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临床五年制教案_第1页
生物化学临床五年制教案_第2页
生物化学临床五年制教案_第3页
生物化学临床五年制教案_第4页
生物化学临床五年制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化学临床五年制教案课程代码 MED130004前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按临床五年制本科生的教学进度安排(总学时106学时),由本系主讲教师共同制订本教案,以供教师备课、讲课、复习指导参考。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及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2认识学习生物化学对未来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课时安排:05学时重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未来的研究方向难点: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教学内容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发展历史概况。2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基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研究的现状、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3生物化学向基础医学、临

2、床医学各学科的日益广泛的渗透及其对阐明疾病分子机理、提高疾病防治水平的巨大贡献。中、英文专业词汇biochemistry生物化学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聚合酶链反应gene knockout基因剔除ribozyme(RNA enzyme)核酶human genome project(HGP)人类基因组计划biomolecules生物大分子思考题:1 生物化学的定义是什么?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分别又是什么?2 生物化学与医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作为医学生的必修课?参考书:1 Jeremy M. Berg, John L.

3、 Tymoczko, Lubert Stryer. Biochemistry. 6th ed. New York : W.H. Freeman, 20072 David L.Nelson,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4th ed. New York: Worth Publishers,2004.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要求:1了解蛋白质的分子组成、氨基酸的理化性质。2重点掌握蛋白质的基本结构、空间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3熟悉蛋白质的理化性质。4了解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及蛋白质空间结构测定的基本原理。课时安排: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1

4、.0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5第三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0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0.7第五节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 0.3重点:1 氨基酸的分类及其结构特征。2 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3 蛋白质各级结构层次的定义。4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难点:蛋白质各级结构层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1氨基酸 L-氨基酸的结构特征和分类、组成体内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中、英文名称及缩写符号,氨基酸的两性解离、等电点、紫外吸收等理化性质。2肽 肽链与肽键,重要的生物活性多肽。3蛋白质的分类 单纯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纤维状蛋白质和球状蛋白质。二、蛋

5、白质的分子结构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肽链局部的空间排布、肽单元、-螺旋、-折叠、-转角、无规卷曲、模体、锌指结构、分子伴侣。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整条肽链的三维空间排布、次级键、结构域。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亚基之间的三维空间排布。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级结构对空间结构和蛋白质功能的决定性、一级结构与物种进化、一级结构变异与分子病。2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的结构特征,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正协同效应理论,变构效应。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1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两性解离、等电点、溶液中蛋白

6、质胶粒稳定的因素,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变性与沉淀的关系,紫外吸收,茚三酮反应,双缩脲反应。2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蛋白质的丙酮沉淀、硫酸铵盐析、电泳、透析、层析、凝胶过滤及超速离心等分离纯化方法的基本原理。3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 由氨基酸残基组成、酶解片段、末端氨基酸测定、组合排列法确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原理,由mRNA的核苷酸序列推演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可行性。4蛋白质空间结构测定 X射线晶体衍射法、基于一级结构的理论预测法的应用。中、英文专业词汇:protein蛋白质primary structure一级结构peptide肽secondary structure二级结构polypepti

7、de多肽peptide unit肽单元oligopeptide寡肽-helix-螺旋amino acid氨基酸-pleated sheet-折叠isoleucine异亮氨酸-turn-转角tryptophan色氨酸random coil无规卷曲threonine苏氨酸motif模体valine缬氨酸zinc finger锌指结构leucine亮氨酸chaperon分子伴侣lysine赖氨酸tertiary structure三级结构phenylalanine苯丙氨酸domain结构域methionine蛋氨酸fibronectin纤连蛋白histine组氨酸quaternary structu

8、re四级结构arginine精氨酸subunit亚基tyrosine酪氨酸myoglobin肌红蛋白cysteine半胱氨酸hemoglobin(Hb)血红蛋白alanine丙氨酸allosteric effect变构效应glycine甘氨酸denaturation变性serine丝氨酸renaturation复性aspartic acid天冬氨酸protein coagulation蛋白质凝固asparagine天冬酰胺ninhydrin reaction茚三酮反应glutamic acid谷氨酸biuret reaction双缩脲反应glutamine谷氨酰胺salt precipitat

9、ion盐析isoelectric point等电点electrophoresis电泳peptide bond肽键dialysis透析glutathione(GSH)谷胱甘肽chromatography层析neuropeptide神经肽gel filtration凝胶过滤conformation空间构象ultracentrifugation超速离心amino acid sequence氨基酸序列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S)沉降系数思考题:1 试讨论20种L-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2 试举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3 测定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方法有哪些?试讨论其测定原

