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东区大智国民小学九十四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艺文_第1页
台中市东区大智国民小学九十四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艺文_第2页
台中市东区大智国民小学九十四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艺文_第3页
台中市东区大智国民小学九十四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艺文_第4页
台中市东区大智国民小学九十四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台中市 東區 大智國民小學九十四學年 第一 學期 四 年級 藝文與人生 領域課程計畫表設計者四年級級任老師使用版本仁林節數40節教學者四年級級任老師學期學習目標(一) 能樂於用自製的玩具,演奏自創的節奏,與同學分享,且能模仿節奏,並進行回答遊戲。(二) 能正確視唱高音譜表下二間音,能正確吹奏含有音的直笛練習曲。(三) 認識樂器的音色及發聲方式,並且利用遊戲方式,讓樂器發出不同的聲音,並模仿想像鳥鳴聲。(四) 發現生活中的標誌,並瞭解其和生活中的人們之關係和意義,進而探究其造形和環境的美感教育。(五) 盡情的唱(奏),透過音樂、歌曲的習唱,感受升音及全音、半音的變化,發展對升記號的認識。(六)

2、透過採訪的活動,體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懷,透過自身的探索,體會人的關懷美感經驗,並學習與人的溝通與分享,適時表達自己。(七) 透過學生體會與感知的活動過程,啟發其內在的創造能力,將感動與體會展現在藝術表現上。(八) 能用雙簧或是比手畫腳遊戲的表演形式,適當地表現出家鄉的特色,並且透過活動嘗試表演。(九) 欣賞並瞭解臺灣廟宇普遍擁有的圖像文化背景意義(圖像象徵),進而欣賞門神的造形、色彩、圖像意義。(十) 能瞭解廟宇中的圖像意涵,並欣賞藝術家所設計的吉祥圖案後,自己也可以嘗試設計。(十一)從廟埕前的廟會中所演出的戲劇,選一歌仔戲作探討與認識。(十二)能認識並正確視唱高音譜表上第四間音的曲調。(十

3、三)能初步認識歌仔戲的不同角色。(十四)能認識民間廟會常看到的樂器。(十五)能演奏簡易的堂鼓、鐃、鈸。(十六)能分辨強起拍子和弱起拍子的歌曲,並感受弱起拍子起唱時的律動感。(十七)能說出反覆記號的意義及用法,並正確視唱。(十八)能欣賞臺灣自然景觀之不同美感,並且利用素材表現對自然的感受。(十九)能結合視覺、聽覺、肢體感受,嘗試多樣平面造形表現。(二十)能正確吹奏直笛第一間音。相對應能力指標1-2-1探索各種媒材、技法與形式,瞭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1探索各種媒材、技法與形式,瞭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1探索各種媒材、技法

4、與形式,瞭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1探索各種媒材、技法與形式,瞭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2嘗試以

5、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2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1-2-3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

6、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

7、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1-2-4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1-2-5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1-2-5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1-2-5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

8、藝術品之美。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6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

9、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

10、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2-2-8經由參與地方性藝文活動,了解自己社區、家鄉內的藝術文化內涵。2-2-9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特色及背景。2-2-9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特色及背景。3-2-11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3-2-11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3-2-11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3-2-11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3-2-12透過觀賞與討論,認識本國藝術,尊重先人所締造的各

11、種藝術成果。主題單元名稱教學目標教學活動重點對應能力指標教學節數評量方式備註主題一歡樂童年1-1玩遊戲1.認識各種會發出聲音的玩具。2.瞭解玩具發出聲音的原理及方法。3.蒐集身邊可利用的材質進行創作。4.利用作品敲打出節奏。5.能樂於使用自製的玩具,演奏自創的節奏,與同學分享。6.能模仿節奏,並進行回答遊戲。1.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發聲玩具,其音效的差異性。2.引導學生探索材質與音效間的關聯。3.培養學生上台發表自己的創作。4.瞭解自製樂器發聲方法,並進行合奏練習。5.利用已學習過的音符,進行改變節奏的創作。1-2-1探索各種媒材、技法與形式,瞭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

