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桥》精品教案【最新】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桥》精品教案【最新】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桥》精品教案【最新】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桥》精品教案【最新】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桥》精品教案【最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选编了中外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桥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夫妇善良、美好的心灵。在柏林则通过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痛苦的残酷现实。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会写22个字,会写29个词语。语言积累。语言积累朗读、背诵古诗回乡偶书,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阅读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整体把握小

2、说的主要情节。能紧扣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能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能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梳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初步运用这些方法去阅读小说。能自主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三部小说,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口头表达能根据对象,把说服别人的具体理由讲清楚。能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获得对方的支持。书面表达能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沉默时的心理活动;能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能展开想象,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生活故事。能把故事情节写完整,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12

3、桥【教学目标】“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能读好文中的短句。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学习单。【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能读好文中的短句。,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过程】板块一 播放视频,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想到了哪些与洪水有关的词

4、语?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赏读一篇小说,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发生在洪水中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学生齐读课文题目。【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洪水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洪水的可怕,为学生走进小说,感知小说发生的特定环境,感受小说的人物形象奠定基础。板块二 初读课文,梳理内容1.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这篇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字音。课件出示:清瘦 沙哑地喊 冷冷地说惊慌 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 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1)读第一行词语,想一想: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写什么的呢?(板书:老支书)(2)读第二行词语,想一想: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写什么的呢?(板书:村

5、民)(3)读第三行词语,想一想: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写什么的呢?(板书:洪水)“口”的生字。课件出示:咆 哮 嗓 哑 呻(1)引导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都是口字旁,左窄右宽)要写好这类字要注意什么?(2)指导书写:“口”在字的左边时,字形要写小,位置靠上。(3)学生练写。4.概括课文大意。(1)过渡: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2)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16自然段 723自然 2427自然段山洪逼近 段指挥过桥 祭奠亲人(3)根据情节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预设:本文写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山洪暴发,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最终老支书和儿

6、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设计意图】巧妙地运用词语串起整篇课文,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主要人物;在概括课文大意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再根据情节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为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供抓手和支架。板块三 聚焦环境,感受危急,画出描写雨、洪水的句子,并读一读这些句子。2.学生交流描写洪水的句子。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1)教师引导:有人说,读书的第一重境界就是把字音读准;第二重境界就是注意停

7、顿,读出节奏;而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文字读成画面,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课件中的这些句子,你们先自己读一读,读出你们的最高境界。(2)学生练读句子。,教师相机点拨。(1)预设:感受雨之大。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教师引导:这是一场怎样的雨,请你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指导读好短句。a.思考:仔细看看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b.点拨:这段话只有十四个字,却有三个句号,这样的句子叫短句。c.引导对比:读一读下面两个句子,说说你觉得哪一句写得好。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大雨就像天塌了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泻下来。d.学生交流。e.教师小结

8、:语句简短,更能让我们体会到雨很大,形势很危急。(2)预设:感受洪水的凶猛。课件出示: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引导思考:这咆哮的山洪像什么?理解词语:文中洪水来势凶猛,不可抵挡,这就是势不可当。“当”同“挡”,抵挡的意思。引读句子:这洪水就像猛兽一般,来势汹汹,不可抵挡呀。请你们再读句子。(3)预设:感受洪水的可怕。课件出示: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创设情境读句子:轻歌曼舞常常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洪水的舞蹈却是让人恐惧的幽灵之舞。(学生再读句子)引导发现:这里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洪水的可怕,找出文中运用了同样的手法的句子。课件出

9、示:·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指导朗读。抓住“狞笑”“舔”等词语展开想象,读出“洪水猛兽”的可怕。4.初步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1)思考:再读这些环境描写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2)引导交流:情况越来越危急;气氛越来越紧张;运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5.创设情境读。观看洪水的视频,配音朗读。【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入情入境地朗读,初步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学习中关注小说的语言特色短句,初步感受短句形成的急促紧张的节奏,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第2课时【课时目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2.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

