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自主学习讲义高三语文-沈培强高二暑假作业_第1页
暑假自主学习讲义高三语文-沈培强高二暑假作业_第2页
暑假自主学习讲义高三语文-沈培强高二暑假作业_第3页
暑假自主学习讲义高三语文-沈培强高二暑假作业_第4页
暑假自主学习讲义高三语文-沈培强高二暑假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班级 姓名 日期2011年 月 日高三语文学生暑期自主学习讲义命题:沈培强 审核:杨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湖泊/漂泊无定 禅让/参禅悟道 扁平/一叶扁舟 呱唧/呱呱坠地 B轧帐/暗中倾轧 龟裂/龟玉毁椟 血肉/碧血丹心 隽秀/含义隽永 C脑壳/金蝉脱壳 蹊跷/别开蹊径 出塞/敷衍塞责 藤蔓/顺蔓摸瓜 D婢女/无裨于事 尧舜/跪地求饶 疑窦/买椟还珠 猝死/人文荟萃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山东全省旱情仍在持续加剧,到目前为止已造成全省小麦受旱面积达3016万亩,其中小麦重旱面积543万亩,部分人畜饮水出现临时性困难。 B中国女

2、性导演李少红和她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从拍摄到如今在各地方台播出,坊间各种质疑、批评乃至谩骂从未停止。 C如何避免农民工不要“老无所依”,不要在城市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然后“悄然离去”,是所有有良知、对公平正义心怀向往的人无法漠视的问题。 D武汉铁路局介绍,按照“火车票实名褂”的规定,旅客须持车票与票面所载身份信息相符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站上车。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微博传播信息有一个“传播环理论”,即一个高转发帖子的“传播环”大约有四轮,由轴心到外环的传播比大约是:二环5%,三环55 %,四环25%,五环15 %。其中二环为粉丝转发,三环为粉丝们的粉丝转发,四环是粉丝们的粉丝加泛

3、粉丝,五环是随机粉丝。帖子发出后的首轮传播峰值(以转发10000次计)大约是30分钟之内的前10分钟或后10分钟;而第二轮峰值(第三转播环)在发表后的第30分钟到5个小时的区间内。5小时之后,会形成一个小长尾。要想达到“高转”,必须有“大号”(微博名人)参与其中,否则,一般性帖子很难转出3000次以上。如果“大号”在三环上介入转发,也会在四环上发生威力,但属较少情况。“大号”一般分成三类:一是精英类,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是佼佼者;二是媒体类,掌握各种消息,自成意见领袖;三是草根类,他们常年活跃于互联网,非常出名。无论哪一类,这些“大号”在信息传播中有很大的影响力。 根据上面的文字,简明概括实现微博

4、信息传播最高峰值的几个关键因素。(不超过40字)4.依据给出的句子,再仿写两个句子,句式要大体相同。(6分)记忆没有重量,它既可以压得人匍匐在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记忆 记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芋老人传(清)周容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

5、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

6、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注】炼珍

7、:烹制精美的食品。朝分尚食:于朝廷中分得皇帝赏赐的食品。尚食,指皇帝的食品。绾黄纡紫:形容官员们身系官印。绾,系。黄,指代金印。纡,结扎。紫,指代系印的紫色丝带。揽辔褰帷:形容官员们做出匡世济民的架式。衅孽外乘:外来的祸患乘机发生。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延入坐 延:邀请B邀见,讲钧礼 钧:通“均”,平等C以污贿不饬罢 罢:停止D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著:显著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表现的一组是( )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

8、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A B C D 7.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书生在饥饿时饱食芋老人之芋,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是入情入理的致谢语,也为第二段写他为相国后再次食芋埋下了伏笔。B.十年后,书生身居相国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饭之恩,感恩图报,于是让人去寻访芋老人,用车接他来自己家中,并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当佣工了。C文章由相国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发议论,说明了“时位移人”的道理,并批评了富而弃其妇,贵而绝其交,及为吏而背其所学等社会现象。D芋老人虽然只是乡下一个粗陋

