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8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壅蔽(yong) 困困焉(qun).B. 黜恶(chu).暴霜露(pd)浚源(jun) 架梁之椽(chuan).D谬赏(miu).蜀山兀(wu)盘庚(geng)妃嫔媵婿(t6ng) 壬人(rcn).鼎铛玉石(dang) 锚铢(zi).革灭殆尽(dai).通迤(yi) 胜负之数(shu)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暴秦之欲无厌.B.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C. 洎牧以谗诛.D. 暴秦之欲无厌.E.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F. 洎牧以谗诛.厌:同宜,满足 故:缘
2、故,原因洎:及,等到C.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殆:危险.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3分)()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必固其根本 则思知止以安人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则思虚心 以纳下 骊山北构而西折 弘兹九德 B. C. D.4. 按文言句式归类,下列划分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戍卒叫,函谷举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而为秦人积威 之所劫暴霜露,斩荆棘洎牧以谗诛议法度而修之于 朝廷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至于怨诽之多A. /B. /14. C【解析】“朱纹久惭官借与”是表达对为官已久却未得 重用的痛心。
3、15. 对自己官场不得志的抑郁和不满:颈联说明朝廷对天下人才 打开了大门而自己仕途难进,其实是反嘲自己不获重用,表达了 不得志的抑郁;尾联写自己的同窗好友都在朝廷做了大官,看似 称赞居高位者必有其才,实则表露自己对未受重用的不满。(意思 对即可)(1)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2)长桥卧波 不霁何虹16. 经济富裕(物质)社会公平(公正)良好心态(精神)写作指导本题是诗歌类材料作文题。这一类型的作文,有 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冷静品读,仔细体味,悟出诗的意蕴, 把握住诗的主旨,才能确定写作的中心。普希金的为了遥远的 祖国的海岸是一首礼赞爱国者自我牺牲精神的诗。诗中的姑娘 把自己对祖国的爱看得
4、很神圣,她把祖国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为了祖国的“遥远” “海岸”,为了祖国的解放和自由,她不惜牺 牲自己的爱情乃至生命。不管远离家乡还是离开国门,都改变不 了我们的“爱国心” o参考立意:我的爱国心;祖国,我爱你;祖国母亲;祖国,我的家。5.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载舟覆舟,所宜深慎B.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D.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谏太宗十思疏为一篇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奏疏,魏征以 此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善始善终。B. 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逐条驳斥了司马光
5、对新法“侵官、 生事、征利、拒谏、怨谤”的指责,尖锐地讽刺了司马光保守落 后的思想。C. 阿房宫赋是一篇赋体文,文章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其毁灭 的描写,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 发出了壑告。D. 六富论是苏洵的一篇史论,但其意不在就事论事,而是借六 国灭亡的故事,来讽谏宋王朝不要重蹈覆辙。二、阅读理解(共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国学,是一国之学,是国家之学,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之学。 “国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神”的学问,正如近代国学家梁 启超所言:“学术思想之在一国,犹人之有精神也。而政事、法律、 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现象,则其形质也。故欲觇其
6、国文野强弱程 度如何,必于学术思想焉求之。”中国“国学”既为中国之学术, 那么,何为中国“国学”之“本” ?“国”原义是指邦国、疆域。“国学”的“国”是指“国家” “祖国”。“国家"是随着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而文化也是随 着“国家”的出现而得到繁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 不仅有阶级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性。“中国”指我们多民族组成 的国家。中国的“国学”指由我们自己的国家产生、发展的学术, 其“根”在本国,其发展亦在本国。“国学”的“国”不仅指“国 家”,而且还指“祖国”。“国家”是在阶级社会才产生的,然而 “祖国”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祖国”有自己本土的古 老文化,并且
7、这种文化会一直传承延续到有阶级的社会,甚至再 延续到阶级消亡的社会。“祖国”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文 化概念。“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祖国”的外延一 般来说大于“国家”的外延。称呼别的国家时,“国家”这个词 应该用复数形式,因为它们每一个都是许多个而不是一个。而称 呼“祖国”时,“国家”相对于自己而言具有唯一性。“本”原义是“根”,这里所说的“国学”之“本”,即“国 学”之“根”。“国学”离不开“本国”,“学”是在自己的祖 国孕育成长的。中国“国学”之“本”即“中国”。日本学者山 田孝雄说:“国体的宣明是国学的第一要义把国学看成文献 学,就止于丢失精神的形骸,同时也丢弃了我国
8、特异的意识。”邓 实在国学讲习记中也指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国学者,与有国而俱来,因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 谈论中国“国学”之“本”,首先必须明确“国学”的本根 在“本国”,以服务于本国的国家意识为第一要义。此外,还要明 确“国学”之探讨,是以本国固有文化为“本”,就像日本近代盛 行的“国学”以排斥外来文化、主张研究古事记日本书纪 万叶集等古籍为“根本”,以阐发日本的“固有精神”为主 旨。探讨我国之“国学”,即以中国固有文化为本根,例如中国“国 学”者讲“国学”,大都以中国的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 哲学等为主要内容。偏离了 “本国”之学,就不是“国学”,故而 “国学
