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专业综合能力(课件)_第1页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课件)_第2页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课件)_第3页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课件)_第4页
通信专业综合能力(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信专业综合能力通信专业综合能力授课人:武俊授课人:武俊2011年11月第三章第三章 现代电信网现代电信网 3.1 电信网(电信网(1) 3.1.1 电信网的基本概念电信网的基本概念 电信电信 电信系统电信系统 电信系统的构成模型电信系统的构成模型第三章第三章 现代电信网现代电信网 3.1 电信网(电信网(2) 3.1.2电信网的构成要素电信网的构成要素 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从硬件构成来看:通信网由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终端节点、交换节点、业务节点点和和传输系统传输系统构成,它们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构成,它们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设施则包括信令、协议、控制

2、、管理、交换和传输。软件设施则包括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主要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计费等,它们主要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硬件硬件 终端节点(最外围设备,信息终端节点(最外围设备,信息信号、信号信号、信号信息信息) 交换节点(核心设备,负责集中、转发终端节点产生的用户信息,交换节点(核心设备,负责集中、转发终端节点产生的用户信息,但它自己并不产生和使用。)但它自己并不产生和使用。) 业务节点业务节点 传输系统(提供传输信道)传输系统(提供传输信道) 软件(协议、标准)软件(协议、标准) 3.1.3 电信网的拓扑结

3、构电信网的拓扑结构 网状网:网状网:N(N-1)/2 星型网:星型网: (N-1) 复合型网:网状网和星型网复合型网:网状网和星型网 树型网:星型拓扑结构的扩展树型网:星型拓扑结构的扩展 总线型网总线型网 线型网线型网 环型网:与线型网结构相似,但首尾闭合形成环路。环型网:与线型网结构相似,但首尾闭合形成环路。 3.1.4 电信网的分类电信网的分类在不同的角度划分类型:在不同的角度划分类型: 按业务性质分按业务性质分(电报、电话、数据、传真、图像、(电报、电话、数据、传真、图像、) 按服务地域分按服务地域分(国际、长途、本地、(国际、长途、本地、LAN、MAN、.) 按服务对象分按服务对象分(

4、公用、专用)(公用、专用) 按传输介质分按传输介质分(电缆、光缆、卫星、(电缆、光缆、卫星、 . ) 按交换方式分按交换方式分(电路、报文、分组、(电路、报文、分组、 . ) 按拓扑结构分按拓扑结构分 按信号形式分按信号形式分(模拟、数字)(模拟、数字) 按信息传递方式分按信息传递方式分(同步、异步)(同步、异步) 按网络功能分按网络功能分(传输网、业务网、支撑网)(传输网、业务网、支撑网) 3.1.5 电信网的质量电信网的质量电信网的质量要求:电信网的质量要求: 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最基本要求)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最基本要求)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电信网的拓扑结构电信网的拓扑结构 电信网的

5、可用网络资源电信网的可用网络资源 电信网的网络设备可靠性电信网的网络设备可靠性 评定:评定: 接通率接通率 接续延时接续延时 信号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质量的一致性信号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质量的一致性 评定评定 用户满意度用户满意度 信号的传输质量信号的传输质量 网络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网络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 网络可靠性设计不是追求绝对可靠,而是在经济性、合理性的网络可靠性设计不是追求绝对可靠,而是在经济性、合理性的前提下,满足业务服务质量要求即可。前提下,满足业务服务质量要求即可。 需要在可靠性和经济性之间取得平衡。需要在可靠性和经济性之间取得平衡。3.2 电话网(电话网(1-3) 3.2.1

6、电话网概述电话网概述1、构成要素(、构成要素(见后图见后图) 用户终端设备(电话机)用户终端设备(电话机) 交换设备(电话交换机,负责用户信息的交换)交换设备(电话交换机,负责用户信息的交换) 传输系统(负责各交换点之间传递信息)传输系统(负责各交换点之间传递信息)2、电话网的特点、电话网的特点 语音业务的特点语音业务的特点 (1) 速率恒定且单一。 (2) 话音对丢失不敏感。 (3) 话音对实时性要求较高。 (4) 话音具有连续性。 电话网的特点电话网的特点 (1) 同步时分复用。 (2) 对用户数据透明传输。 (3) 面向连接。图 电话网的构成交换机交换机交换机交换机电话机;交换机;中继线