10、理。参考书:1Jeremy M. Berg, John L. Tymoczko, Lubert Stryer. Biochemistry. 6th ed. New York : W.H. Freeman, 20072Robert H. Glew and Miriam D. Rosenthal. Clinical studies in medical biochemistry. 3r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3David L.Nelson, Michael M.Cox.Le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

11、stry. 4th ed. New York: Worth Publishers,2004. 4Donald Volt, Judith G. Volt. Biochemistry. 3rd ed. John Wiley &Sons Inc.,2004.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要求:1掌握核苷酸的分子结构,了解连接键及分子表达式2重点掌握DNA、RNA的结构特征及主要功能3了解DNA的理化性质与结构的关系4了解DNA的高级结构课时安排: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 1.0第二节 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1.0第三节 RNA的结构和功能 1.0第四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0.8 第五节

12、 核酸酶 0.2重点:1 核酸的化学组成2 DNA的双螺旋结构3 RNA的结构和功能4 核酸的理化性质难点:1 DNA的双螺旋结构2 核酸的理化性质教学内容:一、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1核苷酸 嘌呤与嘧啶,DNA和RNA分子中核苷酸组成上的特点,核苷酸各组分之间的连接方式2脱氧核苷酸的连接3核苷酸的连接4核酸的一级结构二、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1DNA的双螺旋结构 Chargaff规则、B-双螺旋结构模型和Z-DNA。2DNA的超螺旋结构 染色质、核小体、组蛋白、基因3DNA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三、RNA的结构和功能1mRNA 模板、hnRNA2tRNA 稀有碱基、茎环结构、反密码环3rRN

13、A 核糖体、多核糖体四、核酸的理化性质紫外吸收、变性、复性、增色效应、减色效应、解链温度、杂交、探针。五、核酸酶中、英文专业词汇:nucleic acid核酸purine嘌呤deoxyribonucleic acid(DNA)脱氧核糖核酸pyrimidine嘧啶ribonucleic acid(RNA)核糖核酸adenine(A)腺嘌呤base碱基guanine(G)鸟嘌呤nudeotide核苷酸cytosine(C)胞嘧啶nucleoside核苷uracil(U)尿嘧啶thymine(T)胸腺嘧啶base pair碱基对phosphodiester linkage磷酸二酯键nucleosom

14、e核小体ribosome核糖体hybridization杂交genetic code遗传密码double helix双螺旋supercoil超螺旋probe探针ribosomal RNA(rRNA)核糖体RNAtransfer RNA(tRNA)转运RNAmessenger RNA(mRNA)信使RNA思考题:1 核酸紫外测定的分子基础是什么?2 DNA和RNA的紫外测定结果有何不同?为什么?3 DNA的双螺旋结构的要点是什么?参考书:1 药立波,冯作化,周春燕。医学分子生物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Benjamin Lewin.Gene VIII.New Jersey:Pea

15、rson Education Inc,Upper Saddle River,2004.3 Donald Volt, Judith G. Volt. Biochemistry. 3rd ed. John Wiley &Sons Inc.,2004. 第三章 酶教学要求:1掌握酶与辅酶、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与催化基团、酶-底物复合物、竞争性抑制、酶原、同工酶的概念、Km、Vmax的意义。2熟悉酶的特异性,pH和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的区别、酶活性的变构调节。3了解酶促反应的机制,Km、Vmax的测定、酶的命名与分类、酶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课

16、时安排第一节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1.0第二节 酶的工作原理 1.0第三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2.5第四节 酶的调节 1.0 第五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0.2 第六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 0.3重点:1 酶的工作原理 2 酶促反应动力学3 酶的调节难点:1 酶促反应动力学2 酶的调节教学内容:一、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1酶的分子组成 单纯酶与结合酶、酶蛋白与辅助因子、辅酶与辅基。 2酶的活性中心 必需基团与活性中心、结合基团与催化基团。 3同工酶 同工酶的概念、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组织分布、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二、酶的工作原理 1酶反应特点 高效率、高特异性、可调节性。 2酶促反应的机制 活

