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秦的统一(教案)_第1页
第9课秦的统一(教案)_第2页
第9课秦的统一(教案)_第3页
第9课秦的统一(教案)_第4页
第9课秦的统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9课秦的统一(上)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建立专制集权统治和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修筑万里长城。开凿灵渠。秦的疆域。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思考“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以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教学要点一、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二、巩固统一的措施1.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三、修建长城和开发边疆3.秦的疆域一、本课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

2、措施。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难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和作用。二、学生在小学历史课或社会课上对秦灭六国和秦始皇的史事已有所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多的活动。三、导入新课:提问“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建议在事先画好的战国形势板图上填上七国的名字。然后说明,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割据称雄,不断兼并,这种状态直到秦灭六国,才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那么,战国七雄中为什么是秦灭了东方六国呢?启发学生回顾商鞅变法的意义后,教师指出,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

3、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奴隶制废除了,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奠定了后来秦灭六国的基础。四、“秦灭六国”的内容要注意讲清两点:一是秦灭六国的过程,另一是秦灭六国的意义。关于秦灭六国的过程,首先要指明秦的统一是经过商鞅变法以后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不断蚕食东方邻国的土地才完成的。其次,要讲长平之战以后,秦国统一之势已成,东方六国再也不能抵挡秦的进攻了。最后,要讲明秦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了六国,完成了统一。这样,就能使学生对“秦灭六国”的过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公元前230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的具体过程不可能详

4、细讲,但要交待清楚灭六国的先后次序。可以利用导入新课时已经填上了战国七雄名字的板图,边讲边擦,灭一国,擦去一国的名字,直至六国都已擦去,图上只剩下了“秦”一个国名。并要求学生记忆公元前221年这个年代。要告诉学生公元前221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代。这一年,秦尽灭六国,实现了统一;这一年,秦国的历史结束了,统一的秦朝的历史开始了。教师可以把板图上原来的“秦”国名擦掉,改用红笔在板图中央写上一个大的“秦”字,旁边注上“公元前221年”。“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有的时期

5、呈现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第二,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五、“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一目与前面“秦灭六国”之间可以这样衔接: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称帝前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便是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讲这一内容时,让学生看秦始皇像及其小字,并要求学生记忆掌握。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全国政事,他们都由皇帝任命;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郡守,县的长官县

6、令都由皇帝任免,他们在地方上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使西周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被郡县制所代替,大大地减弱了地方对中央的独立性。秦始皇通过这一整套专制集权制度,把全国一切大权控制到了皇帝手中。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它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教师要提醒学生,嬴政在称皇帝以前的身分是“秦王”,在统一六国、称皇帝以后应改称“秦始皇”。插图秦始皇应要求学生记忆、掌握。六、“巩固统一的措施”一目要说明这是秦始皇巩固统一、加强专制在文化、经济方面的重大措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挂图、模型或实物,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关于“焚书

7、坑儒”的教学,可先由教师说明焚书坑儒是焚书和坑儒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在学生通过听讲或阅读课文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以后,教师提问:“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后果怎样?”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最后归纳小结:秦始皇的目的是想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采用的手段极其粗暴野蛮以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其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损失,应予以批判。七、“修建长城和开发边疆”一目,要注意区分少数民族匈奴和越族,前者在秦疆域以外,当时已是一个强大的政权,到秦汉之际,匈奴与中原王朝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而越族则在秦派兵进入以后,已是秦疆域以内的一个少数

8、民族。讲匈奴时,指导学生看彩图匈奴鹰形金冠饰,以加深对匈奴人的印象,但不作要求。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以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秦朝疆域的四至,除了引导学生看书,看地图(要求记忆掌握),还可画一简单的示意图,以帮助记忆。 关于灵渠的开凿,要求学生掌握它在交通上的重要性。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如果时间允许,也可适当补充资料说明开凿灵渠的高超艺术,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八、最后,可以结合课本上秦始皇的画像、文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以及课前提示作小结,充分肯定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充分肯定秦统一局面的深远影响。指出:秦始皇顺应历

