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选读》期末复习题0001_第1页
《国学选读》期末复习题0001_第2页
《国学选读》期末复习题0001_第3页
《国学选读》期末复习题0001_第4页
《国学选读》期末复习题000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一、课程属性及期末考试有关问题1. 本课程为省开课。2. 期末考试题型四种:填空、名词简释、简答题、问答题3. 填空题主要在常识中产生,个别在名词中产生。二、期末复习题、(一)常识1. 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 P42. 进入民国, 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 作为历史学的资料, 章学诚所谓的 “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 P303. .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 P414. 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 P415. 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

2、化价值。 P526. 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 P477.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P608.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 P609. 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P5810.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 P70P8711. 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12. 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 的追求。 P9213. 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 P9514. 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 P11815. 先秦名家“

3、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 P12816. 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P13117. 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 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 即两汉子学、 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 P13518. 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 P14219. 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P16020. 研究楚辞的代表性着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 。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 P16521. 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中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 P17322. 四言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

4、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 P17823. 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P18124. 诗和词在风格上有何区别?习惯的说法是“诗庄词媚” 。 P187(二)名词解释1. 国学 :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精神追求和学术方法的总结。 P112. 今古文经学 :经学因为版本的不同,形成了今古文经学。所谓的今文,主要是汉初由老儒生口耳相传的经典,直接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这些经典多在文、景时期已经得到官方的认可,而古文经,则是在景帝晚期、武帝初期所发现 的古本

5、。P243 .尚书: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是虞、夏、商、周时期“典”、 “谟”、“训|”、“诰”、“誓”、“命”的汇编,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夏、商、周文献中最完整的文献资料。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成熟的标志。P464 .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 叶的诗歌305篇。“六义”是对诗经内容和诗法的概括,可分为“三体”、“三用”。“三体”是指风、雅、颂三种体式。“三用”是写诗的方法,即赋、比、兴 三种方法。P505 .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今本论 语共20篇,492章,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当时的诸葛侯、官僚、士人之间的对 话,带有浓厚的

6、语录体色彩,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 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P606 .竹书纪年:也被称为汲家纪年、汲家古文或汲家书, 是战 国时魏国的史书。竹简长2尺4寸,每简40字,共13篇。它用魏国的文字书写而 成。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启到魏襄王期间的历史事件,其不仅年表详细,而且 很多年记载与史记以及儒家经典的描述不同。P857 .资治通鉴 :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403), 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贯穿16个朝代,记载了 1362年的史事,共294 卷。另有考异、目录各 30卷。这部书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由刘羲叟编订年历,作 为全

7、书的骨架。司马光编这部书的目的是给国君理政提出借鉴,全书以政治、军事、外交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P878. 通鉴纪事本末:是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作者是南宋的袁枢, 他曾任国史院编修官,并参修宋史列传。袁枢根据资治通鉴的重要史实,按照事件进行分类编辑, 每事做一个标题, 并把司马光的史论也附上, 他编集了 239个事目,从“三家分晋”开始到“世宗征淮南”结束,共42 卷。 P889. 通典:是杜佑所编纂的一部典章制度通史。该书共200 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刊、州郡、边防9 门,其下属子目共1584 个。目下按照朝代顺序进行记述,以时代为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该书取材广

8、博,其中注明出处的资料来源就有248 种。特别是其所记载的唐代制度详于“两唐志”,并收集了很多唐代诏敕、奏疏、纪事,多是原始资料。 P8810. 文献通考:为宋元时期的马端临所作。全书分24 门,共 348 卷。由于马端临编写的文献通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通典的不足,对通典的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效社、宗庙、王、礼、乐、兵、刊、舆地、四裔19 门加以补充,并对天宝以后到宋嘉定之末的制度进行了续写。另列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特异5 门,为马端临的新创。对中唐以后史料的记述,最有价值。P8911. 二十五史:“二十五史”是中国 25 部正史的合称,“二十五

9、”这个数字是历代累积而成的。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先后有“前三史”、“前四史”、“十史”、“十三史”、“二十四史”等合称。最近的一次是1921 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后来学界习惯将清史稿列入,称为“二十五史”。 P9112. 史记: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有时也省称为“太史公”。它为西汉太史令司马迁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自传说时代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大约近三千年的历史。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全书有12 本纪、 10 表、 8 书、 30 世家、 70 列传,共 130 篇。 P9113. 汉书:汉书