12、。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31.測驗2.觀察3.創作4.作品1-2-1瞭解資訊科技在人類生活之應用。【環境教育】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兩性教育】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生涯教育】3-2-2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度。【家政教育】3-2-4熟悉並表現合宜的生活禮儀。3-2-6察覺個人生活中可利用的資源。主題一歡樂童年1-1玩遊戲1.認識各種會發出聲音的玩具。

13、2.瞭解玩具發出聲音的原理及方法。3.蒐集身邊可利用的材質進行創作。4.利用作品敲打出節奏。5.能樂於使用自製的玩具,演奏自創的節奏,與同學分享。6.能模仿節奏,並進行回答遊戲。1.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發聲玩具,其音效的差異性。2.引導學生探索材質與音效間的關聯。3.培養學生上台發表自己的創作。4.瞭解自製樂器發聲方法,並進行合奏練習。5.利用已學習過的音符,進行改變節奏的創作。1-2-1探索各種媒材、技法與形式,瞭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

14、,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31.測驗2.觀察3.創作4.作品1-2-1瞭解資訊科技在人類生活之應用。【環境教育】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兩性教育】1-2-1學習表現自我特質。【生涯教育】3-2-2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度。【家政教育】3-2-4熟悉並表現合宜的生活禮儀。3-2-6察覺個人生活中可利用的資源。主題一歡樂童年1-2一起來玩節奏遊戲1.能聽辨含有、的節奏。2.能正確視唱高音譜表下二間Si音。3.能正確演唱歌曲帶玩具去遊戲,並能改變歌詞演唱及分組接唱。4.能正確吹奏含有Me音的直笛練

15、習曲。1.將節奏卡製作成迷宮路線圖,並請學生一邊唸節奏,一邊用手打節奏,直到熟練為止。2.教師帶著傳統玩具,如:紙飛機、波浪鼓等,讓同學一邊把玩,一邊和著歌曲音樂。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21.測驗2.演唱3.創作4.演奏【環境教育】3-2-1瞭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生涯教育】3-2-2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度。主題一歡樂童年1-3玩具交響曲1.認

16、識樂器的音色及發聲方式。2.利用遊戲方式,讓樂器發出不同的聲音,並想像與模仿鳥鳴聲。3.欣賞【玩具交響曲】,瞭解其特殊音效,並使用自製的玩具加上伴奏。1.請同學帶來發聲玩具,並比較材質是否會影響發聲玩具。2.教師準備不同中西樂器掛圖,並撥放樂器聲音,讓學生猜猜看適何種樂器。3.提示學生利用笛頭變化,可吹奏出不同有趣的音效。2-2-7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3-2-11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3-2-12 透過觀賞與討論,認識本國藝術,尊重先人所締造的各種藝術成果。21.測驗2.創作3.作品【環境教育】3-2-3瞭解並

17、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家政教育】4-2-1瞭解個人具有不同的特質。主題二生活在這裡2-1噓!你聽,你看1.啟發個人想像力,以感受生活中的聲音、畫面、事物等美感與情感。2.觸發學習感知,發現藝術的元素,感受家鄉中的景物之美。3.發現生活中的標誌,並瞭解其和生活中人們的關係與意義,進而探究其造形和環境的美感教育。4.用適當的媒材,記錄表現自己家鄉的生活影像與自然美景。5.欣賞描寫家鄉景色的音樂【多瑙河之波】。6.專心聆聽並哼唱【多瑙河之波】的主題片段。7.透過音樂、歌曲的習唱,感受升Fa音及體會全音、半音的變化,進一步認識升記號。8.瞭解大調音階的結構並辨識半音音階與大調音階的差異

18、。9.喜歡演奏並樂於欣賞他人演奏。1.錄製各種具體聲音,漸進入描寫音樂,讓學生由具體進入抽象。2.教師逐次展示圖片,並引導學生欣賞與發表看法。3.請同學彩繪一幅畫並請同學發表作畫動機與感受。4.認識八分休止符,練習有八分休止符和八分音符的節奏曲調,並感受四拍子的律動。1-2-1 探索各種媒材、技法與形式,瞭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3 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 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

