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解析_第1页
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解析_第2页
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解析_第3页
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解析_第4页
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讲评                    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无关。顷刻间成数千言,未必     可诵,吟得一字拈断数茎须,亦未必     。我们欣赏的是成品,不是过程。“手不辍笔,俄得七纸”,固然资为美谈,终究不是常人轨范。      &

2、#160;的人,也许是早有腹稿。A.  斐然  字字珠玑   文不加点        B. 斐然     字字千钧     一文不名 C蔚然  字字珠玑   一文不名        D. 蔚然   &

3、#160; 字字千钧     文不加点【答案】A   【解析】“斐然”有文采的样子;显著。“蔚然”指草木茂盛,亦可指文采华美。“字字珠玑”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有时也延伸指说话或写文章言简意深,凝炼有力。“字字千钧”形容文字有份量。“一文不名”指一文钱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写成,不用涂改。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4、  ,     ,    。    ,    。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它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            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 “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

5、160;  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 空口念着是没用的                  这源头很密迩、广大A    B       C     D【答案】D   【解析】注意话题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核心词暗示。讲的是“源头”,形象化的阐释

6、;观点句,显然应该在前面。是对的说明。 3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3分)A.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答案】B   【解析】屠苏,是酒名。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秦琼敬德守门”汉

7、族民间旧俗逢除夕,将秦琼敬德贴在临街大门上,用以避邪驱灾,纳福迎祥,保佑合家平安。“灶君”又称灶王爷,灶神,灶君司命。中国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天汇报,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间。祭灶神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春社”是最为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之一,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 4下列教室励志标语中,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A. 唯有埋头,方能昂首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B. 鹰击天风壮,鹏飞

8、海浪春,    今天辛苦一阵子,明天幸福一辈子今日不努力,明天去搬砖      B. 笑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C. 修身,治国,平天下          天王盖地虎,全上985;宝塔镇河妖,至少211【答案】A   【解析】B项“一阵子”与“一辈子”夸大其词,不切实际;C项突出“磨难”的价值意义;D项语言诙谐戏谑,不够严肃,不和教室环境。 5下列选项中

9、,对右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无论闲乘电梯还是勇攀悬崖,都呈现了精彩的人生。B人一旦实现了目标,就会失去奋斗动力,无所事事。C经历艰难攀登的人,比走捷径者更懂得成功的快乐。D. 不同的人机遇不同,但是奋斗可以弥补机遇的不足。【答案】D   【解析】读懂漫画要看清楚画面和文字,揣摩作者的意图;其次是关注四个选项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A项强调都能有“精彩人生”;B项突出“成功后无所事事”;C项比较两者的做法强调“成功的快乐”显然都不够全面,D项寓指只要肯努力,即使条件不好也能抓住机遇获得成功。 二、文言文阅读故龙图

10、阁学士滕公墓志铭苏轼神宗初临海内,厉精为治,旁求天下,以出异人,得英伟大度之士。滕公元发始见知于英祖,而未及用,书其姓名藏于禁中,帝以是知之。既见公,姿度雄爽,问天下所以治乱。不思而对曰:“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帝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公曰:“君子无党。譬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不治。”帝太息曰:“天下名言也。”遂以右正言知制诰谏院,开封府,拜御史中丞、翰林学士,且大用矣。【译文】神宗皇帝即位之初,励精图治,搜求天下英杰,希望有奇异的人才应时而出,从而得到俊异伟岸雄才大略的士人。滕元发最初为英宗皇帝所知,可

11、是没有来得及重用,就把他的姓名记下存于宫中,因此神宗皇帝听说过他。后来见到滕公,看滕公果然姿态气度雄健而豪爽。神宗向滕公询问天下太平和动乱的原因。滕公不加思索地回答说:“天下太平和动乱的规律,就像黑和白、东和西,之所以黑白混淆、东西颠倒,是朋党使它们错乱。”神宗说:“你了解君子小人如何结党吗?”滕公说:“君子不结党。就像草木一样,紧密缠绕互相攀附的一定是蔓草,不是松柏。朝廷如果没有朋党,就是中等智虑的君主也可以治理好,不然的话,就是非常圣明的君主也治理不好。”神宗叹息说:“真是至理名言啊。”随后以右正言之职知制诰、知谏院、任开封府知府,又拜为御史中丞、翰林学士,神宗准备重用他。 而公

