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儿科中医治疗精华汇总.docx_第1页
医院儿科中医治疗精华汇总.docx_第2页
医院儿科中医治疗精华汇总.docx_第3页
医院儿科中医治疗精华汇总.docx_第4页
医院儿科中医治疗精华汇总.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儿科中医治疗精华汇总2016-04-2215:54中西医之争不如中西医对比,任何医疗知识都是为了治病救人,身为中国人,我们应当自豪和庆幸有机会选择中医。中医首先是一种观念,之后才是一种技术。基于两种文化和哲学的两种医学观最终可能会合并,但中医的观念、哲学一定是起指导作用的。中医对人体的了解虽然没有解剖的细微,但中医对活人的认识已经非常深入,这点是足以令人面对疾病时候,充满信心的。不谈未来了,既然说爱孩子,我们这里就用孩子的一些病来做比较。更深入的也不在我们家长的范围内。其中所列西医,仅指我们大多数人能接受到的西医治疗方法,中医仅指本人理解范围内的治疗,而且检验有效的方法。观念 :中医,以活人为

2、本,五脏六腑平衡发展就可以健康;西医,以深入研究物质为本,认为病灶切除、细菌和病毒杀死,微量元素达标人就健康。新生儿黄疸:中医,胎毒,根据黄疸情况,清除胎毒即好;西医,胆红素不正常,照蓝光,抑制胆红素。新生儿肺炎:中医,如果没有液体吸入肺里,应考虑是胎毒,脾虚导致内湿,健脾清胎毒;西医,律认为是细菌感染,住院7 天以上 ,点滴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夜啼、多汗:中医,脾虚,健脾养血即好;西医,缺钙,补钙。 (中医认为含有钙的很多东西有安神作用,所以西医补钙看上去有效,实际上并没有抓住本质,很多这种现象的小儿检测并不缺钙)湿疹 :中医,湿热或湿毒所致,健脾除湿,不但可去根,还能治好其他湿热问题,不再复

3、发 ; 西医,皮肤过敏,用激素类药膏,用时好,停了复发。鹅口疮:中医,脾湿热导致,和前面一样健脾除湿;西医霉菌感染,用药水擦嘴。腹泻 :中医,小儿多脾虚,有各种腹泻可能,针对情况采用健脾除邪的方法,注重小儿脾胃健康;西医 ,除生理腹泻无法治疗外,其他腹泻诊断为肠炎,用抗生素、点滴、思密达(一种类似堵漏灵的止泻药,吃了就堵住)感冒发热:中医,感冒情况很多,辨证施治,小儿感冒治疗得当,一两剂药就好而且以后越来越不爱感冒;西医,病毒、细菌、支原体引起,采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杀,使用退烧药退烧,病后必然导致咳嗽、体弱、喉咙肿痛、食欲不佳,重则哮喘、肺炎、脑膜炎、心肌炎。甚至每月感冒发烧不断,只要坚持西

4、医治疗没一个小孩能逃脱这样的情况。由于乱治疗感冒引起的白血病、耳聋、哮喘等疾病 , 都在家长考虑之外了。扁桃体发炎: 中医 , 认为扁桃体是元阴的第一道防线,伤津、心脾热导致红肿,用对证药物调理脾胃气血;西医 ,认为扁桃体可有可无, 发炎是细菌感染, 使用点滴抗生素,基本上会反复发作,切除扁桃体。支气管炎和肺炎:中医,咳嗽有很多原因,要根据五脏六腑情况辨证施治;西医咳嗽轻就是支气管炎,咳嗽重就是肺炎,使用抗生素加抗病毒点滴,同时使用激素,防止哮喘。另外使用止咳药,麻痹中枢神经,让人体不再咳嗽。最近出现的非那根造成婴儿呼吸衰竭,就是因使用非那根导致人体不再咳嗽,痰壅于肺造成。哮喘:中医,很多原因