9、的老百姓,但深明事理,擅长言辞,将许多达官显贵不能讲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加以表述,且其中蕴含的深意十分清楚。8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4分)译文: (2)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3分)译文: (3)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3分)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汴河亭  许浑广陵花盛帝东游, 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 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 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 迷楼

10、还似景阳楼。 【注:】隋炀帝为东游广陵(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一条运河。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 迷楼:隋炀帝筑。 景阳楼:南陈后主筑。(1)颈联哪两个字用的最为精妙?请指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2)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3)位卑则足羞,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韩愈师说)(4) ,潦倒

11、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5)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 ! (庄子逍遥游)(6)一粥一饭, ;半丝半缕, 。 (朱柏庐治家格言)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人之歌_重读司马迁史记李木生三年前的初夏,我去陕西韩城朝拜史记的整理。司马迁的青铜雕像,直直地站立在晴空下的太史广场上,胡须飘拂,沧桑满目。静穆间,竟有闪电在心幕上耀亮,我分明看见,我们的司马迁正与受难的耶稣一道人之子与神之子同行在荆棘满布的历史旷野中,脚窝间的血滴似乎还散发着温热。只是不知道,眼前峭拔的龙门上,哪块崖壁是他的身躯。呜咽的黄河里,哪轮波涛是他的言说?他是怎样把默然的黄土高原,

12、凿成风敲雨擂的醒鼓?他又是怎样,在匍匐跪拜已久的大地上,树立起充满着人味与自信的人,并为中国人留下站起来独立行走的希望?司马迁到底有多苦?至今无人能够知晓。骤至的宫刑所引发的痛苦,是十倍于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不仅是短暂的残害,更是终生的凌辱;既是肉体的惨剧,更是心灵的熬煎。虽然李陵与自己连一杯酒的交情都没有,可是当满朝文武看着汉武帝的脸色行事,纷纷对其落井下石之际,司马迁却站出来为其说话,肯定李陵“有国士之风”: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一个站出来说话的司马迁,便由此遭受宫刑。沉浸在苦难与羞辱之中,不甘的人就会让思想真正沉静下来,看清了自己

13、的生命,也会有生以来第一回看清楚了这个世界,或洞察了事情的本质与真相。“人的尊严愈是遭到凌辱,人的人格意识就愈会变得坚强起来。这是施加暴虐的人所不能理解的”(王元化自述)。看清了,想透了,认定了,背负着奇耻大辱的司马迁,终于以大勇大智的胆魄,纵身跳进永无出头之日的炼狱之中,选择了身受宫刑的求生之路。为什么,他要做出如此的抉择?又是怎样的力量,支撑他能够做出如此的抉择?我们都已知道,他的隐忍苟活,是“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是要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记,使之永远地流传后世。只是当我一页页翻开史记,反复地阅读吟咏并思之又思的时候,我却惊异地发现其自沉炼狱的更多更大的缘由。他是怎样从“

14、求媚于主上”的奴仆,经过苦难、凌辱和痛切地反省而再生为真正的人,并敢于独立地站在武帝刘彻与他的王朝之前评说千古是非?他是怎样将自己献祭于上苍,用一腔鲜血复活了百人百面的人和百样杂陈的人生,从而为人间留下了一份四季常青的热爱?他又是经过怎样的挣扎,终于突破了愚忠的窠臼、越过所谓“国家”、“今上”等一切物化的畛域看到了人,并围绕着人看清真相,书写真相,成为中国第一位清醒地站在人道与人性的立场上立德立言的知识分子?“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铮铮的心弦,正越过二十一个世纪,迤逦而至。读司马迁史记,正是我们当下有些迫切的需求了。以言治罪,这是合理的吗?这是人道的吗?回答都只能是一