10、,又名前汉书,是东汉班固待人所撰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自汉高祖刘邦反秦到王莽新朝败亡期间共230 年的史实。该书有 12 本纪、 8 表、 10 志、 70 列传,共 100 篇。 P9114. 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也记载了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周晚上睡觉时梦见了蝴蝶,第二天早上起来想:是我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呢?可以看出,在庄子心目中,物和我之间是没有界限的。 P11615. 合同异 :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这一派认为天下的东西都是相同的,其与庄子的齐物论有点相类似。实际上是泯灭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与差异。惠施的合同异则是建立在逻辑表述之上的,是方法推导的一种结论。合同异泯灭了

11、事物之间的界限,在看似不同的事物中寻找其相同点,在差异性中寻求其相似性,忽略事物的个性,而重视其共性 P12816. “白马非马”:“白马非马”是离坚白派的标志性观点,他是说白马不等于马,其理由有:第一,马是一个类的概念,白马只是类中的一部分,故白马不能等同于马。第二,马只是作为一个概念而存在着,而白马则是实在的。第三,白马是有专色指称的,而马则可以指称任何色的马。 P13017. 朱熹 :朱熹早年学习佛道, 31 岁时拜二程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后来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体系继承并总结了北宋理学的结论,而成为明清的官方哲学。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由无极而太极。第二,理气同体。第三,理一

12、分殊。 第四, 性分天理和气质。 第五, 人心分为道心和人心。 第六, 居敬穷理。 P15118. 王阳明 :真正将陆九渊心理理论进行完善和总结的是明中叶的王阳明。王阳明初学朱熹学说,批判地吸收了朱熹注重先验性的“理”的本体论。后来又出入佛、老,受宗教心性学说的影响,继承了思孟学派的“尽心”和“陆九渊”的“心 即理”说,并仿照朱熹的“求理于物”,提出了“求理于心的”观点。王阳明认为心就是理,把陆九渊的心学和朱熹的理学结合了起来。 P15519.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是魏晋南北朝文论的集大成着作。 这本书受到当时风气的影响而讲究文法,全部彩了骈文的形

13、式,辞采优美,内容丰富。全书共50 篇,其中总论5 篇。 P16920. 别集 :别集是作家的作品集,在汉末形成。按照内容分,可分为全集、体裁集、选集、分期别集。别集集中保存某一作家的诗、词、曲、散文作品。P16521. 总集:总集是汇编多人的作品而成的。有其选择的标准,标明“全”的总集,过分地追求大而全,而不分好歹地全部收录,其人微言轻资料可以,但阅读起来却很不方便,便有人从中选择编集。 P168(三)问答题(多数是简答题)1. 浅谈研究国学应具备的素养? P17答:一要有文献根底中国的传统学术集中于经、史、子、集四部之中,这是我们进行国学研究的基本资料库。二要重小学基础要掌握文字、 音韵、

14、 训诂的基本方法, 这是从事国学研究的基础。 小学属于“语言文字学”。因为是古代小学生的东西,所以叫“小学”。 即现在的文字、音韵、训诂学,这是阅读古代典籍之前具备的学术素养。明训诂、辨章句、通旨趣、括精要是读书的四个步骤。文字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字的形成,比如象形、指示、会意、转注等。音韵学就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读音。“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文字意义的一门学问。训者,顺也,指顺其义理、语气而理解其文意;诂者,故也,指通古今之言,而明其故。三要以实证为法国学研究很大程度上是文献研究和历史研究, 因为其中很多现象、 事件、 思想,与我们现在的环境有很大不同,我们必须还原过去的“情景”才能想清楚,才能明白

1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结果。二重证据法是王国维提出的,是将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进行对比,可解析传世文献记载中没有说清楚的问题。后这个方法发展成三重证据法,就是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出土实物进行对照。这是考古学常用的方法。四要能纵横兼通。研究国学很大程度上要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文化和艺术进行概括,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历史时空观,才能准确地看出某一人和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作用。通常我们把一个现象放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进行研究,如地域文学、地域文化、区域风俗、方言等,正是用空间的视角加以考察的。或者运用时间建立一个坐标体系,把某一现象放在这坐标中看,就很容易清晰地看出其前后变化的意义、内涵和特征,

