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五次作文训练_第1页
高二第五次作文训练_第2页
高二第五次作文训练_第3页
高二第五次作文训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二第五次作文训练200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考题透析日新月异的发展,伴随的是更多的不经意的消逝。现代人确要有“对行走在消逝中”的感悟。我们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要深深感悟我们也行走在消逝中。

2、高中生虽然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但对万时万物的消逝还是应该有体会的,这题很有深度,很有人文味道,很能拉开考生的水平。 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试题是一个关系型的作文题目。“行走”我们可以理解为“前进”、“发展”、“进步”等涵义,而“消逝”可以理解为“扬弃”、“放下”、“远离”等涵义。二者了解起来看,极富思辩性。从所给的“行走在消逝中”这个话题来看,主要是要求考生把握二个关键的点,即“消逝”和“行进”。在把握这两个点的基础上,同时要求考生能辩证地分析“消逝”和“行进”的关系。“消逝”的是历史,“行走”的是今天。今天是历史的自然延续,亘古绵延如水流不绝;历史也可能因天灾人祸,中途断绝,而孤存于以往的文

3、明堆积,这无疑又要我们去挖掘探索,继承发扬。当然对这个话题作另一种理解也应该不算失误,那就是侧重于讲消逝,把行走与消逝统一起来,消逝的过程就是行走的过程。 从为这个话题所提供的材料来看,它告诉我们“消逝”的内容,从具体层面来说,消逝了的可能是个人的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可能是中外皆有的古代文明,如玛雅文明,高昌古国等。从抽象的层面来说,可能是面对一切已往的怅惘伤感,人生无再少的旷达豪迈。正因为所给的提示材料有具体和抽象二个层面相互交织的内容,所以就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可以了解的材料有改朝换代、观念更新、成长心语等等。题目开放了考生思维既可以表现自己思维的缜密,也可以了解自己生活谈论感

4、受,命题很好地综合了思维性、生活性等特点。人类社会从古到今,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社会革新都会有一个发展与保存、重建与扬弃的矛盾,这些矛盾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当然“消逝”有的是成长的需要,有的是历史的选择,有的是自然的更替,还有的是进步的结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惆怅、失落和遗憾,也会有欢呼、惊喜和赞美。陆机文赋说:“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考生面对有限的材料提供的无限的信息和广阔的空间,就要充分发挥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是必不可少的。当然,

5、在想象的过程中,如何正确把握准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脉搏,展示自己的特长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茫茫天地,纷纷万物,悠悠千载,遥遥万里,均会消逝或已经消逝。面对这浩瀚无边的消逝了的万物,不能面面俱到,也无法面面俱到地加以描述,只能抓住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叙写。力争以细小的切入点深入下去,以小见大,才便于统摄材料,驾轻就熟,写出有深度有力度的文章。那么这个细小切入点是什么呢?那就是作文明确要求的三个方面:“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你的真情实感”,“你的思想观点”。众所周知,作文过程中,只有写“自己”的东西才能写得真,写的深,写的美。写人家的东西只会无病呻吟,人云亦云。就算写得文采飞扬,也是隔靴搔痒,不着

6、要害,或许还会落得个华而不实的恶名。我们有些考生的作文文采斐然,绚烂夺目,铺陈排比,对偶夸张,极尽所能,展示华美,到头来只会落得个低分的下场。究其原因,仅是一点:无真情实感。前几年大力倡导的所谓“文化散文”于今已逐渐沦为被批判的对象,根源也许就在这里。我们学生的文化积累本来不厚,见识本来不广,析理本来不细。说实话,对文化的感悟和把握也未必到位,一味地摹仿文化散文大家的风格,就算你起承转合,跌宕起伏,骈三骊四,华章丽句总是不得要领的,这种文章批卷老师看得多了,无疑会觉得面目可憎。那种“八股文”式的文章要引起同学们的重视。佳作展示例文1 感悟消逝“顿悟是智者的专利,愚顽如我者只好倚重一个渐字。”-

7、题记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久别阳光的午后,她就像一个精灵,毫无任何的预告,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占据了我的整个头脑,占据了我的整个思考。记得史铁生曾经在活着的事中这样写到:世界上唯一你可以拥有的东西就是过程,而时间永远是流逝的。是的,也许你曾惊叹夕阳的无限美丽,可是你却永远也抓不住她的倩影;也许你曾流连于昙花的娇姿,可是你却永远也抓不住她的生命;也许你曾迷失在月光的朦胧之美,可是你却永远也抓不住她的光芒。生命是美丽,生命是令人惊叹的,生命是令人敬畏的。但,生命却也终将逝去,徒留下一派繁华,一声惊叹,一句感慨。这也似乎在预示着我们终将行走在消逝中。生命是消逝的,我们在历史的消逝中行走。就如史铁生呐喊的一样

8、:“啊!这些时代已经远去!我们内在的千年如此古远!”已经是记不清是哪一位历史学家了,只是一直很清晰的记得这样的一句话“历史是在破中而立的”。可能正是因为这样,于是就有了商鞅、欧阳修、王安石那石破天惊的一举,将旧时的制度应着历史而进;可能正是因为这样,于是也就有了刘邦、李世民、朱元璋的英雄胆略,从而将新的皇朝屹立在历史的一隅。我敬仰陈胜、吴广的胆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于是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将自己连同他们的气概推向了历史的舞台,也许这就是“皇权至上”的没落的开端,也是皇权在历史中消逝的开始,可是,我们在千年之后,却依然在感慨着这一天下先的勇气! 生命是消逝的,我们也在生活的消逝中行走。“人生唯