10、物形象。3.初步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语文要素【教学过程】板块一 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第7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请用关键词批注。,教师相机引导。(1)预设:关注神态描写,体会老汉的沉着冷静。课件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引导思考:洪水逼近,情况万分危急,老汉却像一座山,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汉?(板书:沉着冷静)关注村民的表现。洪水来袭,村民此时的表现是怎样的?(乱哄哄)引导:请联系上文,找出具体描写村民“乱哄哄”的句子并读一读。课件出示

11、:·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引读句子:人们惊慌失措,你拥我挤,跌跌撞撞;老汉临危不乱,沉着冷静。请齐读描写老汉的句子。(2)预设:关注语言描写,体会老汉一心为民的精神。课件出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引导发现:这是老支书的语言描写,一起读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三个感叹号。三个短句。指导朗读:这里用了三个感叹号,把感叹的语气读出来。体会短句的表达效果。引导比较:看到作者写得这么简短,老师也写了一句,对比着读读,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12、83;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乡亲们,这座桥很窄,也不够牢固!大家千万不要拥挤!党员同志们,我们要发挥模范作用,统统排到后边去!”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短句更能体现当时形势严峻,老汉内心焦急,必须长话短说。教师引读:死亡在逼近,人们危在旦夕,此时此刻,老支书只能沙哑地喊(男生接读老支书的语言)此时此刻,他只能果断焦急地喊(女生接读老支书的语言)此时此刻,他只能不容商量地命令(全班接读老支书的语言)感受形象:透过文字,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呢?(板书:一心为民)(3)预设:关注动作描写,体会老汉的不徇私情。课件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

13、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引导发现:如果把这看成一个特写镜头的话,你的目光会停留在老汉的哪个动作上?换词体会:如果把“揪”换一个字,你会想到哪些字呢?从“揪”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揪”要用很大的力,可见老汉当时的生气、愤怒。)点拨:这一“揪”对儿子来说意味着什么?(离生的希望越来越远)情境对话。引导:“揪”的一瞬间,儿子内心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他一定有话想说,有话想问。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老支书为什么要揪出儿子呢?教师引读:世上哪有不爱儿子的父亲,可他是全村人的老支书,为了全村人的生命安全,他不得不这样做。(全班齐读句子)感受形象:透过“揪”,你又看

14、到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板书:不徇私情)体会老汉的爱子心切。课件出示: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引导: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爱子心切)指导朗读。引导:老汉第一次和第二次对小伙子说话的片段中都有一个“吼”字,它们的语气一样吗?预设:这两次“吼”有所区别。“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这是责备和命令的语气,体现老汉的不徇私情;“少废话,快走。”这句则是急切和关心的语气,体现老汉的爱子心切。(指名读)【设计意图】在本环节,对老汉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进行揣摩,通过对比、抓关键词、想象补白等方法,再次关注短

15、句这一表达形式,将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紧密结合,感受老支书这一高大的人物形象,最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和敬意。板块二 升华情感,彰显精神1.创设情境。突然,桥塌了,天地之间,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没有了窄窄的桥,没有了健壮的小伙子,也没有了如山的老支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老支书那高大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里。课件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像一座山。,体会情感。教师引读:当死亡逼近时,面对乱哄哄的人群,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接读: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像一座山。教师引读:当他毫不留情,从人群中揪出自己的儿子时,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接读: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像一座山。教师引

16、读:当有一线生机,他毅然将儿子推上木桥时,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接读: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像一座山。,升华情感。(1)体会课文题目的含义。在我看来,老汉更像一座桥,他是一座怎样的桥呢?预设:是危难时刻老支书为群众抢得生机的希望桥;是老支书和儿子恪尽职守、舍己为人的生命桥;是党员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感情维系桥。(2)再读课文题目,升华情感。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这篇课文的题目桥;让我们永远记住在危难关头给人们带去生命和希望的桥。语文要素【设计意图】文中写老汉的语句有很多,但最能体现老汉形象的句子是“他像一座山”,本环节聚焦这一句,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将这一形象贯穿在课文三个重要的情节中,在复沓回