7、;用户线3.2 电话网(电话网(2) 3.2.2 电话网的服务质量电话网的服务质量 决定电话业务质量的因素:决定电话业务质量的因素: 接续质量接续质量 接续呼损接续呼损 全程呼损指标分配全程呼损指标分配 接续时延(拨号前时延和拨号后时延)接续时延(拨号前时延和拨号后时延) 传输质量传输质量 响度响度 清晰度清晰度 逼真度逼真度 稳定质量稳定质量 失效率失效率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平均修复时间(平均修复时间(MTTR) 系统不可利用度系统不可利用度3.2 电话网(电话网(3)3.2.3 电话网的等级结构电话网的等级结构等级网和无级网等级网和无级网1.等级制电话网星型网

8、等级制电话网星型网网状网网状网星型星型影响级数的选择以及交换中心位置设置的因素影响级数的选择以及交换中心位置设置的因素各交换中心之间的话务流量、流向;各交换中心之间的话务流量、流向;全网的服务质量;全网的服务质量;全网的经济性;全网的经济性;运营管理因素;运营管理因素;另外还应考虑国家的幅员,各地区的地理状况,政治、经济条件以另外还应考虑国家的幅员,各地区的地理状况,政治、经济条件以及地区之间的联系程度等因素。及地区之间的联系程度等因素。2.无级长途网无级长途网3.国内长途电话网(国内长途电话网(见后图见后图)4.本地电话网(本地电话网(见后图见后图)5.国际电话网网络结构国际电话网网络结构3

9、.2.4 电话网编号方案电话网编号方案复合型网复合型网图 三级网等级结构图本地网用户国际出入口局长途电话网Tm端局DLDC2DC1图 二级长途电话网网络结构DC1省际平面A 省B 省DC2省内平面(长途网部分)DLDC(本地网部分)DLDLPABX远端模块其他接入方式图 网状网结构的本地网图 本地网二级网结构DLTmPABX远端模块其他接入方式3.3 数据通信网(数据通信网(1)3.3.1 数据通信网的概念数据通信网的概念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见后图)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见后图)终端终端数据电路数据电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数据通信网(数据通信网(见后图见后图)通信子网通信子网

10、本地网本地网2.数据通信网的服务质量数据通信网的服务质量分组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服务可用性服务可用性传输时延传输时延时延变化(抖动)时延变化(抖动)吞吐量吞吐量分组丢失率分组丢失率分组差错率分组差错率3.网络的服务性能保障机制网络的服务性能保障机制 网络不可能网络不可能100%可靠,可靠,面临的面临的3类问题?类问题? 数据传输中的差错和丢失数据传输中的差错和丢失 网络拥塞网络拥塞 交换节点和物理线路故障交换节点和物理线路故障 目前网络采用的服务性能目前网络采用的服务性能保障机制保障机制 差错控制(差错检测差错控制(差错检测和差错校正)和差错校正) 拥塞控制拥塞控制 路由选择路由选择 流量控制

11、流量控制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数据通信网数据通信网3.3 数据通信网(数据通信网(2)3.3.2数据通信网的组成数据通信网的组成我国的数据通信网我国的数据通信网3.3.3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X.25网)网)3.3.4数字数据网(数字数据网(DDN)3.3.5帧中继帧中继3.3.6ATM网网3.3.3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X.25网)网)基本思想:基本思想:“分组分组” “存储存储-转发转发”技术特点技术特点动态统计时分复用动态统计时分复用存储转发存储转发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1.统计时分复用(见后图)统计时分复用(见后图)2.逻辑信道(见后图)逻辑信道(见后图

