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4章防灾与减灾第3节自然灾害与我们学案湘教版选修5_第1页
高中地理第4章防灾与减灾第3节自然灾害与我们学案湘教版选修5_第2页
高中地理第4章防灾与减灾第3节自然灾害与我们学案湘教版选修5_第3页
高中地理第4章防灾与减灾第3节自然灾害与我们学案湘教版选修5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自然灾害与我们1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预防及抗御知识。2掌握应对洪水灾害及抢救溺水者的方法。(重点)3掌握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重点)根底·初探教材整理1面对自然灾害的十字要诀阅读教材P92P93第4段 ,完成以下问题:1学:认真学习有关自然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2听:经常注意收听国家或地方政府以及主管自然灾害部门发布的自然灾害信息。3备:根据自然灾害的发生开展情况 ,做好个人、家庭的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资、技术准备。4察: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自然现象。5报: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 ,不必惊恐 ,而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6抗:自然灾害一旦发生 ,要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7避:自然灾害一

2、旦发生 ,要组织大家进行避灾。8断: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9救:要学习一定的医救知识 ,准备一些必备药品 ,在灾害期间 ,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10保:为减少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损失 ,要充分利用社会的防灾保险。正误判断:(1)当听到社会上有人说要发生灾害时 ,要马上做好防灾准备。()(2)当地震灾害发生后要先救老人、孩子 ,后救青壮年。()【提示】(1)×国家或地方政府以及主管自然灾害部门发布的自然灾害信息才是准确的。(2)×地震灾害灾后互救原那么是:应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 ,医护人员 ,以增加帮手 ,壮大救助队伍。教材整理2应对洪水

3、灾害的正确方法阅读教材P93第5段P94第2段 ,完成以下问题:1洪水袭来时 ,不要慌乱 ,服从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安排部署 ,有序地进行人员和财产转移。2发生险情要及时报告 ,在有关部门的统一组织下抢险救灾。3洪水即将来临时 ,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4在室外 ,那么要避开比拟容易招引雷电的地方。洪水猛涨时 ,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被洪水围困时 ,要尽可能收集一切可以用来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5汛期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 ,更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 ,尤其不能在山谷中逗留。6洪水袭来时 ,要注意保护水源地 ,严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7学会如何抢救溺水

4、者。正误判断:(1)在山区遇洪水应尽快躲在巨石下避洪。()(2)洪灾时中小学生应积极参加抗灾抢险活动。()【提示】(1)×在山区遇洪水应尽快向高处转移 ,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2)×中小学生在洪灾中属于弱势群体 ,抗灾能力经验缺乏 ,应以转移为主。教材整理3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阅读教材P94第3段P96 ,完成以下问题:1地震发生时保障平安关键有三点:一是要切断电源、气源 ,防止火灾发生;二是要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三是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 ,做出敏捷的反响。2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1)在家中 ,要就地避险 ,不可贸然外逃 ,

5、应选择较平安的地方躲避。(2)在室外 ,要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3)在办公室内 ,要赶紧躲藏在办公桌下 ,一待地震停止即从楼梯迅速撤离。(4)在影剧院、体育馆的观众应迅速躲到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中 ,等待地震停止后有组织、有步骤地从多个出口疏散到空旷平安处。正误判断:(1)地震发生时 ,就地避险应防高物坠落砸伤和拥堵踩踏。()(2)高层住户应选择乘电梯迅速撤离。()【提示】(1)就地避险可防止房顶坠落的物体砸伤头等身体部位;可防止过道拥堵造成的踩踏事故等。(2)×地震发生后可能造成停电 ,乘坐电梯可能造成二次伤害。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 ,请将你的疑问记录 ,并与“小伙

6、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 面对自然灾害的十字要诀2019年12月26日 ,10岁的英国女孩蒂莉·史密斯(Tilly Smith)跟爸爸妈妈在泰国度假胜地游玩时 ,发现远处海水突然不平静起来时 ,她马上觉得非常不安并注意到 ,远处的海水开始出现泡沫 ,水流的速度也在加快 ,且急速退后 ,这让她立即联想到老师在地理课上讲述的有关海啸将发生的知识。她不停地狂呼“不好了 ,要发生海啸了!父亲带着妈妈和她返回旅馆 ,并将这个事情告诉了100多位游客和旅馆的工作人员。就在他们逃离海滩几分钟后 ,巨浪袭来 ,他们全部获救了。探讨: 蒂莉·史密斯的故事告诉我

7、们面对自然灾害应该怎么做?【提示】学习有关自然灾害知识;注意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自然灾害发生时要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避险等。探讨:举例说明在突发的灾害面前应具备哪些逃生措施。【提示】首先保持理智和清醒头脑 ,二是正确判断逃离现场;三是学会忍痛自救。1我国不同地区的灾害种类不同 ,救灾物品的储藏要求因时、因地、因灾种而不同。据此完成(1)(2)题。(1)假设某救灾物资储藏基地物资中 ,节水设施、救生艇以及净水剂等比重较大 ,那么该基地最有可能是()A武汉B成都C西安 D昆明(2)探生仪器、破拆工具、顶升设备、起重设备等多用于哪种灾害的储藏()A地质灾害 B海洋灾害C生物灾害 D气象灾害【解析】第

