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自然灾害知识点_第1页
常见自然灾害知识点_第2页
常见自然灾害知识点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常见自然灾害整理一、地震灾害1、成因:位于XX板块和XX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球内能强烈急剧释放,引起地壳震动。中国多地震原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一太平洋板块)与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一印度洋板块),地壳运动活跃。2、 影响破坏程度(烈度)大小因素:自然:震级大小(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中距离(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源深度(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人文:发生时间;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建筑物抗震程度;人员防震自救意识3、 引发的次生灾害:泥石流、滑坡、(河道阻塞形成)堰塞湖、工厂有毒物质泄露造成的环境污染、瘟疫(人员死亡)4、损失:严重人员伤亡;破坏建筑物,

2、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引发次生灾害(如上)、5、措施:加强地震科学研究,建立预警监测系统建立应急预案,做好灾前物资准备等工作提高建筑物抗震程度进行防震教育,提升防震意识与自救能力二、泥石流1、 成因:自然:山区地形,山高、坡陡、谷深(地震多发,断裂发育导致)地表多疏松堆积物 植被覆盖率低洪水条件(强降水、溃坝、冰雪融水)人为:破坏植被破坏地表 开矿等人类活动2、 危害:掩埋村镇冲毁建筑物与道路、矿山等阻塞河道3、 措施: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人类活动避开泥石流多发区植树造林(生物措施)建设护坡林、堤坝,进行截流(工程措施)三、滑坡1、成因:岩石破碎;山区地势起伏大,岩体、土体不稳定,有滑动面;植

3、被覆盖差降水、地震、人类活动加剧滑坡发生2、措施: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工程措施:护坡、加固岩体、消除地表水地下水危害 人类活动避开滑坡带(如修路)提高植被覆盖率四、沙尘暴1、我国发生时间:多发于冬春季节,春季最多。2、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地面干燥多沙质沉积物;多大风;植被稀少,地 面径流少。人为原因:人类过度农垦、放牧、樵采等造成土地沙化,部分工程建设等破坏地表,地表裸露等。3、分布: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沙漠广布、地表裸露、植被稀疏)在我国多发生在华北、西北、东北地区。4、冷锋对沙尘暴的影响:冷锋风力大,吹扬沙尘,并使沙尘随锋面移动5、危害:破坏草原,加速荒漠化,大气能见度降低,

4、污染环境,造成呼吸道疾病多发。五、台风(热带气旋)1、夏秋季节,形成于热带副热带海区。(我国多发于东南沿海、由东南到西北灾害程度减小、登陆后受摩擦力影响风力减弱)2、台风的路径:北半球先向西北碰到陆地,折向东北,南半球先向西南碰到陆地,折向东南。影响路径的因素:盛行风的吹拂、陆地轮廓的阻挡、地转偏向力等3、 结构:分台风眼、漩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天气特点:狂风、暴雨4、 影响:危害:导致狂风、暴雨、风暴潮、洪涝造成海难,影响生产作用:带来丰沛降水缓解伏旱与水荒,降温消暑。5、 台风周围区域某一地点风向判断:例:于西太平洋洋面的台风,当中心移入南海,位于20° N,118°

5、E时,广东沿海地区主要吹 (C) A. 北风 B.西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解析:低压中心,广东延海的风向指向台风中心,由于地转偏向力影响因此吹东北风6、 措施:加强监测及时预报;制定应急救灾预案做好灾前物资准备等工作六、寒潮(冷锋)1、成因:北极地区因太阳辐射弱,地面大气获得热量少,冷空气堆积,在大气环流作用下大规模南下2、时间与季节:9月一一次年5月,主要在深秋到初春北方:春秋危害大南方:冬季危害大,总体春秋危害大。3、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走向:北坡:南下冷空气受到阻挡,在山前堆积,加剧冻害;南坡:冷空气受到山脉阻挡(如大巴山、四川盆地),势力减弱,灾情小。南北走向:成为冷空气通

6、道,易使冷空气南下侵袭低纬度地区4、 危害:北方:大风、降温、降雪、霜冻(春秋)南方:降温、冻害、 雨雪5、 措施:加强监测及时预报人员、牲畜做好防冻准备农作物覆盖地膜(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或熏烟(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设立大棚温室(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 起到保温作用)或风障 给农作物灌水(水的比热容大,降温速度慢)七、旱灾1、分布:东部季风区严重原因:季风气候,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生产生活耗水量大,需求大2、华北春旱的原因:雨季尚未到达,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正值春耕,农作物返青需水量大河流、湖泊等径流

7、量少,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差城市人口密集,工农业需水量大江淮:伏旱(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候干燥)西南、华南:冬春连旱(降水少,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漏严重)3、危害:农作物的质量、产量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生活供水;危害生态环境,引发灾害,如蝗灾4、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工农业生产生活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农业推广喷灌、滴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八、洪涝灾害1、我国分布:地势第三级阶梯;地势低平的东部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东部季风区趋势:东多西少,南多北少2、 季节与成因:夏秋季节(5 9月):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大,降水持续时间长(梅雨),降水集中,季风强弱变化大(副高强:南涝北旱;副高弱:北旱南涝),台风影响3、 水系特点: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如淮河);水系支流多(海河:扇形水系 长江:树枝 状水系;主支流同时入汛,加剧洪涝);河道弯曲(如荆江河段),汇水集中,排水困难,行 洪不畅4、地形:河流上游地形坡度大,水流急;下游地处平原,地势低洼,水流不畅,排洪难。5、人为原因:滥砍乱伐,水土流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