17、化能、过渡态、诱导契合作用、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表面效应、多元催化。 三、酶促反应动力学 1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米-曼氏方程式、Km、Vmax的意义。 2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3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最适温度。 4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最适pH。 5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不可逆性抑制、可逆性抑制、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 6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必需激活剂、非必需激活剂。 四、酶的调节 1酶活性的调节 酶原激活、变构调节、共价修饰。 2酶含量的调节 酶蛋白合成的诱导和阻遏、酶的降解速度。 五、酶的命名与分类 1酶的分类 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解酶类、异

18、构酶类、合成酶类。 2酶的命名 系统名称、习惯名称、推荐名称。 六、酶与医学的关系 1酶与疾病的关系 酶与疾病的发生、诊断及治疗的关系、酶活性测定的要求、国际单位。 2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酶在临床检验、治疗、科学研究及生产中的应用、固定化酶、抗体酶的概念。中、英文专业词汇: biocatalyst生物催化剂proximity effect邻近效应enzyme酶orientation arrange定向排列substrate底物multielement catalysis多元催化monomeric enzyme单体酶surface effect表面效应oligomeric enzyme寡聚酶rec

19、tangular hyperbola矩形双曲线Multienzyme system多酶体系Michaelis equation米氏方程式multifunctional enzyme多功能酶Michaelis constant(Km)米氏常数tandem enzyme串联酶maximum velocity(Vmax)最大反应速度simple enzyme单纯酶mover number转换数conjugated enzyme结合酶double reciprocal plot双倒数作图法apoenzyme酶蛋白optimum temperature最适温度cofactor辅助因子optimum pH

20、最适pHholoenzyme全酶inhibitor抑制剂metalloenzyme金属酶irreversible inhibition不可逆性抑制metal activated enzyme金属激活酶reversible inhibition可逆性抑制coenzyme辅酶competitive inhibition竞争性抑制prosthetic group辅基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非竞争性抑制essential group必需基团uncompetitive inhibition反竞争性抑制active center活性中心activator激活剂binding g

21、roup结合基团essential activator必需激活剂catalytic group催化基团non-essential activator非必需激活剂activation energy活化能katal(kat)催量(开特)specificity特异性zymogen酶原absolute specificity绝对特异性allosteric site变构部位relative specificity相对特异性allosteric regulation变构调节stereospecificity立体异构特异性allosteric enzyme变构酶induced-fit hypothesis诱

22、导契合学说allosteric effector变构效应剂transition state过渡态allosteric activator变构激活剂oxidoreductase氧化还原酶allosteric inhibitor变构抑制剂tmnsferase转移酶covalent modification共价修饰hydrolase水解酶inducer诱导剂lyase裂解酶corepressor辅阻遏剂isomerase异构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乳酸脱氢酶ligase合成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isoenzyme同工酶TaqDNA polyme

23、raseTaqDNA聚合酶ribozyme(RNAenzyme)核酶immobilized enzyme固定化酶rate limiting enzyme限速酶abzyme抗体酶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思考题:1 试简述Km、Vmax的意义及测定方法。2 酶促反应有何特点?3 举例说明可逆性抑制剂是如何影响酶促反应的速度的?4 酶的催化机制主要有哪些?参考书:1 Jeremy M. Berg, John L. Tymoczko, Lubert Stryer. Biochemistry. 6th ed. New York

24、: W.H. Freeman, 20072Robert H. Glew and Miriam D. Rosenthal. Clinical studies in medical biochemistry. 3r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3David L.Nelson, Michael M.Cox.Le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4th ed. New York: Worth Publishers,2004. 4Donald Volt, Judith G. Volt. Biochemist

25、ry. 3rd ed. John Wiley &Sons Inc.,2004. 第四章 糖代谢教学要求: 1了解糖的生理功能、消化吸收过程及氧化供能形式。2掌握糖的无氧分解和有氧氧化的过程、催化各步反应的酶尤其是关键酶、主要的调节因素及生理意义。 3掌握三羧酸循环的概念、反应过程及其生理意义。4了解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调节及其意义。5熟悉糖原合成与分解、糖异生的途径及关键酶。 6了解血糖水平的调节及其异常。课时安排第一节 概述 0.5第二节 糖的无氧氧化 2.0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 2.0第四节 葡萄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1.0第五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5 第六节 糖异生 1.5第七