15、个字“不!”但是,总得有人敢撄专制统治者咄咄逼人的锋头,站出来说话,将这个不许人说话的真相说出来。受了宫刑的司马迁,就成了这样一个站出来说话的人。但是,我们的专制制度毕竟是世界上最悠久最漫长的了,我们有着不站出来说话的传统。看看身边,就能知道天下;品品当下,也就可以洞察往古即使人类进步到了二十一世纪了,我们那些号称博学博闻博识还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们,不是还在重复着甚至变本加厉地昧着良知、出卖着良知而不肯站出来说句人话真话实话的吗?因此,司马迁也就越发显得珍贵了。只是,听着司马迁的声音,还是不得不问:就一个司马迁吗?其他人干什么去了?两千多年过去的今天,我们又干什么去了?身体残缺却在写着史记的司

16、马迁,是从容而又安详的,因为他用完美的精神创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开挖出一条真实而又生动活泼的历史长河充满着人与人味的长河。于是,这个心中满布着悲苦与忧伤的人的笔下,就有了热气腾腾的人间的正气和充沛着阳光的人物。读着司马迁这样的话,一种温暖,一种清气,就游走在肺腑间了。    (选自2010年2期随笔选文已作删减)11整理为什么要将司马迁和耶稣对比?(4分)12文章第二段连用三个问句有何作用?(4分)13司马迁为什么要选择身受宫刑的求生之路?请分点概括。(6分)14请探究整理以“人之歌”为题的意图。(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17、-17题。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杨禹范敬宜走了。这位人民日报前总编辑曾经说,来生还要做记者。作为新闻人,老范一直站在新闻的开头。1979年5月13日,辽宁日报头版头条发表记者调查莫把开头当过头,采写者是该报农村部记者范敬宜。那时,老范刚刚结束了十几年“右派”生涯,从务农的田间地头,回到省报的案头。那个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半年,国内掀起一股从“左”边刮来的风,质疑一些符合三中全会精神的基层实践“做过头了”。记者老范,凭新闻人的直觉写就此文。没考虑什么大背景,也没在字里行间埋什么伏笔,就是平铺直叙,“只是反映情况”,他后来说。忆老范,不能不提老黄,老黄名叫黄彩忠,当时是人民日报一名编辑。老黄把

18、老范请到了北京,一起逐字逐句再推敲辽宁日报的那篇头条。几天后,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转发了莫把开头当过头,还配上了编者按。1700多字的莫把开头当过头,从此作为新闻名篇,载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范敬宜,从这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起,人生如同加了助推器,由辽宁日报、经济日报至人民日报,总编辑一路做过来。如果没有这位黄编辑,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这位范总编辑。1998年,在长江洪水刚刚退去的那个秋天,国内很多媒体都在做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报道,那段日子,屡屡提及老范这篇莫把开头当过头的人,不在少数。2008年,新闻界再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报道时,老范已经转而去清华执掌新闻传播学院了。因莫把开头当过头一

19、文而迈入人生新境界,因锐意创新而成就了自己的总编辑风格,因最后做了个教书匠,而真的回到了新闻生产线的开头。报人老范去世的前一晚,电视人白岩松正在创新。在前一晚的亚运开幕式直播中,他创造性地“用新闻方式解说亚运”,一时间成为新闻界热议的话题。电视人小白用一种站在新闻开头、奋力创新的姿态,于无意中送新闻界老前辈一程,冥冥中,也算是令同仁赞许的一番临别之谊。老范一辈子是报人的楷模,虽然没有从事过电视新闻工作,但也曾评说过央视新闻,言语间,以新闻基本规律为尺。白岩松于转播之初就开宗明义跟观众一起建立“五个时间纬度”2000年的广州,200年的海心沙岛,20年的从北京亚运到广州亚运,2年的从北京奥运到广