5、导致,从综合调理人体平衡入手治疗;西医,遗传或伤害,使用激素, 直到不喘。过敏:中医,体内不平衡,导致外邪易侵,健体即好;西医,各种感染源导致,轻的用抗过敏药物,麻痹神经,不再作出反应,重的使用与感染源同样的药物不断刺激 ,直到人体没有反应。小儿流鼻血:中医,心脾积热等原因导致,清热健脾就好;西医,毛细血管太薄,没有治疗方法,轻的堵住不用再管,重的做手术割除。水痘 :中医 ,体内湿热,感受外邪导致,令湿毒发透,外邪自然不得入内;西医 ,病毒所致,使用抗病毒和抗生素。小儿眼屎: 中医,肝气不合,平肝气,清肝热即好,采用菊花水;西医,泪囊堵塞 , 结膜发炎,点抗生素。麦粒肿 :中医 ,内热到眼导致

6、气血不通,清内热,热敷眼睛散结即好;西医,囊肿 , 需手术。近视:中医,肝脾肾气不合导致眼部气血不足,对证治疗养护;西医 ,晶体变形 ,如果治疗换人工晶体或角膜磨薄。器官存留:中医,五脏六腑皆有所司,血气不能伤;西医,小孩的扁桃体、盲肠、胆囊都可以切除, 没有影响。点滴 :中医 ,点滴不顾症状,以寒水入体内,大伤元气,即使症状消除,病已越过太阳(人体表面的防护, 小儿如果病在太阳,说明身体好,很快能调整)入腠理,进而过太阴(人体内部的防线,病在此,难好 ,需要长期调养)入膏肓;西医 ,点滴有害,不能乱用,治疗时必须根据情况使用,但在中国,点滴赚钱,不可不用抗生素 :中医 ,只能杀死细菌,且不分

7、敌我,不能治本;西医,抗生素有害,而且导致耐药性,不能滥用,但没有别的办法补养 :中医 ,小而早纳五谷,多吃杂粮,不健康是因为人的脏腑不平衡;西医,补充钙铁锌锡和其他各种维生素,不健康是因为缺了这些微量元素,或多了病毒细菌。河水发臭:中医 ,清理河道,清源正本,并促使河水流动起来,认为枢不蠹;西医,研究河里有什么细菌,然后研究药物,杀死细菌 ,如果细菌有耐药性 ,再换一种抗生素杀,实在控制不住,干脆填掉河流。这只是比喻,用在河道上 , 东西方都懂得如何做,但用在人体上,未必都能想明白。常见儿科病方剂:、咳嗽 :1 、风寒 ;金沸草散。(风寒兼湿);杏苏散加厚朴、白术。(风寒挟热);拗汤加黄芩2

8、、风热;桑菊饮。 (风热兼湿)加苡仁、半夏、茯苓3、痰热;清宁散。4、痰湿;二陈汤。5、阴虚燥咳;沙参麦冬汤。6、肺虚久咳;六君子汤。7、食积;曲麦二陈汤。8、气阴两虚;生脉散、肺炎咳嗽:风寒闭肺; 三拗汤合葱鼓汤或华盖散2、风热闭肺;(轻证)银翘散。(重证)麻杏石甘汤3、痰热闭肺;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4、阴虚肺热;沙参麦冬汤5、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变证;(心阳虚 );参附龙牡救逆汤。(气阴两虚);生脉散。(内陷厥阴);羚角钩藤汤、牛黄清心丸。三、哮喘:发作期 ;1 、热性哮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2、寒性哮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缓解期 ;1、肺虚;玉屏风散。2、脾虚 ;六君子汤。

9、3、肾虚;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四、鹅口疮1 、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2、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加肉桂。五、口疮1 、脾胃积热;凉膈散。2、心火上炎;泻心导赤汤。3 、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4、脾肾火虚;理中汤加肉桂。六、呕吐1 、伤食;保和丸。(伤乳)消乳丸2、胃热;加味温胆汤。3、胃寒;丁萸理中汤。4、肝气犯胃;解肝煎。5、惊恐;定吐丸。七、泄泻1 、伤食;保和丸。2、风寒;藿香正气散3、湿热;葛根黄连黄芩汤。4、脾虚;参苓白术散。5、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偏肾阳虚)四神丸。变证 ;1 、伤阴 ;连梅汤。 2、伤阳;参附龙牡救逆汤。八、腹痛腹部中寒;养脏散2、乳食积滞