26、节 其他单糖的代谢 0.5第八节 血糖及其调节 1.0重点:1 糖酵解及其调节2 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3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4 糖异生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难点: 糖的分解代谢的调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 一、概述 1糖的生理功能 提供能量、结构成分、糖蛋白的特殊功能。 2糖的消化吸收 淀粉的降解、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的作用。 3糖代谢的概况 主要的代谢途径。 二、糖的无氧氧化 1糖酵解的反应过程 糖酵解途径与糖酵解的概念、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再转变成乳酸的步骤及底物水平磷酸化。 2糖酵解的调节 糖酵解途径的3个调节点(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 3

27、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糖酵解的ATP产出、效率及对肌肉收缩的重要性。 三、糖的有氧氧化 1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2三羧酸循环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3糖有氧氧化生成ATP 4有氧氧化的调节 5巴斯德效应 四、葡萄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1磷酸戊糖途径及其生理意义 提供核糖及NADPH。 2糖醛酸途径 五、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糖原的合成代谢 糖原存在的意义、UDPG、糖链的延长和分支。 2肝糖原的分解代谢 葡萄糖-6-磷酸酶的组织分布。 3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糖原合酶、糖原磷酸化酶的磷酸化修饰。 4糖原累积症 性质、特点及分型。 六、糖

28、异生 1糖异生途径 糖酵解途径中3个不可逆反应的解决。 2糖异生的调节 2个底物循环的调节。 3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维持血糖恒定,补充肝糖原,调节酸碱平衡。 4乳酸循环。七、其他单糖的代谢 1果糖被磷酸化后进入糖酵解途径 2半乳糖可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成为糖酵解的中间代谢产物 3甘露糖可转变为6-磷酸果糖进入糖酵解途径八、血糖及其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正常血糖浓度及血液中葡萄糖的进出平衡。 2血糖水平的调节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水平的机理。3血糖水平异常 低血糖及糖尿病。中、英文专业词汇: starch淀粉glucose葡萄糖glycogen糖原-amylase-淀粉酶mactose麦

29、芽糖lactate乳酸glucose transporter(GLUT)葡萄糖转运体glycolysis糖酵解pyruvate丙酮酸glycolytic pathway酵解途径aldolase醛缩酶hexokinase己糖激酶phosphoglycerate mutase磷酸甘油酸激酶glucokinase葡萄糖激酶pyruvate kinase丙酮酸激酶enolase烯醇化酶fructose-2,6-biphosphate2,6-双磷酸果糖isocitrate异柠檬酸aerobic oxidation有氧氧化tricarboxylic acid cycle三羧酸循环citrate柠檬酸cit

30、rate synthase柠檬酸合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异柠檬酸脱氢酶-ketoglutatrate-酮戊二酸succinyl CoA琥珀酰CoAfutile cycle无效循环fumarate hydratase延胡索酸酶substrate cycle底物循环succinate dehydrogenase琥珀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se苹果酸脱氢酶citrate lyase柠檬酸裂解酶Pastuer effect巴斯德效应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磷酸戊糖途径lactonase 内酯酶hexose phosphate sh

31、unt磷酸己糖旁路transketolase转酮醇酶transaldolase转醛醇酶biotransformation生物转化glutathione谷胱甘肽glycogen synthase糖原合酶primer 糖原引物branching enzyme分支酶glycogenolysis糖原分解debranching enzyme脱支酶cascade system级联放大系统calmodulin 钙调蛋白glycogen storage disease糖原累积症gluconeogenesis糖异生gluconeogenic pathway糖异生途径pyruvate carboxylase丙酮酸

32、羧化酶insulin胰岛素glucagon胰高血糖素glucosuria糖尿症hyperglycemia高血糖hypoglycemia低血糖diabetes mellitus糖尿病glucose tolerance葡萄糖耐量(耐糖现象)glucose-6-phophatase葡萄糖-6-磷酸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糖原磷酸化酶phosphoglycerate mutase磷酸甘油酸变位酶fructose biphosphatase-2果糖双磷酸酶-2triose phosphate isomerase磷酸丙糖异构酶phosphoenol pyruvate(PEP)磷酸烯醇

33、式丙酮酸6-phosphofroctokinase-26-磷酸果糖激酶-2succinyl-CoA synthetase琥珀酰CoA合成酶glucose-6-phosphate(G-6-P)6-磷酸葡萄糖fructose-6-phosphate(F-6-P)6-磷酸果糖substrate level phsophorylation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GLT)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1,6-fructose-biphosphate(F-1,6-2P)1,6-双磷酸果糖glyceraldehyde-3-phsophate dehy