19、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3-2-11 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31.測驗2.觀察3.演唱4.創作5.作品【環境教育】1-2-1覺知環境與個人身心健康的關係。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3-2-1瞭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生涯教育】1-2-1認識有關自我的觀念。主題二生活在這裡2-1噓!你聽,你看1.啟發個人想像力,以感受生活中的聲音、畫面、事物等美感與情感。2.觸發學習感知,發現藝術的元素,感受家鄉中的景物之美。3.發現生活中的標誌,並瞭解其和生活中人們的關係與意義,進而探究

20、其造形和環境的美感教育。4.用適當的媒材,記錄表現自己家鄉的生活影像與自然美景。5.欣賞描寫家鄉景色的音樂【多瑙河之波】。6.專心聆聽並哼唱【多瑙河之波】的主題片段。7.透過音樂、歌曲的習唱,感受升Fa音及體會全音、半音的變化,進一步認識升記號。8.瞭解大調音階的結構並辨識半音音階與大調音階的差異。9.喜歡演奏並樂於欣賞他人演奏。1.錄製各種具體聲音,漸進入描寫音樂,讓學生由具體進入抽象。2.教師逐次展示圖片,並引導學生欣賞與發表看法。3.請同學彩繪一幅畫並請同學發表作畫動機與感受。4.認識八分休止符,練習有八分休止符和八分音符的節奏曲調,並感受四拍子的律動。1-2-1 探索各種媒材、技法與形

21、式,瞭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3 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 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3-2-11 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31.測驗2.觀察3.演唱4.創作5.作品【環境教育】1-2-1覺知環境與個人身心健康的關係。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3-2-1瞭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

22、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生涯教育】1-2-1認識有關自我的觀念。主題二生活在這裡2-1噓!你聽,你看1.啟發個人想像力,以感受生活中的聲音、畫面、事物等美感與情感。2.觸發學習感知,發現藝術的元素,感受家鄉中的景物之美。3.發現生活中的標誌,並瞭解其和生活中人們的關係與意義,進而探究其造形和環境的美感教育。4.用適當的媒材,記錄表現自己家鄉的生活影像與自然美景。5.欣賞描寫家鄉景色的音樂【多瑙河之波】。6.專心聆聽並哼唱【多瑙河之波】的主題片段。7.透過音樂、歌曲的習唱,感受升Fa音及體會全音、半音的變化,進一步認識升記號。8.瞭解大調音階的結構並辨識半音音階與大調音階的差異。9

23、.喜歡演奏並樂於欣賞他人演奏。1.錄製各種具體聲音,漸進入描寫音樂,讓學生由具體進入抽象。2.教師逐次展示圖片,並引導學生欣賞與發表看法。3.請同學彩繪一幅畫並請同學發表作畫動機與感受。4.認識八分休止符,練習有八分休止符和八分音符的節奏曲調,並感受四拍子的律動。1-2-1 探索各種媒材、技法與形式,瞭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動。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1-2-3 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 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

24、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3-2-11 運用藝術創作活動及作品,美化生活環境和個人心靈。31.測驗2.觀察3.演唱4.創作5.作品【環境教育】1-2-1覺知環境與個人身心健康的關係。1-2-2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3-2-1瞭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生涯教育】1-2-1認識有關自我的觀念。主題二生活在這裡2-2按圖尋寶1.透過採訪的活動,體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懷,透過自身的探索,體會人的關懷美感經驗,並學習與人的溝通與分享,適時表達自己。2.透過學生的體會與感知活動過程,啟發其內在的創造能力,將感動與體會展現

25、在藝術的表現上。1.討論、分享生活中的各種聲音。2.引導學生瞭解生活中的影像對於我們的意義。3.指導學生發現並探討生活中美麗的小故事。4.請小朋友隨著音樂盡情塗鴉。1-2-1 探索各種媒材、技法與形式,瞭解不同創作要素的效果與差異,以方便進行藝術創作活1-2-3 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 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31.測驗2.觀察3.創作4.作品5.演唱6.演奏【資訊教育】5-2-1認識網路規範,瞭解網