9、”不仅以服务于本国的国家意识为“本”,而且还要以本 国固有文化为“根据” O(摘编自史少博中国“国学”之本体)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国学”,是阐释一国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现象 的学问,是人之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A. 中国“国学”是中国之学,即中国之学术,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 成长的,其“本”即“中国"o“国学”不仅以服务于本国的国家意识为“本”,而且还要以 本国所有文化为“根据” oB. “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主要在于称呼别 的国家时应用复数。7.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文章开篇部分
10、,从“国学”的定义写起,运用引证法,提出了 “何 为中国'国学'之本?”这一论题。A. 文章中间部分厘清了 “国”与“本”两个概念,并明确了中国 “国学”之“本” O文章结尾,指出日本近代盛行的国学排斥外来文化,意在说明 “国学”之探讨是以本国固有文化为“本”的。B. 文章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运用了 引证法、对比法等论证了中国“国学”之“本”这一论题。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从时间上看,“祖国”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一般来说它 的外延大于“国家”。A. “国学”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成长的,那么,日本“国学”之“本” 就是“
11、日本” o“国家”先于“国学”产生,“国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决定 着“国学"的内容。B. 我国若要弘扬“国学”就必须以中国固有文化为“本”,致力 于弘扬中国的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哲学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17分)唐太宗任人唯贤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 成(即隐太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 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 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 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 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
12、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馀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 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 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圈,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 似我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 “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 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 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 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 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
13、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 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 乃止。(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第三,有删改)注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 子纠。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后公子小白获胜 即位,是为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9.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 不许我为非/我所以至之也A. 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 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
14、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 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B. 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 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武德末”中的“武德”是以皇帝年号纪年,是唐高祖李渊的 年号。B. “太子洗马”中的“洗马”为太子的侍从官,掌管东宫图书, 负责接收、整理天下进奉给东宫的图籍。C. “擢拜谏议大夫”中的“擢”指降官,类似的还有“左迁” “谪” 等。D. “太宗幸九成宫”的“幸”指皇帝亲临到某地。10.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魏征能够赢得太宗信任。魏征原是隐太子的谋臣,唐太宗既诛 隐太子,
15、本要降罪于他,但魏征动之以情,终于使唐太宗宽恕了他。A. 魏征被用,大臣理解。“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 不谓今者又同此宴。”这句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表 示可以理解。B. 魏征悔昔,效忠太宗。魏征归附唐太宗后,觉得遇见了知己之主, 因而对以前的所为感到惭愧难当,决心效忠唐太宗,竭尽其用。C. 魏征衬托太宗为人。这段文字写魏征来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 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不计前嫌,委以 重任。11.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分)(1)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5分)译文:(2)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 (3分)译文:(三)阅读下面