34、drogenase (GAPDH)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ketoglutar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uridine diphosphate glucose(UDPG)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 pyrophophosphorylaseUDPG焦磷酸化酶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 思考题:1糖酵解的生理意义是什么?2试小结三羧酸循环的主要过程及关键酶。 3试小结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4试写出糖异生途径的关键酶,并说明受哪些因素调节。参考书:1 Jeremy M. Berg, John L. Tymo

35、czko, Lubert Stryer. Biochemistry. 6th ed. New York : W.H. Freeman, 20072Robert H. Glew and Miriam D. Rosenthal. Clinical studies in medical biochemistry. 3r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3David L.Nelson, Michael M.Cox.Le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4th ed. New York: Worth Publi

36、shers,2004. 4Donald Volt, Judith G. Volt. Biochemistry. 3rd ed. John Wiley &Sons Inc.,2004.第五章 脂类代谢教学要求: 1掌握脂肪酸-氧化分解步骤及调节因素。掌握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原料,酶系,关键步骤,熟悉其合成过程。了解脂肪酸分解的其它氧化方式及脂肪酸合成时脂肪酸碳链的加长。 2掌握酮体的定义,酮体生成的步骤及酶,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熟悉利用酮体的酶,熟悉酮体生成的调节。 3熟悉甘油三酯合成的基本过程,熟悉脂肪的动员及其过程的限速酶。熟悉脂类的消化和吸收,熟悉辅脂酶的作用。 4熟悉甘油磷脂的种类

37、,了解其代谢,了解鞘磷脂的代谢。 5了解胆固醇的结构,分布,生理功能。 6掌握胆固醇合成的原料,关键酶及合成关键步骤,熟悉胆固醇合成的调节,了解合成的过程。了解胆固醇的转化。7掌握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性质、功能,熟悉其代谢。课时安排:第一节 不饱和脂酸的命名及分类 0.5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0.5第三节 甘油三酯的代谢 5.0第四节 磷脂的代谢 1.0第五节 胆固醇代谢 1.0第六节 血浆脂蛋白代谢 2.0重点:1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2 脂酸的分解代谢3 脂酸的合成代谢4 酮体的生成及利用5 血浆脂蛋白代谢难点:1 脂肪酸的-氧化过程及其调节。2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及酮体

38、生成的调节。教学内容:一、不饱和脂酸的命名及分类 1脂酸的系统命名遵循有机酸命名的原则 2脂酸的主要根据其碳链长度和饱和度分类二、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1脂类的消化 消化酶类、混合微团、乳糜微粒2脂类的吸收 甘油一酯途径 三、甘油三酯的代谢 1甘油三酯是甘油的脂酸酯 2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主要是脂酸的氧化 脂肪动员: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脂酸的-氧化:脂酸的活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能量生成、脂酸的其它氧化方式、酮体的生成及利用: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和酮体生成的调节。 3脂酸的合成代谢 软脂酸的合成:合成部位、合成原料、脂肪酸合成酶系及反应过程、脂肪酸碳链的加长、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4甘

39、油和脂酸合成甘油三酯 合成部位、合成原料、合成基本过程、脂肪酸合成的调节。 5几种多不饱和脂酸衍生物具有重要生理功能 前列腺素、血栓恶烷及白三烯的化学结构、命名及生理功能。 四、磷脂的代谢1含磷酸的脂类被称为磷脂 甘油磷脂的组成、分类及结构,鞘磷脂的组成、分类及结构 2磷脂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生物膜成份、第二信使前体 3甘油磷脂的合成与降解 甘油磷脂的合成部位、合成原料、合成基本过程;专一性不同的磷脂酶A1、A2、B1、B2、C、D作用。 4鞘磷脂的代谢 五、胆固醇代谢1胆固醇的合成 合成部位、合成原料:乙酰CoA、供能及供氢体、胆 固醇合成的限速酶、合成的基本过程、甲羟戊酸,鲨烯等重要

40、中间产物, 胆固醇合成的调节:饮食、食物胆固醇、激素、昼夜调节。 2胆固醇的转化 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转化为类固醇激素,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 六、血浆脂蛋白代谢 1血脂是血浆所含脂类的统称 血脂的组成和含量 2不同血浆脂蛋白其组成和结构均不同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电泳法和超离心法,血浆脂蛋白的组成,载脂蛋白:结合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调节脂蛋白关键酶活性、参与脂蛋白受体识别,脂蛋白的结构。 3血浆脂蛋白是血脂的运输形式 CM、VLDL、LDL、HDL的代谢,血浆脂蛋白的生理功能。 4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导致血脂异常或高脂血症 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性缺陷。中、英文专业词汇:Lipids

