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 文档_第1页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 文档_第2页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 文档_第3页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 文档_第4页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 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一、将下列名句(后句)补充完整。(第二册)1、桃李不言 。 2、见善则迁, 。3、知而好问, 。 4、蚍蜉撼大树, 。5、读书百遍 。 6、己所不欲 。7、兼听则明 。 8、为者常成 。8、靡不有初 。 10、皮之不存 。11、前事不忘 。 12、亡羊补牢 。13、路曼曼其修远兮 。 14、近朱者赤 。15、有则改之 。 16、人无远虑 。17、凡事豫则立 。 18、知人者智 。19、不患人之不己知 。 20、见贤思齐焉 。集中订正处:二、赵普的练习。( )普少( )习( )吏事,寡( )学术,及( )为( )相,太祖常劝以( )读书。晚年手不释( )卷,每归私第( )

2、,阖( )户( )启( )箧( )取书,读之( )竟日( )。及( )次日( )临政( ),处决( )如( )流。既( )薨( )家人发( )箧视之( ),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 ),虽( )多忌克( ),而( )能以天下事为( )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 )循默( )普刚毅果断,未有其( )比。尝( )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 )复( )奏其( )人亦( )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 )奏牍( )掷地,普颜色( )不变,跪而( )拾之( )以( )归。他日补缀( )旧纸,复( )奏如初。太祖乃悟( ),卒( )用其人。 1、 解释加点字。2、 赵普的性格

3、?读此文后的启示。中考信息09淮安市(江苏省)赵普第一段(一)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4分)习: _ 发: _ 为: _ 明日: 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太祖常劝以读书。阖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3、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4分)4、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南通市(09江苏省)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

4、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5、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朕 不 与 迁 官 良 久 不 止6、写出下列句

5、子中加粗词的意思。(4分)帝素嫌其人 ( ) 良久不去 ( )帝怒形于色 ( ) 外间百姓正望雨( )7、与例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刑以惩恶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帝竟从其请。左右皆震恐。9、课文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甲】赵普第二段【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

6、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分)A 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彼竭我盈,故克之B未有

7、其比比至陈,车六七百乘C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骑千余,卒数万人    D久之不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2)”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13、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1)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2)两段文字,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三、古诗赏析。(一)题破山寺后禅院1、诗中的“万籁”是指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

8、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5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唐代诗人常建游历破山寺所写的一首题壁诗。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C.全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D.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来映衬山寺宁静的气氛。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7“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

9、纺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答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8请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做点赏析。9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10“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

10、,为什么?11、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 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1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

11、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1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14“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 1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初日照高林”一句中初升的太阳令整个画面显得活泼而富有生机。B.“潭影空人心”的含义是清澈的潭水能令人忘却所有的事情,内心只余空白。C.“但余钟磬音”,这里凸显钟磬的声响主要是为了点出“古寺”,首尾呼应。D.作品中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与古寺禅房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清幽脱俗之感。 16.下列对于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曲折脱俗、鸟语花香

12、。B.颔联中“幽”和“深”两字写出了后禅院因少人问津而显得荒凉冷僻。C.颈联中“空”字表现出诗人面对清澈潭水,俗念全消的自由、超脱之感。D.诗歌表达了诗人进入深山古寺后,时有发现,流连忘返的愉悦兴奋之情。17.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颔联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抒发对竹径、花丛、树木等美景的赞叹。B.颈联写出诗人身处自然环抱的佛门,心中尘世杂念受到洗涤的空灵心境。C.尾联笔锋一转,点明悠扬的乐器声给如此寂静的禅院带来了灵动的生机。D.这首诗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了诗人一心参禅朝圣的愿望。18.下列不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A.“通幽处”写出环境的凄清,表现诗人心情的落寞。B.“钟磬音”是

13、以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安静。C.这首诗描写了古寺肃静、幽深的环境氛围和美好的山水。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二)登岳阳楼 【译文】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不禁泪流满面。【表达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壮志难酬的慨感、以对国家多难的担忧之情。【练习】1、 首联点明登临之意。有人认为表达喜悦之情,有人认为暗含抑郁悲凉,你同意哪种?说说理由。2、 赏析颔联。(换个问法:哪一联写景,请赏析。)3. 体会“坼”

14、“浮”的妙处。(与上题异同要注意)4.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请结合颔联和尾联具体分析。5结合诗人经历谈你对尾联的理解。6写洞庭湖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四、将下列名句(前句)补充完整。(第二册)1、 下自成蹊。2、 有过则改。3、 然后能才。4、 可笑不自量。5、 而义自见。6、 勿施于人。7、 偏听则暗。8、 行者常至。9、 鲜克有终。10、 毛将焉附。11、 后事之师。12、 犹未为晚。13、 吾将上下而求索。14、 近墨者黑。15、 无则加勉。16、 必有近忧。17、 不豫则废。18、 自知者明。19、 患不知人也。20、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两小儿辩日孔子东

15、( )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 )出时去( )人近,而( )日中时远也。”一儿以(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 )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ng)沧凉凉,及( )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ú) ( )为( )汝(r) ( )多知(zh) ( )乎?”1、解释加点字。2、读此文后的启示。参考答案:赵普(一)3一是刚毅果断,不像其他为相的龌龊循默(固执己见不团结人或做好人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一是有识人之明,且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举荐合适的人。

16、4、赵普恪尽职守,为国家延揽人才,不以太祖好恶为准,可以看出赵普的大公无私。太祖不用,赵普仍以天下事为己任,复奏,可以看出赵普的坚毅果敢。太祖开始不理解,最后明白了他的心意,可以看出太祖能够知错就改,也可以看出太祖欣赏他的为人品格。5朕 /不 与 迁 官 良 久/ 不 止 (每处2分,共4分)6一向,向来 离开 脸色 期望,盼望 (每个词1分,共4分)7C(2分)8皇帝最终同意(听从)了他的请求。 身边的人都感到惊恐(害怕)。( "竟""从""左右""震恐"各1分,共4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9劝说皇帝以国事为重,

17、公正刑赏;劝说皇帝要体恤民情,站在百姓的立场思考问题。(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4分(三)文言文阅读10、D11、2)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13、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13、1)甲: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坚持奏荐人才;乙:赵普为大臣迁官请命2)以天下事为己任,不畏权势,执著、坚定或深沉有岸谷,刚毅果断。题破山寺后禅院1、自然界的一切声音2、答: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3、“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

18、)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6、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7、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8、这里曲径幽静,花木掩映,天光山色潭水,不仅让鸟儿欢悦,而且让杂念顿消。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陶作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醉之情,以及一心向佛,隐逸的情怀。9、D10、答: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表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使用权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用权一刹那成为了永恒11、“静”是指“万籁俱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