26、路虛擬特性,並懂得保護自己。【環境教育】1-2-1覺知環境與個人身心健康的關係。【兩性教育】2-2-6提升兩性共同分享與交換資訊的能力。【人權教育】1-2-1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主題二生活在這裡2-3話我家鄉能用雙簧的表演形式,適當的表現出家鄉的特色,並且透過活動嘗試表演。1.介紹家鄉對於人們的重要性。2.引導同學認識並介紹自己的家鄉。3.讓同學以不一樣的表演形式雙簧,介紹自己的家鄉。4.透過家鄉的介紹,引導學生多使用手勢與聲音語調來說明萬事萬物。1-2-5 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2-2-8 經由參與地方性藝文活動,了解自己社區、家鄉內的藝術文化內

27、涵。21.測驗2.觀察3.表演【資訊教育】4-2-1能進行網路基本功能的操作。【兩性教育】2-2-2尊重兩性在溝通的過程中平等的表達機會。2-2-4學習在團體中兩性共同合作以解決問題。【家政教育】3-2-1認識我們社會的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習俗。3-2-6察覺個人生活中可利用的資源。3-2-8認識食衣住行育樂等的美化活動。主題三廟宇說故事3-1門神與圖像的故事1.欣賞並瞭解臺灣廟宇普遍有的圖像文化背景意義(圖像象徵)。2.欣賞門神的造形、色彩、圖像意義。3.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作出現代門神造形,表達豐富的想像力與創作力4.欣賞廟宇石雕、木雕的雕刻之美以及其圖像所蘊含之意義。5.能瞭解廟宇中的圖

28、像意涵,在欣賞藝術家所設計的吉祥圖案後,自己也能嘗試創作出不同的圖案設計。1.述說門神故事由來,並探索門神的圖像意涵。2.欣賞門神藝術創作,瞭解門神形式的多樣性。3.以廟中浮雕或壁畫,引導學生探索其深遠涵意。4.自行創作一幅吉祥畫。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2-2-9 蒐集有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特色及背景。31.測驗2.觀察3.創作4.作品【環境教育】3-2-3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兩性教育】2-2-4學習在團體中兩性共同合作以解決問題。2-2-6提昇兩性共同分享與交換資訊的能力。主

29、題三廟宇說故事3-1門神與圖像的故事1.欣賞並瞭解臺灣廟宇普遍有的圖像文化背景意義(圖像象徵)。2.欣賞門神的造形、色彩、圖像意義。3.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作出現代門神造形,表達豐富的想像力與創作力4.欣賞廟宇石雕、木雕的雕刻之美以及其圖像所蘊含之意義。5.能瞭解廟宇中的圖像意涵,在欣賞藝術家所設計的吉祥圖案後,自己也能嘗試創作出不同的圖案設計。1.述說門神故事由來,並探索門神的圖像意涵。2.欣賞門神藝術創作,瞭解門神形式的多樣性。3.以廟中浮雕或壁畫,引導學生探索其深遠涵意。4.自行創作一幅吉祥畫。1-2-2 嘗試以視覺、聽覺及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豐富的想像與創作力。2-2-9 蒐集有

30、關生活周遭鄉土文物或傳統藝術、生活藝術等藝文資料,並嘗試解釋其特色及背景。31.測驗2.觀察3.創作4.作品【環境教育】3-2-3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兩性教育】2-2-4學習在團體中兩性共同合作以解決問題。2-2-6提昇兩性共同分享與交換資訊的能力。主題三廟宇說故事3-2廟埕看戲1.從廟埕前的廟會中所演出的戲劇,選一歌仔戲作探討與認識。2.能安靜欣賞【山伯英台】,並哼唱其中的哭調。3.能認識並正確視唱高音譜表上第四間Me音的曲調。4.能正確聽辨曲調。5.能說出【丟丟銅仔】歌詞的涵意,並正確演唱。6.能初步認識歌仔戲的不同角色。1.引導學生欣賞歌仔戲、皮影戲等傳統國粹。2