9、史的潮流,人民的愿望,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在历史上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课本上的秦始皇画像是根据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图绘制的,它画出了秦始皇千古一帝的风貌和神韵。画像上的秦始皇目光炯炯,虎视眈眈,一手指前方的威严而又傲慢的神态,流露出了当年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他头戴冕旒(iú。冕是古代帝王所戴的礼帽,旒是礼帽前后垂挂的玉串),身穿龙袍,腰佩宝剑,这身打扮显示了他那唯我独尊、君临天下的帝王身分。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颂扬秦始皇的诗句,正好是对这幅画像的生动写照,诗句不作要求。 第9课秦的统一(下)资料和注释秦王嬴政姓嬴名

10、政。13岁即秦王位,由相国吕不韦执政。22岁亲理国政,平定了权势很大的宦官发动的叛乱,免除了相国吕不韦的职务,消除了已经发展到分裂秦国的两大势力。从公元前230年起,发动了最后消灭东方六国的统一战争。到39岁,即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灭六国前230年派内史腾攻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韩亡。前229年派王翦等大举攻赵。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克赵都邯郸,虏赵王迁,赵亡。赵公子嘉奔代,自立为代王。前226年派王翦攻燕,取燕都蓟,燕王喜迁都辽东。前225年派王贲攻魏,包围魏都大梁,引河沟水灌大梁城,魏王假降,魏亡。前225年派李信率20万大军攻

11、楚,楚军反击,秦军大败。改派已经告老还乡的王翦率60万大军攻楚。前224年,楚集中全国兵力抗秦。王翦坚壁不与战。楚人一再挑战,王翦置之不理。楚军不得战,引而东,王翦追击,大破楚军,杀项燕。前223年,秦虏楚王负刍,楚亡。前222年派王贲攻辽东,虏燕王喜,燕亡。前222年王贲攻代,虏代王嘉,代亡。前221年王贲自燕南攻齐。秦兵入齐都临淄,民莫敢抗拒。齐王建降,齐亡。经过10年的征战,秦王嬴政终于先后灭亡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诗句。李白用“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

12、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的诗句,来描绘嬴政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雄姿和气概。诗载全唐诗卷161。郡县制春秋后期,在楚、晋、秦的边地,出现了一些国君直属的县以及郡。到战国时期,不但各国边地,而且在中原与各国相邻的边境也设了郡。秦国陆续兼并各国土地后,每得新地,必定设郡。随着秦并六国,就把原来在秦国实行的一整套郡县制度普遍推行到了全中国。郡的长官为守、尉、监。郡守治民,郡尉典兵,监御史则为新置郡负责监督百姓及官吏的官员。郡下分设若干县。县的长官万户以上为令,不满万户为长。县令(长)以下设丞、尉,分管民政及军事。郡县的官吏都由中央任免和考核,规定俸禄,彻底改变和废除了过去的世袭

13、制和封邑制,保证了中央政令贯彻到基层。36郡史记·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都提到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把天下划为36郡。但都没有列举36郡的名目。汉书·地理志在各郡国下注称秦郡有36郡,包括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所置的南海、桂林、象郡。于是长期以来对秦郡的设置过程和郡的名目存在着各种说法。1948年,谭其骧秦郡新考考证如下:内史,为秦京师直辖区,体制与外郡不同,不在郡数之内。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36郡,按秦置郡先后,为上郡、巴郡、汉中、蜀郡、河东、陇西、北地、南郡、黔中、南阳、上党、三川、太原、东郡、云中、雁门、颍川、邯郸、巨鹿、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砀郡、陈郡、泗水

14、、薛郡、九江、辽东、代郡、会稽、闽中、长沙、临淄、琅邪(á牙)。其中,黔中、广阳、陈郡、闽中补汉志缺。26年后,增设4郡:南海、桂林、象郡、九原。后复分薛郡置东海,分邯郸置恒山,分临淄置济北,分琅邪置胶东,分河东置河内,分九江置衡山等郡。这样,自内史以外,秦郡凡得46。统一文字汉朝人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叙里说,战国时期,各国“田畴异(亩,田亩大小不一样),车涂(途)异轨(车辆的宽狭不一样),律令异法(法令不一样),衣冠异制(衣服帽子的式样不一样),言语异声(说话口音不一样),文字异形(文字写法不一样)。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于是把原来的史籀