12、性疏达不疑,在帝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帝知其诚尽,事无钜细,人无亲疏,辄以问公。或中夜降手诏,使者旁午,公随事解答,不自嫌外。而执政方立新法,天下汹汹,恐公有言而帝信之,故相与造事谤公。帝虽不疑,然亦出公于外。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郓州,移定与青,留守南都,徙齐、邓二州,用公之意盖未袁也。而公之妻党有犯法至大不道者,小人因是出力挤公,必欲杀之。帝知其无罪,落职,知池州。徙蔡,未行,改安州。既罢,入朝,未对。而左右不悦者,又中以飞语,士大夫为公危粟,公谈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乃上书自明,帝览之,释然,即以为湖州。【译文】滕公性格疏放豁达,从无疑心。在皇帝面前议

13、论大事,就如同对自家之人,父子之间一样,说话毫不掩饰,像是能直看到他的心肝肺腑。神宗了解他的赤诚,事不分大小,人不分亲疏,都向滕公征询。有时半夜降下亲笔诏书,使者来回传递,滕公随事解答,从不假意谦逊。当时执政大臣(王安石)刚刚制定新法,天下反对的声势很盛,他们担心滕公对新法提出意见而皇帝采信他的话,所以一起捏造事实诽谤滕公。神宗虽然不相信这些谣言,但还是让滕公离开朝廷去外地任职。以翰林侍读学士任郓州知州,又改任定州和青州知州,接着留守南京,后又任齐州和邓州的知州。可见神宗皇帝重用滕公的想法并没有衰减。此时滕公妻族中有人犯了大逆不道的重罪,朝中的小人们就利用这件事极力地排挤滕公,一定要达到剪除滕

14、公的目的。神宗知道滕公并没有罪过,只是降了他的职,让他任池州知州。后改任蔡州知州,还没赴任,又改任安州知州。滕公遭罢黜,入朝辞行,没有见到天子。而天子左右那些嫉恨滕公的人又用流言蜚语中伤他,士大夫都为滕公的安危担心,滕公却谈笑自如,说道:“上天知道我正直,天子知道我忠诚,我怕什么呢!"于是上书为自已辩解,神宗看了之后,心知滕公之冤,随即命他任湖州知州。 方且复用,而帝升遐。公读遗诏,僵仆顿绝。久之乃苏,曰:“已矣,吾无所自尽矣。今上即位,徙公为苏、扬二州,除公龙图阁直学士,复以为郓州,徙真定、河东。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将。而宦官为走马者,诬公病不任职,诏徙许州。御史论

15、公守边奇伟之状,诏复留河东,而公已老,盖年七十有一矣。即力求淮南,上不得已,乃以龙图阁学士知扬州,未至而薨。(选自东坡全集,有删节)【译文】就在准备重新任用他的时候,神宗皇帝去世了。滕公读了神宗的遗诏,仆倒在地上昏死过去。很久才苏醒过来,说:“完了,我没有向朝廷尽忠的机会了。”当今皇帝即位,改命滕公任苏、扬两州知州。加龙图阁直学士,又命他为郓州知州,调任真定府知府和河东路帅臣。滕公治理边镇十分严厉,威严惊西北,被当时士民称为名将。有一个任走马承受的宦官,诬告滕公有病不能胜任职守,朝廷下诏迁滕公任许州知州。御史台上疏说明滕公镇守边关威镇一方的实情,朝廷便下诏让他继续留在河东。这时,滕公年事已高,