12、)3.虚电路和数据报(见后图)虚电路和数据报(见后图)4.分组交换网(见后图)分组交换网(见后图)5.ChinaPAC网网图 统计时分复用复用器b标记空闲a21yx终端A终端B终端Cb y2 1 xa图 逻辑信道的形成过程终端 1进程线路逻辑信道计算机255255终端 2终端 n254201254201进程进程终端图 虚电路示意图cba3213 2 13 2 1cba节点机 3节点机 4终端 A终端 C节点机 1节点机 2节点机 5终端 B终端 DVC1VC23 2 1cba3 2 1cba图 数据报方式示意图cba节点机 1节点机 2节点机 4cba节点机 3cba终端 A终端 B图 分组交

13、换网的组成PADX.3X.28X.29X.25X.75NPT字符终端 PS 分组交换机 ; NMC 网络管理中心; PAD 分组拆装设备; PCE 分组集中器;分组终端 PTX.25端口分组终端 PTPCEPSPSPSPSPS其他分组网NPTNMC3.3.4数字数据网(数字数据网(DDN)()(1-2) 以X.25建议为核心的分组交换数据网,为数据用户提供交换虚电路(SVC)和永久虚电路(PVC)数据业务。但是分组交换方式也受到自身技术特点的制约,节点机对所传送信息的存储转发和通信协议的处理,使得分组交换网处理速度慢,网络时延大,许多需要高速、实时数据通信业务的用户无法得到满意的服务。 在市场

14、需求的推动下,介于永久性连接和交换式连接之间的半永久性连接方式的数字数据网(DDN:Digital Data Network)作为一种数据通信应用技术的分支逐渐发展起来。 DDN是利用数字信道来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网,因此,DDN的实现前提是通信网的数字化,其数字传输技术的范围不仅在局间中继或长途干线上,而且还包括数据终端与数据终端之间。3.3.4数字数据网(数字数据网(DDN)()(2)DDN特点:特点:(1) DDN是同步数据传输网,传输质量高,传输误码率可达10-11 。(2) 传输速率高,网络时延小。(3) DDN为全透明网。(4) 网络运行管理简便。(5) DDN对数据终端设备的数

15、据传输速率没有特殊的要求,而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对数据速率和信道带宽进行灵活设置。1.DDN网络组成结构(见后图)网络组成结构(见后图) 本地接入系统本地接入系统 复用及交叉连接系统(复用及交叉连接系统(FDM和和TDM) 局间传输系统(基群信道)局间传输系统(基群信道) 网同步系统(主从同步)网同步系统(主从同步) 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2.DDN的网络结构的网络结构分级结构(国家骨干网、省内干线网、本地网)分级结构(国家骨干网、省内干线网、本地网)图 DDN网络组成结构示意图 网络管理控制中心NNNNNUAUUAU用户环路本地传输系统局间中继数字信道3.3.5帧中继帧中继1.帧中继技术的

16、特点帧中继技术的特点 数据传送阶段协议大为简化(见后图)数据传送阶段协议大为简化(见后图) 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分离(见后图)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分离(见后图)2.帧中继网络的组成(帧中继网络的组成(见后图见后图)国家骨干网国家骨干网省内网省内网本地网本地网3.帧中继的网络管理帧中继的网络管理带宽管理带宽管理PVC管理管理拥塞管理拥塞管理图 X.25和帧中继的分层协议功能(a) X.25的分层协议功能;(b) 帧中继的分层协议功能差错控制第三层(网络层)源终端存储加分组封装选路加帧封装暂存去帧封装选路加帧封装差错控制暂存去帧封装选路去分组封装目的终端第二层(数链层)第一层(物理层)(a)源终端

17、加帧封装选 路选 路选 路去帧封装目的终端第二层(数链层)第一层(物理层)(b)图 帧中继用户网络接口协议体系结构Q.931/Q.933LAPD用户可选择的功能LAPF 核心物理层用户侧用户平面控制平面Q.931/Q.933LAPD网络侧用户平面控制平面物理层LAPF 核心图 帧中继网络组织国家骨干网省内网本地网本地网节点;骨干节点;省内网节点;骨干枢纽节点;按需设置的直达电路3.3.6ATM网络网络1.ATM基本概念(基本概念(“面向连接面向连接”“”“异步时分复异步时分复用用”“”“信元信元”)特点特点2.ATM参考模型(参考模型(“分层分面分层分面”)(见后图)(见后图)用户平面(用户平