16、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9分) 书怀寄中朝往还 杜牧 平生自许少尘埃,为吏尘中势自回。 朱级久惭官借与,白头还叹老将来。 须知世路难轻进,岂是君门不大开。 霄汉儿多同学伴,可怜头角尽卿材。注中朝:朝廷。往还:往来,此处指朋友。朱绒:古 代贵族穿的红色礼服,用于祭祀或朝请,后借指官服。借与:借 绯。唐代五品以上官员穿绯衣,官阶不到五品而特许穿绯衣的称 为借绯。1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本诗标题说明诗人想借写诗给在朝廷为官的朋友之机,表露自 己的心声。A. 首联写诗人本不愿为世俗所沾染,却发现做官后自己仍然难免 沦于世俗。B. 颔联写面对自己的官服感到惭愧,自责
17、鬓角已白,却无所作为, 白拿俸禄。C. 颈联写诗人明白仕途是艰难的,虽然朝廷大门对天下人才都是 大大敞开的。13. 诗歌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4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浚其泉源。谏太宗十思疏,未云何龙?复道行空,?阿房宫赋四、语言表达(3分)1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要让人们不断增强 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人在社会中只有得 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 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
18、情况下别人却 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 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 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常戚戚。请概括出幸福指数高的三个要素。(每点不超过6个字) 要素_: 要素二:要素二.五、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下面是俄罗斯诗人普希金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一诗的 片段: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你离去了这异邦的土地;在那悲哀 难忘的一刻,我对着你久久地哭泣。我伸出了冰冷的双手枉然想 要把你留住,我呻吟着,恳求不要打断这可怕的别离的痛苦。 你要我去到另一个地方,从这幽暗的流放里脱身。当你第一次远离家乡或是离开国门时,回望家乡
19、、眺望祖国, 你的内心一定极不平静。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表达你 此时的所思所想和所感所悟。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不得透露个人信息。答案1. C【解析】A项,妃嫔媵端(ying) ;B项,鼎铛玉石(cheng) ;D 项,蜀山兀(wfl) O.2. D【解析】殆:几乎。句意是:况且燕赵是处在秦(把别国) 几乎消灭干净的时候。3. B【解析】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固:形 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安宁。事:名词用作动词,办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 鉴。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谦虚。北:方位名词用作 状语,向北。弘:形容词
20、用作动词,光大。4. C 解析】判断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省略了主语“他们的祖辈父辈”;宾语 前置句。5. B【解析】B项为夸张手法,其他三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 手法。6. B【解析】“尖锐地讽刺了司马光保守落后的思想”不正确。 本文反驳强加于新法的各种罪名,是针对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 思想,而非司马光一人。7. B【解析】A项,“是人之精神”理解错误。据原文,“'国 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神'的学问” ;C项,“还要以本国所 有文化为'根据'”理解错误,据原文,“而且还要以本国固有文 化为'根据'”;D
21、项,“区别主要在于称呼别的国家时应用复数” 理解错误,据原文,“'祖国'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 念”,“祖国”的外延一般来说大于“国家”的外延。8. D【解析】D项,“对比法”错误,文章没有使用对比法,末 段运用“类比法” 0C【解析】C项,错在“'国家'先于'国学,产生”。“国 学”的“国”不仅指“国家”,而且还指“祖国”。“国家”是 在阶级社会才产生的,然而“祖国”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 所以“国学”应该先于“国家”产生。9. C【解析】疏通文意,寻找句中的关键词,如主语“魏征” “征” “我,宾语“所仇”(仇人)、“之”,动词“犯颜切谏” “许”“重”,固定结构“所”字结构、“所以”,等。原文标点为:“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 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10. C【解析】“擢”指的是升官。11. D【解析】A项,无“动之以情”之意;B项,应是难以理解;C 项,没有感到惭愧。12. (1)如果陛下您不采纳我的直言,我又怎么敢冒犯龙颜、触犯 忌讳呢?(2)你虽然有病,但还不衰老,怎么能让你这样辞职呢? 参考译文武德末年,魏征担任太子洗马。他见太宗和隐太子暗中相互 倾轧夺权,常常劝隐太子建成早做打算。太宗杀了隐太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作物病虫害流行病学分析与防控考核试卷
- 照明器具的智能控制系统与物联网技术考核试卷
- 稀土金属加工设备操作技巧与经验分享考核试卷
- 聚己内酰胺纤维耐溶剂性考核试卷
- 建筑楼体加固安装工程技术考核试卷
- 磷肥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策略考核试卷
- 虚拟现实体育赛事直播与新媒体合作推广合同
- 国际货运代理报关及风险控制合同
- 农业旅游特色美食经营许可合同
- 新能源储能项目设备检验与认证合作协议
- 律师案件评估报告范文
- 文创产品的设计
- GB/T 29498-2024木门窗通用技术要求
- 白血病M3护理查房
- 水肿的判断及治疗指南
- 《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试卷6及答案
- 大数据算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母乳喂养课件(共68张课件)课件
- 餐饮连锁店设计合同范本
- 幼儿园中班社会《猜猜这是谁的包》课件
- TTJSFB 002-2024 绿色融资租赁项目评价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