10、;香砂平胃散3 、脏腑虚冷;小建中汤合芍药汤。4、气滞血瘀;少腹逐瘀汤九、厌食、脾运失健;曲麦枳术丸。2、胃阴不足;养胃增液汤。3、脾胃气虚;参苓白术散十、积滞、乳食内积;消乳丸或木香大安丸。2、脾虚夹积;健脾丸。3 、脾虚不运;香砂六君子汤。十一、疳证1 、疳气;资生健脾丸2、疳积;疳积散。3 、干疳;八珍汤。(眼疳)石斛夜光丸。(心疳)泻心导赤汤。(疳肿胀)五苓散合皮饮。(肾气不固)金匮肾气丸。十二、惊风1 、感受风邪; 银翘散。2、感受暑邪;清温败毒饮3、感受疫邪:(气营两燔);白虎汤合紫雪丹。(湿热 )黄连解毒汤。(痰食惊风);玉枢丹合保和丸。(惊恐惊风)抱龙丸、安神丸十三、慢惊风1

11、、土虚木亢; 缓肝理脾汤。(寒湿 );附子理中汤。2 、脾肾阳衰; 固真汤、逐寒荡惊汤。3 、阴虚动风; 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三甲复脉汤。十四、痫证1 、惊痫;镇惊丸。心血虚、养心汤。愈后疲倦用大补元煎。2、风痫;定痫丸。3、痰痫;涤痰汤。4、瘀血痫 ;通窍活血汤。十五、小儿水肿、风水相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2、湿热内浸;三妙丸合导赤散3、肺脾气虚;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4。脾肾两虚;真武汤或济生肾气丸。(肿甚)五苓散、五皮饮。6、水气上凌心肺;已椒苈黄丸合参附汤7 、邪陷心肝; 龙胆泻肝汤。8、水毒内闭;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时行疾病感冒、风寒;葱鼓汤、杏苏散或荆防败毒散。2、风热;银翘散或

12、桑菊饮。3 、暑湿;新加香薷饮。挟痰;(偏风寒)三拗汤加苏子。 (偏风热)黛哈散加桑白皮(挟滞)解表药加保和丸或消食导滞之品。挟惊;解表药加蝉衣、钩藤、僵蚕或小儿回春丹麻疹1. 初热期(疹前期)宣毒发表汤2、见形期(出疹期)清解透表汤。3 、恢复期;沙参麦冬汤逆证 ;、麻毒闭肺;麻杳石甘汤。2、热毒攻喉;清咽下痰汤、六神丸。3 、邪陷心肝;羚角钩藤汤。风痧1 、邪郁肺卫; 银翘散。2、邪热炽盛;透疹凉解汤。四、丹痧:2 、邪侵肺卫;解肌透痧汤。2、毒在气营;凉营清气汤。3、疹后伤阴;沙参麦冬汤。五、水痘1 、风热轻证; 银翘散。3 、毒热重证; 清胃解毒汤。六、痄腮1 、温毒在表; 银翘散。腮

13、肿加夏枯草、喉痛去荆芥加马勃、板蓝根。2、热毒蕴结;普济消毒饮。腮肿硬加夏枯草、海燥、昆布。热毒盛便秘加大黄、玄明粉。3、邪毒内陷:龙胆泻肝汤。外用:青黛散醋调敷或如意金黄散水调敷。或鲜蒲公英、马齿苋、芙蓉花叶任选一种捣烂外敷七、顿咳1 、初咳期;风热轻证、桑菊饮。热邪偏重、麻杏石甘汤。风寒轻证、杏苏散寒邪偏重、华盖散。2、痉咳期;桑白皮汤。3 、恢复期;沙参麦门冬汤、人参五味子汤、白喉风热疫毒;银翘散。2、阴虚燥热;养阴清肺汤。3、疫毒攻喉;黄连解毒汤九、小儿暑温邪在卫气; 新加香薷饮或白虎汤2、邪在气营;清温败毒饮。3、邪在营血;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4、邪恋正虚;(余热未尽 )青蒿鳖甲汤或