18、面(U平面)平面)控制平面(控制平面(C平面)平面)管理平面(管理平面(M平面)平面)3.ATM网络组成(见后图)网络组成(见后图)ATM交换机交换机ATM端系统端系统4.ATM通信网接口通信网接口5.典型典型ATM物理层接口物理层接口6.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图 ATM协议参考模型面管理层管理管理面控制面用户面高层ATM 层高层物理层ATM 适配层(AAL)图 ATM网络组成ATM 交换机ATM 交换机ATM 交换机ATM 交换机ATM 交换机用户终端设备用户终端设备用户终端设备UNIUNIP-UNIP-NNIB-ICINNINNINNI公用 ATM 网专用 ATM 网至其他公

19、用ATM 网P-UNI3.3.7 Internet(1-2)1.Internet结构(见后图)结构(见后图)2.TCP/IP分层模型分层模型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层互联层互联层传输层传输层应用层应用层3.Internet的地址和域名的地址和域名IP地址地址网络网络ID+主机主机ID分为分为5类,即:类,即:A类、类、B类、类、C类、类、D类、类、E类(见后图)类(见后图)MAC地址地址域名域名邮件地址邮件地址URL端口号端口号图 全球互连网络示意图城域网园区网园区网园区网园区网城域网园区网园区网城域网园区网园区网国家骨干网城域网国家骨干网国际骨干网表表 IP地址划分方法地址划分方法网络类型 特征地

20、址位 开始地址 结束地址 A 类 0 xxxxxxxB 55 B 类 10 xxxxxxB 55 C 类 110 xxxxxB 55 D 类 1110 xxxxB 55 E 类 1111xxxxB 55 3.3.7 Internet(2)4. 子网编址子网编址5. 域名系统(域名系统(DNS)命名机制命名机制Internet域名域名DNS管理管理6. TCP/IP协议族(

21、见后图)协议族(见后图)7. IPv6每个地址每个地址128位位3.4 综合业务数字网(综合业务数字网(1-2) 3.4.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3.4.2网络结构网络结构 用户用户-网络接口网络接口 基本速率接口基本速率接口2B+D(144Kb/s) 基群接口基群接口30B+D,23B+D(2048kb/s,1544kb/s ) 网络功能网络功能 ISDN的信令系统的信令系统 用户用户-网络信令网络信令 网络内部信令网络内部信令 用户用户-用户信令用户信令 3.4.3 ISDN用户用户-网络接口网络接口 B信道:提供用户传递信息。信道:提供用户传递信息。64kb/s D信道:传送电路交换的信令信

22、息和分组数据信息。信道:传送电路交换的信令信息和分组数据信息。16kb/s, 64kb/s3.4 综合业务数字网(综合业务数字网(2) 3.4.4 ISDN协议协议 结构模型结构模型 立体结构模型立体结构模型 用户用户-网络接口协议网络接口协议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NO.7信令系统信令系统 3.4.5 ISDN的演进的演进3.5 移动通信网(移动通信网(1-3)3.5.1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特点特点2.分类分类3.5.2 概述概述1.移动通信网的系统构成(见后图)移动通信网的系统构成(见后图)MSC,BS,MS,中继传输系统,数据库,中继传输系统,数据库2.覆盖方式覆盖方式大区制,小区制大区制,

23、小区制3.多址方式多址方式FDMA,TDMA,CDMA3.5.3 网络结构网络结构多级结构的复合型网络多级结构的复合型网络移动通信网的系统构成移动通信网的系统构成GMSC至其他网络BSBSBSBSBSBS数据库MSCMSCMSC数据库数据库1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是蜂窝通信网络的核心。MSC负责本服务区内所有用户的移动业务的实现。 2基站基站BS 基站BS(Base Station)负责和本小区内移动台之间通过无线电波进行通信,并与MSC相连,以保证移动台在不同小区之间移动时也可以进行通

