以前。因为离同学们生活的时代较远,所以我在课前就要求同学们搜集了相关资料,这样

2、才能更好地了解时代背景,缩短我们与教材之间的距离。现在我们就来分享一下查找的资料吧!(课件出示)2.书壮士姓名,出示课题。(1)师生同写五壮士的名字,共读五壮士的名字。(2)教师出示“狼牙山五壮士”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自学。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在小组内自学生字,交流需要注意的字音、字形及汉字笔顺,运用形近字识字法,组词、换词记忆等方法学习生字。小组内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进行理解,学做必要的笔记。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标出来,和大家讨论。2.汇报交流自学成果。(1)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点

3、拨易混读音和字形。(2)课件出示词语。以接龙的形式读词语。联系课文或查词典,理解词语的含义。观察词语,谈谈发现。生:前7个词语都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后5个词语都是描写日寇的,表现了作者对侵略者的仇恨。齐读词语,想象当时激烈的战斗场面。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本文,边读边思考:这五位战士到底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呢?2.合作与交流,梳理课文层次,概括段落大意。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七连六班接受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六班五位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情形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五位战士决定把

4、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五位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后,再次痛击敌人。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写五位壮士英勇跳崖。3.根据课文叙述的顺序,请学生试着概括小标题,突出每一部分的重点内容,完成填空。(教师板书)接受任务( )( )( )英勇跳崖明确:可分别填入: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4.反复练读,读中感悟重点语句。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交流收获,拓展学习。(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3)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4)课下可观看狼牙山五壮士电影,了解更多细节。五、作业设计,巩固提

5、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学案·”,“”)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2.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和英勇跳崖时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3.学习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提问五壮士的姓名。师:上堂课,我们对狼牙山五壮士的动人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你们能正确地说出这五位壮士的名字吗?能准确地写出来更好。(请学生去黑板书写)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巍巍燕山高,萧萧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在狼牙山上,我们的五壮士是怎么谱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

6、诗篇的?本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那场激烈残酷的战斗。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自主学习第1自然段接受任务。(1)指名读第1自然段,设疑:五位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2)交流:从“集中”“大举进犯”“坚持”“一个多月”这些词语中能感受到这是一次很艰巨的任务。2.合作学习第2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1)出示阅读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时的表情、动作的词句。找出描写敌人的词语,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品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做出批注。(2)组织全班进行交流,教师点拨。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的作用。描写敌人的词语“横七竖八”为贬义词,说明敌人伤亡惨重,同时也表

7、现了五壮士的英勇顽强。(3)总结写作方法。要点一:本自然段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等的刻画突出了五壮士的英雄形象。要点二: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五壮士的英勇顽强。3.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引上绝路。(1)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圈出关键词语,交流第二次考验。思考: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战士们的情绪又是怎样的呢?明确:班长的态度是坚决果断的,选择走绝路,从“斩钉截铁”可以看出来。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2)指导朗读:注意“走”后的感叹号,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4.自主学习第4、5自然段顶峰歼敌。(1)师生总结前文学习的方法:读文勾画描写人物的词句品读人物品质朗读总结表达方法

8、。(2)小组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适时引导质疑。当胡福才打算拧开最后一颗手榴弹时,班长是怎样做的?请找出表示他的动作的词语。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这里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了什么?这句话体现了五壮士怎样的精神品质?(课件出示)(4)总结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人物的品质。5.研读第69自然段英勇跳崖。(1)学生朗读相关段落,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说说“屹立”一词在文中的意义。生:“屹立”本义是像山峰一样高耸、稳固地立着,这里指五壮士意志坚定,不可动摇,突出表现