9、一不能掌控的就是时间,而最值得我们去珍惜的却唯有时间。”依稀还记得孩提时在人群中紧紧拽住的父亲的衣角;依然还留恋着在深夜母亲身上特有的气息;当然还有外婆手中为了哄我喝药而准备着那红的分外妖娆的冰糖葫芦。那时候的你呀,也许会因为母亲的一个眼神而停止哭闹;也许会因为父亲的刺刺的下巴,而拒绝爸爸的亲近;更可能会因为一时的赌气而放弃自己最喜欢吃的糖醋排骨,当然等生完了气,还是可以再闹着要吃。可是,可是这样的一切随着你的长大,所有的那些美好却也只能是当做回忆,你要去学会承担,学会去分享,学会向生活学习。只是因为你已经长大了,你不可能再拽住父亲的衣角,你也没能再像孩子一样耍着自己的小脾气,只是因为你已经长

10、大了。生命在消逝中行走,生命在行走中富有。也许你的确无法抓住时间,可是你却可以在行走中仔仔细细抓住每一个你可以抓住的瞬间。也许某一天,在你低头翻阅记忆的书签时,你会发现之于生命之于自己,始终是无悔无怨的。点评本文将重心放在对“消逝”的思考和感悟上,但又紧紧围绕话题,谈的是在行走过程中的消逝,在消逝中行走。这种关于消逝的感悟是站在生命这条川流不息的长河中对历史的感悟对生活的感悟。整理从两个角度来写。其一,从宏观的角度,正是由于生命是消逝的,我们在历史的消逝中行走,历史的车轮才滚滚向前,后人才能在历史的演变中秉承民族的伟大精神,接受精神的洗礼。其二,从个人生活的角度看,正是由于生命是消逝的,我们在

11、生活的消逝中行走,才使我们的人生丰富并富有起来,成就了人生的画卷。最后回归中心,在行走中抓住可以抓住的瞬间就可以无怨无悔。这也许就是整理对消逝最真切的感悟吧!基础等级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文章结构合理,层次分明,中心突出,感情真挚;字里行间透着自己的思考。发展等级深刻有创新 有文采文章旁征博引,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中心;语言生动,句式灵活,句子有表现力。通过阐释消逝和行走的内在了解透出整理对消逝的感悟,回归了题目和中心。意蕴深刻,耐人寻味。例文2 在桃花深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踽踽而行,渐行渐远,莫知其所终。题记 中国人无疑是天真的,不曾知晓桃花深处烦琐杂乱的道路。 我犹然记得很多很多年

12、前的美丽的错误。我在这里提起,以免人们忘记。 那个打渔为生的人沿着小溪往下,竟忘记了路的远近。忽而遇见了一片桃花林。他慢慢地走, 边走边忍不住惊叹。林尽水源,却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渔人浑浑噩噩地舍下船,走进了狭小的山。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渔人不得不真心地赞道。难得的世外的一片乐土。这里的人们很热情地招待他。只是,停数日,他还是要走。他就这样走了,以为还会回来的。后面的故事我们大抵都知道了。即使处处志之,渔人再也找不到他的桃花源了。渔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一千年,两千年。我们这些后来人感到可惜,不免纳闷地想,愈行愈远,真的就找不到了吗?在千年茕然的行走中,这一些慢慢地后

13、退,模糊,消逝,以至后人不断地悲叹彷徨。几百年后的一个诗人推开了农舍的门。门后的女子捧出一碗水来递与他。诗人谢过主人,转身要走,却不免回过头来。只见女子倚在门前的桃树下,面色微微泛红,温婉地对他笑。他继续走着,暗暗地想,明年还要来的。只是,今日花开又一年了,人面只今何处去呢?可是,时间走地太快啊,谁也来不及回答这个恼人伤感的问题。只是,一句“前事休说”就了地尽徘徊千年的伤逝了吗?中国固然是聪慧的,却不曾懂,不愿懂。而我,感到可惜,此时却想起恺撒。他只说一句,“我来,我见,我胜。”便不复言了。我爱他的清醒,抑或,是绝望。但他清楚明白地知道,长路浩漫漫,谁知道自己在哪一程消失呢?莫若惊世骇俗地说一句狂妄的话,我见了、我胜了。复何憾哉?既然是这样,一切都明了了。我们停在某一处怦然心动,待再次踏上旅途时仍义无返顾。桃花源的怡然或是人面桃花的多情,在准备远行离去的时候,便注定要消逝。在行走中消逝,令人绝望的真理。“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也未尝不叹息,但是,今之视昔,岂非亦由后之视今? 行行重行行,谁又知道我们又会在哪里消失,留下身后的一片桃花林,让后人去叹息呢?逝者如斯夫啊。那么,再看一眼飘落了满地的桃花,就继续走吧。 点评整理用优美而伤感的语言为读者营造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让读者沉浸在这种淡淡的忧伤中去思考行走在消逝中的意义。随着整理行云流水的笔触,我们悟出了:我们始终要向前行走,而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