16、同时再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因素,就能看出这个现象产生的背景。2. 经学的意义何在? P25汉代经学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文化谱系的形成,也意味着知识分子和统治集团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始达成共识,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深刻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末帝制的结束。而对中国文化的浸润作用,到现在仍在延续。经学以其形态,充当了中国传统政治意识形态儒学的基础性学说。3. 魏晋南北朝儒经转型期的标志是什么? P26魏晋是经学的转型期。这一转型期的标志有两个:一是今古文经学的融合。二是经学玄理化。4. 谈谈教材中所说的阅读儒家经典的三大原则和四种方法? P37答:三大原则:一、以扬弃的意识择善而从。阅读经书,要注

17、意吸收其精华的东西,抛弃糟粕的东西。我们现在也需要对儒学重新阐释,重新认识,来看哪些东西为我们时代所需,而不必一定复古,更不必回归原始经义。二、以客观的眼光审视得失。任何一门学问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这局限性既来自于视角,也来自于时代。对于儒学,更要作如是观。我们要避免在不了解这个东西的时候,就先入为主,妄加评论。要注意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历史、文化和社会上的每一个现象,思考它产生、变异的各种因素,实事求是地去分析,而不要先入为主建立某些价值判断。三、以自新的理念寻求出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加强研究,把积攒了几千年的学问好好梳理一下,看有多少财富可资交流。从整个学说体系演变的过程来看,一个国家、一

18、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学说体系。这一体系中有一些是落后的,不能与时俱进;但其中也有很多沉睡的文化资源、思想资源和方法资源值得提倡。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将先进的内容从传统文化中分析出来,关注其对整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文明形态的影响。四种方法:一是循传注而精训诂。要选好的注本来读,把里面的意思弄清楚。二是通大义而知宗旨。字句疏通之后,要知道每一段是什么意思, 每一篇讲的是什么意思, 是围绕着什么问题在说, 通过章句之学而知篇章义理,进而通晓全书宗旨。三是明演进而晓流变。儒学的发展具有时代性,读任何一本经书都要留意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如何阐释。四是守一经而立根基。要研究中国传统学术,至少要精读一本,精通

19、其本经、传疏和研究状况,这也是古代学者常用的入门方法。把一本经书及其历代研究作为根底, 而把其他的作为辅助进行略读。 我们一生能把一本经书读透了,精通了,已经很难得。5. 礼学的四个层面是什么? P52礼学分成四个层面:一是礼义,它是对礼的本义的阐述,包括礼的来源原则、内涵等,是从理论的角度,或者说是思辨的角度进行的形而上的概括。二是礼仪,即那些形而上的概括如何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中。三是礼制,礼仪是规定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而礼制规定的是礼仪活动中所使用的器物的形制和数量,包括礼器和礼数。四是礼度,即讨论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对礼仪和礼制的调整的尺度。6. 孟子在仁义和民本思想四个方面的讨论是什

20、么? P62第一,孟子将论语的“仁”发展成“义”。第二,孟子把孔子的“人本”落实到“民本”,从而使他的政治思想更具有时代感。第三,孟子把商周时期的“天德”思想和孔子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阐述为“性善论”。第四,从“性善”论出发,孟子认为统治者有可能实行仁政;从“民本”说出发,统治者必须施行仁政,从而使“仁政”成为孟子主导的政治思想。7. 简答尔雅的研究价值? P69答:尔雅的价值,一在于作为训诂的基础,使我们了解到很多字的本义。二是奠定了类书先例。古代的类书就是按类编纂,尔雅也是按照天地、日月、四时、禽兽来划分的,这是最早的类书体例,对后世很有启发。三是博物资料。其中了很多名物资料,如四野、

21、五方等,对汉代博物意识的形成很有启发,博物意识 催生了汉赋的排比和博物。 四是作为汉语史料 尔雅 保存了大量先秦时期的语言,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资料,来研究上古汉语。8. 史书研读要注意哪些问题? P80一、明大势:明晓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目的二、知得失:以史为鉴,以历史上的兴衰成败作为现在的借鉴。三、审源流:分析中国古代历史制度变迁。四、阐幽微:认真阐述中国史书的细节。五、辨真伪:辨析典籍的真伪。9. 简答先秦子学兴起的原因? P108先秦子学兴起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官吏流散。平王东迁以前,学者主要集中在官府和贵族阶层,这时的学问很大程度上是王官之学。东迁