24、信。采用一定的多址方式可以区分一个小区内的不同用户。3移动台移动台MS 移动台MS(Mobile Station)即手机或车载台。它是移动网中的终端设备,要将用户的话音信息进行变换并以无线电波的方式进行传输。 4中继传输系统中继传输系统 在MSC之间、MSC和BS之间的传输线均采用有线方式。5数据库数据库 移动网中的用户是可以自由移动的,即用户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因此,要对用户进行接续,就必须要掌握用户的位置及其他的信息,数据库即是用来存储用户的有关信息的。数字蜂窝移动网中的数据库有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 Visitor

25、 Location Register)、鉴权认证中心(AUC: Authentic Center)、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等。 3.5 移动通信网(移动通信网(2)3.5.4 GSM系统系统现阶段,两个并行的系统:现阶段,两个并行的系统:GSM900和和DCS18001. 系统结构(见后图)系统结构(见后图)2. 接口接口GSM系统的主要接口有系统的主要接口有A接口、接口、Abis接口和接口和Um接接口等。口等。3. 呼叫接续与移动性管理呼叫接续与移动性管理4. 越区切换越区切换图 GSM网络结构MSBTS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PSTN

26、ISDNPDNBTSBSCBSCMSOMCMSCVLRAUCEIRHLRUmAbisAbisAABCD3.5 移动通信网(移动通信网(3) 3.5.5 CDMA系统概述系统概述 3.5.6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概述)概述3.6 智能网智能网3.7 信令网(信令网(1-3)3.7.1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信令?信令?2.信令分类信令分类按工作区域分:按工作区域分:用户线信令,局间信令用户线信令,局间信令按所完成的功能分:按所完成的功能分:监视信令、地址信令、维护管理信令监视信令、地址信令、维护管理信令按传送方向分:按传送方向分:前向信令、后向信令前向信令、后向信令信令信

27、道与用户信息传送信道的关系:信令信道与用户信息传送信道的关系:随路信令、公共信道随路信令、公共信道信令信令3.信令方式信令方式编码方式编码方式传送方式传送方式控制方式控制方式3.7 信令网(信令网(2) 3.7.2 NO.7信令概述信令概述 3.7.3 NO.7信号单元格式和信号单元格式和信令系统结构信令系统结构 功能级结构(功能级结构(见后图见后图) MTP(消息传递部分)(消息传递部分)分成分成3 3级。级。 UP(用户部分)(用户部分) 系统结构系统结构 3.7.4 NO.7信令网信令网 组成:组成:SP,STP,信令链路,信令链路 信令工作方式(按照通话电路与信令链路)(信令工作方式(

28、按照通话电路与信令链路)(见后图见后图) 直联方式(对应工作方式)直联方式(对应工作方式) 准直连方式(准对应工作方式)准直连方式(准对应工作方式) 信令网的结构信令网的结构 分类(无级信令网、分级信令网)分类(无级信令网、分级信令网)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采用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采用3级结构:级结构:HSTP、LSTP、信令点)、信令点) 信令点编码信令点编码 信令路由及其选择信令路由及其选择图 No.7信令方式功能结构第四级(L4)用户级信令点 A用户级信令点 B第三级(L3)信令网功能级信令网功能级第二级(L2)信令链路功能级信令链路功能级第一级(L1)信令数据链路级信令数据链路级

29、采用功能级结构,各功能块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又相互独立,某个功能块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功能块。这样,如要增加新功能或改进某些功能,不用对整个系统作改动。另外,各个国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使用某些功能模块,自由组网,从而使No.7信令更具有通用性。图 信令工作方式(a) 对应方式;(b) 准对应方式交换网络信令链路;STP信令转接点;SP信令点SP2交换网络SP1STP(b)交换网络SP交换网络SP(a)话路; 信令网采用哪种信令方式,要依据信令网和话路网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当局间的信令网采用哪种信令方式,要依据信令网和话路网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当局间的话路群足够大,从经济上考虑合理时,可以采

30、用对应工作方式设置直达的信令链;当话路群足够大,从经济上考虑合理时,可以采用对应工作方式设置直达的信令链;当两个交换局之间的话路群较少,设置直达信令链路经济上不合理时,则可以采用准对两个交换局之间的话路群较少,设置直达信令链路经济上不合理时,则可以采用准对应工作方式。应工作方式。3.7 信令网(信令网(3) 3.7.5 信令网与电话网的关系(信令网与电话网的关系(见后图见后图) 目前我国电话网路等级为二级长途网目前我国电话网路等级为二级长途网(由由DC1和和DC2组成组成)加本地网,考虑到信令连接中转接次数、信令转接加本地网,考虑到信令连接中转接次数、信令转接点的负荷以及可以容纳的信令点数量,