9、了他们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五壮士站在狼牙山顶峰,知道自己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你觉得他们当时心里会怎么想?生:他们为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为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已经平安转移而高兴,表现出他们高度的责任感。找出描写五壮士跳崖壮举的语句,你从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中体会到了什么?预设:引导学生从班长马宝玉把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能体会到他不给敌人留下一枪一弹,表明了他跳崖的决心。从“纵身”“相继”“昂首挺胸”能体会到五壮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2)总结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品质。三、回顾全文,拓展提升1.以问促思,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0、(1)课文几次写了战士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重点写了哪一次?为什么这样写?生:写了两次,第3自然段有一次,第6自然段有一次。重点写了第二次。这样写更突出了五位壮士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突出了他们高大的形象。(2)课文在表现人物思想情感上有什么特点?生:课文在描写战士们对敌人的恨、对祖国与人民的爱、对完成任务的坚决态度以及可贵的牺牲精神,都是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揭示出来的。2.引导学生课下搜集狼牙山五壮士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学会质疑与思考。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学案·”,“”)这节课我做到了四“让”:让学生有

11、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有机会“问”,让学生能经常“议”,让学生能自由“讲”。只有把时间、空间慷慨地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所写、所悟、所感,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其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本课的教学设计有两个特点:一是引导学生练习理清思路,提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课文一共9个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这五个部分之间前后衔接紧密。学生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要开展一系列的逻辑思维活动,也会对文章的结构和构思方法有一些感性的、整体的认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概括能力低,给课文分层的能力低。所以,理清文章思路的练习

12、是阅读教学中的常规训练,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二是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感悟。首先从“文眼”入手。课题中使用了“壮士”一词,在初读之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称这五位战士为“壮士”?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原因,并说出想法。其次从重点语段入手。在山顶痛歼敌人和英勇跳崖这部分内容最能表现五壮士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抓住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最后从关键字词入手。比如:班长马宝玉的“走!”体现了班长及战士们的坚决,表现出他们为了战友和群众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抓住这些字词反复朗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6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敌人集中

13、兵力大举进犯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放弃回到主力部队的机会,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顶峰,痛歼了敌人,最后壮烈地跳下悬崖、英勇牺牲的故事,表现了这五位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1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感情朗读、梳理条理、品读词句、体会情感和复述故事等能力,这些是落实课后练习的有利条件,可放手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训练。2既关注群体,又聚集个体的写法是新的写作方法,学生以前虽然也接触过用这种写法写文段,但并没有正式学习。因此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要先组织

14、学生学习文段主要写了什么,哪部分是群体描写,哪部分是个体描写,然后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写以及这样写的好处。教学时,引导学生交流背景资料,走近历史战争故事。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先以概括小标题的方式理清文章的发展脉络,再深入五战士“痛击敌人”这个部分,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以及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感受五战士的英勇、机智以及对敌人的痛恨,同时体会将群体与个体相结合进行描写的表达效果。然后聚焦具体描写五壮士英雄壮举的句段,读中感悟,体会他们的不屈精神和英雄气概。【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重点生字、词语。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仿照课后的例子用小标题的形式理清课文脉络,然后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体会课文既关注群

15、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了解其表达效果。【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重点语句以及五位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体会五位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五位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五位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语句,感受五位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难点1体会五位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勇于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2认识本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了解其表达效果。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课前搜集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

16、历史资料。2课时第一课时1掌握本课时的重点生字、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重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难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理清课文的脉络。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东北抗联领导人杨靖宇的英雄事迹。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2出示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这

17、五位英雄。(出示狼牙山五壮士图片,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圈画出生字词。(2)用查字典的形式解决疑难生字词。2学生按照提示自学生字词。3自学检测。(1)认读生字与写字。 寇:注意与“冠”区分。抡:与“抢”区分开。悬:不要读成“县”。 (2)请同学们认真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不同。检查同学们理解词语的情况。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壮士:豪壮而勇敢的人。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18、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居高临下 昂首挺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壮烈豪迈 坠落山涧 粉身碎骨 大举进犯 纷纷滚落这些词语的描写对象有什么不同?(前两行是描写五壮士的,后一行是描写敌人的。)仔细体会朗读两类词语的不同感受。(第一、二行都是描写五位壮士的词语,感受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第三行是描写日寇的,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请同学们带着感情齐读词语。三、再读课文,梳理顺序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这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的意