17、环的诵读中将这如山的形象定格在孩子们的心中,让他们在最后的情感朗读中,水到渠成地理解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板块三 再读环境描写,体会作用1.思考:在危险面前,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当亲人和群众的生命摆在面前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群众。他用自己的生命筑成了一座永恒的生命桥。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你又有什么发现呢?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

18、中逼近。·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一片白茫茫的世界。2.学生交流。3.小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里的环境描写既渲染了当时的紧张气氛,又衬托了老汉沉着无畏、不徇私情的英雄形象。,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设计意图】在充分理解人物形象后,再读环境描写,由此深入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既能营造出危急的形势,又能衬托出老汉沉着无畏、不徇私情的英雄形象,在层层深入的学习中加深对环境描写的认识。板块四 聚焦结尾,体会表达之妙1.引导思考:小伙子是老支书的儿子,你是怎么知道的?2.点拨:当

19、读到最后,你发现小伙子竟是老支书的儿子时,你有什么感觉?预设:让人感到非常意外,震撼人心,更加感受到老支书的伟大。3.引导发现:到结尾才交代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让人感到“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你又会觉得在“情理之中”。再次浏览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发现这在“情理之中”。4.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引导:小伙子为什么要“瞪”?老汉为什么要“喊”?5.小结:这就是设置悬念,既让人感到“意料之外”,仔细想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达到震

20、撼人心的效果。【板书设计】12 桥【作业设计】见·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感受人物形象。课文中的老支书的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学生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读懂人物品质并不难,难点在于学生容易将人物平面化,可能用“舍己为人、沉着镇定”等词语直接给老支书贴上标签。教学时,教师通过对比、抓关键词、想象补白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老支书这一人物形象,深刻理解老汉作为老支书和父亲这双重身份在生死抉择面前的心理,并与之产生共鸣,在复沓回环的诵读中将这“如山的形象”定格在学生的心中,让他们在最后的情感朗读中,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体会表达效果。本文的语言形式很有特点:文中的环境描

21、写像一根线串起了整个故事,对情节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人物形象也在环境变化中逐渐彰显出人性的光辉;短句多,语言简练,形成急促、紧张的节奏;情节的设计让人感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巧妙地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语言形式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在语言情境中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第四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以小说为主题,依次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三篇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桥一文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

22、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穷人一文则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金色的鱼钩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指导员的嘱托,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口语交际”以说服别人支持自己为主题,要求学生能够有理有据地说服他人并对他人的反应能够恰当应对。“习作”部分则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根据给定的环境、人物等创编故事。“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

23、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快乐读书吧”则是通过介绍名著童年中一个片段,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的笑与泪,从而获得成长。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3能紧扣情节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4留意环境描写,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5说服别人时,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并能恰当应对。6习作时能发挥想象,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并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7朗读、背诵古诗回乡偶书,说出古诗大意。8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自主阅读童年等三部小说,与同学交流阅读的收获。重点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

24、读课文。能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3能紧扣情节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4留意环境描写,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难点1说服别人时,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并能恰当应对。2习作时能发挥想象,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并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桥2课时穷人2课时金色的鱼钩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快乐读书吧1课时13桥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在党性面前,他一视同仁,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人性面前,他

25、又推着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悟的能力。本文篇幅虽短,但情节跌宕起伏,冲突不断,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而对于环境描写的作用、短句子的表达效果很多同学可能不会关注到;对于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精神的理解可能会不够深入,也难以理解“桥”的深刻含义。本课的教学可以围绕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来进行。初读课文,先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感知大意,初步感受人物忠于职守、舍己为人和大公无私的形象。再聚焦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深入品读老支书在当时环境下的情

26、感与想法,让人物形象丰满立体起来。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小说对雨水、山洪、桥的描写,探究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为什么到结尾才点明人物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汉在危难面前表现出的舍己为人、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2关注环境描写,初步

27、体会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难点抓住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感受老支书忠于职守的信念和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品质。教师:有关洪灾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课前根据课题预测课文内容。2课时第一课时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通过抓住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重点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通过抓住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山洪暴发视频,教师激趣导入。导语:黎明的时候,