31、结合我国信令区的点的负荷以及可以容纳的信令点数量,结合我国信令区的划分和整个信令网的管理,划分和整个信令网的管理,HSTP设置在设置在DC1(省省)级交换级交换中心的所在地,汇接中心的所在地,汇接DC1间的信令。间的信令。LSTP设置在设置在DC2(市市)级交换中心所在地,汇接级交换中心所在地,汇接DC2和端局信令。和端局信令。 3.7.6 NO.7信令网的管理信令网的管理图 信令网与三级电话网的对应关系INTSSP(DC1)HSTPLSTPSP(DC2)SP端局SP(DC1)HSTPLSTPSP(DC2)SP端局信令链路;话路3.8 同步网(同步网(1-4) 3.8.1 概述概述 同步同步是

32、指信号之间在频率或相位上保持某种严格的特定关是指信号之间在频率或相位上保持某种严格的特定关系,也就是它们相对应的有效瞬间以同一个平均速率出现。系,也就是它们相对应的有效瞬间以同一个平均速率出现。 3.8.2 网同步设备和定时分配链路网同步设备和定时分配链路 节点时钟设备节点时钟设备 独立性定时供给设备独立性定时供给设备 铯原子钟铯原子钟(基准钟)(基准钟)、铷原子钟、晶体钟、大楼综合定时系统、铷原子钟、晶体钟、大楼综合定时系统(BITS)、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混合型定时供给设备混合型定时供给设备 通信设备中的时钟单元通信设备中的时钟单元 定时分配定时分配 局内定时分配:指在同步网节点

33、上直接将定时信号送给各个通信设局内定时分配:指在同步网节点上直接将定时信号送给各个通信设备。(备。(见后图见后图) 局间定时分配:指在同步网节点间的定时传递。局间定时分配:指在同步网节点间的定时传递。 目前采用的定时链路主要有两种:目前采用的定时链路主要有两种:PDH定时链路和定时链路和SDH定时链路。定时链路。图 局内定时设备DXCATM 交换机交换机GSM 设备ADMTM智能网设备DDN 网设备No.7 信令设备其他设备BITS图 改进的局内定时分配交换机 3交换机 2交换机 1GSM 设备智能网设备BITSATM 交换机DDN 网设备No.7 信令设备其他设备TMTMADMDXC3.8

34、同步网(同步网(2)3.8.3 网同步技术网同步技术 网同步技术可分为两大类:网同步技术可分为两大类:准同步和同步准同步和同步。同步又有。同步又有主从同步主从同步和和互互同步同步之分,它们又可分成各种不同的实施方法。(之分,它们又可分成各种不同的实施方法。(见后图见后图)1.准同步准同步准同步方式中各交换节点的时钟彼此是独立的,但它们的频准同步方式中各交换节点的时钟彼此是独立的,但它们的频率精度要求保持在极窄的频率容差之中,网络接近于同步工率精度要求保持在极窄的频率容差之中,网络接近于同步工作状态,通常称为准同步工作方式。作状态,通常称为准同步工作方式。2.主从同步(主从同步(见后图见后图)指

35、数字网中所有节点都以一个规定的主节点时钟作为基准,指数字网中所有节点都以一个规定的主节点时钟作为基准,主节点之外的所有节点或者是从直达的数字链路上接收主节主节点之外的所有节点或者是从直达的数字链路上接收主节点送来的定时基准,或者是从经过中间节点转发后的数字链点送来的定时基准,或者是从经过中间节点转发后的数字链路上接收主节点送来的定时基准,然后把节点的本地振荡器路上接收主节点送来的定时基准,然后把节点的本地振荡器相位锁定到所接收的定时基准上,使节点时钟从属于主节点相位锁定到所接收的定时基准上,使节点时钟从属于主节点时钟时钟。图 同步概念示意图(a) 准同步;(b) 主从(单端,单向);(c) 时