16、有七十一岁了。他极力请求到淮南去,哲宗不便勉强,就让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任扬州知州,滕公还未到任就去世了。 6实词判断推导【答案】C  A.姿度雄爽  度:气度既见公,姿度雄爽,问天下所以治乱,不思而对曰【补充】风度、胸襟: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史记·刺客列传揣测,估量: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B.虽中主可以济  济:成功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不治。【补充】渡河: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帮助;救助: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欧阳修朋党论成功:若事之不济,此

17、乃天也。赤壁之战众多:人才济济继承,延续。世济其美,不陨其名。左传 C.又中以飞语    中:内心而左右不悦者,又中以飞语,士大夫为公危栗。【补充】核按钮(附录)P97 D治边凛然     凛:严厉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将。【补充】寒冷;严肃,令人敬畏。凛凛:寒冷的样子;威严而令人敬畏的样子;恐惧的样子。 7文意理解A.神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在天下广招奇才,滕元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神宗召见。B滕公以蔓草和松柏喻结党小人和无党君子,认为朝廷有朋党,即使圣人也无法治理。C滕

18、公妻族有人犯大逆不道之罪,小人借机诽谤,皇帝知滕元发无罪,仍提拔重用他。D.滕公治理西北时很有威望,宦官却诬陷他不称职,御史向朝廷陈述了他守边的实情。【答案】C(“仍提拔重用”曲解文意,原文“帝知其无罪,落职,知池州”) 8文言翻译(1)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译文】天下太平和动乱(的规律),就像黑和白、东和西,黑白混淆、东西颠倒(的原因),是朋党(使)它们错乱。(4分,1句1分)【知识点】“道”“东西”“所以”判断句、省略句、使动用法、句意通顺 (2)而执政方立新法,天下汹汹,恐公有言而帝信之,故相与造事谤公。【译文】当时执政的人刚刚制定新法,

19、天下(反对的)声势很盛,他们担心滕公对新法提出意见而皇帝采信他的话,所以一起捏造事实诽谤滕公。(4分,1句1分)【知识点】“执政”“天下汹汹”省略成分、“方”“有言”“造事” 9文意概括归纳滕公“性疏达不疑”在文章第二段中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4分)【审题解析】答题区间“第二段”,要求“简要概括”的是“事件+角度+结论”,不是“分析。务必注意语言表达的简要,事件选择的准确”,分层阅读,首先分出几层意思。【参考答案】在皇帝面前论事不掩饰,说的都是肺腑之言;【文本】而公性疏达不疑,在帝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或中夜降手诏,使者旁午,公随事解答,不自嫌外。面对流言中伤,

20、谈笑自若。(4分,每点2分)【文本】而左右不悦者,又中以飞语,士大夫为公危栗,公谈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乃上书自明,帝览之,释然,即以为湖州。 三、诗歌鉴赏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其三)杜甫彩云阴复白,锦树晓来青。身世双蓬鬓,乾坤一草亭。哀歌时自惜,醉舞为谁醒?,细雨荷锄立,江猿吟翠屏。【注】这首诗是杜甫晚年从成都草堂迁往夔州后所作。锦树:繁花盛开的树。【读懂诗歌】(1)题目: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2)作者:杜甫(3)注释:这首诗是杜甫晚年从成都草堂迁往夔州后所作。(4)意象:彩云、锦树;蓬鬓、乾坤草亭、细雨、江猿(5)事情:哀歌、醉舞、荷锄 10颌联

21、描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境遇?颈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状态?(5分)【参考答案】生活境遇:生命垂老、生活困窘、孤独无依、颠沛流离。(3分)精神状态:自哀自怜(内心悲苦)、苦无知音(无人理解)。(2分) 11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说:“细雨”一联唤醒开头两句。请作具体分析。(6分)【参考答案】细雨纷纷,山色空濛青翠;照应首联,交代首联“彩云”和“锦树”倏忽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细雨为之;荷锄孤立,江猿悲吟,诗人内心充满伤时乱离的苦寂;交代诗人选取首联景物忽复变化不定的深层原因。 【原文】杜工部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彩云阴复白,锦树晓来青。身世双蓬鬓,乾坤一草亭。哀歌时自短,醉舞为谁醒。