41、脂类Lipase脂酶mixed micelles混和微团cholesteryl esterase胆固醇脂酶colipase辅脂酶pancreatic lipase胰脂酶triglyceride甘油三酯fat脂肪fatty acid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营养必须脂肪酸non-essential fatty acid非营养必须脂肪酸arachidonic acid花生四烯酸lin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nic acid亚麻酸palmitic acid软脂酸stearic acid硬脂酸oleic acid油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不饱和脂

42、肪酸free fatty acid游离脂肪酸monoglyceride pathway甘油一酯通路carnitine肉碱-oxidation-氧化ketone body酮体acetoacetate乙酰乙酸acetone丙酮-hydroxybutyrate-羟丁酸citrate-pyruvate cycle柠檬酸-丙酮酸循环acetyl CoA carboxylase乙酰CoA羧化酶leukotriene白三烯prostaglandin前列腺素thromboxane血栓噁烷phosphotipid磷脂phosphatidylcholine(PC)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hosphatidyleth

43、anolamine(PE)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phospholipase磷脂酶phosphatidic acid(PA)磷脂酸phosphatidyl inositol肌醇磷脂cardiolipin心磷脂ceramideN-脂酰鞘氨醇,神经酰氨sphingo lipid鞘脂sphingomyelin神经鞘磷脂cholesterol胆固醇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CoAmevalonic acid(MVA)甲羟戊酸squalene鲨烯bile acid胆汁酸chylomicron(CM)乳糜微粒lipoprotein脂蛋白apolip

44、oprotein载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低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高密度脂蛋白acylcholesterol acyl transferase(ACAT)脂酰-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eyl transferase (LCAT)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脂蛋白脂酶hyperlipoproteinemia高脂蛋白血症思考题: 1试简述脂肪酸-氧化的过程,

45、一分子硬脂酸彻底氧化成CO2和H2O 释放多少分子ATP?2. 试简述酮体生成的原料、合成部位及合成过程。3. 试小结各种血浆脂蛋白的组成与功能。4. 试比较脂肪酸合成和脂肪酸-氧化的不同点。参考书:1 Jeremy M. Berg, John L. Tymoczko, Lubert Stryer. Biochemistry. 6th ed. New York : W.H. Freeman, 20072Robert H. Glew and Miriam D. Rosenthal. Clinical studies in medical biochemistry. 3rd ed. New Yor

46、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3David L.Nelson, Michael M.Cox.Le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4th ed. New York: Worth Publishers,2004. 4Donald Volt, Judith G. Volt. Biochemistry. 3rd ed. John Wiley &Sons Inc.,2004.第六章 生物氧化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体内糖和脂类等能源物质经生物氧化供能的过程,了解生物氧化的特点。 2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及其三个阶段,掌握线粒体呼

47、吸链的组成、排列顺序及偶联位点。 3熟悉氧化磷酸化的基本概念及其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4了解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课时安排:总学时 6.0第一节 生成ATP的氧化磷酸化体系 4.5第二节 其他不生成ATP氧化体系 1.5 重点:1 氧化呼吸链2 氧化磷酸化过程及其调节难点:1 氧化磷酸化2 化学渗透假说教学内容: 一、生成ATP的氧化磷酸化体系 1氧化呼吸链的组成及排列顺序 复合体I、复合体、复合体、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 2氧化磷酸化及其机制 PO值、化学渗透假说、ATP合酶的结构及作用。 3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呼吸链抑制剂、解偶联剂、ATP合酶抑制剂、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4ATP在能量

48、的生成、利用、转移和储存中起核心作用 ATP的生成、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生成、核苷多磷酸之间的转变、ATP的用途。 5线粒体内膜对各种物质进行选择性转运 -磷酸甘油穿梭、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ATP、ADP、Pi的转运。 二、其他不生成ATP氧化体系 1抗氧化酶体系 反应活性氧、过氧化氢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物歧化酶。 2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 中、英文专业词汇: biological oxidation生物氧化respiratory chain呼吸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电子传递链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氧化磷酸化uncoupler解偶联剂adenosine triphosphate腺嘌吟三核苷酸free energy自由能flavoprotein黄素蛋白energy rich phosphate bond高能磷酸键ubiquinone泛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