22、之后,中央政权衰微,原先供职于王室的官吏开始流散,道术为天下裂,由于各种官吏所掌握的知识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对天下的问题的认识亦不相同,这就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学派。二是士阶层形成。学术最初是在“士”以上阶层开始普及的,天下大乱之后,士阶层就谋略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开始建构自己的学说,来完善自己的学术体系,以达到救世之弊的目的。10. 以子学学派的地域性特点简介几个主要学派? P109春秋时期,不同地域也产生了不同的学术体系,或者说是不同的学说体系适宜在特定的地域发展。两者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学派的地域性:一是邹鲁派,其主要分布于现在的山东半岛一带,他们主要讲仁、义、礼、教

23、 化等,以孔子、孟子及后来的荀子为代表。二是荆楚派,其主要分布于现在的湖南、湖北、河南南部一带,以尚道、守雌、虚无为旨,老子和庄子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三是燕齐派,其主要分布于现在的河北、山东北部、河南东部,以空疏迁怪之谈见常,与邹鲁派的严谨守成不同。四是三晋派,主要分布在战国时期燕、赵、韩等地,即现在的山西、河北、河南北部一带。11. 谈谈老子的思想方法和行为追求对后世的影响? P114最主要的有三方面:一是言不尽意的倾向:任何可以表达的道理都不是恒久不变的道,任何可以称呼的名称都不是恒久不变之名。二是反对世俗的价值:回归于天性,天性即自然。三是启发了重自我的一派:强调为我利已,轻物重生。12

24、. 庄子的思想立足于那两个基点? P116庄子的修养立足于两个基点:一是心斋。庄子所强调的心斋,就是虚心应物。虚心是让心灵清虚,把心灵打开;应物就是应对天地之万物,完全泯灭自己的内心,泯灭自我和万物之间的界限,而把天地万物都摄入自己的心中,把自己和宇宙运行的大道、宇宙混沌状态结合在一起,排除自己的一切杂念。二是坐忘。坐忘就是独处。儒家所讲的独处,叫坐忘。慎独是指在你独处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道德。13. 韩非学说的思想体系有那几个特点? P125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点:第一,以性恶为重法的基点。第二,以法后王为变革依据。第三,以实用为求治的根本。第四,以法治为德治的替代14. 吕氏春秋思想主要

25、体现在哪些方面? P133吕氏春秋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诸说、弃封建。第二,隆君主、明时变。第三,蹈清静、尚实用。15. 从子学的内容回答中国哲学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P127概而言之,中国哲学主要关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天人论。二是本体论。三是名实之辨。四是运行之理。16. 由子学看中西哲学的方法差异? P127视角决定内容,内容决定方法,中西哲学之间的方法差异也是非常鲜明的。一是求道理与求知识的不同。西方哲学注重追求对知识性的掌握,而中国哲学追求的是道理,即侧重探讨天地运行和社会运行中所蕴涵的伦理和道德。西方哲学求知识是注重研究客观规律,而不甚关注这些规律的文化意蕴和伦理意义,在

26、思考的时候强调细部分析;而中国哲学追求的是整体的观照。二是主体化和对象化的不同。中国哲学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常常是将对象主体化。西方哲学常常采用对象化的方法,把要分析的事物作为客体,即把它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加以思考。三是重整体和重个体的不同。中国哲学或者中国学术对万物进行讨论的时候是从整体着眼的。 重视整体的圆融观照, 更关注物与人、 天与人、 人与人交际的领域,并将各种关系作为讨论的焦点。四是重变异和重概括的不同。西方学术强调使用计量的方法来分析,而后通过归纳或演绎将各种现象概括出来,并通过形而上来概括描述自然、社会、人生的规律,这种概括更多是看到了事物的不变性。而中国哲学看来,天下万物都在变化,变化的事物是无法概括的。中国哲学不追求对一个事物进行准确的概括,而侧重用通变的观点来审视事物的演进。17. 谈谈楚辞的文学价值? P162第一,文体启发一是前四后三的字句;二是对偶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