20、州亚运,2小时的开幕式,其意义在于,这一刻,终于甩掉了羁绊电视新闻人已久的画面束缚,而大大方方地去搭建画面背后的新闻逻辑。最终,屏幕上还是那些画面,而解说者也是评论者白岩松,为观众提供了比画面更丰富的东西。这些东西,恰恰是电视新闻人过去不太看重、也不太善于驾驭的。他们习惯于用画面、用现场“直给”;他们认为观众只会对精彩的视觉享受感兴趣,只能容忍屏幕外的只言片语,而不会有耐心去进入一段新闻逻辑。这一次,白岩松和他的同事们首先让自己有了这个耐心。这是最新鲜的“电视化表达”。事实上,他不过只是借用了报人们熟悉的新闻方法,使电视新闻的屏幕在不断变大、变薄、变清晰之后,重新变得厚实起来。报人老范,当年是

21、这么评价电视新闻的:办报有很多好办法,如果被哪个聪明的电视人拿了去,电视新闻就更强大了。报人老黄,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新闻人要时刻让自己新鲜着。报人老范,最动情的一句话是: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莫把开头当过头。无论报人还是电视人,离自己的前方,都还有一段要奔跑的距离。大家都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多数人没有去清华听过范老师的课。但在他溘然离去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想下辈子还做记者的人,很快就会回来。(选自2010年11月16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5. 为什么说范敬宜一直“站在新闻的开头”?请分点概述。(6分)16文中画线语句的意思是什么?对表现范敬宜的形象有何作用?(6分)17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范

22、敬宜,却用了较大的篇幅写白岩松,你认为这样写好不好?请简述理由。(6分)1.答案 A解析 B项“血”都读“Xuè”;C项“蔓”都读“Wàn”;D项“婢”、“裨”都读“bì”2(项搭配不当,“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可以说“从拍摄到如今在各地方台播出”,而“中国女性导演李少红”却不能“在各地方台播出”。项否定失当,句中“避免”与“不要”连用,表意相反。项成分残缺,应在“与”字的前面添加“和”字)3.答案:需要微博名人发帖或转发、粉丝们的粉丝传播、发帖后30分钟到5个小时时间。(或者:需要“大号”发帖或转发、“三环”传播、发帖后30分钟到5个小时时间)4记忆没有体积,它既可

23、以挤得人无处容身,又可以容纳人在温馨的家园徜徉。记忆没有棱角,它既可以刺得人体无完肤,又可以激励人在难测的旅途前行。(4分)5.C(罢:免职。)6.A7.B(暗换主语。是丞、尉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做佣工。)8.(1)芋头还是这个芋头,而原来又香又甜的原因,不是烹饪方法有差别,是时间、地位改变了人啊。(4分)(2)既然这样,那么世上因为今天而忘记昨天的事,难道就只是在一双筷子之间吗!(3分)(3)特别奇怪的是老人虽然有点文化,又怎么如此长于说理呢?难道他果真是懂得道的人吗?(3分)【文言文译文】芋头老人,是慈水祝渡人。儿子做佣工外出了,独自和老太太住在渡口。一天,有个书生在(他家)屋檐下避雨,衣服

24、、衣袖都湿了(显得)很单薄,身影于是就看上去更消瘦。老人请他进屋坐,(才)知道他是从县城参加童子试(考秀才)后回家。老人略微有点文化,和(书生)聊了很久,叫老太太煮芋头拿来给书生吃。吃完了一钵,再来一钵(又吃完了),他的肚子因此饱了,笑道:“日后不会忘记老人家的芋头的。”雨停了,告别离去。十多年后,(那)书生因科举考取高等当了丞相,偶然让厨师做芋头来吃,(尝了尝)停下筷子叹气说道:“怎么过去祝渡老人家的芋头又香又甜呢!”让人寻访那对老夫妇,(并)用车接他们来家。地方的文、武官员听说了这件事,认为老人和丞相有旧交,(便)邀请相见,以平等之礼相待,(老人的)儿子便不再做佣工了。来到京城,丞相问候他