14、桂枝汤。止痉散或大(痰蒙神窍)苏合香丸、龙胆泻肝汤、黄连阿胶汤。龙胆泻肝汤、黄连阿胶汤。(内风扰动);定风珠 十、小儿麻痹证邪郁肺胃;葛根黄芩黄连汤2、邪注经络;羌活胜湿汤3、气虚血滞;补阳还五汤。4、肝肾亏损;虎潜丸或加味金刚丸。十一、疫毒痢毒邪内闭:黄连解毒汤。2、内闭外脱;参附汤或参附龙牡救逆汤。十二、疰夏1 、湿困脾胃;藿朴夏苓汤2 、脾胃虚弱;清暑益气汤去黄柏、青皮。十三、夏季热1 、暑伤肺胃; 王氏清暑益气汤2、上盛下虚;温下清上汤。小儿杂病:五迟、五软1 、五迟 :(肝肾不足);加味六味地黄丸。(偏行迟 );虎骨散。(齿迟)汤氏芎黄散。2、心血不足;菖蒲丸。(发迟)苣胜丹或苁蓉丸

15、。2、五软;(脾肾两亏);补肾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气血虚弱);八珍汤。智力迟钝明显;调元散。、五硬1 、阳气虚衰; 参附汤。 2 、寒凝血脉; 当归四逆汤。解颅、肝肾亏损;补肾地黄丸。肾虚肝亢;知柏地黄汤合三甲复脉汤3、脾虚水泛;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4、热毒壅滞 ;犀地清络饮兼营服化毒丹。四、尿频1 、湿热下注;八正散2 、脾肾气虚;缩泉丸3、湿热留恋;肾阴偏伤;知柏地黄丸。五、遗尿1 、下元虚寒;菟丝子散。2、脾肺气虚;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3 、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六、紫癜血热妄行;犀角地黄汤2、气不摄血;归脾汤或人参养荣汤。3 、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七、汗证:表虚不固;玉屏

16、风散合牡蛎散2、营卫不和;黄芪桂枝五物汤。3、气阴虚弱;生脉散。八、夜啼:1. 脾脏虚寒;乌药散。2、心经积热;导赤散3、暴受惊恐:朱砂安神丸或琥珀抱龙丸新生儿疾病胎黄湿热熏蒸; 茵陈蒿汤2、寒湿阻滞;茵陈理中汤。3、瘀积发黄;血府逐瘀汤赤游丹风火热毒; 犀角解毒饮2、邪毒入营;神犀丹3 、热毒炽盛、气血两燔:清瘟败毒饮。三、脐风撮风散四、脐部疾患1 、脐湿;龙骨散外撒、肿者金黄散外敷。2、脐疮;犀角消毒饮。外治用防风、银花、菊花煎洗、金黄散外敷3、脐血;(胎热内盛)葛根散(脾不统血 );归脾汤加血余炭、侧柏叶。(气随血脱)独参汤或生脉散。龙骨散外敷局部。4、脐突;二豆散外敷。哭闹腹痛用木香、白芍磨汁内服。虫证1 、蛔虫证使君子散。亦可用使君子仁文火炒黄嚼服、小儿每岁1-2 粒、最大剂量不得超过 20 粒 ,连服用2-3 天 ,晨起空腹服。或用驱虫粉(使君子肉8 份生大黄粉1份和匀 ,剂量为年龄加0、 6 克 ,饭前1 小时服,连服3 天。蛔厥证 ;乌梅丸。痛剧用陈米醋20-30 毫升、隔1 小时服一次,可连服3-5 次以使痛解。2、蛲虫病 ;驱虫粉。(用法同蛔虫证)日总量不得超过12 克 ,疗程7-10 天 ,外用植物油擦肛门、或百部30 克浓煎至30 毫升,于夜间11 时保留灌肠,1012 天一疗程3 、姜片虫病:驱虫 ;槟榔 30 克打碎,清水500 毫升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