36、间基准(双端,单向);(d) 外部基准(单向);(e) 单端控制(双向);(f) 双端控制准同步工作(a)(b)(c)(d)(e)(f)强制同步互同步同步工作图4.4 主从同步方式主节点中间节点中间节点从节点从节点从节点3.8 同步网(同步网(3)3.相互同步相互同步 指数字网中没有特定的主节点和时钟基准,网中每一个节点的本地时钟通过锁相环路受所有指数字网中没有特定的主节点和时钟基准,网中每一个节点的本地时钟通过锁相环路受所有接收到的外来数字链路定时信号的共同加权控制。接收到的外来数字链路定时信号的共同加权控制。4.外时间基准同步外时间基准同步 指数字通信网中所有节点的时间基准依赖于该节点所能

37、接收到的外来基准信号。通过将本地指数字通信网中所有节点的时间基准依赖于该节点所能接收到的外来基准信号。通过将本地时钟信号锁定到外来时间基准信号的相位上,来达到全网定时信号的同步。时钟信号锁定到外来时间基准信号的相位上,来达到全网定时信号的同步。目前常用的外时间基准信号:目前常用的外时间基准信号:GPS,GLONASSGPS系统可以分为三部分:系统可以分为三部分:GPS卫星系统、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设备。卫星系统、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设备。(见后图见后图)5.通信楼综合定时供给系统通信楼综合定时供给系统6.数字同步网结构数字同步网结构全同步网:在全同步方式下,同步网接受一个或几个基准时钟控制。(全同

38、步网:在全同步方式下,同步网接受一个或几个基准时钟控制。(见后图见后图)全准同步网:在全准同步方式下,网内的所有时钟都独立运行,不接受其他时钟全准同步网:在全准同步方式下,网内的所有时钟都独立运行,不接受其他时钟的控制。(的控制。(见后图见后图)混合同步网:混合同步网: 在混合同步方式下,将同步网划分为若干个同步区,每个同步区是在混合同步方式下,将同步网划分为若干个同步区,每个同步区是一个子网,在子网内采用全同步方式,在子网间采用准同步方式。(一个子网,在子网内采用全同步方式,在子网间采用准同步方式。(见后图见后图)图 GPS系统卫星监测站监测站GPS 接收机主控站地面站图 主从同步网一级时钟

39、二级时钟二级时钟三级时钟三级时钟三级时钟三级时钟图 多基准全同步网二级时钟三级时钟三级时钟二级时钟三级时钟三级时钟二级时钟基准时钟 1基准时钟 3基准时钟 2图 全准同步 被同步设备BITSBITSBITSBITS图 混合同步准同步三级时钟二级时钟基准时钟三级时钟二级时钟基准时钟3.8 同步网(同步网(4) 3.8.4 同步网的主要技术指标同步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抖动、漂移、滑动和延时抖动、漂移、滑动和延时 3.8.5 我国的同步网我国的同步网 我国数字网的网同步方式是分布式的、多个基准我国数字网的网同步方式是分布式的、多个基准时钟控制的全同步网。国际通信时,以准同步方时钟控制的全同步网。国际通

40、信时,以准同步方式运行。其定时准确度可达式运行。其定时准确度可达110-12。3.9 管理网管理网 3.9.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3.9.2 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 配置管理配置管理 性能管理性能管理 故障管理故障管理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 3.9.3 电信管理网(电信管理网(TMN)本部分到此结束。本部分到此结束。祝大家工作、生活顺利!祝大家工作、生活顺利!第一章第一章 电信职业道德电信职业道德 1.1 通信科学技术的地位和特点通信科学技术的地位和特点 1.1.1通信科技技术的地位通信科技技术的地位 通信技术向通信技术向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宽带化、个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人化和和标准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方向发展。 1.1.2通信科学技术工作的职业特点通信科学技术工作的职业特点 实践性、应用性实践性、应用性 严谨性、准确性严谨性、准确性 高度的集中统一性高度的集中统一性 广、远广、远 1.1.3通信科学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的两重性通信科学技术人员职业道德的两重性 即是科学技术的职业劳动、又是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