28、山洪暴发,来势汹汹,给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带来了可怕的灾难。惊慌失措的村民们怎样躲过这场灾难呢?让我们一起到桥这篇课文中去看一看吧!2出示课题,质疑思考:桥,让你想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课文。(1)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自主识记字形。(3)圈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同桌一起讨论。2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1)学生“开火车”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语,教师正音。(2)课件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读一读,并结合课文内容把它们分成三类。咆哮惊慌清瘦放肆狂奔势不可当拥戴狞笑沙哑跌

29、跌撞撞乱哄哄揪出你拥我挤描写洪水的词语:咆哮放肆狂奔势不可当狞笑描写村民的词语:惊慌跌跌撞撞乱哄哄你拥我挤描写老汉的词语:清瘦拥戴沙哑揪出(3)指生回答下列问题,从而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具体做了哪些事情?(主人公是老支书。他做的事有组织村民过桥、揪出小伙子、推小伙子上桥。)根据梳理出来的情节,加上故事的起因和结果,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黎明时,洪水肆虐,老支书组织村民过桥,他揪出儿子,等村民过桥后又推儿子过桥,结果父子俩都被洪水冲走了。)三、品味言行,解读人物形象1读完这篇小说,你觉得老支书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形容。(舍己为人、不徇私情

30、、大公无私、勇敢)2在作者的眼中,老支书像什么?(像一座山。)3为什么他像一座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支书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上批注。(学生交流汇报)(1)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仔细读一读这句话,你有什么发现?(语言简短有力;连用三个感叹号,写出了老汉不容更改的态度和不容置疑的权威。)这三个短句的顺序能调换吗?(不能,第一句告诉大家原因,第二句告诉大家怎么做,第三句提出要求,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所以不能换。)指导朗读,停顿要干脆,读出坚定有力的情绪,体现老汉处理危机时的果断。教师小结:在万分危急的关头,老支书判断准确,思路清晰,命令简洁

31、,这才是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老共产党员啊!(板书:沉稳如山)(2)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一揪对于小伙子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将站在最后,有可能无法逃生。)这一吼你看到了老支书怎样的态度?(果断。)这一“揪”一“吼”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支书形象?(铁面无私、不徇私情、公正如山。)(板书:公正如山)指导朗读,读出责备和命令的语气。(3)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推、一吼”又让你有什么感受?(父爱如山、父子情深。)(板书:父爱如山)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

32、推让的?(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指导朗读,读出急切和关心的语气。教师小结:作者抓住动作、语言描写刻画出了一个尽管深深地爱着儿子,但在紧要关头却公正无私的老支书形象,这形象不正是如山一般高大吗?四、关注题目,感受“桥”的深刻含义同学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桥。读到这里,你觉得这个“桥”指的是什么?(表面上指村民逃生用的木桥,更是指危难时刻老支书为群众抢得生机的希望桥,老支书和儿子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生命桥。)桥第二课时1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汉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重点从文中找出环境描写

33、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难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汉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一、复习导入,聚焦环境描写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老支书在面对肆虐的洪水时,做了哪些事情?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组织村民过桥、揪出小伙子、推小伙子上桥。看到一个沉稳如山、公正如山、父爱如山的人物形象。)2我们根据故事的情节,抓住老支书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感受到了老支书如山一般的人物形象,这是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之一。而人物的言行都是在特定环境中发生的。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事发生的环境,看看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什么作用。二、学习环境描写,感受洪水的可怕1快速浏览课文,

34、把描写环境的句子画出来。2订正批画。3研读句子,选择让你印象深刻的一两句,说说你的感受。(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像泼。像倒。”这两个简短的句子让你有怎样的感受?(写出了雨水之大,来势之凶猛。)为什么用两句话?(短促的语气传递紧张的情绪,渲染出当时危急的氛围。)指导朗读。(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咆哮一般指什么?(指人暴怒喊叫。)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让你有怎样的感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洪不可阻挡的气势。)把山洪的这种气势通过朗读表现出来。(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跳舞是很优雅的,这里是谁跳舞?这舞给你什么感觉?(洪水在跳舞,这舞让人感到可怕。)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把这三句话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