25、们说:“(我)没有忘记老人家的芋头,今天仍要麻烦你家老太太再煮一次芋头啊。”不久老太太煮了芋头给他吃,丞相(尝了尝)也停下筷子说:“怎么原来的芋头又香又甜呢!”老人上前说:“芋头还是这个芋头,而原来又香又甜的原因,不是烹饪方法有差别,是时间、地位改变了人啊。丞相大人当年从县城走几十里路,被雨所困,饥不择食啊;如今堂上有精致的珍馐(美味),在朝廷中分得皇帝赏赐的食品,大摆宴席,列鼎而食,哪里还会有这芋头甜味的感觉呢?我还是很高兴丞相大人只是食芋时味觉有了改变。我很老了,见闻实在很多。村南有一对贫穷的夫妇,纺织(粗布为衣)汲井水舂米(为食),辛勤劳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所幸成就功名,便宠幸

26、妾小,抛弃他的(原配)夫人,以致(原配夫人)郁闷死去。这就是像对待芋头一样对待他的原配夫人啊。城东有甲乙一同学习的两人,共用一个砚台、一盏灯、一扇窗户、一张床,早晨起床分不清彼此的衣服和鞋子。乙先中了举人,做了官,听说甲(生活)落魄,讥笑他并不管他,交情因此断绝。这就是像对待芋头一样对待他的朋友啊。还听说某家的孩子,读书的时候,说到他日(如果)得志,(必定)廉洁正直如古代某某,忠孝如古代某某,等到当上官,(就)因为贪污受贿不守规矩被罢官。这就是像对待芋头一样对待他的学问啊。这还可以说得过去。我家旁边有家私塾,听他的老师给弟子们讲前代的事,有将相、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身系官印,做出

27、要匡世济民的架式,(可)一旦宫廷中发生政治变故,外敌乘机入侵,就赶忙迎降归服,惟恐落在谁的后面,竟然将祖宗的宗庙、国家社稷、性命名声、皇帝恩宠,统统等同于芋头啊。既然这样,那么世上因为今天而忘记昨天的事,难道就只是在一双筷子之间吗!”老人话还没说完,丞相就吃惊地赶忙道歉道:“老人家是懂得道的人啊。”给了丰厚的礼物送他回家。于是老人的名声远扬。我结尾感叹说:“老人能在无意之中,与丞相结缘,真是奇特啊!不知丞相像哪一种人,能否无愧于老人的话?然而就他不忘一份芋头的恩情来看,本来就已经好过那些连老人都把他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特别奇怪的是老人虽然有点文化,又怎么如此长于说理呢?难道他果真是懂得道的人

28、吗?或许是传闻失实吧?啊!天下有官员学者无法说得出来,而山野村夫却能说出来的见解,往往是这样的。”9(1)“动”和“浮”两字用得最为精妙(1分)。两字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动”字把震天的鼓声使行云凝滞并使星辰摇动的赫赫声势描绘了出来(1分);“浮”字把旌旗闪动时日月在波浪中的浮动的画面再现于漠者眼前(1分)。(如认为“震”和“开”用得精妙,言之成理亦可) (2)诗歌表达了对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荒淫无道而导致身死国灭的感慨(2分)。全诗运用借古讽今、铺陈夸张的手法(1分),前三联再现隋炀帝不惜民力开凿运河,率众多禁兵和宫女游乐的情景,尾联揭示其亡国命运,从而抒发了整理的深沉感慨(3分)。 10(1)谈笑有鸿儒(2)山岛竦峙(3)官盛则近谀(4)艰难苦恨繁霜鬓(5)而御六气之辩彼且恶乎待哉(6)当思来之不易 恒念物力维艰(每句1分)11(1)司马迁和耶稣都是遭受了巨大的不幸而对人类思想有着重大影响的人;(2)突出了司马迁所受的痛苦远甚于耶稣,是终生的凌辱,是心灵的煎熬。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