19、思是什么?4引导学生结合课后习题,尝试运用小标题概括出每部分的重点内容。接受任务 _ _英勇跳崖5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出现的字词,理清了课文的记叙顺序,初步读懂了课文,了解了五壮士的英雄壮举。2请同学们课下再把字词读一读,写一写。把课文朗读一遍。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2抓住描写五位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体会他们的英勇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3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重点抓住描写五位壮士痛击敌

20、人和英勇跳崖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体会他们的英勇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点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指名说说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抗日战争时期。)2谁能说一说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学生说,教师总结)3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抗击外敌侵略的感人肺腑的乐章。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回1941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感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二、研读“痛击敌人”,感悟英勇顽强 1.师: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一步步去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和壮志豪情

21、。 2.自由读第2自然段,画出自己觉得感动的语句,并写上批注。 3汇报交流,品味语句。出示课件: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1)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画出关键词并理解。班长马宝玉:“沉着”神态描写副班长葛振林:“大吼一声” 动作描写战士宋学义:“抡一个圈”动作描写小战士胡德林、胡福才:“绷”“全神贯注”神态描写;“

22、瞄准、射击”动作描写(2)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战士们的壮言、 壮行。)(3)带着情感朗读这段话。(指导重读动词,表现对人民的爱,对侵略者的恨。)4师小结:作者通过五壮士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英勇顽强和对敌人的仇恨。这就是我们英勇顽强的(生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5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这段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及效果。三、研读“引上绝路”,感悟毫不畏惧 1.师:五位壮士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 出示课件: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

23、,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2.师:如果我们把这长长的一段,概括为两个字,是哪两个字?(选择) 3.面对生死抉择,班长马宝玉是怎么做的?(斩钉截铁走)从中你看到了他怎样的形象?(在生死抉择面前坚决果断,毫不犹豫。)4如果你就是班长马宝玉,望着这两条路你会想些什么?5听了这一声“走”,其他战士什么反应?(热血沸腾、紧跟)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五位壮士一句话也没说,他们和班长想法一致,同样具有舍生取义的决心。)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受一起读读这句

24、话。出示课件: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6在两条路之中,五位战士选择了通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的那一条路,他们选择了悬崖峭壁,选择了把敌人引上绝路,也就选择了把自己逼上绝路。他们选择了把转移的时间留给群众和主力部队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7师小结:就是这种义无反顾、毫不畏惧,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这就是我们毫不畏惧的(生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 四、研读“顶峰歼敌”,感悟宁死不屈 1.师:战士们一边射击,一边攀登,最终攀上了顶峰,可敌人依然紧随其后。这时的他们子弹打完了,手榴弹也只剩最后一颗了,他们又该如何应对敌人的进攻呢?出示课件: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

25、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2弹尽粮绝的战士们选择了什么作为武器?(石头)3这段话主要刻画了马宝玉的语言和动作,结合具体字词分析他的形象。(从“抢前一步”“夺过”可以看出他的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从“猛地举起”“砸”可以看出他的果敢勇毅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4师小结:壮士们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宁死也要与敌人血战到底。这种勇敢顽强,宁死不屈的精神,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这就是我们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五、研读“英勇跳崖”,感悟舍生取义 1.师配乐范读“英勇跳崖”部分,即第69自然段。 2师:带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五位壮士是带着怎样的感情跳崖的?(胜利的喜悦)3师:五位壮士明明要牺牲了,为什么还要带着“胜利的喜悦”?(成功掩护了群众和连队主力。)除了带着“胜利的喜悦”,还带着怎样的情感?(对敌人的憎恨。)从哪看出来的?(把枪砸烂了。)还可从哪里体会到?(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可看出对日寇的憎恨。)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