31、.透過影片欣賞,指導學生哼唱劇中曲調。3.練習將曲譜用數字記譜,並視唱數字簡譜譜例。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3-2-12 透過觀賞與討論,認識本國藝術,尊重先人所締造的各種藝術成果。21.觀察2.演唱3.報告【環境教育】3-2-3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兩性教育】1-2-2瞭解兩性在團體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1-2-3重視團隊中不同性別的貢獻。1-2-4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中兩

32、性互動的模式。【生涯教育】2-2 -1認識不同類型的工作角色。主題三廟宇說故事3-2廟埕看戲1.從廟埕前的廟會中所演出的戲劇,選一歌仔戲作探討與認識。2.能安靜欣賞【山伯英台】,並哼唱其中的哭調。3.能認識並正確視唱高音譜表上第四間Me音的曲調。4.能正確聽辨曲調。5.能說出【丟丟銅仔】歌詞的涵意,並正確演唱。6.能初步認識歌仔戲的不同角色。1.引導學生欣賞歌仔戲、皮影戲等傳統國粹。2.透過影片欣賞,指導學生哼唱劇中曲調。3.練習將曲譜用數字記譜,並視唱數字簡譜譜例。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

33、之美。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3-2-12 透過觀賞與討論,認識本國藝術,尊重先人所締造的各種藝術成果。31.觀察2.演唱3.報告【環境教育】3-2-3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兩性教育】1-2-2瞭解兩性在團體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1-2-3重視團隊中不同性別的貢獻。1-2-4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中兩性互動的模式。【生涯教育】2-2 -1認識不同類型的工作角色。主題三廟宇說故事3-3鑼鼓喧天1.能認識民間廟會常看到的樂器。2.能演奏簡易的堂鼓、鐃鈸。3.能創作鑼鼓經,為廟會做頑固伴奏。1.引導學生觀察廟會常見

34、樂器,並請同學自由發表。2.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節奏,創作兩小節鑼鼓節奏。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3-2-12 透過觀賞與討論,認識本國藝術,尊重先人所締造的各種藝術成果。21.發表2.演奏3.創作4.討論【環境教育】3-2-3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主題四自然的組曲4-1大自然的原音1.能正確唱出輪唱的曲調。2.能分辨強起拍子和弱起拍子的歌曲,並感受弱起拍子起唱時的律動感。3.能正確拍出含有 的節奏。4.能說出反覆記號的意義及用法,並

35、正確視唱。5.能正確演唱遠足。6.能透過視覺,嘗試、表現音感作畫的基本元素1.欣賞自然景觀數大、廣闊的美感。2.結合視聽媒材,從事彩繪活動。3.引發學生探究大自然中各種聲響的興趣。4.能說出四四拍子的強弱位置及正確的打出其強弱。5. 能說出連結線的意義及用法,並正確拍出節奏。6.教師選擇一首具有反覆記號的樂曲讓學生聆聽。1-2-3 參與藝術創作活動,能用自己的符號記錄所獲得的知識、技法的特性及心中的感受。 1-2-4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創作要素,從事展演活動,呈現個人感受與想法。2-2-6 欣賞並分辨自然物、人造物的特質與藝術品之美。2-2-7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31.觀察2.討論3.測驗4.演唱【環境教育】3-2-1瞭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生涯教育】3-2-2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度。主題四自然的組曲4-2用全身去感受1.能欣賞臺灣自然景觀的不同美感。2.能利用素材表現對自然的感受。3.能認識身體各部位的組合與創作。4.能透過團體合作,發揮身體的即興表演。5.能結合視覺、聽覺、肢體感受,嘗試多樣平面造形表現。6.能蒐集生活周遭各種自然媒材, 並分類整理。7.能運用蒐集的媒材,嘗試多樣的造形活動。8.能欣賞他人與自己的作品,適當表達並說明其特色。9.能正確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