8、(1)题 ,根据储藏的物资种类判定该灾害为洪涝灾害 ,四地中受洪灾影响最大的城市是武汉。第(2)题 ,根据救生设备可判定是为地震等地质灾害储藏的。【答案】(1)A(2)A 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 ,2019年全球估计有37.2万人死于溺水 ,溺水造成的伤亡将近占全球总死亡率的9% ,是非成心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中 ,洪灾死亡中75%是溺水死亡 ,洪灾越来越频繁 ,而且预计这一趋势还将继续。探讨:如果在开车途中被洪水围困怎样做才能及时脱险?【提示】爬上车顶 ,寻求救援。探讨:洪水来袭时 ,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提示】洪水猛涨时 ,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

9、上暂避;被洪水围困时 ,要尽可能收集一切可以用来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求救。1防洪准备2洪水应急3洪水中的救助2受季风气候影响 ,我国降水变率大 ,夏季易突发暴雨洪水灾害 ,结合所学知识 ,答复(1)(2)题。(1)当洪水即将来临时 ,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是()A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B及时报告 ,统一组织抢险救灾C要注意保护水源地D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2)在洪水灾害中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去除口、鼻腔内的异物排去呛入体内的水救上船或陆地送医院抢救ABC D【解析】第(1)题 ,应对洪水灾害 ,在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按轻重缓急有不同的方法、步骤。当洪水即将来临时 ,将人员和财

10、产有序地迁往其他平安地区;当洪水袭来时 ,没有迁移出去的人 ,采取应急措施向高处转移并注意保护水源地;当洪水猛涨时 ,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当发生险情时 ,及时报告。第(2)题 ,抢救溺水者首先要把其救到岸上去 ,去除口、鼻内异物才有利于排水 ,紧急救助之后再送医院。【答案】(1)D(2)D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地震中的父与子?是美国作家马克·汉林(MarkVictor Hansen)写的一篇感人故事。它表达了亲情的力量 ,会使人坚决和勇敢。地震中儿子阿曼达和其他13位同学 ,因躲在教室的墙角 ,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 ,都幸免于难。探讨:住在单元楼内 ,应如何选

11、择避震?【提示】可选择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要关闭电源、熄灭炉火 ,防止发生火灾和关闭煤气防止煤气泄漏。当大地震停止后 ,要利用余震之间的间隙 ,迅速撤离。探讨:在户外应如何避震?【提示】在户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 ,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 ,待主震发生后即向桥头移动 ,正在行驶的车辆应紧急刹车。1地震发生时 ,保障平安的关键三点2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不同场所避震方法家中选择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根底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

12、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成效。关闭电源 ,关闭煤气 ,熄灭炉火当大地震停止后 ,利用余震之间的间隙 ,迅速撤离室外汽车司机选择平安地带刹车 ,火车司机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刹车车辆要停留在开阔的地方 ,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办公室赶紧躲藏在办公桌下待地震停止立即从楼梯迅速撤离工厂正在上班的工人立即关闭机器 ,切断电源然后迅速撤到平安处影剧院、体育馆观众应迅

13、速躲到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中地震停止后 ,有组织、有步骤地从多个出口疏散到空旷平安处疏散时要防止慌乱、拥挤3地震是一种灾难性的灾害 ,它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因而了解有关避震、自救和互救方法尤为重要。据此完成(1)(2)题。(1)地震发生时 ,保证平安的关键三点是()切断电源、气源 ,防止火灾发生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车辆要停留在开阔的地方 ,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当大地震停止后 ,要利用余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 ,做出敏捷反响ABC D(2)在地震发生时 ,以下关于地震逃生不正确的选项是()A躲在床下 B藏在桌下C远离

14、电线 D跳楼逃生【解析】第(1)题 ,地震发生时保障平安的关键三点有:一是要切断电源、气源 ,防止火灾发生;二是要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三是要保持清醒头脑 ,做出敏捷反响。第(2)题 ,地震发生时 ,在家中应躲在床下 ,在学校应藏在桌下 ,在室外要远离电线等 ,跳楼逃生只会增加伤亡。【答案】(1)D(2)D课堂·小结对点训练1面对自然灾害的十字诀暑假 ,某地理小组在以下图(冀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区野外考察。读图完成12题。1在a、b、c、d四处中 ,学生们发现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是()AaBbCc Dd2夜晚 ,学生们宿营最为平安的地点是()Aa

15、 Bb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

16、晓议论文的根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Cc Dd【解析】第1题 ,图示地区山地的海拔不高 ,相对高度不大 ,对气流无明显的阻挡作用 ,各地降水相差不大。c地位于背阳坡 ,气温较低 ,蒸发量较小 ,湿度相对较大 ,林木茂密 ,应选C项。第2题

17、,a地在坡度较缓的山坡上 ,应选A项。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答案】1.C2.A

18、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拟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对点训练2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我们的地球上 ,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灾难 ,因而在灾难发生时 ,我们要沉着冷静 ,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以赢得生命。读后答复34题。3如果你乘的船舶漂浮江中 ,水在不断涌进船舱 ,而船舱窗口被封 ,当务之急你要做的事情是()A穿好救生衣 ,准备逃生B拨打求救 等待救援C立即用器械或脚等打碎窗户玻璃 ,浮上水面D顺其自然 ,听天由命4汛期旅游(或郊游)避开山洪的方法中 , 不正确的选项是()A野营必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