15、大篆简化成小篆,由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这三部书既作为学童的识字课本,又是推行小篆的范本。那时候,因为“官狱职务繁”,迫切希望进一步简化文字。县吏程邈因得罪始皇,关在狱中,他经过十年的悉心钻研,造成了一种更为简便的文字。秦始皇知道以后,很赞赏这种简化的字体,免了他的罪,升了他的官,把他编造的简便文字命名为隶书。隶书到西汉初年就通行全国了。隶书书写简便,跟现在的楷书已经很接近了。统一货币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不统一。齐、燕通行的刀币,是从实用的刀子变化来的。韩、赵、魏通行的布币,是由古代锄草的农具演变而来。布是的同声假借字。的形状像铲,所以又称“铲币”。楚国通行的蚁鼻钱是从贝壳

16、形的铜币演变来的。蚁鼻钱正面突起,铸有文字,笔画像只蚂蚁,两个小口像鼻孔,所以称蚁鼻钱。楚国还通行爰金,爰金是方形的,每小块一两,16块为一金(斤)。周、秦用圆形的钱。秦统一以后,规定以秦国的上币黄金(以镒为单位)和下币钱(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统一的货币,行用全国,废除了其他各种货币。统一度量衡秦统一后,颁布诏书,统一度量衡。后代发现的秦权上,刻有秦始皇的诏令:“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灭六国),黔首大安(人民安居乐业),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隗状)、绾(王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规定标准的度量衡器由官府负责监制。焚书坑儒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

17、,秦始皇在咸阳宫中举行盛大宴会。博士70人上前祝寿,仆射(主管博士的长官)周青臣当面歌颂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功德,博士淳于越(齐人)却建议效法殷周分封子弟功臣,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主张禁止诸生引证诗书和百家语,以古非今,“入则心非,出则巷议”,诽谤朝政,“惑乱黔首”,提出了“焚书”的建议,得到秦始皇的认可。当时所焚之书包括两部分:一是统一前的列国史记,二是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至于秦国的史书、博士所藏的图书和百姓家藏的医药、卜筮、种植的书不在内。所禁书籍都必须在30天内上交地方官府焚毁。为此,还制订了一系列法律,如: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

18、,凡要学习的一律以吏为师。严厉坚决地贯彻了焚书令,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由于六国史记的被焚,战国纪年至今还不能完全搞清楚。焚书的第二年,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诽谤秦始皇。秦始皇派御史追查,将四百六十多名为妖言以乱黔首的方士和儒生在咸阳活埋,史称“坑儒”。蒙恬秦代名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蒙恬将兵30万,北逐匈奴,夺取河南地(今河套以南地区),并且因河为塞,临河筑44县城,迁谪戍居住。又监修长城和直通咸阳的直道。蒙恬驻兵上郡十多年,威振匈奴。秦二世即位后,迫使蒙恬服毒自杀。秦长城秦统一以后,保留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加以修缮和连接,建成一条西起陇西郡临洮,东至辽东郡的长

19、城,长五千多公里。秦长城北边的一段,沿阴山山脉的狼山、乌拉山、大青山往东,经滦河上游直至辽东,位置在现在明长城的北边。秦长城遗迹,至今仍有残存,如山西大同北的“紫塞”,甘肃岷县城西,开城县北均有长城的遗址。这些遗迹有的是用土掺碎石子夯筑,宽窄高厚因地形而异,一般下宽5米,高约14米,夯层810厘米;有的用石块砌成内外整齐的城墙,保存完好的地段,有的高56米,下宽5米,上宽3米。越族秦朝时候,居住在珠江流域一带的越人叫南越,因地属禹贡九州的扬州,也叫扬越;居住在闽江流域一带的是闽越;居住浙江瓯江流域一带的是东越,也叫瓯越、东瓯。总称百越。越,又作粤。秦始皇统一越族地区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派屠睢率

20、领50万大军分5路向岭南进兵。一军从越城岭突进,直下今桂林,一军从萌诸岭南下今贺县,一路越骑田岭,直下番禺(今广州),一路从大庾岭进入粤北,一路集结今江西余干。秦军的进攻,遭到了当地越人的反抗,秦军三年不解甲,不弛弩。秦始皇派史禄凿灵渠以通粮道。前214年,又派任嚣和赵佗率援军前往,征服了岭南的越人,在那里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并继续征发50万人留在那里戍守,与越人杂居。东南沿海的越人在秦灭六国之前已降秦。秦在那里设置了会稽郡和闽中郡。秦没有派遣军队和官吏进入闽越地区。闽越王仍然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灵渠位于广西兴安境内,一称湘桂运河或兴安运河。秦派兵进入越族地区时开凿。灵渠长33公里,其中45公里为人工开凿。它沟通湘、漓二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