22、细雨荷锄立,江猿吟翠屏。”方回:“彩云阴复白,谓晴云如彩,阴则忽复变白。锦树晓来青,谓花之骤开如锦,晓来犹是青树,未见花也。起句言景,中四句言身老,言家陋,言所以感慨者。而细雨一句,唤醒二起句,盖是景也,实雨为之。猿吟一句,尤深怨矣。老杜伤时乱离,其诗开合起伏,不可一律齐也。”冯舒:“第二句紧出 暮春,言昨是锦树,晓来已生青矣,与注正相反。第四句言乾坤之大,只有一草亭,非谓天地为帏幕也,注云言家陋得之。”纪昀:“知此意,乃可以论杜,乃可以论诗。薄云映日成彩,渐阴则渐白。花本如锦,花尽叶存,则变青矣。虚谷解次句未是。”  四、名句默写(1)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3、60;              。(论语·述而)(2)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3)云无心以出岫,             

24、0; 。(陶潜归去来兮辞)(4)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5)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6)        &

25、#160;      ,多于在庾之粟粒。(杜牧阿房宫赋)(7)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范仲淹岳阳楼记)(8)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赤壁赋)【答案】(1)不知老之将至

26、云尔(2)春与秋其代序(3)鸟倦飞而知还(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5)甲光向日金鳞开   (6)钉头磷磷      (7)樯倾楫摧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五、现代文阅读(一)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蔡德惠的生活状态。(6分)【参考答案】(6分,1点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给全分)贫穷多病:身体孱弱、买不起怀表等细节;热爱学术:植物分类学枯燥,但他乐在其中;有生活情趣:侍弄花草、做日规等。沉湎学问:他钉在办公室里,交游不广。 14文

27、中画线句表达了高崇礼什么样的情感?(4分)【参考答案】(1点2分)对蔡德惠的思念和其因贫困而死的悲伤;对自己未能尽力帮助一个优秀青年的懊悔自责。 15文章花了很多笔墨写花,简要分析作者的意图。(4分)【审题分析】“写花”文本写了哪些跟花有关的内容?高教授卖花、蔡德惠帮忙浇花松土。小说情节题仍需要围绕“三要素三侧面一主旨”答题。【参考答案】花是连接高教授和蔡德惠的纽带。借花交代人物关系,表现深厚的师生情谊;(物象作用)爱花赏花,体现了他们高雅的情趣,丰富了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进一步表现两人的关系做铺垫;(情节结构)高教授卖花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环境的艰苦。(社会

28、环境)护花之人蔡德惠英年早逝、高教授卖花只为生活,表达了作者的理解与同情,引人深思。(主旨情感) 16请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6分)【审题分析】表达效果题应该围绕“内容+情感+主旨意图+结构情节+审美效果”几个角度考虑。【参考答案】时间流逝,日规仍在,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伤,为蔡德惠英年早逝惋惜;(内容+情感)照应题目,呼应前文日规的情节,使结构更加严谨;(结构情节)深化了文章主旨,斯人已逝,但西南联大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品质永存;(主旨意图)叙述语言平实克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审美效果) 六、现代文阅读(二)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参考答案】首先,提

29、出观点:中国人有一种传统的思想和习惯“并存折中”;(1分)其次,列举社会“并存折中”的事例,指出其“巧立名目”的本质;(2分)再次,指出“并存折中”思想给国家带来的危害;(1分)最后,呼吁人们放弃这种错误思想和习惯,吃一服“极端”的毒药。(2分) 18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参考答案】例证和引证。(2分)例举“折中”现象到处都是的例子和引用惯常的辩解观点;指出了折中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2分)从而使文章更具说服力。(2分) 19请结合文章,阐述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内涵。(6分)我希望中国有痴呆盼人出现!没有释迦、耶稣等类的太痴呆也可以,至少像托尔斯泰、易卜生等类的小痴呆是要几个的!现在把痴呆的易卜生的呆话,来介绍给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